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什麼比中國窮?
當初我玩王者農藥。輕輕鬆鬆花了一個月打上了鑽石。回過頭看一起玩的一個朋友,依舊還停留在白銀。那個時候我就在想,這個遊戲這麼容易,傻叉都能輕鬆上分,怎麼你就還在白銀呢?這其實就是人思維上的誤區,就比如說一個年薪百萬、千萬的人,也會形成這種幻覺,他們覺得,錢是很好賺的,自己隨隨便便和人合夥做點什麼,或是接個私單,幾十萬都是小意思。
正因為如此,當一個成功的人,他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時,覺得很輕鬆,很簡單,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都是水到渠成,因此他往往會嘲笑那些苦苦掙扎在底層的人,為什麼你們賺不到錢?還不是因為你們不努力,還不是因為你們傻,只要你們你們如何?錢算什麼,所以說,你們是活該!這就是人的誤區,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某些有錢人,帶著極大的優越感,去忽視掉所有的因素,跑去教訓自己的後輩,只要如何如何,就可以如何如何。這就是我反對@王陶陶同學的原因。 他喜歡將成功的原因,歸咎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可以是一個政策,可以是只要你努力,或是只要你學會思考,你....就成功了!這個世界上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事實上,中國的發展,絕不只是靠一個所謂的政策得來的。改革開放也絕不只是開放這樣簡單。當初有人認為,只要學習美國的制度,就能成功,結果失敗的國家比比皆是;後來又有人一拍腦袋,得出了經驗,呀,原來要學會中國的開放政策,那麼就可以遵循中國的路,走向成功,這....其實就是當初的主義決定論者,變身成了政策決定論者。因而王陶陶斷言,只要印度改革開放,就能騰飛,這一點,極不認同。很多人讚揚改革開放的成就,最喜歡做的,就是將它和前三十年對立,卻不知,世界上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國家,其實奉行的都是開放政策,可開放了上百年的國家,你會發現,列強還是那些個列強,完成工業化的國家,還是那麼幾個國家,今日世界的格局,和一百年前,其實沒有任何分別。
印度的問題,如果單憑一個開放就能解決,那麼王陶陶同學簡直就將發展想的過於簡單了一些,倘若發展真可以一個政策決定,那麼,王陶陶不只是在侮辱中國的發展成就,更是侮辱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工業國家。 發展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若是天上能掉下來,那也只適用於一些千萬人口規模的小國和地區。那麼,印度為什麼比中國窮呢?很簡單,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赤貧的時候,卻將有限的資源,堆砌在了少部分的士紳地主(高種姓)身上。比如印度的糧產量,不及中國的一半,畜牧和蔬菜更是遠遠不如,幾乎同樣的人口,中國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和大豆,而印度呢,居然在出口糧食。從這裡,其實就可以大致看清楚問題的本質了,也就是說,即便人均糧食佔有量印度連中國一半都不如,可許多糧食,對於印度人而言是多餘的,為什麼多餘?因為擁有糧食的人,只是印度的一小撮人,他們佔據了更多的糧食,所以,當國際糧價上漲時,他們就可以藉助出口,大賺一筆。這些佔有了更多糧食的人,自然擁有了更多的土地資源,因為土地和糧食的佔有,從而也壟斷了教育的資源,甚至,因為財富和土地,以及優秀的教育,他們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行政和更多的政治權利。當他們掌握了政治權利的時候,那麼為了鞏固這個有利於他們的制度,不難想到,許多保障他們土地的法令出台了。 問題來了,沒有土地,怎麼開放?我來投資,和一群擁有土地的地主去談判?更可怕的是,這些地主還是一群掌握了政治資源的人,在本地擁有深厚的人脈,他們既是議員,也有親戚是政府中的官員,你拿什麼和他們談?又如何保證自己不會惹來麻煩?要知道,貧富分化,其實在這個世界,幾乎都是令人頭痛的問題。
