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蔡志忠漫畫國學 (下)

 

矜名不若逃名趣:

矜名不若逃名趣,

練事何如省事閑?

 

超越喧寂,悠然自得:

嗜寂者,觀白雲幽石而通玄,

趨榮者,見妙舞清歌而忘倦。

唯自得之士,無喧寂,無榮枯,

無往非自適之天。

 

朗鏡懸空,美醜兩忘:

孤雲出岫,去留一任其自然;

朗鏡懸空,妍醜兩忘於所照。

 

理生於易,道不在遠 :

禪宗曰:「飢來吃飯倦來眠。」

詩旨曰:「眼前景緻口頭語。」

蓋極高寓於極平,至難出於至易,有意者反遠,無心者自近也。

 

動靜合宜,以有入無:

水流而境無聲,得處喧見寂之趣;

山高而雲不礙,悟出有入無之機。

 

心無掛牽,苦海化樂境:

山林是勝地,一營戀便成市朝;

書畫是雅人,一貪癡便成商賈。

蓋心無染著,欲界是仙都,

心有掛牽,樂境成苦海矣。

 

臥雪眠雲,絕俗超塵: 

蘆花被下,臥雪眠雲,保全得一窩夜氣。

竹葉杯中,吟風弄月,躲離了萬丈紅塵。

 

雲中世界,靜裏乾坤:

竹籬下,忽聞犬吠雞鳴,恍似雲中世界,

芸窗中,偶聽蟬吟燕語,方知靜裏乾坤。

 

我不希榮,不畏權勢:

我不希榮,何憂乎利祿之香餌,

我不競進,何畏乎仕宦之危機。

 

聖境之下,調心養神: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間,而塵心自息;

夷猶於圖畫詩書之內,而俗氣潛消。

故君子雖不玩物喪志,亦常借境調心。

 

春之繁華,不若秋之清爽:

春日氣象繁華,令人心神駘蕩,

不若秋時雲白煙青,蘭芳桂馥,

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得詩真趣,悟禪玄機:

一字不識而有詩意者,得詩家真趣;

一偈不參而有禪味者,悟禪教玄機。

 

像由心生,像隨心滅:

機動的,弓影疑喂蛇蠍,寢石視為伏虎,此中渾是殺氣;

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鷗,蛙聲可當鼓吹,觸處俱見真機。

 

 

來去自如,融通自在: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

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塗。

 

欲心念邪,虛心念正: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

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

涼生暑夜,朝市不知其喧。

 

富多憂,貴多險: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貧之無慮;

高步者易躓,故知貴不如賤之常安。

 

処世如流水,身心大自在:

古德雲,「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

吾儒雲:「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

人常持此意以應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鳥乘風飛,不知有風:

魚得水逝,而相忘於水,

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

識此可以超物累,可以樂天機。

 

人生無常,盛衰何常:

狐眠敗砌,兔走荒台,儘是當年歌舞之地。

露冷黃花,煙迷衰草,悉屬舊時爭戰之場。

盛衰何常,強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謝;

去留無意,隨天外雲卷雲舒。

 

心淨則佛土淨:

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翱翔,而飛蛾獨投夜燭,

清泉綠卉,何物不可炊啄,而鴟偏嗜腐鼠。

噫,世之不為飛蛾鴟者,幾何人哉!

 

求心內佛,了心外法: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無事道人;

若騎驢又複覓驢,終為不了禪子。

 

野興鏡湖,詩意自湧:

詩思在灞陵橋上,微吟處,林巒都是精神。

野興在鏡湖曲邊,獨往時,山川自相映發。

 

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真空不空,執相非真,

破相亦非真,問世尊如何發付?

在世出世,恂欲是苦,

絕欲亦是苦,聽吾儕善自修持。

 

飽諳世味,毀譽由他:

飽諳世味、一任覆雨翻雲、総慵開眼。

會盡人情、隨教呼牛喚馬、只是點頭。

 

說偈談禪,播弄精魄:

性天澄澈,即饑餐渴飲,無非康濟身心;

心地沈迷,縱說偈談禪,總是播弄精魄。

 

道得酒中,仙遇花裏:

金自礦出,玉從石生,非粗無以求精;

道得酒中,仙遇花裏,雖雅不能免俗。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

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

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

 

 

空而不著,物我兩忘:

耳根如風穀傳聲,過而不留。則是非俱謝。

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則物我兩忘。

 

