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TS22163:2017軌道交通】老化管理Obsolescence management的理解實施--【智天下管理顧問】
來自專欄 ISO/TS22163國際鐵路管理體系
一、老化管理概述
1、Obsolescence management老化管理
在規定的和協定的產品生命周期,組織必須建立某一過程以確保所提供的產品和備品備件的有效性。
注 1:此過程可以是更變管理或技術狀態管理過程的一部分。
注 2:備品備件可以是相同的產品的配置,或是來自於根據原來的要求開發、確認和認可的其他可替代方案。
2、老化件:部件或原材料製造商或供應商的損耗或即將損耗。
3、老化件管理:關鍵部件或可交付產品整個壽命周期材料的供應中,對預測到的及未知的部件停止的管理。
4、停產通知:部件或材料在指定日期後停止供應,供應商所下發的正式通知。
二、老化管理的過程實施
1、銷售管理
銷售管理部將接受到的訂單、顧客要求、以及客戶對退化的期望傳達給相關部門,相關部門根據產品壽命、預備品、製造購買信息等初步評估產品退化管理方案。銷售管理部根據初步確定的方案與客戶溝通確認,對於存在風險的地方需與客戶進行前瞻性交流。
2、整機設計
2.1項目負責人負責從項目啟動到質保期結束退化件管理流程的執行:考慮同退化件相關的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運作風險,並決定應用的退化件管理策略;確定哪些部件/材料對項目有潛在風險。
項目負責人必須考慮以下問題:
? 由於材料或備品缺失而導致最終產品不能生產或質量降低,會帶來什麼影響?
? 由於使用替代材料或備件是否會導致最終產品功能降低?
? 為防止退化件,提前更換或採取其它措施可能帶來的費用?
? 退化件的發生幾率?
? 項目的退化件管理策略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
2.2硬體工程師在設計產品時應關注退化件和核心器件的選擇,如有可能應避免選用:
? 停產產品;
? 採購難度較大的器件;
? 只有一家供應商能夠供貨的產品;
? 沒有替代的產品。
2.3為保證退化件的獲取,在產品設計時可與採購人員進行協商,考慮以下方法:
? 第二資源戰略;
? 存儲方法、安裝和功能兼容性方法;
2.4整機設計時為防止退化件的產生以及保證備品備件的可獲得性,應注意以下方面:
? 模塊化設計
? 兼容性設計
? 標準化設計
2.5若原有備件已更新換代,造成原退化件的備件短缺,產品設計時硬體工程師需確定替代方案,並確保所提供的備件與原產品的狀態相匹配;備件可以是相同的產品配置,也可以是根據初始要求開發的、經過確認的、合格的備選方案。
2.6整機設計部根據不同型號的產品制定與之對應的退化件及其備品清單及相關技術資料,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確定技術資料保存期限;後續結合備件的需求及消耗、產品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對於實際使用壽命較差的零部件,必要時進行技術改進,從而減少顧客對備件的需求,以保證產品的有效性。
3、採購
採購部應當要求確定為「潛在退化件」的部件或材料供應商,在相關部件停止供應之前至少6個月通知本公司;若供應商發布產品停止供應通知,採購部應採取如下方法之一:
? 勸說當前供應商繼續生產該部件或材料;
? 同供應商談判建立協議,使其維持其該部件或材料的足夠庫存,以備將來需要;
? 取得當前供應商的保證,確保其在指定期限內能夠供應該部件或材料(如有可能,指定期限為可交付產品的壽命期限);
? 採購足夠量的該部件或材料,以便有足夠的時間尋找替代供應商或開發替代方案;
? 確定當前供應商是否有生產退化件部件或材料的替代產品;
? 根據目前該部件或材料的規範,尋找其他供應商。
4、製造
製造工程部組織自製備品備件的生產與存儲,並將自製備品備件所有版本的圖紙、技術文件、工裝等進行保存及管理。
5、售後
5.1售後維修部根據客戶需求協調產品售出後所需的備品備件。
5.2售後維修部定期統計備品備件的需求及消耗情況,並將統計結果反饋至整機設計部、製造工程部等部門,以便於相關部門對於需求量較大的備品備件作技術改進。
6、產品退市
6.1 BU經理提出退市需求後,組織相關部門討論收集相關退市信息:銷售管理部經理收集訂單和關鍵客戶對於產品退市的反饋意見;計劃部經理查詢庫存、出貨數據、專用物料採購等信息;售後維修主管查詢維修數據等,市場部經理填寫市場推廣策略變更;財務部填寫財務風險提醒等。
6.2 BU經理根據搜集的退市信息組織制定產品退市策略和應對措施,包括退市策略的執行日期、預退市接單方式、停止銷售日期、替代的備品備件型號、替代的備品備件可供貨時間等。
推薦閱讀:
※MSA系列1:為什麼已經有了測量設備的校正或驗證要求,ISO/TS16949(IATF16949)還要求做測量系統分析(MSA)?
※如何控制質量?其實就是3道關卡!
※FMEA系列1:編寫FMEA時的錯誤案例分析
※FMEA系列3:FMEA中預防措施和探測措施的一個值得注意的區別
※如何做一個好的5 Why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