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教的智慧

 一,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正法有表相正法、實質正法的區別。實質正法又有了義、不了義正法的區別。表相正法是指:寺廟、出家僧寶的袈裟、佛像經書等,在形式上代表著佛法的存在。不了義正法是指小乘的聲聞、緣覺所修的解脫道。了義正法是講眾生都有的真如佛性,也就是成佛之道。對於正法,特別是了義正法,一切佛子都應護持。

      二,很多人誤會佛法,以為修學禪定,不停地打坐,如此就可以解脫生死。其實,解脫是因為無我的智慧,並不是因為禪定。無色界天的天人雖然個個具足四禪八定卻仍在生死輪迴之中,所以說修學佛法就是修證出世間的智慧。《法華經》中以方便將佛法分為三乘——聲聞、緣覺、佛乘,這是因為這三乘所覺悟的智慧不同,所以佛教的智慧有三種:

      1,聲聞乘的無常空的智慧。聲聞乘是指隨佛或聖弟子聽聞說法而修行的人。聲聞乘的阿羅漢從現觀五蘊、十八界法——六根、六塵、六識是苦、空、無常、無我,十八界中沒有一個真常不壞的「我」存在,因而斷我見、我執而證解脫。

      2,緣覺乘的緣起性空的智慧。緣覺乘是指在無佛出世的時候,自己觀察十二因緣而斷除一念無明的人。緣覺乘的辟支佛現觀十二支因緣的流轉,觀察生死輪迴是因無明而有,實證到所謂的「我」實是因緣所生法——都是由於諸緣和合而生,將來也必因諸緣的消散而滅,諸緣中並沒有一個「我」 可以獨立存在,於是就斷了我見、我執而證解脫。

      聲聞、緣覺是小乘佛法,他們所修的是解脫道,都是因為這種「無我」的智慧而斷盡了自我的執著,即使沒有四禪八定,舍報後照樣可以入涅盤。

      3,大乘的般若智慧。

      欲說明什麼是般若,先要掌握基本的唯識學知見。佛子都知道「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個識共有八個,號稱「八識心王」。八識心王指:(1)眼識:能見;

    (2)耳識:能聞;

    (3)鼻識:能嗅;

    (4)舌識:能嘗;

    (5)身識:能觸;

    (6)第六識意識:能詳細分別善惡、美醜、冷熱、利弊等相對的境界;

    (7)第七識末那識: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識具有見聞覺知的作用,但不作主,處處作主的是末那識,但末那識的分別能力極差,一般要藉助意識具體分析後再來決定如何行動。這前七識——能見聞覺知處處作主的心就是凡夫眾生所謂的「我」(也就是我見);

    (8)第八識阿賴耶識:又名:真如、法身、如來藏、無住心、異熟識、無垢識、本來面目等等。

第八識是一切法的根本:第八識阿賴耶識不生不滅,藉緣能生起一切法——吾人之五蘊身心(前七識)及外界的山河草木皆是自識所變所顯。

      第八識阿賴耶識是輪迴的主體(而非靈魂,靈魂是外道的說法),它能貫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能持一切善惡業的種子往來三世;它能執持色身,當人死後,它才離開身體,又藉父母的緣製造來世的色身繼續去作業受報。

      第八識阿賴耶識離能所分別,具有涅盤性,阿賴耶識雖然能生萬法,但它本身卻離見聞覺知,沒有思量性, 從來不分別萬法、也從不攀援萬法。(你要跳樓,它跟著你跳,你要行善,它跟著你行善。)它從不作主(作主的是末那識),它完全是寂滅性,完全是無我性的。阿羅漢的無餘涅盤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阿羅漢因為已斷我執——末那識承認自己的虛假性,舍報時末那識心甘情願的將自己滅除,只剩第八識阿賴耶識存在(此時改名叫異熟識——斷除一念無明之阿賴耶識)就是無餘涅盤(所以切莫以為涅盤就是什麼也沒有的一切法空啊,否則就是斷滅空了)。

獅子頭明式巧頭供桌配八仙桌

     《入楞伽經》卷2說:「大慧,若阿梨耶識滅者,此不異外道斷見戲論。」《大方等如來藏經》卷1中亦如是說:「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眾生如來之藏(阿賴耶識)常住不變。」故第八識不生不滅,非斷非常,具有中道體性,第八識本體永不轉變改易——集諸佛之力也不能毀壞一個螞蟻的第八識,於本體不變易中,其體內有諸善惡業有漏無漏法種的染凈種子流注不斷,不停的生滅增減變易,非無變易。《佛說不增不減經》卷1說:「第一義諦者即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大乘密嚴經》卷3又說:「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故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即是法身。《大方等如來藏經》卷1說:「善男子!我見眾生種種煩惱,長夜流轉生死無量。如來妙藏在其身內,儼然清凈與我無異。」故阿賴耶識在眾生身中,不在虛空,眾生每人都有自己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本性清凈而有染污種子,須由聞法修行凈除染污種子,斷盡一念無明、無始無明,才是諸佛的真如(此時阿賴耶識改名叫無垢識),自然也不是諸佛共用一個真如。

