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屠鄴城小考
本文僅代表我個人觀點,並不一定正確,如有不足,還望各位指教。
在《三國志》和《後漢書》各自的荀彧傳中有一句話雖然都是出自荀彧之口,但通過陳壽、范曄之手其內容卻出現了微妙。
《三國志》版本:【彧言曰:「若是,則冀州當得河東、馮翊、扶風、西河、幽、並之地,所奪者眾。前日公破袁尚,禽審配,海內震駭,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眾也;今使分屬冀州,將皆動心。且人多說關右諸將以閉關之計;今聞此,以為必以次見奪。一旦生變,雖有守善者,轉相脅為非,則袁尚得寬其死,而袁譚懷貳,劉表遂保江、漢之間,天下未易圖也。原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後修復舊京,南臨荊州,責貢之不入,則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議古制,此社稷長久之利也。」】
《後漢書》版本:【彧言曰:「今苦依古制,是為冀州所統,悉有河東、馮翊、扶風、西河、幽、並之地也。公前屠鄴城,海內震駭,各懼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眾。今若一處被侵,必謂以次見奪,人心易動,若一旦生變,天下未可圖也。願公先定河北,然後修復舊京,南臨楚郢,責王貢之不入。天下咸知公意,則人人自安。須海內大定,乃議古制,此主稷長久之利也。」操報曰:「微足下之相難,所失多矣!」】
荀彧到底是如何說的已經不得而知,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陳壽和范曄有明顯觀點不同,陳壽認為之所以海內震駭,是因為曹操軍功赫赫。而范曄則直接寫是因為屠鄴城,雖然屠從字義上來講有歌功頌德之意,不過范曄如果真有此意那照著陳壽的記載寫就可以了,沒必要自己修改。再者范曄本身對曹操沒什麼好感,也無避諱的需要,再結合孔融傳的【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可以確定范曄這裡的屠是指有所殺傷的意思。
當然從我的角度來看,軍功赫赫和有所殺戮也不衝突,兩者可以共存。畢竟攻破河北重要城市鄴城,自然可以說是軍功赫赫,而期間也應有對軍民的殺傷。
那麼在鄴城之戰期間,百姓有沒有死傷呢?答案是肯定。不過這並非是破城後的事情,而是在戰鬥期間鄴城光是餓死就死了一半,這其中自然不光是士兵,也包括百姓。
【五月,毀土山、地道,作圍巉,決漳水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
等到了曹操攻破鄴城,曹軍士兵表現如何呢?按照《後漢書》的記載就是【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說曹軍在攻破鄴城後有所掠奪。而這點在《三國志》中也有些側面記載,《武帝紀》:【公臨祀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賜雜繒絮,廩食之。】
既然有還,那寶物是怎麼到曹操軍手中的呢?自然是靠搶。所以實際情況很可能是在攻破鄴城後,曹操默許士兵掠奪財物,袁家和一些富有人家都被洗劫了,期間如果遇到抵抗那應該就會將其殺死。不過這段時間持續不長,在曹操去祭祀袁紹墓,並安撫袁家時就應該停止了。
不過屠鄴城的主要目的不是屠殺百姓,這點是可以確定的。從《三國志 崔琰傳》有這麼一段記載可以證明:
【太祖破袁氏,領冀州牧,辟琰為別駕從事,謂琰曰:「昨案戶籍,可得三十萬眾,故為大州也。」琰對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塗炭,而校計甲兵,唯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太祖改容謝之。於時賓客皆伏失色。】
可見曹操還是很重視冀州人口的,畢竟人口能轉化成自身的實力曹操還是很清楚的。不像屠徐州,曹操只是為了復仇,而並非為了長久佔據徐州從而屠殺百姓。曹操既然有平定河北,長久經營鄴城的打算,自然就不會過多的削減人口,那樣對曹操有害無益。
故而屠鄴城重在掠奪而非殺戮,當然掠奪難免會附帶殺戮。
那麼曹操為何要掠奪鄴城呢?比較普遍的解釋就是掠奪財富,以此可以提高士氣,這個說法是沒什麼錯的,不過我覺得還可以補充一點:曹操這麼做,可能也是為了掠奪豪強的財富。
河北豪強十分富有,諸如審配家就很有錢,《王修傳》記載【袁氏政寬,在職勢者多畜聚。太祖破鄴,籍沒審配等家財物貲以萬數。】
很快在九月曹操就頒布了法令,意在打擊豪強兼并。據史書記載【百姓喜悅】,這個值得分析一下。
【九月,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難,其令無出今年租賦!」重豪強兼并之法,百姓喜悅。】
【魏書載公令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強擅恣,親戚兼并;下民貧弱,代出租賦,衒鬻家財,不足應命;審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為逋逃主。慾望百姓親附,甲兵強盛,豈可得邪!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郡國守相明檢察之,無令強民有所隱藏,而弱民兼賦也。」】
首先這裡的百姓喜悅,肯定不是指那些豪強,那麼豪強只會感到難受。繼而我推斷這裡喜悅的」百姓」和曹軍在鄴城掠奪的」百姓「並不是同一批人。試想如果政府上個月剛剛殺掠你家,然後下個月表示你今年不用交稅了,你會高興嗎?答案當然是不會。那麼最大可能就是曹操屠鄴城時掠奪重點是」強民「(當然,並非說就徹底不牽連任何一個貧民,我說的只是主體。),而九月份感到喜悅則是」弱民「。
曹操在鄴城通過暴力手段,掠奪財富,打擊豪強,並為之後的法令開路。雖然殘忍,但這符合曹操的利益。(註:僅屠鄴城是這個情況,屠徐州就不是這個情況,我常常強調具體事例具體分析就是這個意思。)
附帶一篇回答,上次沒說屠鄴城,這次算做個補充吧。
曹操在歷史上真的屠城了嗎,有記載的屠城有哪幾次,有何意義? - 張a費t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849892/answer/261525713
推薦閱讀:
※曹操對於禁投降關羽的看法?
※曹操為什麼要殺楊修?
※如果北伐總指揮是曹、劉,會怎麼處理失街亭的馬謖?
※曹操遠征烏桓平定遼東的戰爭是不是他生涯最大的軍事冒險,他有何必要非要身處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