登高心曠,臨流意遠:

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

讀書於雨雪之夜,使人神清;

舒嘯於丘阜之巔,使人興邁。

 

萬鐘一發,存乎一心:

心曠,則萬鐘如瓦缶。

心隘,則一發似車輪。

 

以一身,了一身: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萬物付萬物,

還天下於天下者,方能出世間於世間。

 

不抱身心憂,當樂風月趣:

人生在世,太閑則雜念橫生,太忙則真性不現。

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

 

雨後山色鮮,靜夜鐘聲清:

雨餘觀山色,景色便覺新妍,

夜靜聽鐘聲,音響尤為清越。

 

瓜熟蒂落一任天機: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努力。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

 

禍福苦樂,一念清淨:

人生福境禍區,皆念想所造成。

故釋氏雲:「利慾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為苦海;一念清淨,即烈焰成池;一念驚覺,即船登彼岸。」

念頭稍異,境界頓殊,可不慎哉!

 

雌雄美醜,一時假相:

優伶傅粉調朱,效妍醜於毫素。

俄而歌殘場罷,妍醜何存;

弈者爭先競後,較雌雄於枰間。

俄而局盡子收,雌雄安在?

 

神酣被窩,天地沖和:

神酣布被窩中,得天地沖和之氣,

味足藜羹飯後,識人生淡泊之真。

 

萬慮都捐,一真自得:

斗室中萬慮都捐,說甚畫棟飛雲,珠簾卷雨;

三杯後一真自得,唯有素琴橫月,短笛吟風。

 

身心寂定,收放自如: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晁氏雲;「不如收身心,凝然歸寂定。」

放者流為倡狂,收者入於枯寂。唯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造化人心,融和一體:

當雪夜月天,心境便自清澈;

遇春風和氣,意界亦自沖融。

造化人心,渾合無間。

酒不求冽,樽也不空:

茶不求精,而壺亦不燥,

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

素琴無弦而常調,短笛無腔而自適。

縱難希遇羲皇之世,亦可匹儔嵇阮之倫。

卷舒自由,行止在我:

人生原是一個傀儡,只要根蒂在手,

一線不亂,卷舒自由,行止在我,

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場中矣。

莊子說: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人活在禪道之中,但卻不知道禪是何物。

當人停止分別、妄想和思維活動時,

理、事二障當下消除,

內心充滿安詳,自然「無」處不通。

人會有痛苦是因爲沒有悟通

人的本來面目是什麽……

人很自私以爲自己是自己的,

於是就與別人有所比較,於是就有痛苦,

其實人是大自然的壹分子,想想……

心中有自己的成見,

就聽不見別人的真言。兩人對談,

多數人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

結果聽到的除了自己的聲音以外,

什麼都不曾得到。

渡人過河的,

心中並沒有抱持著女色,

坦坦然無牽無掛。

一直抱持著女色的

不正是那個小和尚嗎?

很多人在告誡別人,

指正別人的錯誤時,

很可能自己也正抱持著「錯誤」。

外面都知道「知難行易」,

但卻忘卻了「知易行難」。

道理人人會,做到的有幾人?

多少人每一個早晨不是在擺脫

數不清的昨日的束縛中醒來?

應把一切使心靈陳腐的危險拋開,

用本性去生活,因為「平常心」就是道。

語言、文字只是借用來表達真理,

只是幫你達到悟境的舟車而已,

誤將文字以為真理,

不正像以為手指是月亮一樣可笑嗎?

禪即是——

不汙染的宇宙真理和不汙染的生命之心

產生共鳴而有所領悟,

並持續不汙染之心安然自得。

 

 

知音難尋,知音人死了,

伯牙雖然是活生生的一個人,

其實只剩下半個了。

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是欲速則不達,

「平常心是道」正是這個道理。

花開有花開的美;花謝有花謝的好,

能體會到周邊各種情況的美好,

於是你將進入禪的大門了。

色彩動人的言辭,

會失去質樸,招致散亂。

惟有言行一致,

才是一切修身的基礎。

人生最可貴的是「生」的過程,

有生自然會有死,

能看透人的生死,

自然也能看透物的生死。

不把自我放在所接觸的事物中去,

也不把事物和自我對立,

故無所謂主觀,也無所謂客觀,

無我無相而法相宛然,才是智慧的領域。

習禪要像啞巴一樣,

心中有所得,卻不足與外人道。

最忌像鸚鵡一樣,心中無所得,

只是在嘴巴上亂說,而流於「口頭禪」。

「無善無惡,不受苦樂,一切皆空」。

 連這一句都不足與外人道,

 鐵舟擁有的不過是口頭禪罷了。

生為徭役,死為休息。

「死」像一個遊子回到家一樣。

人人能享受天年按此序死

不正是更大的福氣嗎?

