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被燙後,它的細胞、組織等發生了什麼變化?
今天喝水被燙到了:-D
想知道為什麼舌頭會整天都麻麻的 ?ˇ?ˇ?
瀉藥,春節一大波邀請,這個問題我還真的有點畏難情緒,結果還是沒有抵擋要騙贊的誘惑,去翻了翻書
嗯嗯嗯(翻書推眼鏡ing),那我們先看看正常的舌的組織學是怎麼樣的好了
舌的組織學呢是屬於口腔粘膜上皮,它的組織學類別呢應該屬於是復層鱗狀上皮
那麼從外到內應該是:角化層→顆粒層→棘層→基底層(上皮)→固有層→粘膜下層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結構是:味蕾
味蕾主要存在於輪廓狀乳頭,就是舌背的後界的輪廓狀乳頭的側壁上皮
神經末梢從味蕾底部進入味蕾,所以受到了高溫損傷,上皮是會損傷的,但是人類的組織尤其是粘膜組織是有周期性的,就是說會不斷地更新,周期一般是14天,你差不多自己會褪一層皮
損傷了之後就會有細胞發生遷移,壞死的上皮脫落,然後恢復正常
覺得有用就點個贊或者關注唄
以上
不得不說,這是個非常有趣(並值得廣大直男同志們認真學習。大霧)的問題。
燙,是一個很神奇的感受,對於口腔而言,燙與辣類似,都是由口腔粘膜中的細胞被破壞之後而引起的痛覺感受。我們常說的的燙燙燙燙!通常發生在我們飲用了溫度過高的開水以及湯類之後。
所以多喝開水明顯是錯誤的,多喝熱水才應該是一個直男最後的溫柔。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口腔結構。作為人體獲取食物,吸收營養的唯一通道,除了下圖中的唇、齒、齶、舌之外,口腔中還有一種十分重要的角色:口腔粘膜。口腔粘膜由上皮、結締組織固有層和粘膜下層所組成,它與皮膚頗相似,對整個口腔形成保護作用。與皮膚的差異之處在於:皮膚的復層鱗狀上皮為由基底層、棘層、粒層、透明層、角化層等五層細胞構成,而口腔粘膜沒有透明層,而且在許多不受咀嚼磨擦的部分也沒有粒層和角化層,基底層細胞中也不含色素顆粒。
結構上,口腔粘膜可以大致分為:口腔粘膜上皮、粘膜固有層和粘膜下層。
- 口腔粘膜上皮
來自外胚葉,從內部到表面細胞分為四層:①基底層:細胞呈立方形,排列緊密,間質少,胞核染色深,常見絲狀分裂。②棘層:細胞呈多角形,有明顯的間橋。棘細胞的列數在口腔各個部位不同,使各部上皮厚度不一。③粒層:細胞內含角質顆粒,強嗜鹼性。粒層往往與角化層同時出現。④角化層:在最表層,完全無胞核者稱為正角化,其中尚有固縮的胞核者稱為不全形化,正常口腔粘膜此兩種情況均可出現。上皮與固有層交界處為基底膜,基底膜是一層薄的無結構樣物,由蛋白質和糖蛋白所構成,目前認為它是上皮基底細胞的產物。
- 粘膜固有層
由纖維性結締組織構成,內有成纖維細胞、網狀纖維和膠原纖維。在固有層中有血管和神經分布,神經末梢並能進入上皮層內。口腔各部固有層的厚度和緻密度不同,以適應不同的功能狀態。固有層突入上皮中的部分叫做乳頭,上皮伸入固有層的部分叫做上皮釘突或上皮脊,這部分相互交織的地帶叫做乳頭層。
- 粘膜下層
為疏鬆結締組織,內含脂肪和腺體。小動脈由此分支進入固有層,在乳頭層內形成毛細血管網,再轉入靜脈而流回。淋巴管與血管相伴隨,彙集到區域淋巴結。
形態上,口腔粘膜又可分為咀嚼粘膜、被覆粘膜、特種粘膜。
- 咀嚼粘膜
被覆於不活動區域,如齦及硬齶粘膜,能耐受強大的咀嚼磨擦力,有較厚的角化層,上皮釘突較長,固有層纖維緻密粗大。
- 被覆粘膜
被覆於活動區域,如唇、頰、舌下、口底、軟齶等。一般無角化層,上皮釘突短平,固有層及粘膜下層組織疏鬆。
- 特種粘膜
指舌背粘膜,有各種乳頭,並有味覺感受器。
口腔粘膜的本質是一層上皮細胞,而上皮細胞共同的缺點就是天生嬌嫩,怕燙怕辣。研究發現,人最適宜的進食溫度在 10℃-40℃,而口腔一般耐受的溫度最高為 50℃-60℃。當感到很燙時,溫度一般為 70℃右。在接觸 75℃右的熱食熱飲時,我們嬌嫩的口腔、食管黏膜就會有輕度灼傷,灼傷的黏膜表層會脫落、更新,細胞會迅速增生、更新、補充。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細胞的增生速度異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如辛辣刺激)下變異,就可能發生癌變。另外,黏膜在熱刺激下不斷增生的同時還會增厚,增厚的黏膜對熱刺激、辛辣刺激反應會越來越不敏感,這樣會使人越來越不怕燙、辣,從而吃得更燙、更辣,口腔黏膜就會越增越厚,形成惡性循環。也就是說,當食物溫度超過75℃時,我們會感覺到燙,且口腔粘膜中的細胞會被損壞,粘膜會通過上皮增生的方式努力修復被「摧殘」的地方。
因此,火鍋雖然好吃,也還是要節制。
細胞損傷被免疫細胞幹掉/脫落,然後新細胞分裂生長。和皮膚小面積被開水燙傷差不多(濺水)
蛋白質怕燙,所以死了?
推薦閱讀:
※[轉載]了解五行方向常識有好處
※國畫常識大全《二》 - Qzone日誌
※你該知道的26個綠茶常識,我幫你整理好了
※有哪些容易被誤解的文學常識?
※常識焦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