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究竟人生  

1)發現人生宇宙究竟真理即是佛,佛即是眾生心。唯佛唯心並無增減,法界如是,法爾如是,法法如是,儘是圓滿。身心休歇處,即是生命圓滿處。生命一旦達到了究竟圓滿,般若妙智便時時刻刻出現心中,如湧泉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果有人請示師父說:「敢問上人,如何修行才能入於圓滿?」答:「開口問的那個人,正在問問題的那一刻,即是生命圓滿處。」

2)當圓滿覺性顯露時,不必坐禪,禪即是心。不必誦經,經即是心。亦不求解脫,本自無縛故。諸法本空,沒有能所,但有能所,具是戲論。是故聖心無求,品格高超。

 3)不預設立場,不期盼未來,不落入觀念,心中不計較不比較,只是事來隨緣不著,不強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大道覺性立刻顯現。

 4)真心求不得,取不得,也捨不得,它是如此的完整,它是如此的圓滿,它是如此的純潔,它是如此的自然,它從不做作。

 5)若大悟見性,一切時空,當下入無為安詳涅槃處,自在與解脫,不再貪著,也沒有任何渴望。食衣住只是隨緣,心中無比的知足,秒秒安詳。行坐卧無非道場,站立與睡眠皆與道相應,儘是真如。

 6)當生命悟性達到最完美和圓滿時,心中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因為了悟了:緣生即是無生。菩提涅槃圓滿自性現前時,真心無妄,無妄之真心如日當空,照盡山河大地,無所分別。

 7)最原始又最完美的真實覺性,它不是相,而是畢竟無相。空相中,它沒有語言,無法形容它。空相中,它沒有觀念,因為不存在能所。空相中,它沒有妄想,超越一切想像。空相中,它沒有委屈,也從不哭泣,只是事來不著。

 8)當大悟見性時,一切生、住、異、滅皆在一時,十方三世盡在一念。一切有為皆是真如無為,無為處即是佛行處,即是生命圓滿處。

9)外不緣塵,內不循根,不落分別,識心不生,萬事只是隨緣,生命自然圓滿。

10)不落能所,了一切法無我,心中無滯,無法不通,是生命圓滿行。

 11)佛性即是覺性,是人類生命的終極圓滿,也是生命的終極完美,從完美中取出完美,剩下的依然完美。

 12)在大悟見性的世界裡,不需要語言,也不需要文字,更不會落入觀念,也從不起妄想,身心世界本來就空,皆不存在,一切皆是假名,萬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13)何為坐?心不動名為坐,心無所住才是真正的坐,才是禪。若心有所動不名真坐。當你打坐的時候,妄想紛飛、執著分別,那就不是禪。相反走路的時候、一切境界放得下,動靜一如,這個是禪。找不到禪的根本,你就永遠沒有辦法入道成佛。

14)禪是動態里的解脫,不是靜態里的休息。它很活躍,有無量的妙用,無論外界瞬息萬變,它都能悟到空性,在當下就可以運用六根、六塵、六識轉為自性,那個才是禪。

15)禪是法界的實相,生命的共相,是不二法門的體現,也是法的現量。佛法有比量和現量。所謂比量是理性的認知,可以用Logic來理解。而現量是禪宗講的當下,那是絕慮忘言、冷暖自知,因為禪是一種法的親證。

16)一個大修行人,心安住絕對的平等中,不會表現自己,看起來很平凡。

17)你要用內心的大智慧,觀照世間的無常,生命要投注在佛法上,必定功不唐捐。千萬不要把你的生命,浪費在你會後悔的地方!這件事情我做下去沒有意義,會傷害自己或者傷害別人就不要去做。

18)禪是絕對的獨立、自由和平等,如果不了解、不契入禪的根本精神,你就永遠品嘗不到真正的禪味。這不是小根小器的人,可以相應和理解的。也不是眾生隨便能做到的,因為禪是理性與智性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這不是世間人聰明就可以成就的。但是你只要肯放下,很快就會解脫也不困難。

19)禪是人文精神的升華,是人們向前向上努力創建的最高成就。人們只有達到這個境界,才能陶然於既存在而又超越之中。既存在就是面臨這個現實的社會,當下又去超越它。自在又洒脫,既離執著的生活境界,而安詳於每一個時空,也就是說,懷著宇宙的心,過活你現象界的正常人生。就是懷著如同虛空那麼大的胸量,過活你生命中的每一個動點。

20)如果你要脫離現實,去追求空,追求寂靜的地方,那你就不能進入解脫,就沒有妙有。所謂妙有,就是大智慧運用在生命的每一個動點上。如果只想逃避世間的痛苦,到深山裡修行,這是行不通的。佛法的可貴就是運用在人間,我們能體悟到存在與超越的同時性,我們的心靈自然會得到解脫。

21)我們眾生依靠一般的見識、知識和五官的感覺,所得到的都只是一個假相和錯覺,只有依靠心靈深處的本性,才是真實的,迷了叫做意識。

 

22)佛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因」就是動機,就是無明,「緣」就是條件,比如講堂要有種種的條件構成,靠條件組合的事物,一旦條件改變,它就會變化。我們執著這個緣生緣滅不實在的世間,以為真實的,那就不可避免要迷失在無常的幻相之中。這些現象都是虛妄的都是假的,我們就是被金錢、美女、車子、地位所迷惑,不知道這些根本是假的,所以你就沒有辦法脫離,這個虛妄幻化出來的苦果。只有用大智慧,去看世間的真實面目,才能見到生命的原態。恢復你本來面目,保持你這一顆清凈心,然後你就會了解生活平等的道理。

23)學習佛法比什麼都好,佛法是世間的真理。不然人生在追求什麼?再有錢也不能解脫,無量的智慧才珍貴。

24)如果人只有嘴巴念佛而沒有心智,那麼就是跟錄音機,跟鸚鵡學舌一樣。唯有禪才是佛法真正的生命,真正的血脈,真正的精髓。

25)進入禪的境界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情,那不是看幾本公案,參個話頭,馬上就能體悟的。

26)真正禪的架構,首先是正知正見。我們一定要有正見,人是受思想的支配和一切認識的指導,如果離開了思想,只有身體的行動,那是一種低級的非理性的行為。禪是既存在又超越,不是盲目的人生,它必須具足正知正見,內心慈悲喜舍就顯現。