      一切法(包括前七識)皆依賴因緣存在,一切法由第八識藉緣生出,但阿賴耶識本身卻是不依賴任何因緣存在的,且永遠的不生不滅,所以說第八識是第一義諦。前七識的「心」是由阿賴耶識生出的,有生有滅,不是本心,是妄心,不生不滅能生萬法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心」才是本心——「真心」。所以說凡夫眾生認為的「我」是假我,是真實的無我,第八識心才是真我(究竟的真我是指佛地的無垢識——真如,在因地,將阿賴耶識方便說為真我),世尊在《入楞伽經》卷七云:「說真我熾然,猶如劫火起,燒無我稠林,離諸外道過」「說無真我者,謗法著有無,比丘應羯磨,擯棄不共語。」此真我也即是《大般涅盤經》所說「常、樂、我、凈」之「我」。因此,世尊所說的第八識心的真我是無我性的「真我」,完全不同於凡夫外道所認為的前七識「我」。所以佛法中一小部分是講無我的,另一大部分是講真實的「我」的。切莫將無我當作究竟佛法。

      吾人之活動都是由八識同步和合運作,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行相微細,難以了知。從狹義的唯識來說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中,只有意識有證自證分,能返觀自己,能感覺到自我的存在。所以在睡著無夢時,意識斷滅以後,儘管第八識、末那識仍然在不停地運作時,但它們因為沒有證自證分,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要等到醒來後,意識重新現行,認才又自覺自己的存在。否則,如果沒有末那識、第八識在眠熟中繼續運作,一旦睡著了,將會永遠醒不過來了。所以必須借假修真,通過意識心才能找到第八識心。但古今許多假善知識都想通過修行,強制意識心不攀緣、不分別萬法,以為不分別就是「道」,想要把只要現起就在分別的意識心變成離見聞覺知不分別的第八識真心,這是方向上的錯誤。

       般若是指大乘行者一念相應,親自觸證到自己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並且能去體驗領受它的自性而發起的一種智慧。這種智慧因為證得第八識才有,是一種空性的智慧。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中說:「已入見道諸菩薩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所以說:親自觸證到自己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是大乘的見道,也就是禪宗的開悟明心。開悟時,他找到這個「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真心。他依所證得的這個第八識再來返觀五蘊、十八界,就體證到:世界如幻、自己的身體和覺知心如幻——都是第八識藉各種因緣所生,將來必定也會隨因緣的消散而壞滅,唯有這個第八識永恆不滅。開悟的菩薩依這個不生不滅的阿賴耶識而確認自己虛妄——根本就沒有凡夫眾生所說的真實不壞的「我」存在,所以他在開悟時即斷了我見。

     般若智慧只有當修行者開悟明心後才開始產生,故禪是一念相應慧、是般若,而非禪定。般若有三種層次:

    (1)般若總相智,就是你參禪破參明心,找到自己的第八識阿賴耶識,這就是般若的總相智,稱之為大乘「真見道」。

     (2)般若別相智,就是你在證得總相智以後,從三界九地——從自己、別人、天主、螞蟻蟑螂乃至地獄眾生來看這個真如,這就是別相智,稱之為「相見道」。

     (3)種智,這個阿賴耶識之中有無量無數的種子,對一切種子具足了知,就是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唯識經典所說的百法、千法、萬億法明門,是實際上可以修證的法,也是只有證悟的人才有能力修學的法。

      大乘的般若智慧與解脫道的無常空、緣起性空的智慧不同,為避免誤會,故名般若。如果用無常空、緣起性空來解釋般若,那表示這個人沒有開悟,沒有般若。佛在《大方廣佛華嚴經》(40卷本)卷9云:「如是甚深阿賴耶識行相,微細究竟邊際,唯諸如來住地菩薩之所通達。愚法聲聞,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大寶積經》 (卷119) 亦如是說:「如是法身不離煩惱。名如來藏(阿賴耶識)。世尊。如來藏者。即是如來空性之智。  如來藏者。一切聲聞獨覺所未曾見。亦未曾得。」因此,由於小乘的聲聞、緣覺不知不證第八識,所以沒有般若這種空性的智慧,他們只是從現象上現觀五蘊、十八界的空相,體證到世俗諦的無我,斷我見我執後而證解脫。他們也只能證得解脫果,不能成佛。因為菩薩要成佛,必須依所證的第八識去悟後起修,具足一切種智才能成就。這是大小乘佛法的根本區別。修學大乘佛法的佛子應當究明大乘佛法與聲聞、緣覺法的差別,如果不能夠辨別,我們將會被某些名師所誤導,而以修福、修定、伏煩惱、無常觀、四念處觀、十二因緣的觀法做為大乘佛法的修證,想要成佛就了不可得。

      般若波羅蜜多意為以智慧而到達解脫生死的彼岸。所以說學佛就是修習佛的出世間的智慧。單純的持戒、禪定、吃素,密宗的念咒、結手印、修氣脈並不能產生智慧,也就不能導致解脫生死了。


推薦閱讀:

化繁為簡的智慧
在城市怎樣找到高人點撥、志同道合的朋友切蹉?
如何詩意的形容雨過天晴之美?
智慧來自於社會群體
我師父說丨有怨氣該如何化解?

TAG:智慧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