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淺說 連載之一

 編者的話:

 我在學習易學,創立《易魂》學術體系,建立《易魂一一時空網路學》的過程中有一條寶貴經驗,就是將《道德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與《易經》結合起來學習,大家不難看出我在教材的扉頁上寫道:「乾坤在手,萬化於心,識透陰陽,精熟五行,禪空慧定,虛靜空無,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是將佛、道、儒三家思想融匯在一起,而「法外無法,法無定法,不拘古法,我心為法」的指導大法,則更是佛學思維的明顯體現。這就是說對道學、佛學的學習促成了我學易學的快速成功,從我入世走向社會弘揚易學起,一開始我就將這一條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介紹給大家,要大家必讀《易經》、《道德經》和《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雖有不少同學十分重視我這一條成功的經驗,但仍有不少人不引以為意。為了使大家學易學真正能較快開拓思維,啟迪智慧,愉悅人生,走上通神之路,我特地在網站上開闢了「三經釋義」專欄,介紹《易經》、《道德經》和《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精義,促使大家開悟。開闢此專欄後,讀者、學員普遍反映很好。現在我轉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釋義,促使大家開大智慧。

  佛、佛學、佛教這幾個辭彙對於廣大世人來說是很熟悉的,我在這裡是介紹和研究佛的有關智慧的學問,即《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我們首先要明白佛教是從古印度傳入中國,佛教的傳播靠經文,經文是用梵(fàn)文著述的,在佛經里佛作覺悟講,般若為智慧之意思,我們研究《易經》的人就是希望開悟啟迪智慧從而認知人生和事物,這樣學一點佛學對我們是大有助益的。那為什麼學《易經》的人要學習的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呢?《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佛學中最短小、最精粹、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大乘經典,經文260個字,卻包含了佛法的全部核心要義。它言簡意賅,義蘊深廣,文筆優美,高度概括了大乘般若的思想,因其短小、簡練、易於背誦,故是一部流傳廣、影響大的經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心經》,在眾多的佛經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所宣講的佛法,由弟子結集會誦整理成佛經和律儀。浩若淵海的佛經中,般若部的佛經最重要,最能體現釋迦牟尼彿所宏揚的佛法的宗旨。般若是彿法的核心,所以古代高僧大德說:「佛一切時皆說般若。」又說「佛法即般若,般若即佛法。」無盡佛法從般若出,般若為諸法本。闡發般若要義的《大般若經》有六百卷之多,但這六百卷《大般若經》的核心要義,概括起來就是這部只有260字的《心經》,《心經》是般若經的心要,是佛經的精髓,也是佛法精義所在。

  整個《心經》的心字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指這260字的《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心要,是佛法的核心。第二層是指人們的心地。學習佛法必須排除心中的污染,敦發向道的心,只有用向道的純凈無雜的心去領會,才能解悟法的要義。佛法的核心在於覺悟,獲得覺悟就必須認識自己的本心,明心見性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古代大德說:「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心經》的根本是教導學人認識自己的心。《心經》中「波羅密多」梵語的意思,即到達彼岸。這裡是說運用般若智慧,可以使人從煩惱中獲得覺悟,從生死中獲得解脫。當般若智慧達到很高境界時,甚至可以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湼槃。」所以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運用智慧,一切挫折、艱難困苦,都不能傷害人,反而能成為成功的動力,成長的養料,獲得正知正見的良師益友。人生中一切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恩人。人從煩惱中除心靈污染者為佛。若想成佛卻心靈污染,沒有別的妙法,全部佛法的內容概括起來也只有一句話:「凈化心靈。」千萬條教理的宗旨是凈心,這是萬法歸一的一統大法。而我《易魂》易學預測中提倡的「我心為法」,以及「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不測之謂神」,前提就是要凈心、明心,明心才可見性,才可開悟增智慧。由此可知我為什麼強調學易學時要兼學《心經》了。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當今有不少人崇尚佛法中的神力、神通,佛法中的神力並不是佛法追求的目標,一味追求神通更會受到神的呵斥。若不適當的強調手段和力用,背離佛法人本位的、求智慧的、求解脫的核心,就會走上歧途。

  佛學是無神論者,它提倡「眾生皆佛」,人人皆可成佛。佛學逐漸為世界各國人士所重視,這是因為佛學能啟示現實人生的正道,是人生所需要的。佛教的現實主義是指迷為正,不是消極的、厭世的、或迷信的,而是發展人生達到最高最圓滿的地位,以最高成佛的為模範,把人的本性實現出來,從人生體現出全宇宙的真相,圓成人的意義!馬克思說:「佛教徒處在理性思維的高級階段,人類到釋迦牟尼佛時代,辯證思維才成熟。辯證法最初來源於佛教。」偉大科學家、發明家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我在此要大家在學習易學的同時還學學佛學精要《心經》是有重要依據的。

  學習佛學並不在於讀佛的經典多少,關鍵在於你領悟及修持的深度。我在指導同學們學習《心經》時,特彆強調要認真領會和做到內中三句話:「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即要求我們依般若智慧,徹底破除一切煩惱無明的掛礙恐怖,遠離而除斷一切顛倒夢想的不正見,徹底除斷思惑和見惑,向徹底覺悟的佛地邁進。這即是要求我們要無時無刻都做到當下一刻的放下,通俗地說就是放下一切包袱,輕裝前進。佛法與其它一切學術理論的最大區別在於佛法的行持和證悟,依法修行,重在實踐,重在實行。它決非是燒燒香、拜拜佛去禮奉那麼筒單,因此學習《心經》,促成開悟是一個漫長的艱苦過程,不是會背誦就行了,「佛道長遠」。如果把成佛看成輕而易舉的事,放鬆修持,必然會導致怠惰,貽誤終生,難獲成就。

  我在這裡介紹學習《心經》,採用的是一九三三年華嚴座主應慈法師講解,由何子培紀錄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淺說」,該「淺說」以至淺之語,達甚深之理。我再三讀之,頗得聖覺。在正式登載淺說全文前為使大家先對佛說有一個基本了解,我先連載我學習佛學的一些手記摘錄,大致是如下內容:佛法在心不在形;佛學淺釋;學佛的基礎;《心經》的人生智慧;《金剛經》與禪宗;六祖《壇經》的般若思想及奇門哲學等。並先轉登台灣趙百師先生的「人生究競何往」一文,還轉登雲南昆明李興啟同學提供的從《佛學精華》中複印下來的《心經》注釋、釋文,使大家在學習前有一個初步梗概了解。

  佛法是現實主義的,為人生服務的。修學《心經》的目的,在於幫助自己從現實的痛苦疑惑中解脫,同時進一步即可使自己智慧得到最大開發,成為眾人中的聖哲和成功者,促使大家更快更好地學習掌握好易學!

  祝大家成功在即!

2005 年 1 月 10 日      


推薦閱讀:

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
《心經》解讀-《心經》的真正作用及好處--破三障,除煩惱
玫瑰沉香鎖心經 ——解讀張愛玲的女性世界
《<心經>直解》之「三世諸佛」
《心經》略述 釋明證法師

TAG:心經 | 般若 | 般若波羅密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