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對腦髓學說的認識 (轉載)
作者:徐成賀
關鍵詞: 內經 腦髓學說 中醫學
腦髓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危及人類生命的常見病、多發病, 給患者及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並且其發病率仍呈上升趨勢, 因此, 加強對腦髓病防治的研究, 已成為當今醫學界面臨的重要課題。中醫學在治療腦髓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有一定的優勢和特點。《內經》作為中醫的奠基之作, 有很多關於腦髓及腦髓病的論述, 對研究治療腦髓病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就其論述探討於下。
1對腦髓生成的認識
《靈樞·海論》:「腦為髓之海。」《素問·五藏生成篇》:「諸髓者, 皆屬於腦。」說明腦是髓的彙集之處, 並指出腦髓是腦發揮作用的物質基礎。《內經》認為, 腦是由人體中最精微的物質「精「所組成, 但腦本身並不能產生精, 其生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由先天之精所化生 腦的生成肇始於胚胎, 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靈樞·經脈篇》雲: 「人始生, 先成精, 精成而腦髓生。」男女媾合, 兩精相搏而凝成胚胎, 人既由精始, 腦亦由精所生成。
1.2繼續由腎精所化生 腎有藏精生髓的生理功能, 出生之後, 腦髓繼續由腎精所轉化, 腎精充足, 則髓海得以充養, 腦才能發揮正常生理功能。《素問·逆調論篇》云:「腎不生, 則髓不能滿」 ; 陳修園《醫學從眾錄》指出:「腎為肝之母, 而主藏精, 精虛則腦海空虛而頭重」, 均從病理角度反證了腎精對腦髓的化生作用, 只有腎精源源不斷地上輸於腦, 髓海才能充滿, 腦的生理功能才正常。
1.3賴水谷精微所充養 水谷精微是人體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 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 各個臟腑組織器官均賴水谷之充養, 腦也不例外, 如《靈樞·五癃津液別論》曰:「 五穀之津液, 和合而為膏者, 內滲入於骨空, 補益腦髓, 而下流於陰股。」說明了水谷精微是化生腦髓的又一重要來源。《素問·六節藏象論》雲: 「 五味入口, 藏於腸胃, 味有所藏, 以養五氣, 氣和而生, 津液相成, 神乃自生。」《靈樞·平人絕谷篇》亦曰: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氣也。」由此可見, 水谷精微是腦、神產生及供養的基礎。
1.4需氣血津液所榮養 氣血津液在腦的生成中也起著重要的榮養作用。《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雲: 「 十二經脈, 三百六十五絡, 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靈樞·決氣篇》亦云: 「 谷入氣滿, 淖澤注於骨, 骨屬屈伸, 泄澤補益腦髓, 皮膚潤澤, 是謂液。……液脫者, 骨屬屈伸不利, 色夭, 腦髓消。」《素問·口問篇「又雲:「 上氣不足, 腦為之不滿。」說明了氣血津液是腦生成的物質之一, 腦必須依賴氣的溫煦和推動, 血和津液的濡養才能發揮正常生理功能。由上可以看出, 先天之精是腦得以生成的最根本的物質基礎, 出生後, 腎精、水谷精微、氣血津液, 是人之腦髓賴以繼續生長發育, 保持充滿的物質基礎, 也是腦產生各種功能的物質基礎。
2對腦主神明生理功能的認識
2.1從人之胚胎看, 腦為神明之所 《靈樞·經脈篇》曰: 「 人始生, 先成精, 精成而腦髓生。」《靈樞·本神》雲: 「 兩精相搏, 謂之神。」說明男女交合, 兩精相搏, 在胚胎形成之時, 便開始形成腦髓, 神已藏於腦中了。
2. 2從外有神明內必有物質基礎看, 腦為神明之本 《素問·脈要精微論》雲:「頭者, 精明之府。」神明, 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腦位於顱腔之內, 具有藏髓( 精氣) 之功能, 而外在神明的表現變化, 必由內在的腦作為物質基礎, 是腦對外界事物的反映。
2.3腦在臟腑中居首位 一切精神、意識、思維、情感、記憶等活動皆受腦的支配。腦主神明功能正常, 則精神振奮, 意識清楚, 思維敏捷, 機靈善變, 記憶力強, 反之, 則精神萎靡, 意識不清, 思維異常, 反應遲鈍, 記憶力差, 甚至胡言亂語、昏迷等。
2.4腦通過經絡聯絡全身 人體臟腑, 全身各部, 通過經絡, 上通於腦; 腦也通過經絡聯絡全身, 調節全身的功能。如《靈樞·大惑論》「五臟六腑之精氣, 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而與脈並於系, 上屬於腦」, 即指此意。
3對腦髓病證的認識
《內經》認為, 正常情況下, 人體的臟腑、經絡、氣血都在有序地進行著正常的生理功能, 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當人體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 腦與相關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或相互間的動態平衡遭到破壞, 則出現代謝功能的障礙或損害, 且一時又不能依靠機體的自身調節而恢復正常, 就會出現腦的病變。腦病的發生髮展與變化, 與患病機體的體質強弱、受邪方式、病邪性質等因素有關。
