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 ‖ 趙孟頫加持的鴨子

元代有趙孟頫、也有「元四家」

還有圍繞他們身邊的朋友圈

這些人身上有許多有關悲辛的故事

在書畫的紙與絹上隱匿

唯有細讀,方解其中滋味

我們來看看台北故宮

「國寶的形成」特展中的往事

一件高克恭的代表作無疑

高克恭、趙孟頫、鄧文原、李衎是一起玩兒的

高克恭的畫以董巨風格為主

也有米友仁的米點皴

李衎題跋

予謂彥敬畫山水,秀潤有餘而頗乏筆力。常欲以告之,宦遊南北,不得會面者,今十年矣。此軸樹老石蒼,明麗灑落,古所謂有筆有墨者,使人心降氣下,絕無可識者,其當寶之,至大己酉夏六月薊丘李衎題。

王淵是墨筆花鳥畫家,很少畫山水

這件山水沿襲流行的雙樹圖樣

可惜雖然功力不錯但皴法太過單調

畫中穿梭五條船

遠不及宋畫中的船結構詳細、道具眾多、意趣橫生

近景有土坡和亭子,土坡畫的不好

亭子里的人有些北宋樣子開臉。

少見的宋元時期的書法大字掛軸

由於字寫的大,結體跟日常小字比已經變形

一些轉折的點劃還是他的技法

其中一個「背」字,上部分筆很乾枯,下部分蘸墨很濃

下部分也可看到掛軸書寫過程中旁人拉扯紙張的動態

這或許就是書軸欣賞中的樂趣

可惜品相比較差

趙孟頫飽含對亡妻懷念的信札

其中情之所至還寫錯了字,很是動容

這竟然評上了國寶

這個人物的線條太密了

給人多餘、一味炫技的感覺

衣服的下擺部分就太重了,人物形象「不仙兒」

完全飛不起來,人物的開臉也比較一般

上半幅的山畫的比較寫意,顯然山的作者另有其人

倪瓚的題字比較隨意,把這幅畫誇了一通

顯然是文人之間的無奈應酬,可見文人也有文人的煩惱

倪瓚題的左側,有一片挖掉的痕迹

估計也是元末明初政治鬥爭的原因

元代罕見的花鳥畫精品

張中也有這種寫意的花鳥軸

畫中水鳥瞳仁斜視,很是別緻抓人眼球

陳琳是由宋入元的杭州人,徹底摒棄宋代畫院的工筆

轉以寫意的淺設色之作,可謂大轉彎

這與趙孟頫提倡的復古相契合

詩塘里仇遠提到,畫中有趙孟頫的「點睛之筆」

趙孟頫花鳥水平一般,添加之筆一定與書法入畫有關

柯九思題跋說

「芳華」「波浪」云云

估計芙蓉輪廓、水中波浪曾經趙孟頫添筆

這幅圖裡,出現了

趙孟頫、陳琳、柯九思

一起玩的好夥伴

這是一幅有趣的重屏博古圖

此圖作者誰

密碼可能就藏在倪瓚的朋友圈裡

畫心右上角、右下角都被割去

這裡原本或許有作品題名和作者款印

這些關鍵信息的被裁去

或許與元末明初太湖流域的政治局勢有關

這一時期的書畫人和事,有待深入發掘

這可能是倪瓚用筆最多的作品

此作寫於去世前兩年

這時候的倪瓚已經造完家產、住在船上

時而登岸在太湖流域的朋友家裡「蹭吃蹭喝」

也許是在「煥伯」家裡住久了

出於回饋的目的,畫了這樣一幅

遠景三重山

湖中多一坡

近處又兩岸

的六個層次的「重山之構」

比起倪瓚只畫三個層次的日常作品

簡直是罕見

同時,字寫的又工整,篇幅又長

第一重近景上的「容膝齋」,完全是文人的建築

幾根脆弱的柱子撐不起屋頂

左側的三棵樹,無論是樹榦還是葉子

與右側相比技法都不一樣,較為稚嫩

但看不出刮削或後添的痕迹

推測是倪瓚作畫的同時,「手把手」教人畫的

這是一件在吳門書畫圈甚是出名的作品

這件畫尺幅較小,不像王蒙的又窄又高的作品

從畫意和落款位置上看,也不像是裁過

這幅畫滿眼都是「燙過的頭髮」,就是他的解索皴

可能把江南的山石畫的很硬挺

「王叔明之筆力能扛鼎」誠不我欺

畫中景緻一派秋景,許多樹葉都染紅了

太湖石用筆以干皴為主,與明代染法較多不同

這是時代的技術選擇

畫面實在是太密了,就連右上角的一點點空間

也拿水紋填滿,可謂密不透風

王蒙畫了很多房子,除了書房之外,都是佳人有約

詩塘是董其昌題的,裡面提到

陸君策、陳繼儒、諸德祖、朱叔熙這幾個人

由於兩幅裡面的人物都望向中間

推測原來中間應有一幅主尊像

只是已經遺失

人物的線條多樣,技術上比較成熟

與山西的一些壁畫類似

右幅的紅衣僧人的線條,很像梁楷出山釋迦圖

佛教的繪畫由於要遵守一定的儀軌

一定是有粉本的,而粉本或許很早

而技法一定是即時的

對宗教畫的研究要主要從技術上著手

不得不說台北故宮選「國寶」的標準

真令人感到十分……

洛神圖也能評上「國寶」

而隔壁的「溪鳧圖」這樣的神品

竟屈居「重要古物」

下一期

我們一起看看展覽中的

宋代作品


推薦閱讀:

趙孟頫楷書之美:看你千遍也不厭
趙孟頫福神觀記筆法
瀟洒雋秀、勁健遒媚,賞趙孟頫《壽春堂記》
滋潤厚重、奔放爽暢,賞王羲之《行穰帖》
讀《三希堂法帖第十九冊》,賞拓工之精湛,品書法之神韻

TAG:鴨子 | 國寶 | 趙孟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