而富裕國家和高度發展中國家即便貧富分化,也不過是誰佔有的多一些,誰佔有的少一些,畢竟底子厚,窮人的孩子,照樣可以保障教育和吃飽飯的權利。而在赤貧國家,這種不均就顯得格外的觸目驚心了,以印度的糧產量,有人擁有大量的土地和糧食,就意味著有許多人要餓肚子,有人佔有著精英式的教育,也就意味著更多人大字不識,當教育和吃飯的問題都被壟斷,你開放有什麼意義呢?你開放了,一群餓的前胸貼後背,大字不識的人,就可以改變命運,可以創造價值?許多人到現在還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價值的產生,來源於有價值的人,而不是只要是人,就可以產生價值。 更冷血一點來說,一個吃不飽飯的人,他不會成為社會的基石,只會成為擾亂社會的因素,他會偷竊,如果有必要,他甚至會引發騷亂,會進入深山老林里里,進行反叛!一個大字不識的人,很難為現代社會創造價值,他甚至是社會的累贅。人口多,並不是優勢,之所以王陶陶同學,認為只要是個人,在統計里的每一個數字,都是價值,不過是因為他冷氣吹多了而已。當然,沒有要懟王陶陶同學的意思,他的許多歷史回答,我是較為贊同的。不過顯然,我們後人,要總結歷史容易,可拿總結的歷史和經驗去生搬硬套,這就顯得太書生氣了。忘了告訴大家,我之所以輕輕鬆鬆能在王者榮耀上鑽石,只是因為我以前打過幾年的魔獸。
年入百萬的人,也並非是一開始就能年入百萬,他既努力過,也摸到了一個正確的方向,最重要的是,他此前的人生里,受過的學校和社會教育令他如虎添翼。 以前我們總是嘲笑暴發戶,卻殊不知,在中國,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暴發戶,至少也受過初中以上的教育。 印度不解決他現在的根本問題,不過是黃金十年式的發展而已。一邊說高增長率,一邊大量的營養不良。一邊是高樓大廈,另一面的深山老林里,游擊隊在一次次的反圍剿。不解決根本的問題,而妄想用某種制度和政策,來一夜暴富,想當然爾。當然,言歸正傳,學者們研究一個宏觀的問題,往往真正懶得去發現和分析,畢竟數據太枯燥,畢竟就算你分析了一萬種原因,也未必會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而最輕鬆最省事的方法是什麼?簡單吶!於是乎,唯政策論者就出來了,唯制度論者也出來了,唯人種論者自然也出來了。
畢竟嘛,不管對不對,凡事往上頭一套,也就是了,既有逼格,又能吸引眼球。言盡於此!其實....即便是中國,也有很長大路要走,未來依舊很曲折,摸滾打爬,你印度先別學跑,把路先走明白再說吧。@王陶陶 這是中印52年78年的數據 你告訴我 印度怎麼就比中國好了。
1952年和1978年中印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
1952年,中國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絕大多數已經超過了1949年以前歷史最高年產量。
糧食產量:1952年,中國16391.5萬噸,印度6475萬噸。1978年,中國30476.5萬噸,印度15584萬噸。棉花產量:1952年,中國130.4萬噸,印度54.2萬噸。1978年,中國216.7萬噸,印度125.0萬噸。粗鋼產量:1952年,中國135萬噸,印度160萬噸。1978年,中國3178萬噸,印度995萬噸。
生鐵產量:1952年,中國193萬噸,印度189萬噸。1978年,中國3479萬噸,印度972萬噸。焦炭產量:1952年,中國289萬噸,印度212萬噸。1978年,中國4690萬噸,印度1210萬噸。煤炭產量:1952年,中國6600萬噸,印度3689萬噸。1978年,中國6.18億噸,印度1.05億噸。原油產量:1952年,中國44萬噸,印度26萬噸。1978年,中國10405萬噸,印度1127萬噸。天然氣產量:1952年,中國0.08億立方米,印度無。1978年,中國137.3億立方米,印度16億立方米。發 電 量:1952年,中國73億度,印度61億度。1978年,中國2566億度,印度1010億度。水泥產量:1952年,中國286萬噸,印度359萬噸。1978年,中國6524萬噸,印度1962萬噸。汽車產量:1955年,中國0.01萬輛,印度2.3萬輛。1978年,中國14.91萬輛,印度9.4萬輛。載重汽車:1955年,中國0.01萬輛,印度0.9萬輛。1978年,中國9.61萬輛,印度4.9萬輛。因為中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現代工業化道路。
不止是新中國,中國近現代以來就一直在探索實驗。
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1978年改革開放,期間經歷了晚清,民國,新中國三朝;建國前百餘年,中國積貧積弱,面對國外列強鯨吞蠶食,與國內的複雜矛盾,中國人要富國強兵,就需要搞工業化現代化。問題是,怎麼搞?
