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自己,才能獲得內心的寧靜

【精彩導讀】:人生活在世界上,必定有慾望,有慾望便有失有得,有得失便心生煩惱,本心也因此而晦暗不明。永遠不要被過去的負累所纏繞,要學會放空自己,將內心歸零,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靈獲得放鬆,得清心之歡樂。放空自己並不是徹底放棄自己的初衷,相反,這恰恰是為了尋找更好的自己。只有善於放空自己,我們才能除卻妄念,獲得一種寧靜專一的狀態,才能更加深刻地體驗到生命的清純、美好與完滿無缺。

早上好。生活在物慾橫流的社會當中,我們每個人都不過是浩瀚海洋中的一個漂流瓶,此處不是岸,彼處不是頭,匆匆地遊走,有時甚至連「匆匆」都由不得自己掌控。

置身於宇宙之中的我們雖然渺小,奔走於人海中的我們雖然身不由己,穿梭於時間隧道中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可我們始終都不曾放棄一個目標,那就是追尋最真實的自己。

我們恐怕已經記不得最初問我們有何夢想的人是誰了,那也許是你的某位師長,也許是你的某位摯友。只是不論你曾經有過什麼樣美好的夢想,當你踏入社會後,無聲無息的歲月便將你捲入了各種各樣的競爭、奔忙、慾望以及沮喪、無奈之中。於是乎,我們的心也漸漸變得焦慮、恐懼、迷茫、沉重,不知該如何應付這糟糕的生活。

心理學上有種心態,叫「空杯心態」,意思是說:要懷著否定或者放空過去的態度,去融入新的環境,對待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永遠不要被過去的負累所纏繞,要學會放空自己,將內心歸零,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靈獲得放鬆,得清心之歡樂。

韓國的法頂禪師,常年住在深山之中,過著清貧的生活。他所居住的地方,冬天的氣溫常常會降到零下20攝氏度。冬天時,溪水結成厚厚的冰層,每次都需要敲破冰層才能取水。但就算把厚冰敲破了,很快又會結冰。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法頂禪師依然過得很開心自在。他放棄了世俗中的一切功名利祿,將自己還原為原始山民,雖然身在深山之中,卻成為韓國人的精神導師。

法頂禪師放空了自己,才獲得了內心的真正圓滿。他的物質雖然匱乏,可內心卻比我們更充實。只有善於放空自己,我們才能除卻妄念,獲得一種寧靜專一的狀態。

放空自己並不是徹底放棄自己的初衷,相反,這恰恰是為了尋找更好的自己。正如印度克里希那穆提在《重新認識你自己》的第十四章中所說的那樣:「你必須每天都能死於一切已知的創傷、榮辱以及自製的意象和所有的經驗,你才能從已知中解脫。每天都大死一番,腦細胞才會變得清新、年輕而單純。

「大死一番」其實就是放空自己,讓自己的內心歸零。能夠做到這一點,你才能更加深刻地體驗到生命的清純、美好與完滿無缺。

可是,現實中的許多人卻總是把時間和思想填得滿滿的,常常忘了自己心之所想,忘了奮鬥的目的,以為放鬆就是浪費時間,是無意義、是懈怠。所以,大街上也便多了步履匆匆、滿腹心事,甚至焦躁不安的人,他們從不肯讓自己閑下來、靜下來,保留一份空白,獨享時間的流逝。然而,人們常常總會在某一個時刻,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心已經被重重瑣事所羈絆,自己以前十分喜愛的工作也變得那麼陌生,甚至厭倦和鬆懈,而以前引以為傲的成功經驗轉眼間已經成了絆腳石……於是,心累了、倦了。這時如果我們再固執地爭做強者,強撐下去,只能讓自己的心更累、更沉重。最好的辦法就是放空自己,讓自己暫時忘掉一切,暫時拋開世俗的一切,讓自己的腳步慢下來,讓自己的心靈得以沉澱。

「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人人都把心地掃,世間無處不凈地。」有人說這是傳說,也有人說這是事實,但這句話可以讓我們徹悟打掃心地的要義:心明清凈才是人生智慧的提煉與升華。

金庸先生的武俠名作《倚天屠龍記》中有這樣一個橋段:張三丰教張無忌學太極劍。張三丰先演示了一遍,然後問張無忌:「孩兒,你看清楚了沒有?」張無忌答道:「看清楚了。」張三丰又問:「都記得了沒有?」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小半。」張三丰道:「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張無忌低頭默想。過了一會兒,張三丰問:「現下怎樣了?」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大半。」張三丰微笑道:「好,我再使一遍。」於是提劍出招,又演將起來。張無忌只看了數招,心下大奇,原來第二次所使與第一次使的竟然沒一招相同。只見張三丰畫劍成圈,又問道:「孩兒,怎樣啦?」張無忌道:「還有3招沒忘記。」張三丰點點頭,放劍歸座。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忽然抬起頭來,滿臉喜色,叫道:「這下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了。」

金庸老先生也許就是想通過這段內容告訴讀者:要想最快地接受新鮮的事物,就要把自己的心當成是一個瓶子。只有把瓶子里的東西放空之後,才能更好地去裝下其他的東西,尋找到最初的夢想。

心靈也像一個家一樣,容量是有限的。不管你的名氣有多大、職位有多高,也不管你擁有多少物質財富,你都無法突破這種限定。而人生一世,難免有挫折、失敗、不幸,難免有煩惱、寂寞、孤獨,這些東西就像舊書報和廢手稿一樣,於你的人生毫無用處,卻侵佔了你大量的生命空間。為什麼不及時清理掉,非要讓自己的心靈變成一個塞滿塵埃的垃圾桶呢?

慧律法師曾說:人們看到皎潔的明月,遠在宇宙的彼方,高不可攀;禪者則靜靜地合掌掬水,看見月兒落在手中,世上一切,全是自心影現。清凈之心,生琉璃之象,清澈明透,世上一切,不過是雲水禪心之境界,如水人生,單純見底;雲海煙波,飄浮於心。人生活在世界上,必定有慾望,有慾望便有失有得,有得失便心生煩惱,本心也因此而晦暗不明。當我們驀然回頭時,早已看不清曾經的自己;觀望現在,也迷茫於眼前正在走的路;遙想未來,更不見未來的方向。如果能從煙霧迷繞的世相中尋找到自己的初心,發現自己的本性,便眼明心亮了。

所以,我們在行走的過程中,應該適時地停下來,清空心靈,靜聽心音。一切由心而生的東西,應該由心來主導。我們可以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要相信自己的心,清凈明亮的心。相信如此,我們的生命便能最大限度地獲得自由和歡樂。

圖片源於:TOPIT.ME

背景音樂:楓思秋月——趙海洋

摘自掌閱書城《慢下來,靜下來》 王志艷 著 (快節奏生活讓人們心靈疲憊不堪,難得休整,生活壓力大讓人們渴望靜思反省,舒緩身心。《慢下來,靜下來》向讀者傳達了一種「慢下來、靜下來」的生活理念,讓人們能學會於紛擾世界中保持一顆悠然的心,安撫浮躁、靜享生活,能於大千世界裡淡然前行,不因奔波忙碌而錯過了人生沿途的美景。)

本文內容摘選自掌閱簽約原創作品,歡迎轉發本文,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如何發起菩提心 菩提心怎樣才能堅固
修行解脫之道-念佛開示(1-8)如何讀經才能契入實相
怎樣才能做到「與癌共舞」
Get到以下內容,才能正確進入《尋龍訣》摸金盜墓
七年之癢到底如何才能止?

TAG:自己 | 內心 | 獲得 | 才能 | 寧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