27)釋迦牟尼佛是絕對禁止神通的,真正的高僧大德沒有人跟你談神通的,這個觀念要清楚。如果有哪一個法師來告訴你,他多麼有修行,別人沒有持戒、修行,只有他對,那就勸你們遠離。我們要有正知正見,不要被那些搞稀奇神通的蒙蔽,如果他的開示是依照佛經所講的,教你正確的修行方法,你就要相信他。正知正見最徹底的地方,那就是明心見性。

28)有事不要怕事,無事不要找事。

29)修行人的偉大,是因為能擺平自己,世間人之所以為凡夫,是因為擺平不了自己。我們一定要有正受,凡是沒有必要的都放下,你就會真實的受用,就可以過安詳的日子。缺少了它,不管你如何修行,就跟沒有顏色的花朵和沒有水分的植物一樣。

30)學佛的最高的目標,就是迎取人生徹底的覺悟,就是證悟生命的永恆。如果我們缺少正知正見,誤認為背了一些資料,看了幾本書,就叫做學佛。而不是從人格的內涵,連根除掉那一些虛妄的幻想、煩惱、那你就找不到自己,原本自己的本性就被虛妄所理沒。《圓覺經》講「非幻不滅」,緣生緣滅是虛妄的東西,本性清凈才是實在的,妙用無窮的。它具足無量的般若智慧,無量的妙有,才是不滅。這就是說我們學佛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脫離人生的苦惱,而活得通暢和安詳,就是要得到人生徹底的覺悟。

31)《佛遺教經》告訴我們:「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就是不可以相信自己,因為你沒有那個定力去降伏慾望、控制自己,業力在牽引,誰也沒有辦法。只能做事相上的遠離,再來做內在的迴光返照。

32)煩惱起於無明,沒有人叫你煩惱,也沒有人叫你痛苦,那是因為你常常不滿現實,因此煩惱。如果我們迴光返照,改變自己,我從現在起,不再看不起或者看不慣別人,你的日子會很好過。

33)我們要學佛、參禪、悟道就是要恢復心底的原態,要恢復我們本來的面目。這個必須要靠修鍊,慢慢地去除雜質,達到即心即佛,全心即人,全人即佛,佛法人格化的境界,讓佛法在現實的社會當中,妙有產生,運用無窮,你就能真正的體會到禪是一種洒脫自在,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既平凡又不平凡,既不平凡又平凡,煩惱當下悟道即是菩提,有為悟道當下就是無為。你才會發現真正的生命是什麼?所以禪是不二法門的圓滿現量。

34)一個思想不成熟的人,是沒有辦法體會成熟的人講的話,他一定要經過很長的波折。所以每一個波折都是成熟的過程,每一種創傷都是開悟的過程。創傷不是不好、但是不能墮落,太強烈的波折會承受不了。因此正確的教育方法是我先勸你,你不聽就作罷,你就去做,等到你來告訴我 ,你錯了,我再教導你,沒有其他辦法,只能這樣。

35)修行人,感性要受理性的支配,理性要受智性的支配,而智性要與空性匯合。你悟到空性你就無我,就沒有執著,知道世間是幻化的,剎那生剎那滅沒有實體。

36)你要達到究竟的解脫之道並不困難,就怕你選擇這個又選擇那個,只要你心放下,要不去執著任何一件事情,你就會清清楚楚知道本性是什麼。

37)《阿含經》有一句話,叫做「不相在」。就是你看到的對象,本來就不存在!譬如說:你恨或者愛一個人,佛陀說:這個叫做妄想,世尊叫你要好好地冷靜一下,有沒有這個人?《阿含經》講:散觀,就是把這個人的色身分開來觀......最後也就是一堆骨頭,沒有任何的例外,這個就是真相。所以,佛陀說當你恨一個人的時候,那個人並不存在。如果你不能認識生命的真相,那你就註定要痛苦;你不能認清這個色身,就永遠不能解脫。禪就是叫你認識自己,放下這一顆錯綜複雜的煩惱心。

38)修行如果把本性弄錯了,差一點點就有天地之別,正確的知見可以悟道,差一點點的知見就會走錯路。你想本性現前,你就不能因為順境而產生歡喜,也不能因為逆境而產生煩惱,順、逆都是一種自然,必定會發生的,只是遲早而已。

39)你不了解本性是什麼?以為跑到山上去靜坐就會開悟,那只是身體的休息,不是見性。

40)我們的本性就像太虛空一樣大,本來不缺什麼,也沒多什麼,就是不增不減。只是因為我們執著,一直有東西想要取得或者舍掉,所以沒有辦法如如不動與本性相應。

41)你不要追逐那些緣起緣滅的假相,當你在忍耐的時候,你不能有忍耐的觀念,這才是聖者。

42)你只要放鬆自己,把心安住在無所住,平淡、平實、平凡的地方,你慢慢地妄想就會沒有。

43)你想要停止妄想,這個一念想要把它停止,也是妄想。你想要止住它,它就愈動得厲害。你不是入空,就是入有;不入動就變成入靜,不入正就入邪,還是在兩邊,不能達到絕對的一種。

44)只要你不執著世間的文字語言,包括別人謾罵、傷害,攻擊你都要放下。絕言絕慮,除掉那個妄想,不要讓它起心動念,那你所到之處統統是本性的顯現。

45)你只要悟到放下,不要認為有佛道可乘,這個就是根本,佛道不必追求,放下就是。如果你繼續追求一個佛道,那還是執著。求法者無法可求,就是真正的佛法。

46)在剎那之間好好地迴光返照,勝過你強迫自己有一個空的概念。

47)你不必去求一個真實性的佛性,只要你平息這個眼、耳、鼻、舌、身所產生的妄想,這個見只要息掉,只要停息你的錯覺,不要一直追求。

 

48)見跟不見,統統放下,不要安住在相上的對立,取捨、善惡、好壞、是非、正邪。你都不要去追尋,再追就是挖肉成瘡。古來高僧大德講得很透徹,放下就是。禪就是放下,我要追求這個禪,有追就會失掉這個寧靜的內在,有求就變成挖肉成瘡。佛性你放下就是,意思就是佛性不需要你加任何的東西,放下它就是本來面目。

49)你只要內心裡動一個是非念頭,你的本性就失掉。

50)能夠不生心不起見,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萬法自然就融通,沒有什麼過錯。

51)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而心地中的金剛寶戒為本源。只有持戒,才能見佛性。

52)內心裡不要常常責備自己的過錯,適可而止就好。你也不要常常讚頌自己的功德,本來就不生,不必去找。就是說本來沒有病,不必去下藥,真的離念,就不必覓心。不生不心嘛,不能產生主觀的意識去攻擊客觀,也不能從客觀的角度去攻擊主觀,主客二觀是平等的。你要知道,兩邊本來都是一個空字。任何的主觀客觀同樣就是一個空字。當體就是空,因為萬相森羅就是空無自性。

