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23日16時22分,時光發生了倒流你知道嗎?

1995年2月23日16時22分,時光發生了倒流你知道嗎?

1995年2月23日,時光發生了絕世罕見的時光倒流,如若你我捲入其中,也會粉身碎骨。

1995年2月23日對於眾多證券市場大鱷來說,這是難以忘懷的一天。這一天,資本市場出現了一場大廝殺。有人從此發家,有人鋃鐺入獄……然而,它留給世人的卻是無盡的回味與思考。

提到這個時刻,金融界每個人都會想到一個事情,「327國債」事件。

就是這件事情使得名噪一時的萬國證券砰然倒塌,但是它何嘗不是中國期貨業的「滑鐵盧之戰」。萬國證券作為我國證券業界的大哥大固然經此一役而成為明日黃花,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中國期貨業的因噎廢食則更是一大歷史性的悲劇。

一:何謂327事件

國債327品種是對1992年發行的3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代稱,發行總量240億元。1993年10月25日,國債期貨交易向社會公眾開放。1994年10月以後,人民銀行提高3年期以上儲蓄存款利率,並恢復存款保值貼補,國庫券也同樣保值貼補,保值貼補率的不確定性為炒作國債期貨提供了空間。大量機構投資者由股市轉入債市,多空雙方對峙的焦點始終是圍繞對327國債期貨品種到期價格的預測。市場在1994年底就傳言327等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國庫券可能要加息;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不可能,因為一旦加息需要國家多支出10多億元的資金,在客觀形勢吃緊的情況下,顯然絕非易事。於是,圍繞著對這一問題的爭議,期貨市場形成了327品種的多方與空方,該品種價格行情的最大振幅曾達4元多。

二:陣營分析

當時存在兩大陣營,一是以萬國證券為首的做空陣營,另外是以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公司(簡稱中經開,有財政部背景的公司)為首的做多陣營。

空方的第一主力:萬國證券成立於1988年7月18日,總裁管金生。這家起步時只有3500萬元資本金的證券公司在短短6年的時間就發展成資產規模數十億元的綜合性公司,是中國證券業的一大奇蹟。1993年。萬國證券在首批券商信用評級中成為唯一獲得國內AAA最高信用級別的一家。1994年,萬國證券A股交易占上交所總成交量的22%,B股則達到50%,在上交所會員中首屈一指。當年上市的上海12隻B股中有8隻是由萬國證券作國內主承銷商。如日中天的萬國證券打起了「萬國證券,證券王國」的旗號,聲言要成為中國的野村、中國的美林。然而,在缺乏必要的監管條件下的過於順利以及由此滋長起來的狂妄自大及膨脹野心,卻成了它的「死穴」。

空方的第二主力遼國發也曾被視為證券期貨界的一匹黑馬。1994年,遼國發舉牌愛使股份。此次收購雖然並未成功,但作為第一次亮相,遼國發不僅賺了一大筆錢,也大大地出了一次風頭,從而嘗到了做莊的甜頭。於是,舉凡股票、債券、期貨、資金拆借市場,只要哪裡能弄到錢,哪裡有賺錢的機會,那裡就有遼國發的身影。從其飢不擇食的表現來看,它哪裡象一匹黑馬,簡直是餓犬。

多方主力:當聚光燈集中在327事件的空方主角萬國和上交所時,有意無意間卻忽略了另一個多方主角中經開,這一現象或許可以稱為燈下黑。只要細細考察事件的全過程,就不難發現,信息的不對稱不僅是其屢屢得以「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先天優勢,而且也正是引起這場危機總爆發的導火線。1995年2月23日,市場之所以敢於做多,是有先知先覺者提前得知財政部將把1992年3年期6月份交割的國債品種(即對應的期貨品種327)的年利率由原來的9.50%提高到12.24%。這雖然不能斷定是內幕交易,但難免引起人們的種種猜測。327品種從1995年2月起,價格一直在147.8~148.3元區間波動,2月9日多方再度入場。多方做多的理由主要是對保值貼補率的預測,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判斷是具有預見性的。事實上,市場並未認真地計算價格價值比的走勢,而在很大程度上進行的是資金實力和消息的較量。在這裡,中經開非但沒有迴避瓜田李下之嫌,反而聲名大振,成為著名的多方司令。2月23日多空短兵相接,多方基本控制著主動權,先以80萬口在前日的收盤價的基礎上提高到148.50元,接著又以120萬口攻到149.10元,再以100萬口改寫150元的記錄。盤中出現過200萬口的空方巨量封單,但瞬間便被多方收入囊中。這說明,違規操作的不僅是空方,多方也存在類似問題。但多方因有中經開,幸運便似乎總是與之相伴相隨。空方在最後8分鐘竟然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多方的違規事實。

三:事情背景

事實上,關於提高利率的傳言一直不斷,但市場人士一笑了之,認為這是多頭藉助其財政部背景散布的謠言。管理層豈能朝三暮四,朝令夕改的玩笑,全天下哪聽過兒子炒期貨,當官的老爸拿國家公器給兒子幫忙的道理!管金生也認為,高層正狠抓宏觀調控,財政部不會再從國庫里割肉往外掏出16億元來補貼327國債。「327」多空開倉量太大了!按照交易所慣例,交易所極可能協調多空雙方安排協議平倉(減倉),看這場好戲如何收場。