於是中國人就開始試驗,先是晚清的地主官僚搞改革,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等。然而滿清爛泥扶不上牆,割地賠款一次比一次大。終於,大家意識到,走地主改良,君主立憲行不通。
然後辛亥革命了,資產階級搞民主共和,問題是搞了三四十多年,也不行。中國還是積貧積弱,抗戰時差點亡國亡種。民國時期主要在打仗,期間不停地實驗,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等;皇帝復辟了好幾次,從袁世凱到張勳再到偽滿洲國。那時,為了現代化,中國人的熱情堪比法國大革命,連打倒孔家店,廢除漢字的口號都喊出來了。
等到新中國建立後,毛主席那近三十年,中國人又把蘇聯模式搬來試了試,取得了一些成績,也走了很多彎路。等8,90年代蘇東劇變後,歷史證實蘇聯的斯大林模式搞經濟不行,不可持續。
這一百多年裡,中國引入了各種思想,君主立憲,民主共和,馬克思主義,無政府主義等等。期間各種改革,革命,戰爭,運動,復辟輪番交替。中國人把能試的都試了一遍,才找到改革開放這條比較靠譜的路。現在的中國是一個集聚了西方市場經濟,蘇聯政治體制與中華本土文化的「怪物」,但這基本符合中國國情。而改革開放四十年,也不是一帆風順,期間也是經歷各種探索挫折。
中國的現代化,工業化為什麼這麼難?新中國是一個大國,是一個陸地國土面積世界第三,人口幾億十幾億,有幾十個民族的大國,其難度比日本,四小龍大得多;中國有兩千年帝制,地主土地制,舊勢力強大;中國面臨列強,如英美,俄國,日本的入侵威脅;中國不像西方早經歷過殖民擴張與工業革命,很多條件不具備。
中國儘管走了這麼多彎路,但這是值得的,有了這些經濟教訓,以及很多成果(比如毛時代的很多遺產),中國現在改革開放才能順利推進。一百年過去了,列強還是那些列強,中國卻起來了。反觀很多發展中國家地區,如印度,中東,巴西,非洲等,現在還沒有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工業化現代化路。
比如西方,西方現代化,工業化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五百年前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開始搞資本主義,有幾百年的殖民擴張,內部的如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如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復辟,各種改革,三次工業革命,到了一戰才把舊歐洲帝國貴族徹底推翻,二戰後也是各種改革,人權福利等等,才有了今天發達國家的富裕自由民主法治。你說西方歷史上沒走彎路?宗教戰爭死了多少人,羊吃人多少人破產,大革命多少人上了斷頭台,又有多少次復辟,工人運動搞了多少次,社會運動又搞了多少次,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首先,印度憲法第一條也是印度是社會主義國家,後來也開始了經濟改革。
是吧,而且48年的印度比52年已經大部分都超過了解放前最高水平的中國還要高
人才也多
那麼,怎麼也應該繼續保持,一直在中國前邊不是?