53)你執著,你就失去真正的佛法,一定會入邪路,放下就自然,本性本來就沒有來去。

54)任這個自性合真實之道,不要去執著不要去取捨,你自自然然就可以破除煩惱。

55)動一個念頭,我想要控制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就錯,因為繫念也是妄想,就違背了真如。本性沒有所謂的控制和放下的東西。本性當下就是不住、不來、不去、不要昏沉。

56)修行很簡單,不必勞你傷神,與人有冤、有親、有愛、有恨、嫉妒統統放下,就是一個放下,放久了清凈的本性自然顯現,不要求真。

57)你想要得到究竟的明心見性,千萬不可以拋棄五欲六塵,因為五欲六塵就是本性,本性就在五欲六塵里。色、聲、香、味、觸、法這些六塵並沒有好與壞,錢放在那邊,哪裡有好跟壞?因為你心壞,你執著它,所以六塵就變成六惡。六塵我若不執著它,六塵就是正覺,當下就是佛。何必逃到山上去?

58)有智慧的人當下放下就是無為,愚痴的人自己捆綁自己。

59)法本來就是平等的,可是我們用一個法,去解另外一個法,變成兩種法,這是不對的。法無一法,枉自愛著,你自己貪愛這個法,貪愛那個法——法執。本來就是妄想,你又用妄想的心,去執著這個妄想,錯上加錯。

60)迷了的時候,你的內心就會產生靜或者亂,悟了的時候沒有什麼好跟壞。

61)兩邊就是善惡、空有、有為無為、煩惱菩提、正邪。是因為我們內心自己在分別,自己執著。這個本來就是空中的花,空中哪裡會開花?是眼睛有毛病。我們人生就像空中的花,水中的月,水中的月本來就是假的。你何必去抓呢?你根本抓不到,意思是人生本來就是不實在的。得失的觀念、是非的觀念一起放下。

62)你用清凈的平等的心來看,那一切境界都是平等的。如果放下一切的因緣法,不要用任何的比較,不要講我比你大,你比別人行,如果運用比較的方式,你永遠沒有辦法進入佛性。你想要停止這個動,其實本來就不動,本來就沒有所謂的止,都是你的念頭。兩者一切對立的東西同時放下,就什麼都沒有。你到達究竟處,那一切就沒有所謂的軌則,也就是標準。各人有各人的標準,明心見性的人,天地萬物都沒有所謂的標準。你用平等心,你所作的就不落兩邊。你的疑問當下就除掉,不偏不倚,清凈的本性自然顯現。

63)一切都放下,就是一法不立,不能動一個念頭,去執著對錯、是非、善惡、正邪,想都不要去想它,全部放下。清清楚楚自然本性就顯現出來。不必『我要觀照』有能觀就有所觀。這不是用思想可以去衡量,可以去執著的。

64)佛法不是書讀得多就有辦法的,也不是用邏輯可以推論的,它是超越一切數量,超越一切觀念;但又不離一切數量,不離一切觀念,它不是語言,又不離語言;它不是文字,又不離文字,說法者無法可說;聽法者無法可聽,中間也沒有來去,因為它是生滅的東西,叫做「自性本來就空」。禪是佛的心,禪宗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就是說如果你學的法,都在語言、文字、觀念裡面打轉,不了解這一顆不生不滅的本來就清凈的心,學法無益。因為法本不可說,強迫說就會落入觀念,你只能在語言上慢慢去領悟、去體會。什麼是最高境界的禪?所謂說法者無法可說。可不給大家講又不行,所以只好用語言和文字來形容,這就又落入觀念,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叫做不得不要這樣講!

65)什麼是禪?禪就是佛的心,佛的心就是涅槃的妙心,涅槃就是整個佛教的中心思想。「涅」就是不生,「槃」就是不滅。不生不滅的清凈心,就是整個佛教的核心。《阿含經》就是一個名詞,叫做涅槃。大乘的講法名詞有多個:如來藏性、一真法界、一實相印、究竟空、如如、大圓鏡智等,如果離開了涅槃的思想,就變成生滅的因果相。禪的終極目標就是明心見性。什麼叫做明心見性?明心就是明本心,就是了解每一個人都存在般若智慧的心。見性就是見不生不滅的清凈自性。明心見性簡單講:就是恢復了每一個人的涅槃妙心,就是見到了究竟實相。

66)禪就是二六時中降伏自我。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生滅無常的世間,到哪裡都有爭執,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是非,而禪就是沒有意見。修禪的人應該是: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有意見,然後降伏自我。為什麼徹底沒有意見呢?有意見就知見立知。徹底沒有意見是解脫,因為所有的意見,不是善就是惡,不是是就是非,不是對就是錯,不是好就是壞,永遠落入二分法。佛法是邁向生命的圓滿,它是圓滿的清凈智慧的般若心,不是對立的。

67)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知見就是我們的清凈心本來就存在觀照的能力,立知就是強加一個觀念,不是藍就是綠、不是對就是錯、不是好就是壞。因此是非、攻擊傷害不斷,生命就活得很苦!知見無見就是清凈心起作用,把對立心放下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沒有罣礙。我們要活在當下每一分、每一秒的正知正見、正覺正觀中,這是很重要的。

68)沒有快樂的心,就是自己懲罰自己,每天都在痛苦、煩惱、執著!放下是要對自己該盡的責任和義務,在每一個動點上,盡己之力、竭己之心去完成它,不是放棄;放下是指對這個緣起緣滅、一定會敗壞之相,不要執著,但是責任與義務不可逃避。

69)沒有學佛,為了快樂,大家都去唱唱歌、跳跳舞,的確這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快樂,但是那是剎那生滅、剎那變化的東西。生命的真相是什麼?只有學佛以後,才能知道幸福、快樂是來自一種智慧的心、一顆知足的心、一顆安詳的心、一顆解脫的心,一顆擁有真理的心。