當你指責著別人的錯誤時,

可能你自己所抱持的觀念

也是錯誤的,還自以為對呢!

如果只把佛供奉於清潔地方,

那麼像汙穢的廁所即無佛存在嗎?

佛是無所不在的,天堂有佛,

但是地獄不正是更需要佛的地方嗎?

大愚不因為對象是大官,

而直指出真實,結果受重用。

不受外相迷惑,

心中沒有善惡二元的境地,

才是接近了禪。

天堂地獄並不在死後的將來,

而是現在!善惡在一念間,

天堂地獄之門隨時在為你開!

平常心是道,

不要往虛無縹緲的世界去找佛理,

只要注意生活上的細節,

在生活上去體認即可。

天對萬物全部一視同仁,

並不會特別幫助任何一個人的。

能幫助自己的,就是自己而已。

 

知與行應合而為一,講學而不身體力行,

正如不懂佛理而只會念念經的口頭禪。

有了得失之志,有了得失之心,

就有了悲歡喜樂。

應該要超越善惡、得失,隨緣即是福。

只要是用言詞來解釋,

那麼一定會有偏差,

問題的本身才是最完整的答案。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很難做到的,

   是什麼力量使人放下屠刀?

「愛心」罷了!

有一百隻羊而走失了一隻,

你急忙地到處去尋找走失的那一隻,

而把其他九十九隻撇在曠野,

幫助最需要幫助的。

發自內心的善念

能使我們掙脫小我的軀殼,

它像蛙聲一樣,

使我們能夠大徹大悟。

寒冷的情況一樣,但避寒的方法卻各有不同。

要達到同一個目的,但人人的方法不同;

路不是只有一條,

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走同樣的一條路,

拘泥於一種方式,可能你到不了目標。

若人求佛,是人失佛;

若人求祖,是人失祖。

最珍貴之寶在你身中,是你自己,

向外追求便是失去了它。

「禪」不屬於過去、現在、未來。

  它是本來如此,

  是言語所不能表達的。

人生中往往會遭遇到

很多的困擾與煩惱,

其中最大的困擾

往往是來自於自己。

言與行,是人的內在思想

表現於外在的兩面,

但一般人卻往往言過起行,

甚至言而不行。

若得深刻的修行,

心如明鏡止水,面對世事突然變化,

自然能在胸懷中浮現應對方法,物來順應。

萬物皆有所用,無論多麼卑微,

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自己的一席地。

 

 

  一切相對的好惡、有無、利害、人我等,

都是分別心。

才一起見便背本心,就落在兩邊,

而禪是中亦不立的。

  富不富有,

不在乎金錢的多寡,

而在於知足不知足。

  生時應以生的立場去享受生的美妙,

不必擔心死後的世界。

今天就以今天去過活,不必為明天憂愁,

明天只有明天的憂愁。

  至人用心若鏡,

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所以應做到當將軍時當將軍,

做和尚時做和尚。

  風來疏竹,風過不留聲;

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事情來了以本性對應,

事去了,心隨空。

  「即心即佛」,

一樣事物的發生,是喜?是憂?

全在於你是站在哪一個角度去看「它」!

  自性是一切具足,沒有欠缺的,

每個人的自性要靠自己去發現,

因為沒有別的路可以從外面通向

我們的自性。

  自性是一切具足,沒有欠缺的,

每個人的自性要靠自己去發現,

因為沒有別的路可以從外面通向

我們的自性。

  只要以一種絕對直接的方法

去反應某個情境,

你就會變成那個情境,

而那個情境也就便成你了。

  不思過去,不想將來,

體驗珍惜即刻,隨即是福。

  一般人都活在「二元世界」裏,

於是就有得失,「我—對象」

景色美—我愉快;景色不美—我失望。

 
推薦閱讀:

國學講座之一:《詩經》簡介
易經智慧:什麼是頤養之道?
國學易經之白虎抬頭
什麼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TAG:漫畫 | 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