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5歲這半年的收穫

25歲這半年的收穫

來自專欄 生命挖掘者

2017.11-2018.5半年生活等關鍵節點回顧

1.放棄了堅持20個月的創業行為。

2.投遞簡歷,11/27-12/17前往杭州參加公司培訓。

3.12/17-5/2,廣州就職四個半月。

4.就職期間前往北京上海多次,參加中國銀行/東方航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多輪次面試體檢

5.5/2離職後回到長沙準備雅思考試,5/10口語考試5/12筆試,5/25出成績,總分30.5,差0.5達到均分8(有點可惜)。

6.主要改變有:

a.養成長跑習慣 ,開始進一步研究身體機制。

b.習得體重邏輯,80kg體重降至69kg,穩定在71-72kg。

c.關於「認知-目標-執行-記錄」的思考

d.受啟發於前兩次體重比賽,和Clay進行兩次俯卧撐比賽,實現了單次連續俯卧撐70個/37分48秒間斷602個俯卧撐。

7.關於客觀事物發展規律和我與世界的關係


1.畢業後20個月回顧

一個變故讓我整個本科都是焦慮的,沒有匹配的能力和對事物的理解,加上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的執拗,無腦的選擇回來當了創業炮灰。說不上後悔,只能說這是必然發生的事件。事後回望,才慢慢明白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種種老套的苦逼情節不贅述,到最後發現自己信息閉塞,基本喪失社交性環境,達不到預期等,燃料燒盡後就熄火換車道,投簡歷找工作。

總而言之,這般經歷後,我學會了接受和尊重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和周圍人的建議。還有就是對一個人命運&選擇的思考。哈哈,說的太虛幻了,當我裝逼好了。


2.2017/10-2017/11

找表哥要了份他的簡歷,依葫蘆畫瓢的做了份簡歷,開始前程無憂/智聯/獵聘/拉鉤/boss直聘各種投。投遞範圍之廣從銀行到互聯網到航空公司。抱著一個儘快開始工作的想法,邊等航空公司進展邊入職A公司。

12月份20天的培訓,瞬間找回了我想要的高活躍度的社交環境,因為每天不斷有新的人和事刺激,信息流通更快更豐富了。


3.廣州入職4個半月

只能說本科實習都是扯淡實習,這份工作是第一份正事工作,對大家口中的職場/職業發展有了初步認識,算是啟蒙教育吧。進公司的時刻期望值還是挺高的。

銷售性質工作崗位,幾個月工作下來,按照工作要求來說,我這表現完全是失敗品...所以接下來的吐槽可被視為loser的bullshit。

i.可能由於對產品和服務的沒有足夠了解,手中沒有成功的客戶案例,對外推銷行為底氣不足。大量的失敗客戶案例也是該公司該部門產品在市場口碑不那麼受待見的原因,以至於聽到公司名字就被拒之千里之外。這是我意料之外的,原來高大上的a公司在另一人群中如此不受待見,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市場競爭下一將功成萬骨枯,a公司也成了不少客戶甩鍋的最好目標。

ii.銷售工作就是要把10分的產品包裝成100分,但對於我這種只在和老鐵吹牛時能到達該狀態的人來說,對於第一次見的陌生人,我只想把10分的產品說成1分。久而久之吹成100分,我有點分裂。按照公司文化來說,人分兩種-先相信後看見/先看見後相信,按照此定義,我屬於loser。??????

iii.由於沒有職場經歷,完全沒有體感,至少聽前輩們說過,咱們公司挺簡單的。這方面確實是我適應能力太弱了,或者說有更優選(個人覺得)在手,更是促進了我本就沒想適應的想法。適者生存,我給自己打零分。如果華山一條路,我應該也能幹得挺好的。主管跟我提的不要給自己留後路,後路多了心就亂了確實在理。但我始終認為下一份工作更能發揮我的優勢,匹配程度和潛力前景更優。又想起了那幾個月徵求了同部門多位老同事/a公司另一部門副總/家裡多位前輩和同批次進公司不同區域同學的建議,自己的路自己走就好了,也許五年十年二十年後我會後悔離開a,也許不會呢。who knows? 哪有那麼絕對和可知的未來,不可知的好與壞都是精彩的,不過是壞的難過痛苦大家都不喜歡罷了。