70)《金剛經》講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也就是說:如果你見到了各種相,知道本體無相,就是見佛。[萬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萬法只是說一說而已,因為它生滅無常、緣起緣滅,自性本來就是空不可得。我們這個色身,在《楞嚴經》講:是擷取了宇宙間四大少許元素的組合。四大就是地水火風,地就是骨頭指甲;水就是尿液自血液唾液;火就是溫度;風就是呼吸。我們誤認為這個由四大的組合成的色身就是「我」。所以生命是一種錯覺,不管你書讀得再多,如果沒有碰到佛法,你醒不過來!所以只有放下,真正的我就會變大;再放下就再變大;放下到像虛空這麼大,虛空就是我,我就是虛空。禪就是要見性,見性就是大悟,大悟就是涅槃,涅槃就是妙心!佛陀說:只要是生滅的東西,你就必須放下。但是,你該盡的責任要完成。

71)搞東搞西、搞天搞地、搞生搞死,一樣也得不到!這個世間就是這樣,你無論搞了多大的事業,還是空;你的官當得再大,干到總統,還是要下台。無論你長得多漂亮,還是會衰老。所以禪就是透視萬法生滅無常,緣起如幻,眾相虛幻。修行的關鍵就是:見一切相,離一切相。凡夫見相,聖人見體。推測到究竟的體,一眼望穿悟到萬法畢竟空。沒有一法不空,萬法都是生滅無常,都是敗壞之相。真理就在你的心中,真理就在我們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念頭當中,就看你悟還是不悟?如果你悟了,做什麼都好。

72)學佛是看善根的,不是看學歷的。禪無關於語言、文字、學歷。

73)修行就是要提起正念,每一個念頭,萬緣都放下。要用這個萬緣放下的心,來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是依這個心來求生極樂世界。佛不是在虛空當中,我們念觀世音菩薩,念念從心起,要至誠、懇切、虔誠,從真心念起,叫做念念從心起,佛是在我們心中。我們臨終往生的時候,也是要憑這一顆清凈心去極樂世界。

74)禪就是佛的心!八大宗派都是佛的心,分派分門都是人為因素。有它的歷史淵源和有經典依據,是因為時空和根器不同,才人為地把它分成八大宗派,到最後八大宗派就是佛的心。為什麼?禪、凈、律、密都一樣,三昧成就則佛道成就,沒有一宗不進入三昧,而能成就佛道的,究竟都是佛的心,就是禪。禪就是整個佛教的靈魂,佛的心不懂,你念佛也念不好,禪也參不來,拜佛煩惱除不掉,佛的心體會不出來,拜佛就變成一種肢體運動。

75)一切成就都必需通過定,戒定慧,定是橋樑。我們只持戒,散心念佛功夫就淺。我們持戒,有般若的智慧,能夠照見五蘊皆空,照破一切的緣起緣滅的假相,心就在三昧當中,慧就自然顯現出來,「禪」後面加一個「定」就是三昧。你要了解修行要通過三昧的定,才抓住了佛教的精要,才懂得佛法的要義。

76)有奇蹟的人,不一定有實力;有實力的人,一定有奇蹟,因為有實力,隨時隨地都可以創造奇蹟。學佛一定要了解,所謂神通,是把煩惱弄通,叫做神通。不是搞一些稀奇古怪會飛天遁地、光怪陸離的東西,佛法不是這樣。平常心是道,沒有什麼神秘感,那一顆永恆的放下的智慧心就是道!不需要追求,你本來就擁有,如果你會運用,馬上開悟!

77)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禪是感性、理性和智慧達到究竟的平衡點。一個修行人也是很有感情,但是,他用的是理性與般若智慧的感情!

78)你學佛,自己喜悅,但不要製造逆境。有的人學佛以後,就跟家人合不來。當你看到家人不能接受,你就避開不談。實在沒有辦法吃素,也不要一直堅持。禪修,一定先要修養自己,不要與別人敵對,要懂得拿捏時空。有智慧的人,能掌握時空,能營造對自己有利的立場。不要一信佛,到處看不順眼。學佛不是叫你跟人家打對台。我們要善巧方便,我們是佛弟子,有禪修的觀念,應該是和合、和諧、和平、同時是有智慧的。

79)這個世間沒有東西可以驕傲。佛陀在《阿含經》里講得很清楚:我容易老,沒有什麼值得驕傲;我容易病,沒有什麼好驕傲。我的色身容易死,也沒有什麼東西好驕傲。而我們是以自己的優點,來傲視別人,奚落別人、批判別人,本身的修養就不夠,同時也活在痛苦的負擔裡面。能夠容納異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偉大。佛法是活用的,它不是死守某一種原則,要不然,佛陀為什麼講「法無定法」?因為時間、空間不一樣嘛!什麼叫法無定法?譬如說,麥克風在中間,我跑到右邊看,麥克風在西邊;跑到左看,麥克風在東邊。跑到南邊看,麥克風在北邊;跑到北邊看,麥克風變成在南邊。這個麥克風沒有動,為什麼看法不一樣?因為定位不同。這個就是眾生,只要定在不同的角度,它就會有爭執,而且不會停。

80)當你進入禪的最高境界,就會懂得無諍,任何的時間、空間都可以解脫。聖人是沒有那個對錯、是非、善惡,他心都在定中。因為依靠某一種相,就會建立某一種觀念,大徹大悟的人,心中沒有相,怎麼會在對、錯的相上執著呢?如果當我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有意見的時候,你就開悟!因為你說別人不對的同時,就在起煩惱,就是不對,不管你是什麼理由生氣,也是你不對,乃至於對外道、惡知見。對外道就等待因緣,看有沒有辦法把他們改變過來。死守自己的觀念,同時攻擊、排斥別人,這個就是外道。

81)悟到究竟,一法不可得,聖道亦不為。什麼叫聖道亦不為,我連「成佛」這個觀念都沒有。禪宗講 [求佛失佛;求道失道;求法失法。] 就是你想要求佛,你就失去佛;求法失去法;求道失去道。為什麼?本性具足故,不可求不可得。求佛就立能所,有能求有所求就是妄。般若智慧本身就是佛,般若智慧顯現出來的真理就是法,內心無諍就是道。自性就是佛、就是法、就是僧。這是從理上自性的角度來講的。從事相上來講,當然有佛、有法、有僧。

82)直下無心,它就是道,不可以追尋,不可以求。就像宇宙當中沒有任何的相,它沒有任何階位,不立任何的法,體非群相,不拒群相的發揮。佛性也是這樣,要進入佛性究竟的解脫,不能用邏輯推論,不可以用止,不可以用觀。要用真如直下無心,切入不生不滅的涅槃妙心才有辦法。那是跳脫所有的邏輯、意識形態的,叫做不可思議的境界!

