在上一集當中,我們已經講到,劉邦通過四年的楚漢戰爭最終是戰勝了項羽,在楚漢戰爭中,張良為劉邦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可以說劉邦的成功和張良是有著很直接的關係的,張良從跟隨劉邦之後給劉邦獻的計策是不計其數啊,不管是劉邦當皇帝前,還是劉邦當皇帝後,前面我們講了一些劉邦當皇帝前張良為他獻的一些「張良計」,今天我們再講幾個張良在劉邦當上皇帝之後,張良為劉邦獻的「張良計」。
第一個:張良建議定都關中。劉邦戰勝項羽之後,謀臣劉敬曾勸劉邦建都關中,劉邦又一時拿不定主意,而劉邦周圍的一些近臣大都是華山以東的人,所以很多人建議劉邦定都洛陽,原因是洛陽東有成皋(在今河南滎陽市以西),西有崤山(位於河南省西部,靈寶市、陝縣南部)澠池(位於河南省西部,隸屬三門峽市),背靠黃河,面向伊、洛二水,易守難攻。可張良卻不同意,他說:「洛陽雖然佔有天險,但它的腹地太小,土地貧瘠,四面受敵,這不是可以用武力打仗的地方。至於關中,東有崤山和函谷關的險要,西面有隴、蜀的山區作屏障,中心地區土地平坦肥沃,加上南面有巴蜀的豐富資源,北邊有發展畜牧業的大草原,可以憑藉北、西、南三面天險,只要守住東面的函谷關就能控制諸侯,如果諸侯安定,可通過黃河、渭水運輸天下的糧食,西供京師所需;如果諸侯反叛,可以順流而下,足以轉運軍隊和軍需物資。這正是我們常說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啊!」於是劉邦當天就動身,向西定都關中。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張良的高瞻遠矚,項羽當年就是因為沒有建都關中,而當時的主要武裝力量又都集中在東部,所以項羽和劉邦交戰的時候,總後方常常被彭越偷襲,搞得項羽是方寸大亂。從後來所發生的事情來看更能證明張良這個建議的正確,劉邦當上皇帝後,後來彭越造反,黥布也造反,但怎麼也沒有威脅到劉邦的根本,這就是因為劉邦的根據地在關中,而彭越、黥布在東,他們不能經過長途跋涉率軍打進關中。關中還有個稱號叫「四塞之地」,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西有大散關,北有蕭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要塞,進可爭奪天下,退可退居四川。這是張良的第一個建議。
第二個:平息封賞風波。漢王六年(前201年),劉邦封賞了張良、韓信、蕭何、曹參等二十多個功臣,其他的人是日夜爭功,一時又難以評定他們的功勞,所以沒有及時得到封賞,而這些人經常私下議論,怕劉邦分封的時候偏袒愛將,誅殺平時討厭的人,所以一時之間氣氛很緊張。又是張良建議劉邦先封了一個自己平時最討厭的人,於是劉邦就先封了自己最討厭的一個叫雍齒的武將,其他人一看雍齒都受封了,也就不再擔心了,於是封賞風波得到平息。
第三個:保住了太子之位。劉邦在漢二年(前205年),就封了劉盈(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為太子,劉盈是呂后所生,在劉邦的皇子中間排行老二。在劉邦立劉盈為太子的時候,他有兩個兒子,另一個是自己的長子劉肥,如果按照立長的話,那劉肥就應該繼承太子之位,但他是庶長子,他是劉邦和他母親非婚生的,所以他的地位不及劉盈尊貴,劉盈雖然排行老二,但畢竟是嫡長子,所以劉盈被立為太子。可沒過多久劉邦就對自己立劉盈為太子後悔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劉邦遇見他一生中最寵愛的一個女人—她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戚夫人。戚夫人也給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劉邦非常喜歡這個兒子,還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如意,這是皇帝的一種通病就是愛屋及烏,喜歡一個女人,連同喜歡她的兒子,她的家人,她的一切。