問題出在哪裡?這估計能當博士論文,還是幾百個博士的論文,根本不是我這小碩士能說的
我就扯點我個人的意見,大家覺得荒謬的就笑笑
1,印度不是公有制,不是公有制的情況下,國企最後都會成為領導私人的財產或者損公肥私。日本韓國的國企最後都近乎白送給了一些大貴族就是這個原因。我們會覺得我們國企當初很牛逼,從全國才60萬產業工人,十幾年不到,全國產業工人就有幾千萬了不是。而且兩彈一星核潛艇計算機啥的也都有了。
但是三哥的國企呢,領導人肥的流油,正式工放屁也油褲襠,都不幹活,臨時工快餓死,大部分活還是臨時工乾的
那麼,三哥的國企其實就是負擔了。
2、當初中印都缺少化肥,當然印度好一些,產量是中國的兩倍,大概就是印度年產2000噸中國年產1000噸的水平。倆弱雞互掐的水平。但是,中國直接在中美關係緩和以後,開啟四三計劃,大量進口化工設備,雖然含氮量最高的尿素還暫時不能生產,別的都是能生產了,大部分都在10年後的80年代投產。
而三哥,是靠綠色革命大量進口外國化肥,當年就能見效,美滋滋。至於以後,反正後人比我聰明,他們肯定有辦法。
而到了現在,我就隨便寫寫化肥廠:河南心連心化肥;河南中原大化;河南安陽化學;河南延化化工;河南平頂山飛行;河南駿馬化工集團;河南大江化工(宜化);河南昊利達化工;河南興華宜化(靈化);河南息縣化肥廠;河南豐秋縣化肥廠;河南慶陽縣化肥廠;河南漯河宜化;河南洛陽偃師(宜化);河南太康縣化肥廠;河南臨潁縣化肥廠河南西平縣化肥廠;河南綠宇化電;河南三門峽金茂化工;河南大通化工;河南羅山金鼎;河南開封晉開;
這是大荷蘭的··
同樣的,剛建國的時候我們真是看著印度都流口水,鬼知道到了中印開打了,我們都半自動了,三哥還是手拉機···
3、人才,我們解放前每年畢業的小學生也就幾十萬,民國的大師們除了陶行知晏陽初等少數幾個人之外,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大學上,因為他們的孩子肯定能上小學中學的,小學雖然花錢少,但是給自己孩子培養競爭對手多不好··
新中國成立後,50年代,每年畢業五百萬小學生,60年代,每年畢業500萬初中生,70年代,每年畢業500萬高中生,80年代,每年畢業400萬高中生,90年代,隨著交大登基,恢復到500萬以上,2007年,每年畢業500萬大學生。
三哥還是和我們解放前一樣,大學是真好,小學只能說還過得去,識字率高的幾個邦還是當年印度共產黨統治過的幾個邦···
4、
1949年的時候,三哥佔世界經濟百分比大概是百分之二左右,中國到1952年都恢復了都比這個更低
城市化率啊、識字率啊、工農業產值啊、鐵路長度啊,除了人口比中國少,剩下的全比中國多
然後到了62年,三哥還是世界比百分之二、中國開始超過三哥,
打架的時候我們都半自動了,三哥還手拉機呢
到了現在,三哥在莫迪老仙的帶領下,終於佔世界百分比無限接近百分之三了
中國看著自己的百分之十四笑而不語
綜上,能在佔世界百分比上一直不變,也是一種本事
我們看不上三哥,主要是我們是增加的,看不上這個不變的
但是我們別忘了還有很多下降的啊··
所以啊,三哥的表現可以說還是不錯的,能打及格分
先不說為什麼窮? @王陶陶 的觀點我先批判一下。
1、
最簡單粗暴的對比兩國的生活水平的方法,莫過於對比兩國的人均壽命。因為人均壽命涉及到國民收入水平,飲食,健康,醫療保障,生活救助等諸多方面。1978年中國人均壽命68歲,印度54歲。既然印度的生活水平比中國高,為何落後14歲?
