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5) - 真佛如何見
05-29
楞伽經(5) - 真佛如何見
推薦閱讀:
楞伽經(5) - 真佛如何見
大覺師兄 覺品 3月17日
《大乘入楞伽經》大覺師兄{請佛品第一}大覺師兄2018年的法義分享以《大乘入楞伽經》為主,大覺師兄以菩提留支法師版為基礎,和各位師兄相互參學。
今天和師兄們參學的是{請佛品第一}。{真佛如何見}原文:
楞伽王。汝莫舍汝所證之道。善修三昧三摩跋提。莫著聲聞緣覺外道三昧境界以為勝樂。如毛道凡夫外道修行者。汝莫分別。{大覺師兄注}:毛道凡夫是幾個意思呢?凡夫是迷惑事理、流轉生死的平常人,毛道凡夫,形容凡夫的心念不定,猶如輕毛隨風飄舞不停,很多人愛來愛去的,說這個人就是我今生的最愛,過不了兩個月,就發現另一個人是最愛。總之呢,就是說凡夫就是這樣的被境界所迷惑,不能如實的觀察,所以必有生死流轉。而佛呢,特別叮囑楞伽王要堅定自己證悟的那一小段,雖然少,但是確是究竟方便大解脫。少即是多。而且不要執著聲聞緣覺外道三昧境界,因為外道和聲聞緣覺也有三昧,只不過都不是究竟解脫的三昧,那麼什麼是究竟解脫的三昧呢,自己再翻過頭讀一下第三章,楞伽王的反思啦。仔細品味一下,{覺品}就是要反覆品一品。原文:楞伽王。外道著我見。有我相故虛妄分別。外道見有四大之相。而著色聲香味觸法以為實有。
{大覺師兄注}:什麼是外道呢,就是大多數凡夫的狀態其實都是外道,為什麼呢?看看佛的定義,外道首先執著有一個「我」,凡夫呢,當然也執著有我啊,因為有我見,我覺,所以當然有四大之相,有色聲香味觸法的種種感受,所以必有生死流轉。確定無疑。凡夫和外道在這一點上是相當的一致。至此,很多覺品的讀者要迷惑了,估計會有很多取消關注。太難理解了。why?這就是佛與凡夫的智慧差別。這裡佛是通過反面教材來讓楞伽王再次確認自己的所證之法。當然凡夫是肯定不會相信其實沒有自己和天地的這個事實,所以佛才把楞伽城內一切聽法的眾生給變沒了,讓楞伽王反思啊。所以呢,我們說空性的時候,最重要的還不是說,而是在說之前最好生起佛一樣的妙用,把自己給變沒了,這個才真正的給力。否則光說這一段,大家都會取消關注了。原文:聲聞緣覺見無明緣行以為實有。起執著心離如實空。虛妄分別專著有法。而墮能見所見心中。{大覺師兄注}:重點來了,佛在這裡對自己再阿含部所講的十二因緣之法做了一次深入而玄妙的的剖析,聲聞緣覺以往十二因緣為實有,所以產生了出離心,佛在這裡把這種出離心直接給否定了,這種出離心終究不夠究竟,雖然比凡夫強很多了,不用生死輪迴了,只是覺而不動而已,但尚為解佛真意的。依幻說覺,還是幻!幻滅覺自現,才是真覺!聲聞緣覺在一邊旁觀眾生的六道輪迴與十二因緣的次第輪轉,第一沒有慈悲心,第二其實還是沒有解脫出幻境,還在劇本之中呢!如同電影盜夢空間一樣,你自以為已經夢醒了,解脫輪迴了,其實你還在第二重夢境中,很可悲的。陀螺還在哪裡轉著,而還有一個你在覺知。這一段是大乘與小乘的分水嶺,特別重要,所以入楞伽經,叫做大乘入楞伽經。此段全部標紫,請各位師兄反覆品一下。原文:楞伽王。此勝道法。能令眾生內身覺觀。能令眾生得勝大乘能生三有。楞伽王。此入大乘行。能破眾生種種翳瞙種種識波。不墮外道諸見行中。楞伽王。此是入大乘行。非入外道行。外道行者依於內身有我而行。見識色二法以為實。故見有生滅。。{大覺師兄注}:唯有大乘觀才是勝道法,那麼什麼是內身所證之法,內身覺觀勝道呢?就是心經中的照見五蘊皆空之道,所以說,心經是大乘道,是究竟了義之法,只怕你只會讀,而不解真意。只有這種究竟大乘道,才能破一切外道見行,修行人如果有我相,有四大相,有十二因緣相,就是外道。外道見地必有生滅,因為五蘊沒有空掉,就必有生滅,這個沒有辦法,所以一定要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才夠究竟。大覺師兄分享什麼法最後都感覺是一個味道,最後都回到《心經》,我也是沒有辦法,因為大乘法並不是大而多,反而是少而精,一部楞伽,其實濃縮來分享,十分鐘就夠了,也就是講到第三篇楞伽王的反思的時候就可以結束了。但是你不是還不明就裡嗎,所以還得繼續陪你重複一萬次。知道你發現「你」「我」具不存在。一片心光無能所,才算了義。
原文:善哉楞伽王。思惟此義。如汝思惟即是見佛{大覺師兄注}:思惟此義。如汝思惟即是見佛!what!簡直一萬點傷害!又蒙圈了吧!明此勝道者,即是佛!參此法理者,即是見佛!所以叫做內身作證之法。佛在內而不在外,佛即在內也在外。
因為沒有內外。沒有任何邊界。厲害吧,佛這次真的是放飛自我,和盤托出的節奏。懂了的人大聲叫好,拍暗叫絕!不懂的人繼續蒙圈!不過佛終究還沒有變化回來呢,所以大戲還要接著演,不過話都說到這個分上了,還有什麼可演的呢?別忘了,楞伽王還一個人傻呵呵的站在宮殿之中呢,多麼孤獨!他的那些夜叉羅剎眷屬,還有一眾聽法的法子們會被佛變化回來嗎?請看下集 - 《見證奇蹟的時刻》有些師兄會忍不住看原經的劇透,但是看覺品之後還是有的可品的是不是,這就叫做般若味重重,《覺品》絕對有的品!推薦閱讀:
※佛教常識
※佛教論壇;各位師兄:有沒有佛教信仰?
※李玉剛為什麼出家?
※相比於漢傳佛教,藏傳佛教近年來為何逐漸在全國流行起來?
※為什麼佛教認為應當「不說僧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