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猴情結」與生肖猴

古人的「猴情結」與生肖猴
——中國古代猴文化溯源
倪方六

    《同話錄》 十二辰中提及生肖

    唐代青石

    十二辰像之猴

    蛇身猴臉伏羲女媧像

    (四川簡陽出土東漢畫像石)

    「羊辭霜雪地,猴攀桃李枝。」隨著丙申猴年即將來臨,有關猴的各種話題也漸漸熱了起來。若溯其源,古人的「猴情結」可謂由來已久,很多「猴話題」迄今仍無定論。比如,猴子為什麼能入選十二生肖?為何在十二生肖中排第9位?古「申」字為什麼是兩隻猴子相望?十二生肖為什麼有 「比先後」、「不足之形」、「足趾說」、「習性說」、「圖騰說」等多種說法?猴子為何在殷商時期被視為「高祖夒」?女媧和伏羲為什麼被古人塑造成蛇身猴面?在早期古籍中「猴」為何寫作「矦」?……

    猴子為什麼能入選十二生肖?

    《草木子》:「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而「猴無臀」

    所謂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等12種動物。對於這12種動物為什麼能入選十二生肖,歷來說法多多。

    漢族中有一種說法是,猴子能入選十二生肖是因為老虎幫的忙,猴子曾救過老虎,因此與老虎的關係不薄,老虎下山覓食時,山裡的大事小事均交由猴子打理,故留下了「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歇後語。

    另一種流傳更廣的說法是,十二生肖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創造的,當年選用哪12種動物有分歧,只好採取「比先後」的辦法,誰領先誰入選。傳說牛跑在最前面,哪知老鼠跳上牛背,在牛即將到達終點時,一躍而下,巧得第一,牛屈居第二,隨後是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其實,「比先後」只是一種文學式的想像,像「龍」這種動物根本就不存在,如何「參賽」?如果真賽速度,猴子就是比不過老鼠,也不會輸給牛吧!類似純屬想像的傳說,在中國民間也存在。

    對於十二生肖的來歷,古人還有一種「不足之形」的說法,流傳頗廣。南宋曾三異《同話錄》「十二辰」條稱:「十二辰,屬子午卯酉丑,行死處,其屬體皆有虧,如鼠無膽,雞無腎,馬無角,牛無齒,兔無唇之類,惟三物配附不合耳。」曾三異認為,十二生肖是根據每一種動物特有的生理特徵(缺陷),即所謂「虧」來選擇的。

    猴子「虧」在哪?《同話錄》中沒有說清,明葉子奇在《草木子·鉤玄篇》中給點了出來:「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牙,牛無齒,虎無脾,兔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瞳,猴無臀,雞無腎,犬無胃,豬無肋。人則無不足也。」

    「猴」為什麼與「申」連在一起?

    《七修類稿》:「申為三陰,陰勝則黠,以猴配之」

    然而,這種「不足之形」的說法其實也經不住推敲。以猴子來說,它不是沒屁股(無臀),而是屁股沒人類的肥厚罷了。如果說兔子、蛇、羊等有「不足之形」倒還說得通,因為兔子「三瓣嘴」,蛇沒有腳,而羊白眼珠多。其他「無牙」、「無齒」、「無脾」、「無耳」、「無膽」、「無腎」、「無胃」、「無肋」的說法,顯然是緣於古人缺乏基本的動物生理解剖常識。

    與葉子奇同為明朝人的郎瑛就曾提出過質疑,他在《七修類稿·天地類》「十二生肖」條中指出:「地之肖屬十二物,人言取其不全者,予以庶物豈止十二不全者哉!」郎瑛就此提出 「足趾說」:這12種動物之所以能夠入選是因為它們的足趾數的不同和特別,足趾數結合「陰陽理論」,便形成了現在的十二生肖。

    古人認為,偶數為「陰」,單數屬「陽」,據此分析出12種動物的陰陽之別:「鼠前足四爪,象陰,後足五爪,象陽故也;丑屬陰,牛蹄分也;寅屬陽,虎有五爪;卯屬陰,兔缺唇,且四爪也;辰屬陽,龍乃五爪;巳屬陰,蛇舌分也;午屬火,馬蹄圓也;未屬陰,羊蹄分也;申猴五爪,酉雞四爪也;戌狗五爪也;亥豬蹄分也;此或庶幾焉。」

    郎瑛在「足趾說」中,解釋了將老鼠排在十二生肖之首的原因:老鼠的前後爪分別代表陰陽兩面,集陰陽於一身,而子時正是陰陽轉換的時刻,所以將老鼠排在「子」時最合適。

    查古人筆記發現,在郎瑛之前已經有人提出此觀點。如宋洪巽在《暘谷漫錄》中就說過,十二屬相是以動物足爪的偶奇數與「六陽」「六陰」相配而成的:「子、寅、辰、午、申、戌俱陽,故取相屬之奇數以為名,鼠、虎、龍、猴、狗五指,而馬單蹄也。丑、卯、巳、未、酉、亥俱陰,故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牛、羊、雞、豬皆四爪,兔兩爪,蛇兩舌也。」

    但這種說法也有問題,郎瑛認為:「予又思蛇、兔且取唇舌,他物之足爪亦豈無如十二物者哉?」他推斷,這12種動物入生肖還是由陰陽變化所決定的:「夫十二支固屬陰陽,皆於時位上見之,易封取象亦然也,惟理義之存焉耳。」

    為什麼猴在十二生肖中排第9位?