2、
印度的貧窮的原因有很多,引用下印裔美籍經濟學家賈格迪什·巴格瓦蒂的觀點,印度貧窮的首要原因是公民的不平等,既有土地分配、經濟資源佔有的不平等,也有政治,經濟,社會權利上的不平等,進而造成社會資源逐步轉到少數上層人手中,使得底下民眾日漸貧窮。印度建國後是有經濟增長的,國民是有財富增長的,但印度的貧困率,從建國時期的45%增加到74年的52%。大多數底層人的消費萎縮,會使得消費市場衰減,生產就會受到壓縮,進而遲滯經濟發展。
3、
a、印度的市場經濟改革始於1985年拉胡爾·甘地的改革,不過那時候的改革動作不敢太大,被稱為「偷偷摸摸的改革」。
b、1991年5月,拉胡爾遇刺後,拉奧開始執掌印度,開始針對財政、貿易、外匯的巨額赤字問題進行經濟改革,當年就有所成效。而蘇聯解體是1991年12月25日。
c、印度的經濟體制是模仿蘇聯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國家嚴格把控經濟發展,最有名的是經濟許可證制度。最先因為這個經紀許可證制度發家的是印度九大財團,他們壟斷了印度的經濟。而最初的改革就是要打破傳統的許可證制度,受到的阻力,當然是他們這些既有利益佔有者。這是民主制度?請不要侮辱民主。
d、越南這方面其實和印度一樣。。。。。。。。。無語ing。。。。
4、
經濟有經濟自己的規律,不隨人的意志而轉移。中國的經濟改革各個階段遇到的問題,印度、越南一個都不會少,而且還會更多。
最典型的例子,勞動法和土地法的修改要適應經濟發展階段,簡而言之就是,允許資本家更多的壓榨勞工和土地佔有者。中國的勞動法94年就修改完成了,而印度至今都是世界上高度保護勞工的國家。
我們90年代末開始大規模的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先是高速公路,後是高速鐵路,原因之一就是土地能夠迅速且低價的徵收。接下來遇到美國2001年的科技股崩潰,大量資本沒去處,最後都流向中國這個資本要素最低的發展中國家了。使得中國僅用了10年時間,各主要工業產品世界第一。
而印度是高度保護土地佔有制的,沒有80%的土地所有者的同意,你是拿不到地的。
你以為莫迪同志就不想學習中國嗎?就不想改革土地法和勞動法嗎?就不想承接美國、歐洲的過剩資本嗎?
人家上任第一年就想改這兩條,結果沒改動,還鬧了印度史上最大的罷工潮,農民把屎拉到莫迪的土地修改法案上以示抗議。最後不得不改革的方向轉移到廢鈔、GST這種表面因素上。
經濟發展中資本、土地、勞動力三要素中的兩大要素受到阻礙,怎麼發展製造業?怎麼解決就業問題?怎麼承接別人的資本?何況,印度對外資的管理比中國嚴格的多得多。
知道可口可樂70年代為什麼離開印度市場嗎?因為印度人擔心外國人控制印度的飲料市場,所以要可口可樂交出配方,然後給可口可樂培養個國內競爭對手。
既然陶陶說到越南,我再舉個栗子,我們90年代就禁止軍隊經商了,越南嘛,不能說人家槍指揮黨,但黨指揮不動槍是真的。
所以,說了這麼多,我們把這些問題解決了,你沒有解決,還陷在裡面,不嘲笑你的邯鄲學步嘲笑誰去啊?
5、只要這個國家沒有進行社會革命,革新自己的體制,印度很有前途的印象,只會存在於你們的想像里。
推薦閱讀:
※新開的飲品店裡有兩個智能電視 該放些啥?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7點差異,笑死了!
※一無所有是什麼樣的感覺?
※不要只幻想自己瘦了的樣子,而不做努力。
※如何讓自己每天都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