時間一長,劉邦就有了一個想法,想廢掉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原因是劉盈不類我,如意類我,就劉盈不像自己,而劉如意像自己。呂后是非常恐慌,不知所措,就有人告訴呂后找張良幫忙,呂后就叫自己的哥哥建成侯呂澤去找張良,讓張良出面勸劉邦不要更換太子。張良說:「更換太子,是皇上個人偏愛的問題,而且是家事,我去說又有什麼用呢?」呂澤非要張良說出了計謀來,張良沒辦法,就告訴呂澤,劉邦非常欣賞四位老人,這四個老人都八十多歲了,劉邦想請四位老人出山,可四位老人認為劉邦瞧不起讀書人,而且傲慢無禮,所以躲進深山,這就是著名的商山四皓,商山就是陝西的商山,四皓就是四個頭髮和眉毛都白了的老人。張良告訴呂澤只要可以請出這四個人作為太子的上賓,並和太子一起去上朝,還要讓劉邦看見,只要劉邦一知道這個事,對太子就很有幫助。於是呂后就叫呂澤拿著太子的親筆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請商山四皓出山,這一請還真請來了。漢王十一年(前196年),黥布造反,劉邦有病,不能御駕親征,想要劉盈領兵平反,商山四皓一商量,覺得堅決不能讓劉盈去,一是怕劉盈無功會受到牽連,二是怕劉盈年輕氣勢上壓不住那些老將。這四個人就叫呂澤讓呂后在劉邦面前這樣說:「黥布是天下有名的猛將,善於用兵,現在所有的將領都是以前幫皇上建功立業的人,您叫太子去統帥他們,無異於羊統帥狼,他們一定不服太子管,皇上您現在雖然身體不適,但坐卧車還是沒什麼問題的,那些老將不敢不聽您的話啊,皇上雖然幸苦一場,但為了您的妻子兒女,您還是勉為其難吧!」於是呂澤連夜見呂后,告訴了呂后這番話,呂后又把這番話轉講給了劉邦。劉邦說:「我叫知道這小子派不上用場,好吧,老子自己走一躺。」於是劉邦御駕親征,群臣都到霸上為劉邦送行。漢王十二年(前195年),劉邦打敗了黥布,率軍回到長安,病情加重,更想及早更換太子,群臣勸諫,劉邦都不聽。有一次,宮中舉行宴會,劉邦看見劉盈身邊站了四個頭髮、眉毛都白了,且年齡都在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著裝也很奇特,覺得奇怪,就問那四個人是誰,四人一一上前作答,東園公、夏黃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劉邦大驚說:「我多次請你們,你們都不來,為什麼現在願意和我的兒子來往呢?」四人一起回答:「陛下輕視讀書人,喜歡罵人,臣等不甘受辱,所以躲起來了,我們聽說太子仁義孝順,對人恭敬有禮,我們就來了。」四人一離開,劉邦就指著四人對戚夫人說:「我要換他,可是有四個人輔助他,太子的羽翼已豐滿,恐怕動不了了,呂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一聽是失聲痛哭,最終劉邦沒有更換劉盈。張良建議請出商山四皓,果然是保住了劉盈的儲君之位,這是張良的第三個獻計的故事。
張良晚年希望放棄人間一切雜事,很想跟仙人赤松子(赤松子是上古時期的仙人),四處雲遊,於是學習道家的辟穀法,不吃五穀,潛心修鍊,又恰逢劉邦去世,呂后感激張良的恩惠,強迫叫張良吃飯,張良也不好拒絕,勉強吃了點東西。八年之後(前187年),張良去世,謚號文成侯,他的兒子張不疑接替了他的留侯之位,在漢文帝五年,因為犯了不敬之罪,被剝奪了封國。前面我們講過黃石公在橋上受書張良的事,後來,張良跟隨劉邦經過濟北,果然看到谷城山下有塊黃石,他就取來作為聖物供奉起來,張良死後,他的家人就把黃石和他一起下葬,每次祭拜,家人是既祭祀張良也祭祀黃石。