83)大悟的人是沒有迷也沒有悟!清凈自性本來就悟、本來就覺,怎麼能安上一個悟呢!那個就是迷。平常心就是道。修行的人,是很內斂的,他絕對不會說出:我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一個已大徹大悟的聖人,絕對不會有任何誇大的、驕傲的、狂妄的語言,因為他已經見到佛性,每個眾生都是平等,內心不會立一個境界以為知足。真正進入不可思議的佛的境界的人,是謙沖自牧的,他還怕你知道他證果呢,連說都不可以說,泄佛的密因。

84)什麼叫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心裡了了分明,但不黏在相上。禪的心就是大徹大悟的心,所謂大徹大悟,就是無住生心,就是不住過去、不住現在、也不住未來,萬法回歸當下。為什麼佛法要回歸當下,就是現在就可以用啊!而不是說,只有期待臨命終阿彌陀佛來接引。修行是讓你現在就能面對一切境界,能突破順境、逆境,你現在就受益。現在有般若智慧即體即用。如果體悟到萬法當體即空,萬法不可得,一念無生,即體就是用。今天沒有開智慧不解脫,明天哪會更好。我們聽經聞法,要如實了悟萬法都是幻,我們就要進入無諍的狀態,統統放下,常懷一顆平等心,不懷念過去,不期盼未來,萬法回歸當下。

85)如果從究竟義來說,也沒有當下。既然不是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那當下是什麼?最貼切的描述就是:秒秒正知、秒秒正念、秒秒正見、秒秒安詳、秒秒正觀、秒秒正定、秒秒正慧、秒秒解脫、秒秒自在,每一分每一秒都解脫,這個叫做當下。如果你成道以後,一切都是正覺世間。當你除掉內在的執著和分別,不起顛倒的時候,沒有一處不是你本來的面目;沒有一處不是你解脫的地方。禪的心,要讓眾生大徹大悟,無念、無住、無相、平等。

86)千萬不要把神通看得很高,這個人展現一點點神通,哇!就迷倒一片眾生。你有功夫要如如不動。為什麼?神通抵不過業力,我們重要的是要開採內心的般若智慧,本性的具足的定,叫做禪的心。有禪的心就是能包容、能體諒、能夠交換立場。我們禪修的人,更應該把所面對的境界轉化成自性的功夫,我們如果了解萬法唯心所造,就了解禪有多麼的重要。禪定就像一根點燃的蠟燭,如果禪定功夫很強的,這蠟燭的火炬就燃燒得很強,風再大它都不會熄滅。如果沒有禪定的功夫,人家隨便一吹,蠟燭就滅。蠟燭表示智慧、定力。

87)人來到世間,每一種幻想都必須經過殘酷才能覺醒。

88)我們要體悟六祖慧能大師說的 [不見一物,名為見道;] 就是眼見一切物,色即是空;[不住一法,名為正法;] 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行一行,名為佛行。] 就是你做任何的善,不需要讓人家知道,以無所住心行一切善,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89)人一出生很快就會老、會病、會死。你依靠這個色身來快樂是錯誤的!什麼是快樂?心統統放下,如如不動,不取於相,開採出內心的般若智慧,才是真正的快樂。你現在所追求的、執著的東西是虛幻的,如果你能於二六時中,透視一切緣起緣滅的不實在性,從現在開始,懂得無所求、無所住、無所懼,懂得放下,這一念圓滿的清凈覺性就是禪,我們就能邁向生命的圓滿。

90)世間還有更高一層精神領域的生活,就是心如如不動。你想要見佛嗎?佛就是心裡,心如如不動,你就見佛。禪宗講[對境寂然,常不離佛。] 就是心保持如如不動,寂然就是如如不動,才能夠見如來。

91)真正要修行,一念之間全部照破,萬法都是假相,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讓你執著的。無論你怎麼搞,搞到你做總統、成首富,比爾蓋茲是全世界最有錢的,然後就用一個「so what?」 那又能怎麼樣呢?OK! 我們比全世界最有錢的人還有錢!為什麼?我知足、我無缺,我就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當然對這些產業的大老闆,我們都讚歎、隨喜。佛法是講究竟,這些經濟、政治、哲學、心理、藝術、音樂、美術、畫畫、書法都對人類有所貢獻,問題是不能解決究竟的問題。

92)一個人行事低調,謙沖自牧,知進退,講話不傷人,胸懷大量,內心充滿智慧和勇氣的人,路會走得很長遠。

93)佛不在虛空中,自覺聖智即是佛,佛就在每一個人的心性當中。供佛回歸到最終點是我們的本性,如果覺悟,你就供了真正的佛!從事相上說,過午不食叫做齋,和合無諍叫做僧。從理上講,心行純潔清凈叫做齋,心行平等無相叫做齋。本具大慈悲心,和合無諍,悟第一義諦叫做自性僧寶。佛法僧有事相三寶,有理性三寶。根據究竟義,怎麼叫圓滿呢?供佛齋僧務必要事歸於理,才符合佛的本意與本心,才叫做真正的無量功德。是否能做到:不爭功、不爭吵、不強出頭、不搞對立,堅守崗位不越位,少意見?修行是要把自己融入整個團體,要有團隊精神,而不是在團體里突顯自己,這是佛弟子的基本盤。道理不懂的人,就算做牛做馬做到死,還是離不開我相的煩惱與執著。所以悟入第一義諦的究竟涅槃妙心,就非常重要!第一義諦實相的道理你不懂,念佛喊破喉嚨也不能成就!這不是念佛、持咒、誦經的問題,而是要抓住修行的根本,就是心的問題、心性的問題。

94)什麼是佛法?把複雜的人生宇宙,回歸到單純的心性,這個就是佛法。為什麼要入第一義諦佛的心性呢?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佛的正見、佛的氣息、佛的慈悲、佛的莊嚴、佛的喜舍,佛的自覺聖智。只有堅持聽經聞法,才不會讓我們的思想走偏,才能提升心靈的智慧世界,否則很容易被外面的境界改變和誘惑,還自以為是正法。

95)在慾望生起時候,作出的選擇,往往是最痛苦的錯誤!