    《松霞館贅言》:「日落而猿啼,且申臂也」

    生肖中的12種動物,與古人記時所用的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相配,便有「子鼠」、「丑牛」等的概念。「猴」與「申」相配,形成「申猴」,處於十二生肖中的第9位。

    猴為何排第9位,還要從時辰概念上解釋。申時相當於現代24時制中的下午3點至5點。郎瑛稱:「申為三陰,陰勝則黠,以猴配之,猴性黠也。」意思是,申時陰氣盛重,氣氛狡黠,而猴子天性狡猾,所以要讓猴子來代表這個時辰。李長卿在《松霞館贅言》中也從動物習性和晝夜活動規律角度解釋了十二生肖的排序問題。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引述了李長卿的說法:半夜子時,正是老鼠最活躍的時候,故安排老鼠在第1位的「子」時,即所謂「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而猴安排在第9位的「申」時,則是因「日落而猿啼,且申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

    但從生肖起源上看,郎瑛、李長卿等所提出的觀點均是一種附會,上世紀70年代的考古新發現已推翻了郎瑛的「足趾說」。1975年12月,從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一座墓主為秦國官吏「喜」的墓葬中,出土了1100餘枚竹簡,此即通稱的「睡虎地秦墓竹簡」。這批秦簡里有《日書》兩種,其中一種《日書》背面的《盜者》一節記載有十二生肖:「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辰。巳,蟲也。午,鹿也。未,馬也。申,環也。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

    這份迄今發現最早的十二生肖記載,大體與目前流行的相同,「蟲」即蛇,「環」即猨,即猴;「水」即雉,即雞。僅「龍」抄落下了,而「狗」被「鹿」替代,但序位上有變化。吳裕成《十二生肖與中華文化》就此分析:「若按足趾偶奇的講法,馬蹄圓,論趾為單數,肖午屬陽;羊趾為偶數,肖未屬陰;戌位屬狗,狗趾奇數為陽。睡虎地秦簡生肖,馬居未位,老羊居戌位,與足趾之說對照,未之馬、戌之老羊均系陰陽錯位。」

    猴與「三皇五帝」有什麼關係?

    《說文》:「夒貪獸也,一曰母猴,似人」

    除了「比先後」、「不足之形」、「足趾說」、「習性說」等,古人還從民俗學的角度提出,生肖文化是動物崇拜、圖騰文化和原始天文學、陰陽五行理論、干支紀年紀時法等互相利用和交替開發後形成的。具體到猴崇拜、猴圖騰,可追溯到中華人文始祖「三皇五帝」。

    顧頡剛、楊寬等已故當代史學家認為,中國上古英雄聖賢們大都不是人,而是被人崇拜的動物,後被「神化」和「人化」了。如治水英雄大禹便非神非人,顧頡剛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一文認為,「禹是一條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伯益等原本也都是動物。楊寬在《序<古史辨>第七卷因論古史傳說中的鳥獸神話》一文稱,舜是大象,而秦人的先祖伯益是燕子。

    作為早期人類所崇拜的動物之一,猴子被認為是「五帝」中的帝嚳高辛氏。著名史學家郭沫若在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年底寫的《先秦天道觀之進展》一文中稱:「在我看來,帝俊、帝舜、帝嚳、高祖夒(náo),實是一人。」他提出高祖夒是殷人祖先的看法,並進一步分析:「夒字本來是動物的名稱。《說文》說:『夒貪獸也,一曰母猴,似人。』母猴一稱獼猴,又一稱沐猴,大約就是猩猩。殷人稱這種動物為他們的『高祖』,可見得這種動物在初還會是殷人的圖騰。」因為是殷人圖騰,猴子在殷商時代享受著最高禮遇,後世古人在設計十二生肖時,自然不能落下猴。

    事實上,上古時這樣的「猴情結」相當普遍,有的一直以故事的形式流傳至今。如在漢族版中國創世女神女媧「摶土造人」的神話中,有一種說法是,女媧在造人時就是按照猿猴的樣子,造出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這下才有了中華兒女。而在四川簡陽出土的一塊畫像石上,女媧和伏羲是蛇身猴面,他們本身就是猴子。諸如此類的傳說還有藏族的創世紀神話,現仍收藏在布達拉宮的一幅《人類起源圖》,反映的就是經觀世音菩薩點化後的一隻獼猴與岩洞中的女妖婚配生育了人類這一神話內容。此外,據郭沫若在民國十八年(1929年)所寫的《釋干支》,印度、希臘、埃及等東西方文明古國的「十二生肖」中都有猴。


推薦閱讀:

唐朝女人的超強化妝技術!她們比你想像的還瘋狂
賓禮 古人待客規矩多
古人桌子上為什麼放香爐?不刺鼻嗎?
清代王府里的衣服在哪兒做的?
禮:古人吃飯時的規矩

TAG:古人 | 生肖 | 情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