四:交戰詳情

由於財政部宣布了提高利率的消息,一經得到核實,327國債的市價就開始一路上漲,23日上午一開盤,中經開公司率領的多方,借利好掩殺過來,用80萬口將前日148.21元的收盤價一舉攻到148.50元,接著又以120萬口攻到149.10元,又用100萬口攻到150元,下午攻到151.98元。隨後萬國的同盟軍遼國發突然改做多頭,327國債在1分鐘內竟上漲了2元,10分鐘後上漲了3.77元!這時候,管金生手中握有大筆327期貨合同,每上漲1元,就意味著他將賠進10多億元。2月23中午12點多,「老管」來找「小尉」,提出了三個「幫忙」的請求。

  「你能幫我忙嗎?」管金生問。

  「什麼事兒你說吧」

  「能不能給我增加點持倉量?」

  「40萬口是統一規則,要我單獨給你增加,這不行!」

  「你怎麼了?」尉文淵進一步追問。

  「我可能超出了一些倉位。」

  「那就趕緊平倉!你怎麼超倉的?」

  「你別問了,我是向其他證券公司借了一些倉位。」

  「趕緊平倉!這個別跟我商量。」

  管金生的第一個要求被尉文淵拒絕了。實際上,當時萬國的持倉已遠遠超過40萬口的規定。

  「第二個事情你能不能幫我忙?」

  「你說吧。」

  「交易所能不能發個通知?」

  「什麼通知?」

  「就說到現在為止上海證券交易所沒有接到財政部貼息的通知。」

聽到這一句,尉文淵蒙了。沒有接到文件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是有還是沒有?交易所沒有權利發出這種模稜兩可的通知,由此趟入多空爭執的渾水。尉文淵想,如果此通知一出,作為「三公」原則的鐵定遵守者——交易所因此會被推上很尷尬的位置,這顯然是不可取的。這一要求再次被拒絕了。「那能不能把交易停下來?」管金生第三次發難。「老管,我有什麼理由把交易停下來?再拿什麼理由恢復交易?什麼時候恢復交易?你告訴我這個事情怎麼做?」

隨後,被逼到死角的管金生急紅了眼,他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必須把價格打回去,16時22分13秒,臨近收盤8分鐘,正當許多人都以為大局已定時,風雲突變,空頭砸出1056萬口賣單,把價位從151.30打到147.50元,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屏幕上,最後8分鐘的圖形是個直陡陡的懸崖。最後雙方在147.50元的位置鳴金收兵。

管金生的瘋狂舉動,終於讓管理當局無法容忍。在這一天的攻防中,萬國放出上千億元的賣單,這至少需要100億元的保證金,它顯然不可能有那麼多的資本保證,毫無顧忌的違規操作幾乎是鐵板釘釘的事。當晚,上交所受命宣布,16點22分13秒之後——也就是管金生用天單壓盤的那一刻前——的交易是異常的,經查是萬國證券為影響當日結算價而蓄意違規,故此後的所有327交易均被宣布無效。最後,板子只打在了管金生的身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老管的罪名是「行賄」,後被關押在上海的提籃橋監獄。

  而跟隨中經開做多的散戶中,誕生了一批極具時代特色的富豪們,他們其中有28歲的魏東、30歲的劉漢和34歲的周正毅,黃偉,袁寶璟,寧財神。

中國證券教父的「犧牲」,換來了未來中國首富們撈取第一桶金的狂歡日。

時光並沒有自己倒流,是管理層使之然。雙方都存在保證金不足、惡意操縱價格等方面存在諸多的違規行為,正如評論說:「在中國做股票一定記住錢不壓勢!」

附:

券商教父管金生歸於平淡、監管者尉文淵卻翻身下海,「涌金系」的沉浮,「新湖系」的崛起,就連寧財神這個意外的名字也與327事件聯繫到了一起。本期乾貨首先為您回顧「327國債事件」的始末,然後帶您一覽當年事件的主要參與者現在的命運又是如何?

1、魏東:魏東跟風中經開獲利大概2-3億元。2008年4月跳樓身亡。其遺孀陳金霞繼承涌金集團股權。

2、管金生:萬國證券327之後元氣大傷被重組,97年因行賄被判處17年徒刑。03年保外就醫。

3、高原、高嶺兄弟:327巨虧,遼國發案涉及數百億元,兄弟倆潛逃出國,至今杳無音訊。

4、尉文淵:327後因監管責任辭離上交所,05年投資華銳風電,13年又辭離華銳風電,開始新轉向。

5、黃偉:327獲利7.5億元,創立浙江新湖,一度成為浙江首富,新湖系已控股多家金融上市公司和機構。

6、劉漢:327一戰成為億萬富豪,一度成為四川地下組織部長,被捕時已經有400億身家。

7、袁寶璟:327收穫不小,後指使人刺殺劉漢未遂而付出慘重代價。四兄弟三人死刑一人死緩。

8、周正毅:一度成為福布斯上海首富,後因涉及某個「老虎」而被捕,判刑16年。

9、寧財神:327寧財神的交易席位虧損七千多萬,97年再度因鄭豆事件賠光300萬資產。後隨《武林外傳》翻身,2014年因吸毒被抓。

詳細內容請關註:《時光發生了倒流你知道嗎?1995年2月23日16時22分,》

weixin.qq.com/r/bUTm-s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金融 | 「327」國債事件 | 管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