96)修行要成功,必須要靠實力與心靈的協調,而不是靠頭銜。實力,是要真槍實禪地干。尤其要了生死,必須要腳踏實地遠離虛偽。凡是只追求外表的人,你的理性就容易被假相所蒙蔽。如果只看外表,外表是會騙人的,聽經聞法是要追求人生、宇宙的本質是什麼?這才不會被假相所蒙蔽。什麼叫做佛法?把這個世間看透了,再活下來,你所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奇蹟。要時刻告訴自己,在生前就必須把這個情緒——「恨」,代表一切沒有意義的情緒,徹底地處理掉。

97)人能順應大自然,最大的獎勵就是生存;人能奉行佛陀的教法,最大的獎勵就是開悟見性、解脫自在。

98)你如果有心要修行,黑暗無明不可怕,你敢於面對它,它就無奈你不得;你一直逃避它,它力量就越來越大,所以要聽經聞法。

99)在如夢幻泡影、不實在的世界當中,不要想要求得任何東西,隨緣就好,否則你會生活在失去的陰影當中。

100)如果有人認為修行就是關起門來念佛、誦經,那麻煩大了!沒有開佛的智慧,念佛,煩惱來了,你怎麼辦?不聽經聞法,煩惱你是壓不下去的。無量億劫來的煩惱、慾望,那一種我執、法執、煩惱障、所知障,你不聽經聞法如何擺平?不是念佛、誦經不好,是要用大智慧念佛、誦經,要了解佛的真實義理是什麼,了解第一義諦的真如本性。

101)佛法不是語言、不是文字,不是後天讀書可以成就的。諸佛妙理無關於文字、學歷。

102)要懂得空性、無相的道理外,還要無所求,人到無求品自高,無願就是無求。無所求就會進入涅槃,有所求就是立竿,痛苦就是見影,立竿就見影,有求必苦,這是人生的真理。那你說:師父,那什麼都不要求了,我書也不要念了。不!我們要了解,生命是一種責任,你在求學,這是你的責任。說空、無相、無所求是說我們的心靈,能與第一義諦涅槃妙心相應,對於能所俱不所求;但是我們該有的責任,我們不可以放棄。

103)諸法如幻,一切法本來就不可得,沒有語言、沒有妄想、沒有能所,諸法不可得,豈有言說?是故入佛大寂滅處,無有言說的最高境界。不可得即入第一義諦,大悟見性是不能造假的。真的修行,會讓誠懇的人受益,而對那一些喜歡搞名搞利的人,講這個沒有用!第一義諦又稱為第一義空;也就是最究竟畢竟空,諸法當體就是空,沒有任何的能所。對聖人來講,沒有黑跟白,它是沒有相的東西,別人怎麼染污它呢?聖人聽到所有的讚歎和所有的誹謗,都是如大地不動,沒有什麼增減的,一切都是眾生的問題,只有凡夫有是非對立。大悟的聖人,不落入是、不落入非;不落入觀念、不落入能所,因為第一義勝義諦就是空。道本無形,本不可說,但是為了利益眾生,所以方便說:悟諸法不可得,即入第一義諦;悟無所得,即入佛行處。

104)佛是怎麼修行的?佛是體悟到諸法無所得,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什麼叫做善分別諸法相?用妙智分別一切根、塵、識所顯現的十八界的諸法,了解法法本空,沒有東西可以分別,叫做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第一義諦就是真如自性。對所有的人生、宇宙,了悟當體即空,直接契入無生,單刀直入,無可言說,回歸當下,剎那即見永恆,就是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簡單講:用心性的妙智分別諸法相,而法相本來就空,沒有能分別的,也沒有所分別的,叫做善分別。眾生是惡分別,碰到事情是你錯我對、我好你壞。如果你不想跟眾生摩擦,就你大我小、你善我惡、你好我壞、你是我非,用這種心態跟眾生相處,日子會比較好過。如果我們能夠退一步、能夠忍辱、容忍一切眾生,我們的心性其實沒有增減,這是修行人一種很重要的美德。

105)萬般的經典,如果你不能回歸究竟的心性,實相無相,第一義諦的妙理,妙性涅槃,大圓滿的鏡智,只是從這本經典與那本經典的切入點去看,你會覺得有矛盾。只有進入沒有爭論的心性法門,才不會偏頗,佛法叫做圓滿。不然對我們到底該怎麼修行?就會處在爭論當中。所以,當你在念佛的時候,要告訴自己;萬般的眾生,和我的生死沒有關係,我不能打妄想,要正智、要如如,一切都是你的問題。當你知道都是自己的問題的時候,就會從自己身上去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會碰到了問題,都是別人的錯。

106)入第一義諦,涅槃妙心,語言文字不可得;善惡美醜不可得;音聲能所不可得;識心執著分別不可得,識心執著分別是認賊作父。

107)迷是因為眾生有無明、有種種的煩惱,看到的是影像——假相;悟是去掉了妄想、煩惱的假相,本性就顯現,真如就是無所見。

108)佛就是悟入諸法不可得,不可得中如是得!真如第一義諦,不可以安上任何的知見,一法也不可得;有少許法可得,儘是魔見!佛法當中,不立知、不立見、不立任何一法,究竟寂滅,平等不二,圓滿的覺性,無明本空不可得。

109)一個大悟的修行人,沒有任何無明煩惱的噪音,只會以無量無邊慈悲的光芒面對眾生。絕對不會與無明煩惱眾生作對。

110)不接受命運的人,便會被命運所摧殘。命是一種現實,是說命有一定的運數,當你碰到不幸的時候,你就要接受這個事實,與命運抗拒的人(修行是要轉識成智,不是與命運抗拒),命運會摧殘你。這一句話重點是說:已經成為事實的痛苦,你就必須要去接受(這個接受不是消極厭世,而是努力改變自己)。

111)什麼是圓滿?就是指我們的本性,因為緣起如幻,所以在相上就沒有絕對的圓滿。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你不必去問別人:你快樂嗎?這世間的快樂一定含有遺憾,不是永恆。因為這種快樂是建立在錯覺、依靠和滿足當中,所以就找不到永恆。緣起如幻就是說:只要是因緣生的東西,它就如夢幻泡影。

112)只要論到相就有兩個面,有優點就一定有缺點。有人支持你,就一定有人反對你。有人欣賞你,就一定有人唾棄你。所以在相上論,是沒有辦法絕對圓滿的,唯有明心見性,才能圓滿。

113)想要得到完整的生命,就必須先學會割捨和放下。但是,這對人類世界來講,感情、親情是很難割捨的!為什麼說:「出家非將相所能為」? 出家要舍親割愛,要放下那一念,還真的不容易!你那個執著、分別、我執、我見的念頭放不下,你的痛苦是絕對沒法停止。

114)愚者百畝不嫌多,智者方寸就足夠。因為愚者貪念不除,覺得土地愈多愈好,智者內心知足,永不匱乏。所以愈能放下私心和我相的人,就會變得愈偉大,就能回歸生命的真實。