張良就此走完了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思考,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有人認為張良沒有親自帶兵打過仗,所以他的功勞不及韓信、曹參一些主將的功勞大。我覺得這說的不對,張良的功勞不會亞於那些衝鋒陷陣的武將,為什麼?我們可以引用一下劉邦曾經對蕭何和曹參戰功分析的那個比喻,所有人都認為曹參的功勞比蕭何大,因為曹參是衝鋒在前,而蕭何是在後方搞後勤支援,劉邦卻不這麼認為,他說:蕭何和曹參比,蕭何的功勞更大,他作了個比喻,他說曹參就好比是個獵狗,獵狗追捕食物是受到了主人的指示,曹參就好比是功狗,有功之狗,而蕭何是功人啊,有功之人,你說人和狗比,誰的功勞更大?張良也是功人,張良的主要貢獻是向劉邦以及整個漢軍指引了方向,他是用頭腦,他就相當於我們今天企業的老總,不見得非要自己每個方面的業務都很精通,他只要懂管理,能把這支隊伍指向正確的方向就夠了,而那些衝鋒的戰將打得再好,也只不過是執行者,他們的行動是受到張良大腦的指揮的,所以,可以說漢軍和對方打仗,實際上是張良的大腦和敵方的全軍在交戰,最終劉邦獲勝,這足以說明張良是當時一流的謀士。張良的第一重身份:一流謀士,所以劉邦說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一點不誇張。他和武將不同,天下戰亂時,武將才會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亂世出英雄啊,戰爭是可以鑄造英雄的,項羽,韓信就是在戰爭中樹立起來的,可戰亂一結束,武將的作用就難以得到展示。而張良不一樣,戰亂時,他可以為劉邦出謀劃策,幫助劉邦戰勝其他武裝勢力,天下太平時,他也可以幫助劉邦安邦定國,你看他建議劉邦定都關中,還有建議劉邦先封雍齒以平息封賞風波,張良的第二重身份:社稷之臣。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張良非凡的氣度和眼光,在下邳的時候,黃石公為了試探張良,又是叫張良給自己撿鞋,又是叫張良為自己穿鞋,但張良都忍住了,沒有發火,後來才有機會得到兵法,決定跟隨劉邦又顯示了他卓越的眼光,他能看出劉邦的潛力。後來蘇東坡寫過一篇有關張良的文章叫《留侯論》,第一段就這樣寫道: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意思是: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志士,一定具有過人的節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以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故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遠。所以,張良的第三重身份:豪傑之士。張良和韓信,一個是一流的謀士,一個是一流的軍事家,而下場各不相同,張良是壽終正寢,而韓信是慘遭誅殺,張良有他的生存之道,那就是功高但卻不居功,不做萬戶侯,很低調,而韓信也有他的取死之道,楚漢之爭時,劉邦就因為他居山東不來幫忙而對他有成見,加上他聯絡陳豨叛亂,才有一死,太自大了,不知進退。張良的第四重身份:識相之人。
張良的故事對我們有什麼啟示:第一,要有才,沒有才能一切都是空談。第二:要有頭腦:21世紀什麼最寶貴?人才!人才競爭最終還是大腦的競爭,所以新時代最有價值的投資就是對大腦的投資。第三:要能忍,不光是要忍氣,還要忍得住辛苦、忍得住寂寞、忍得住打擊,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忍才能成為斯人。第四:要會選擇,人生的十字路口有很多,雖說條條道路通羅馬,但肯定有平坦一點的大路,用你的智慧去分析選擇屬於你自己的康庄大道,才能幸福。這就是我從張良的故事中總結出的人生四要。
有關張良的故事和全部的分析到這裡就講完了,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史記中,為什麼蕭何、張良入世家,而韓信入列傳?
※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 第八
※八字格局專旺,犯之必應災!(案例) – 楊易德算命史記
※八字身旺印旺不做「寒儒」的兩種格局 – 楊易德算命史記
TAG:史記 | 張良 | 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