v.遇到了八面玲瓏能轉眼不認人的,耿直的,表面玩世不恭但實際有深度的,勤勤懇懇受人敬佩的,正能量滿滿且不做作的,趾高氣昂卻又執迷的,不可一世卻又真性情的,自以為是卻又能拿到結果的,24小時戲精卻從眼中能看出無奈的,全國第一而理性現實到冰涼的,認真負責和我一起吐槽不斷的,看破所有卻一言不發的,罕見的避免衝突和平人格且非常樂於助人的,年輕卻能統一現實與理想矛盾的......我只是想趁著還記得以後慢慢笑話,再次加固自己的觀察體會,並非要妄下定義。我學到了好多好多,每一個人對世界和生活的認知都是如此不同,讓我印象深刻,反思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通過不同的人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我該如何和我的世界相處。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對現實生活的適應,大家都有著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則,沒有好壞善惡,不過適者生存。

vi.四個半月的工作經歷,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和同事進行了一次體重挑戰:¥2000賭注,速度最快者贏,我減6公斤她減5公斤。結果是我4天達成目標。其實回頭看看,這之前就有了多個情節,這次比賽成了導火索,引發了我這半年最大的思考和收穫(環境&上述6-c)。

階段一-多個鋪墊:

a.航空公司的***職業環境***對個人形象及面試體檢經歷給我帶來的緊迫感,看到平均顏值如此之高,有了對比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多麼不在乎形象。主要是在外讀書,***該國文化***就是怎麼舒服怎麼來,我是深得其法。哈哈哈哈哈,一個hoody一個牛仔褲一雙休閑鞋籃球鞋走天下。

b.民航體檢的體重要求

c.x同事不經意的一句,五官不錯,頭髮整理一下就好了。

d.y同事習慣性對周圍人的讚美被我當真了,哈哈哈哈,良性刺激催動良性循環。

e.y同事偶爾抓拍的好照片更是給我以信心,lmao.

f.周圍同事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整個過程中,養成了每天下班跑步+無器械健身的習慣,雖然之前也有打球運動的習慣,但不曾系統的研究執行過,加之之前有至親病逝的經歷,促發了我對身體健康的***思考***和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鋪墊上述6-c)。


4.在職期間多次面試經歷

省略......


5.雅思備考

航司要求,職業培訓期間需要用到雅思成績。

***目標***明確均分8分,四門總分31,難度:用力跳可達到的目標

結果:閱讀8.5 聽力8.5 寫作6 口語7.5 總分30.5 均分7.5

總分差0.5就達到目標了,有點可惜,不過發揮還是滿意的。


6.主要改變

終於要開始最重要的部分了,一直想要把這半年的收穫總結出來,經過了二十幾天已經把輪廓總結出來了,之前一直都是碎片,要做到完美版本還需時間。

先從簡單的開始

a.關於減肥就不多說了,之前寫過。接下來要增肌。

兩個邏輯,減肥的底層邏輯就是熱量的攝入持續小於消耗。增重的邏輯就是攝入高蛋白不斷修復被持續撕裂肌肉纖維。

b.通過一次¥1000一次¥1500的挑戰,一勝一平,加深了我對***目標感和內心動機***的理解,真的從來沒有意識到這個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

c.重點:認知-目標-執行記錄-精力

(不知道能不能說清楚,我儘力,簡單的說起)

關於精力

(時間管理這個詞聽起來太浮誇,因為人不是汽車或者設備,沒法像機械一樣按時間算產出我更喜歡用精力形容。)

說來幼稚,我到目前才認識到

1.自己的精力是極其寶貴且有限的。

2.精力的分配應由極強的目標或動機來做導向(後續解釋目標)。

3.對精力的恢復/支出沒有意識的話,會付出代價的,包括身心健康和事業家庭等方面。都是基於日常生活習慣的結果(習慣-執行機制)。

反例:長期不吃早餐或飲食不規律/長期加班熬夜/長期沒有運動

正例:堅持運動/保持三餐和作息規律/保持大量蔬菜攝入/保持閱讀寫作習慣/

關於執行&記錄

6公斤減肥挑戰後,我意識到保持記錄每天體重的重要性,因為記錄的重要功能不是記流水賬留下痕迹,而是通過不斷的追蹤記錄不斷提醒暗示自己處於什麼方位,對應目標地點距離多少,有沒有方向偏移。

記錄的功能就像GPS,目標就是目的地,精力就是油箱里的汽油和時間,執行就是路線圖和車技。

記錄的功能不過是時刻更新你的坐標,時刻提醒自己距離目標還有多遠,促進反思,自我激勵如何做得更好,日拱一卒。

執行除了需要不加情緒的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死力氣外,還需要投入精力去研究案例。因為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是人類史上第一人,在信息交互這麼快這麼便捷的時代,最強大的武器就是所有的實踐案例,成功的也好失敗的也好你都觸手可及。要做的無非是在大量案例中找到最優解,找到規律和最貼近自身情況的執行方案,然後根據自己來稍加調整即可。

例:我本科沒有過英語四級,還剩半個月時間我要過雅思5分/6分,怎麼辦?