115)沒有學佛就在假相里找刺激,享受那份不實在的刺激,這就是眾生。真正學佛的人,他過的是沒有虛偽的生命,他完全不需要化妝(是指內心裡),虛偽就是化妝自己。

116)有些眾生對自己的感覺特好,殊不知堅持自我就會走向痛苦、錯誤、罪惡和毀滅。一個人固執己見走向自我,就是把自己封閉起來,一切都以我為中心,所作所為都為了這個軀殼。相反,一個人堅持無我,那就走向快樂、正確、解脫、安詳和自在。

117)人類的母親就是地球,她承載了六、七十億的人口,未曾說過一句:「我很偉大」。所以說我們不要做了那麼一點的功德,修了少許的善,就自我膨脹,誇大其辭,說自己多了不起。對我而言,弘法利生是我的責任,沒有什麼偉大不偉大,無論別人如何的贊、謗我,我心無有增減,總是活在真實里。因為佛陀告訴我們:「真實的生命,是無價之寶。」 我弘法利生既為了自己的道業,也為了眾生,但從究竟義而言,實在是沒有我,也沒有眾生。回歸到最後一個字:就是「如」。從事相來講,弘法利是我的家務事;在理上來講,雖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實無眾生可度,因此,一個人內心充滿般若智慧和涅槃的妙心,就是回歸真實。

118)整個宇宙,只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自我意識,其他沒有什麼問題。也就是說:每一個人,根深蒂固地去執著一個堅固的自我,這個是所有問題的根本。

119)我們不能施捨,不想去幫助別人,我好就好,是因為卡在一個我,這個就使社會沒有慈悲。大慈悲心是可以轉動大地的,共業所感的世間就是如此。所以在這個生滅的世間里,不悟道,我們的心就會像傻瓜般地忙碌。天天攀緣這個、攀緣那個......沒有一刻停得下來;而一個有智慧的人,再怎麼忙碌,心一樣是很平和的、很安詳的。所以,大悟的人,心不會累,因為有金剛的佛性在保護著他,他是身體會疲倦。因為他心裡無所著,只用這個身體在操勞,心不會操勞。他了解一切法不生不滅、無來無去,沒有什麼增減;他了解諸法如幻,心沒有渴望與希求,所以心不會累。但是他的身體畢竟是肉做的,色身還是會疲勞。

120)有智慧的人,能跟每一個人很好的相處,叫做恆順眾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修養。所謂恆順眾生,不是恆順那些造惡的眾生,是說人與人之間不必為了自己的觀念而爭吵,不要一下子去反駁對方,這樣彼此之間感覺不好,你要度他會很困難。學佛的人,與人相處,應是融洽而和諧的,這也就是我們的德行。

121)佛弟子不應當去追逐抽象的人生意義。所謂抽象的人生意義,是指每天樹立一個理想,我將來要怎麼樣......可是做不到,也就是每天都在打妄想。他把夢想,當作是生命的一種依靠,這對現實的生活沒用,對解脫更沒意義!佛弟子應當接受佛陀真理的呼喚。南美洲有一個人活到160歲,你看到她會感恩嗎?喔,壽命長一點而已!而佛陀活80歲,所有的佛弟子,看到釋迦牟尼佛,是如此的恭敬,讚歎,虔誠地向他頂禮。豐盛的生命,所謂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壽命的長短,而在於聖潔的品質與高尚的行為。

122)在佛教的觀念里,人類是生而平等。以佛性的角度而論,人應當受到尊重,這是基本的權利。任何人不能去剝奪他人的權利,去傷害別人。

 

123)佛陀鼓勵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要配合佛法,缺乏靈覺的工作,將使生命窒息。每天就像機器一樣,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靈覺」就是聖潔的靈性。智慧使「靈覺」呼吸順暢,智慧就是「靈覺」的氧氣。

124)真正的美是建立在三業清凈上,就是身、口、意都守得很好,並能夠達到內心協調。這個你就要有相當的智慧。當一個人內心協調的時候,就能從清凈心中流露出真正的美,就是純真的、天然的、不造作的美。清凈的覺性,是內心最好的滋養品。如果你體悟了清凈自性,能夠割捨,就不容易在臉上找到煩惱的印記。

125)人如果能夠開採自性清凈心,時時刻刻流露那一種真、善、美,擁有這純真的妙性就不會老得那麼快。就算形貌有點改變,但是心還是那麼的美,當你接近她的時候,那種頻率是可以感動人。任何人都無法改變身體的老化,但是,我們可以提升、美化心靈,使生命邁向圓滿。人老的時候,以平常心面對大自然的法則,這個人仍然美麗,因為她擁有的是心性之美,不會因為歲月留下皺紋。讓住:心中沒有恨,從不憤怒地對待每一位眾生,這是最佳的養顏美容聖品。人一憤怒,心就產生毒素,就會傷害你的皮膚。

126)絕對的真理和心境,就是我們的本心眼本性,它是超越一切的現象。它是心性是實證的功夫,是唯心的現量境界,它沒有辦法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這個世間沒有什麼特殊事,只是緣起。它會讓我們的心一直去攀緣,一直去追求外境,希望從中去找到快樂,這個是不可能的。所有的相都是成住壞空、生住異滅,你不可能在這個因緣生的假相裡面,找到一種真正的快樂。用這個短暫的生命去追求某一種東西而自覺是一種享受,那是錯的!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人、一種東西可以長久依靠的。佛陀說: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任何東西都依靠不得,只有我們每一個人的本來具足的圓滿清凈佛性,才是你終極的依歸。

127)不論男女老少,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學佛因緣,千萬不要等到明天,或者是未來才學佛。所謂:「手中一隻鳥,勝過空中兩隻鳥」。

128)學佛的人,對未來不是去展望,而是去開創。佛陀開示我們:無常,它就如同無形的劊子手。這一句話你要注意聽:千萬不能等到大刀落下,人頭落地了,那來不及了!大刀落下就是說:你什麼時候死亡,你不知道,無常隨時在催促著我們,我們隨時要有死亡的準備。開創從現在做起,展望只是希望,因為你無法預知未來,我們只能掌握此時此刻的當下,這個是學佛人正確的人生觀,對明天、未來不要想太多,我們要認真把握今天。那麼,怎麼樣才能活在當下呢?心不馳求,不打妄想,不攀緣種種的境界,即使活在塵勞,亦得解脫。

