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零售巨頭紛紛敗走, 中國實體經濟早已成空殼?

近日,被稱為「羽絨服之王」的波司登在三年多的時間裡持續縮減門店數量,共關閉了8187家網點。不僅是波司登,還有百麗、美邦等企業也在不斷關閉門店,甚至國外零售商在中國的門店也在大幅關閉,退出中國。與波司登一樣,被譽為「鞋履市場霸主」的百麗業績也連續下滑,以平均每天關閉2間門店的速度,一個季度就關閉了239家門店。

  其實從2013年底開始,百麗業務就出現跌勢,進入2015年下半年情況惡化,跌幅擴大到雙位數。其業績下滑、門店關閉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的品牌湧入,大眾審美提高,電商衝擊,以及研發生產供應鏈機制緩慢等。

  點擊載入圖片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以「不走尋常路」廣告而讓人熟知的美特斯邦威在11月發出財報,僅今年上半年,凈虧損就達到了6019萬元,三年關閉1500餘家門店。美邦從去年開始增加了品牌研發投入,加快推動產品與服務的優化與創新,但是在產品、渠道、零售體驗等核心能力的投入價值尚未充分在市場端得到體現,從而出現了利潤的大幅下滑。

  達芙妮在早些時候發布了2015年全年的營運情況,顯示全年銷售跌幅為18.5%,全年共關閉了805家門店,第四季度就關店405家,超前三季的總和。達芙妮大幅關閉門店的原因之一就是加盟商與達芙妮的關係逐漸出現裂縫,關閉門店,首先就是將渠道統一化,提升管理效率;其次是避免加盟商過於強大,對品牌商形成制衡;最後是去中間層,獲取更大的經營利潤。

  不僅僅是國內的零售商在不斷關閉門店,國外的零售商同樣日子不好過,紛紛關閉門店,退出中國。最近,瑪莎百貨關閉中國所有門店,虧損嚴重時瑪莎大幅削減國際市場門店的主要原因。據其財報顯示,瑪莎在上一財年,共在10個國家市場收入1.71億英鎊(約14.37億元人民幣),虧損則高達4500萬英鎊。

  點擊載入圖片

  華堂商場也在今年4月、11月分別關閉了北京右安門店、十里堡店,以及三里屯店,華堂亞運村店也是虧損狀態。華堂官方證實持續虧損是關店的主要原因。還有百盛,四年在中國關閉了11家門店,2016年就關閉了2家店,百盛同樣的利潤下滑嚴重,其首先調整的就是中小型百貨店,體量在3萬平方米以下的百貨店,如果不盈利就面臨被關掉的危險。

  筆者認為,利潤大幅下滑、電商衝擊、生產供應鏈滯後等是國內外零售商大量關閉門店的主要原因,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各零售商都應該緊跟時代步伐,加強自身品牌的創新和運營,打造線上線下的平穩生態,助力自身品牌的發展。
推薦閱讀:

相比宗慶後說馬雲的「五新觀點」是胡說八道,我更欣賞他的態度
EOS為何如此刷屏 看數字時代實體經濟困局
謹防把防止脫離實體經濟當作說辭與借口
剩者為王,是實體產業的未來嗎
網路經濟觀察

TAG:中國 | 經濟 | 實體經濟 | 實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