一定有人遇到過類似甚至雷同的情景且成功實現,找到它,分析它,執行它。

例:我現在92.5公斤,要減肥到69公斤,怎麼辦?

你好,答案就在我的專欄,看這裡。執行它。

關於目標

討論執行&記錄/精力的時候,多少已經討論過目標。這是一個系統,相輔相成為一體。

反例:在a公司工作中,並沒有很強的目標感,導致工作表現並不好。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目標明確,動機十足的人都能到達目的地。目標感是必要不充分條件。就像無數的數學家想要證明1+1=2,無數的學術巨頭泰斗們不斷嘗試推進我們的科學邊界,就像100個最高智商和學識的人在一個黑屋子裡拿著鎚子去錘牆上的一顆釘子,最終只有一個幸運兒。目標感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不恰當的比方,一個人做成一件事情,一定是在一群目標動機最強的人群中實力最強的那一批中走出來的幸運兒。

(後續我與世界的關係)

關於認知

這應該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異了。

近半年來讀到的解釋的最到位卻不完美的一句話是:人不過是環境與基因的產物。

(跨越時間/空間/家庭/機緣等等)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的認知都是受限於當下時代/所處國家/所受教育/家庭/成長經歷的。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一個評估和決策都是基於過去環境作用於我們自身的大小事件帶來的經驗。這也是大量的社會統計學所做研究的目的,無非是想要理清影響我們生活每一個因素的線性關係,具體案例就不贅述了。

生物進化的速度是漫長的,排除基因突變的情況。

跨越時間,假設你我同樣出生在100年前的清末,這一生會是如何度過?絕對不會是如今天一般沒有互聯網沒有電沒有自來水就無法活的日子。

跨越空間,假設你我同樣出生在2010,你在中國,我在敘利亞。2018年的今天你大概率躺在床上睡覺,而我大概率奔走在歐洲各國的難民營間求生存。

跨越家庭,假設你我同是出生在中國的90後,你出生在上海高級工程師+醫生家庭,我出生在大涼山的農戶家中,又會有何種不同的人生路線?

跨越機緣,假設你我出生在同樣的時代,同樣的國家,同樣的家庭,同卵雙胞胎。我健康成長,你10歲車禍截肢...

....................................以上種種又牽扯出了我與世界的關係,我們不要過於強調或者弱化環境的力量,也不要過於放大或者輕視個人努力的角色。要做的是,不帶任何偏見/情緒/價值觀的判斷自己所處的客觀環境,儘可能的擴大自己的認知緯度,不斷明晰自己的目標,盡最後一絲力氣前進。一句話,盡人事聽天命。

縮小一點,實際一點,

目前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優化我們的認知,第一步就是擺脫不成體系的,消費性的碎片化信息攝入。這種信息包括日常生活所有影響到我們認知的方式,包括無所謂的人事,手機里的抖音,沒營養的娛樂性影視節目,預先植入主觀性強的文章(大量微信公眾號)以及大量短平快的時事簡訊。

精力是有限的,first thing first。

並非讓你吃齋念佛,娛樂是必需品,但只是調劑品,不要當成信息main course(主菜).

(受啟發與本科很佩服的一位同學建議,在我發了一次網路雜文之後,讓我多看新聞,少讀這種垃圾文章XD)

不知覺已經零碎的說完了我與世界的關係。

關於第七點的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

太零碎,還沒想好怎麼寫,自我感覺我可能連嘗試理解的資格都沒有,更不用說寫出來了。哈哈哈,想出來再寫把。

San

凌晨1:22

5/27/2018

推薦閱讀:

滾開!你這死娘炮!
007三期班訓營復盤#成長就是一路「填坑」的過程
「節省時間」才是最大的浪費?
寫給焦慮的自己,加油!
NO.9 周記20170423

TAG: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