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機器人在哪裡?
來自專欄智能相對論
文|雷宇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2018的大年三十下午2:20,上演了一出別出心裁的春晚。不是春晚重播,是由北京電視台科教頻道播出的「機器人春晚」,內容上和春晚差不多,無非是唱歌跳舞小品相聲。但是,少了雜技。
雜技起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和戰爭,是我國最早獨立成形的藝術形式,一直受人民歡迎,觀賞性很強。這不由得使人發問,難道沒有雜技機器人嗎?
是的,現階段還沒有真正能稱為「雜技機器人「的機器人。
一口不能吃成胖子,幾個動作也不能構成雜技。
但昨天智能相對論(aixdlun)的分析雷宇看到了一則新聞,標題大概是說迪士尼研發出了雜技機器人,一言不合就會來個後空翻。
內容說近日迪士尼研究中心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Stickman雜技表演機器人。
Stickman(火柴人?)通過擺錘運動獲得動力,脫離導線後在空中完成翻轉,翻轉動作包括一個後空翻,一個雙後空翻。最後舒展身體以完成一個笨重的自由落體式的「軟著陸」。
當然,事實證明不是一言不合就來個後空翻,是只會後空翻。
Stickman並不是第一款能夠完成後空翻的機器人。赫赫有名的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去年在YouTube上發布了人形機器人Altas最新版本的一段視頻,它不僅可以走「梅花樁」,還可以原地向後跳轉、原地後空翻等動作,走位可以說是相當風騷,有點像忍者勝龜。
https://www.zhihu.com/video/984369442574163968堅持看完,結尾彩蛋
但是即使這樣,絲毫還是跟雜技不搭邊。如果僅僅是會後空翻就能成為雜技機器人,那麼雜技的門檻也未免太低了。雜技演員的基本功,傳統的說法是「腰、腿、跟頭、頂(倒立)」,隨著現代雜技藝術的發展,人們對雜技的觀賞性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舞蹈訓練也被列入了雜技演員的基本功訓練之中。一個雜技演員,具備這5個方面的基本素養是必不可少的。
而顯然,機器人後空翻只達到了傳統說法中的「跟頭「,而且還不能做到連續翻跟頭。Stickman研究者也表明,它模仿人類雜技選手,只用了非常有限的一套感知和執行工具。他們還要繼續在這隻機器人身上做實驗,看看它到底能完成多麼複雜的動作。雜技雜技,就是需要不斷炫技
雜技是一項人可為,常人不可為的表演藝術。一般有五大技術種類,翻騰類、平衡類、軟功類、高空類和拋接類,所有的雜技表演都是這五大元素的單個表現或靈活組合。現代雜技節目對創新型要求越來越高,融合的元素越多,越靈活,越能給人更以強烈的觀感。
現階段的機器人一個元素都做得不夠好,不要說融合。湖南省雜技家協會副主席趙雙午老師曾說過雜技表演中有「三大關係」指人與自身、人與道具和人與他人之間的三種關係。這一理論用在雜技機器人的表演上也是成立的,即機器人與自身,機器人與道具,機器人與機器人三種關係。
機器人與自我的關係是指在不用道具且獨身一人的情況下,與自身身體發生對抗的關係。這個就需要這個機器人真的「天賦異稟「,即一個人一台戲。
機器人與道具的關係是指表演中必須運用道具,靠自身對肢體、道具的把控所呈現出的關係,最基本的應該就是敲鑼打鼓的那種重複動作的機器人,但是要是需要給人以美感,這種玩具級別的顯然還不行。
機器人與機器人間的關係體現在兩人及兩人以上的節目表演中,團體之間的相互配合,強調一種團隊精神。現在用於舞台表演的機器人大都是一樣的動作,以量取勝罷了。但是雜技機器人需要協調配合,比如你跳下來我會接你等等。。。
雖然機器人可以做一些人類獨有的藝術、運動等活動,比如他們可以學畫畫學唱歌學寫詩,或者學投籃學跨欄等,甚至它們可以通過技術迭代來達到相近的成就,但是想要成為雜技表演者還差遠了。
那麼,將來會出現雜技機器人嗎?
會,或者說歷史上就曾有。古代文獻中經常出現一種娛樂型木偶機器人,它們不僅能唱歌跳舞奏樂還會耍雜技,與真人演員無異。類似於下圖。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
但這個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個大名鼎鼎的土耳其騙局。據說當時有一個外形像一個坐在大機箱前的土耳其魔法師,它能自動而快速地下象棋。在維也納皇宮的首次表演中,它就迅速擊敗了對手Cobenzl伯爵,隨著名聲越來越大,它擊敗了一系列著名的挑戰者,包括拿破崙和本傑明·富蘭克林。直到幾年之後,這個騙局才被揭穿。原來機箱里藏了一名象棋大師,他用一個磁鐵系統來跟蹤對手的舉動並移動自己的棋子。
由於技藝並沒有流傳下來,因此現在已經很難推測古人是按照哪種邏輯做出的木偶機器人。但是現在這裡有一項新的研究成果或許可以回答這一問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最新研究研究成果表示,運用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方法能教生活在模擬器中的機器人模仿人類,並學會武打、跑酷、雜技等複雜技能。
那機器人究竟是如何學習新動作的呢?
簡單來說是通過看動作片段來學習。研究者對動作捕捉的數據進行了改良,然後將這份整理好的學習資料展示給機器人學習,比如說下圖右側5個動作就是供機器人學習的示範樣本, 最終使得機器人的動作像人一樣流暢。
雖然這距離技術真正落地還有一定的時間,但離模型和真實世界的反饋交互也不遠了。
結論
回到開頭,說起春晚,2018年央視春晚也是人工智慧聚集的一場晚會,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艇、機器狗、意念控制燈等扎堆曝光,人工智慧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甚至所有人都習以為常,但是在聚焦於人工智慧的時候,也許將些許注意力放在人身上,科技會更有溫度。不管是雜技甚至是皮影等傳統藝術,它們在逐漸式微,但是它們曾給文化帶來的璀璨,不應被科技的發展掩蓋。
一個真正的雜技機器人,不是搶了雜技表演者的飯碗,也不是拉低了雜技表演的門檻,是將機器人與人結合,讓雜技釋放出更多的能量。
【完】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慧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能駕駛、AI+硬體、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元、演算法、人機交互等。
推薦閱讀:
※使用掃地機器人有哪些注意事項?
※艾灸機器人
※日本女機器人主播或將上崗,你期待嗎?
※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不看悔掉腸子,原來小朋友的好性格,好身體是這十大點養成的!!!
※PS4獨佔, 5月上架電影級遊戲《底特律: 成為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