3.1可先天受病於母傳《內經》因頭位於人的高巔之處, 故常把腦病稱為巔疾。認為有的腦病可在胚胎期由母傳受得之, 故又將其稱為「胎病」 。是母受大驚卒恐, 使不良刺激並居於精氣而致。如《素問·奇病論篇第四十七》帝曰: 「人生而有病巔疾者,病名曰何? 安所得之? 歧伯曰: 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 其母有所大驚, 氣上而不下, 精氣並居, 故令子發巔疾也。」癲癇是腦病的一種,《靈樞……癲狂第二十二》論述了癲癇始作的各種情況,「 癲疾始生, 先不樂, 頭重痛, 視舉目赤, 甚作極, 已而煩心……; 癲疾始作, 而引口啼呼……; 癲疾始作, 先反僵……。」 《內經》對癲癇即持這種發病觀點。
3.2腦髓萎縮虧損 《素問·脈要精微論》「 頭者,精明之府, 頭傾視探, 精神將奪也。」若腦髓萎縮虧損, 則會出現頭低垂, 目陷無光等。
3. 3腎精虧損失養 《素問·五臟生成》「 是以頭痛巔疾, 下虛上實, 過在足少陰、巨陽。」足少陰即腎經, 是腎精不能充養, 又虛火上擾, 而發生頭痛諸疾。
3.4臟腑功能逆亂 如癲狂病, 病在腦之神明, 即由臟腑功能逆亂, 向上影響於腦所致。《素問·厥論》 : 「 陽明之厥則癲疾, 欲走呼, 腹滿不得卧, 面赤而卧, 妄見而妄言。」說明陽明熱盛, 上犯於腦, 可致癲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 :「心脈,,微澀, 為 ……耳鳴癲疾, 肺脈急甚為癲疾。腎脈急甚, 為骨癲疾。」說明了心、肺、腎的功能逆亂, 上犯可致腦病。
3.5氣血上沖於腦 《素問·生氣通天論》「 大怒則形氣絕, 而血菀於上, 使人薄厥。」《素問·調經論》「 血之與氣, 並走於上, 則為大厥, 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 不復則死。」《素問·通評虛實論》「 暴厥耳聾, 偏塞閉不通, 內氣暴薄也。」說明氣血上沖於腦, 可引起腦的危重病變。
3.6勞神過度 《素問·玉機真臟論》「 太過則令人善忘, 忽忽眩冒而巔疾。」王冰: 「 眩, 謂目眩, 視如轉也; 冒, 謂冒悶也。」勞神過度, 耗傷精血, 可使腦的功能減低或紊亂。
3.7外邪所傷 外邪侵襲, 可傷於頭, 損於腦, 而引起頭痛、昏蒙等病證。《素問·太陰陽明論》言: 「 傷於風者, 上先受之」 , 即高巔之上, 微風可到。引起頭風頭痛等病。如《素問·風論》 : 「 風氣循風府而上, 則為腦風。」《素問·奇病論》 : 「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 此安得之, 名為何病?……歧伯曰: 當有所犯大寒, 內至骨髓, 髓者以腦為主, 腦逆, 故令頭痛, 齒也痛, 病名曰厥逆。」即指出因寒邪侵及腦髓, 致頭痛數歲不已的病證。《素問·生氣通天論》說 「 因於濕, 首如裹。」說明濕邪可致頭病等。
3.8過度發熱可引起腦病 《素問·刺熱論》:「 熱爭, 則狂言及驚……手足躁, 不得安卧。」「 熱爭……則頭痛不堪, 汗出而寒。」 《靈樞·熱病》「熱病數驚, 瘛縱而狂。」說明高燒可引起腦之神志不清、煩躁, 甚至驚風等症, 損害於腦。另外, 飲食必須注意, 例如毒藥、烈葯也可損傷於腦。如《素問·腹中論》「 石葯發癲, 芳草發狂」。
4對腦病治療的認識
4.1腦病要當先治之 凡疾病影響及腦, 在出現神志方面的病變時, 要優先治之。《素問·寶命全形論》「凡刺之針, 必先治神。」 《素問·移精變氣論》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說明了治神的重要性, 從此可領會其精神。
4.2從臟治腦 《素問·宣明五氣論》言: 「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 腎藏志。」腦雖為精明之府, 但大腦的一切活動及反映與五髒的關係極為密切。五髒的病變影響及腦, 腦的病變也可通過五臟進行調治。比如《內經》對於狂證, 則是以調治各臟腑經脈而進行治療的。《靈樞·癲狂》「 狂始生, 先自悲也, 喜忘、易怒、善恐者得之尤飢, 治之取手太陰、陽明……及取足太陰、陽明。狂始發, 少卧不飢, 自高賢也, 自辯智也, 自尊貴也, 善罵詈,日夜不休, 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等。
4.3養生調神 腦病大多是外受病邪, 情志刺激, 五臟失調, 氣血逆亂所引起。所以, 平素注意養生, 調養神志, 使形與神俱, 不使外邪侵入, 情志和調, 五臟安定, 氣血調勻, 則能少得病, 而防腦病的發生。如《素問·生氣通天論》「 故聖人傳精神, 服天氣, 而通神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惟賢人上配以養頭0 。《靈樞·本神》「志意和, 則精神專直, 魂魄不散, 悔怒不起, 五臟不受邪矣。」 即是這個道理。
由上可見,《內經》對腦髓及腦髓病有了較深的認識, 但由於受條件的限制, 還有一定的局限性。自《內經》以後, 歷代皆有補充, 如明代李時珍提出「腦為元神之府」 , 明確了腦與精活動的密切關係; 李梃在《醫學入門》指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對「心主神明」說提出了質疑; 王清任在總結前人經驗及親自解剖後, 專著「腦髓說」一篇, 並指出靈機記性不在心, 而在腦, 並研製出一些有效方劑。因此, 我們要結合起來對腦髓病進行研究,更充分吸收現代醫學的先進經驗, 使中醫在治療腦髓病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