129)想成佛要有四種勇氣。第一,要不怕苦,世間人吃苦是為了孩子和家庭,從早忙到晚,這是應盡的責任,吃這種苦,對家庭有交代,可是,對佛性毫無幫助!追求財色名食睡,也很辛苦啊,日夜顛倒,這種生活既辛苦又無意義,只是一種業報。可是,佛法不一樣,你們來拜佛,很多人的腳都貼了藥膏,走路有點發抖。沒關係,這種苦值得!因為你這三天拜佛的功德,是無量劫福報,必須是要無量劫的善根因緣都具足。第二,要不怕死,因為每一個人都一定會死,從現在起,你必須要觀想,看到任何一個人,就觀想一堆骨灰。今天你百般的愛與恨,當你看到那一堆骨灰的時候,你愛、恨寄托在哪裡?所以我們不但要不怕死,而且要有智慧的勇敢面對,要提早做準備。第三,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勇氣。不管出家、在家即使不會講經,都必須將法寶(只要是正知正見)散播到有緣眾生的手中。這是每一位佛弟子共同的責任。被拒絕挨罵,你要把批評當成世間的常態,我們至尊的釋迦牟尼佛,也都沒有辦法不被批評,眾生嘛,一輩子所做的工作,就是批評別人,沒有在檢討、降伏自己的。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就因為開口都是批評別人,所以生生世世都做凡夫。聖人之所以成聖,是因為他能自我檢討,不批評別人。所以要轉凡入聖,就必須勤於自我檢討和改過。第四,要有入萬人之中,如入無人之境的勇氣。這必須體悟空性的思想,才能具備這樣的勇氣。否則你的修行之路會走得倍感艱辛。此外,對於修行人而言,必須要抹去心中所有的恨,要以一顆憐憫的心,對待眾生。因為他是眾生,所以需要你的提攜、關愛,原諒。犯錯是平凡的,原諒、寬恕才能超凡。如果你用憤怒來報復你的敵人,那麼,你的修行就是失敗。佛弟子即使受到很大的委屈,也不能動武,最多是上法院。如果我們不懂得放下種種仇恨,那麼,在記憶的深處,我們純潔的心靈會再一次被割傷。修行是對自己的內心深處負責。

130)人因為煩惱無明太重,失去了心靈的自由。奉勸大家不要被感情和慾望禁錮。你說我每天要打牌,那你就被關在打牌的牢籠里。要打破生死的循環,唯有走大聖佛陀之路。

131)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並不多?因為太重他力,而忘了要降伏自己的貪、嗔、痴。阿彌陀佛當然有大悲願力,但是你自己的心呢?這面鏡子被黑墨遮住了,不會反光,雖然有太陽,你也沒辦法反射。所以只有自力跟他力兩種力量結合,才能夠往生凈土。現在念佛人忽略的就是自力。他們認為念佛重要,聽經聞法不重要。其實聽經聞法和念佛是相輔相成的。你沒有聽經聞法,就沒辦法解開內心的種種疑惑,除非你是示現的,否則你關起門來念佛,就不可能解決內在無始劫來的煩惱。

132)世間人為了追求感情,都能義無反顧;行菩提道、弘揚正法的佛弟子,為了解脫,又有什麼不能犧牲?記得!你要把後半輩子的生命用來學佛、來聽經聞法、來走向無上正等正覺的大道。只要起步,永不嫌遲!成道就在一念之間,了生死也在一念之間,只要你有一口氣,都來得及!最怕的就是聽了佛法,回到家習性又起來了,繼續去造業,那就沒有救了。

133)生存本來就是一場殘酷的戰爭,我們要活下來,真的很辛苦,尤其是要學佛,還要面臨身心的種種考驗,確實是件不簡單的事情。學佛的人要有大格局,千萬不要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也千萬不要為了一己之私,而放棄了人人本來具足的圓滿聖智。既然萬法唯心造,發好心是這個心,發噁心也是這顆心,那就要發好心。所以你要發願:「我這一輩子一定要記取別人的好,永遠忘記別人的壞」。那麼我們心中,每天都是好的念頭,發好心的人便能過好日子。

134)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當你看透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真正的擁有。哲學家講:「我們每天那麼忙碌,其實只是在等待死亡的來臨」。這句話真好,一定要記住。所以生命當中,被假相騙了上半輩子或許你可以歸咎為別人的錯;但是,被假相騙一輩子,就是你自己的錯。你的前半生沒學佛法被假相騙,烙下痛苦的印記到今天,現在你學佛了,就不能再執著於假相了。

135)智慧在生命中最為重要,能體認無常則是最可貴的智慧。無常大軍一到,所有英雄好漢無不繳械投降。好好想一想,人生走到了終點,在別人的故事裡,終究會把你遺忘。在這個世間沒有真正的主角。你認為你是主角嗎?在這個世間沒有真正的主角,唯有佛陀發現的真理亘古長存——這是絕對的主角。

136)貪染的人需要很多逆境,才能斷除對假相的追求。不過,沒有關係,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當你從哪裡跌倒的時候,就從哪裡爬起來。佛法也是一樣,世出世間法,本來就無二。一切有相的追求,情感的擁有,都不要期盼它。因為它猶如手中握不住的沙,會在無常中慢慢流失。

137)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己造,運由心生。每一念都是善念,那麼你命運就會徹底翻轉。即使你碰到困難的時候,也不可以失去正念與善念,永遠堅持,不可以傷害任何一個眾生,堅持用慈悲來解決問題。

138)傳法的責任就落在你我的身上,這是我們的責任。無論是出家、在家只要你承認自己是佛陀的弟子,你就有責任來完成這樣的使命。不管你在哪一個時間、空間,處在什麼地位,你都要做這樣的工作。影響力大的,那麼你功德就無量;影響力小的,至少在你四周圍的人受益。佛教只有合作的空間,沒有分裂的本錢,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希望大家一定要護持正法。並且把自己修養好,從現在開始改變,讓你周遭的人覺得:這個人聽了佛法以後,真的不一樣了!現在既慈悲,又不生氣,笑容可掬,心情也好。如果你自己不改變,就沒有辦法去感動周遭的人。佛教是咱們自己的,這就是我們的責任。
推薦閱讀:

我為什麼會喜歡一個人獨處?
馬雲的理想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有的人在有過慘痛的經歷後選擇把不幸施加於他人,而另一些則選擇避免讓他人經歷類似的不幸?
如果有一部講述你人生的自傳電影,你會希望用什麼音樂作為片尾曲?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什麼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