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有你的一席之地嗎

互聯網時代有你的一席之地嗎

最近一直關註:互聯網何去何從,這個話題!

我的思考結果是,互聯網將比過去創造更多的機會,新一批人將崛起。

1.互聯網時代已經結束?

李彥宏在互聯網大會上說:

互聯網的變化會深刻影響我們的社會,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過去未曾想到的東西。今天的互聯網已經處在一個新的階段,兩年前我來烏鎮的時候還在講,我們怎麼樣去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今天我要講的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我說這個話不是說以後大家不會用手機來上網了,而是說如果今天一個公司還沒有成立、或者說沒有做大的話,靠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已經沒有可能再出現獨角獸了。因為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互聯網人口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像百度成立的時候不到1000萬的中國網民,今天是7億多的中國網民,我們很幸運從極少的網民人數一直跟著中國的互聯網市場成長到現在一個比較大的體量,但是未來沒有這樣的機會了。那麼未來的機會在哪裡呢?我認為,是在人工智慧。

李彥宏所說的事情跟企業有關,跟更多的個人沒什麼聯繫。簡單來說,就是不接地氣。另外,他對互聯網的發展存在誤判。相比之下,馬雲的發言更有啟發。

馬云:以後三十年,「用好互聯網技術」的人將把握未來

中國人講,神仙是天上一日,人間一年。我們在互聯網公司,肯定沒有這麼誇張,但是都有這個感覺:過了一個季度就象以前過了一年。三年來,互聯網世界發生的變化,產生的進步,我想至少相當於過去的十二年。 互聯網發展很快,世界變化很大,但其中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是不變的。

我們回顧最近兩百年三次技術革命,每次技術革命的周期都是大約50年,而且有一個規律,前20年是技術研發的革命,新技術層出不窮,一批批湧現;到了後30年,進入技術應用,新技術開始和傳統產業相結合,新產業不斷出現,真正影響生活方方面面。

三次技術革命中,第一次技術革命,解放了體力,煤炭成為生產資料;第二次技術革命,解放了距離,石油成為生產資料;這一次互聯網技術革命,解放了腦力,數據成為核心資源。未來,數據是生產資料,計算是生產力。

今天互聯網剛好走過20年,未來的三十年,是人類最關鍵,最需要重視,最需要把握的30年。未來30年,是新技術融合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是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30年,不管你是什麼人,不管你身處哪裡,我們所有每個人都會是這場大變革的一部分。

不過,未來30年一定不會只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未來30年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國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年輕人的天下。 我們必須同把互聯網技術,互聯網資源能夠普會化,才能成為造福人類的巨大的福祉。

過去是知識驅動,未來是智慧驅動;過去把人變機器,未來把機器變人。過去是以製造為中心,未來就是以創造為中心。以製造為中心的時候,需要能源、電、石油;把一切非標準的變成標準。而未來以創造為中心時,需要的是數據、智商、情商,把一切標準變成非標準,變成個性化。只要你對未來有想像,我相信誰都有機會。需要是你敢不敢對未來有想法!

馬雲說的比較接地氣。首先他認為互聯網的機會仍然在。互聯網的機會分兩段。第一段是技術研發革命。第二段是技術應用階段,這個階段會真正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人人都有機會,「只要你對未來有想像,我相信誰都有機會。需要是你敢不敢對未來有想法!」

著眼於普通個體的發展,我們來解讀一下,馬雲所說的關鍵概念。

什麼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用的最好的人是把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什麼人做到把互聯網變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呢?那就是擁有網路生命體的人。有人說是自媒體,實際上,自媒體還是把網路當成工具。而本質上,互聯網早已超出了工具的範疇,它是一個生存空間,生命空間。只有在網路上有自己的ID(身份),有自己發布的作品,才開始有自己的網路生命。

什麼是「把機器便成人」?把機器便成人,就是把人的靈魂注入機器。這兩句話都很誇張。比如傳統的工作崗位,基本不涉及人格,即便到了電商時代,人格化的作用也微乎其微。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做得好的電商,本質上已經不是電商,而是網路生命體的附帶功能。比如「年糕媽媽」,是浙江大學心理系的碩士,懷孕期間,在自己的訂閱號上寫文章,關於懷孕、早教等等。結果引來N多人的關注和支持。後期順便給大家推薦產品。這個過程跟淘寶的過程是相反的。開淘寶是為了賣產品。而像「年糕媽媽」這樣的個體,它是為了在網路空間上有存在感,通過發表作品成為了網路生命體。然後,順便賣東西。

像「年糕媽媽」這樣的人就是通過作品把自己的人格注入到了網路空間,把手機變成了自己的一部分。這樣的人就屬於「用好互聯網技術」的人。也是「把機器變成人」的例子。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些人都是先知先覺者。他們優先意識到了,網路空間的本質是生存空間、生命空間,而不是簡單的工具。

所以,未來的30年屬於「用好互聯網技術」的人。那麼這個群體里的絕大多數,是擁有網路生命體的人。

2.為什麼互聯網的本質不是工具,而是生命空間?

互聯網首先是工具,提供各種軟體支持,提供各種便捷的交流、交互。所以,一直以來大多數人都把它當成了工具。用於掌握技術,用於學習知識,用於娛樂,用於社交,等等。

但互聯網的本質不是工具,而是生命空間。

互聯網承載一切非物質化的東西。以文字、圖像、視頻和各種編碼的形式。問題是這個非物質化的東西有多重要?顯然,如果我們的思維深入一層,就會發現非物質化的東西比物質化的東西要重要的多。

在群體層面,非物質化的東西形成大規模的超越時空的協作。赫拉利的《人類簡史》裡面舉了許多例子。有一家公司叫標誌汽車。雖然路上有很多標緻製造的汽車,但顯然這些車並不代表公司。就算全世界所有的標緻汽車同時被回收打成廢鐵,標緻公司也不會消失。雖然,公司有工廠、機器、展示大廳,也雇了技工、會計師和秘書,但就算把這些全部加起來,也不等於就是標緻汽車。即使來了一場災難,讓標緻公司所有員工全部罹難,毀了所有的裝配線和辦公室,公司還是可以借貸,重新僱傭員工,重新蓋起工廠,重新購買機器。另外,雖然標緻也有經營團隊和股東,但這些人也不等於公司。就算解散經營團隊,股東也把所有股票出售,公司本身依然存在。

今天的公司就是因為我們所有人都相信那家公司存在,於是那家公司就存在了。如果今天的法律,法官,給我們一個判決,叫標誌公司不存在了,標誌公司解體了。你會發現即使他的人在,即使他的生產線還在,即使生產的汽車還在,今天這家公司就不在了。所以,像公司,金錢,帝國,文化,所有這些東西本質上都是「虛構」的東西。赫拉利用了「虛構」這個概念,因為在他看來,人類在250萬年的歷史中崛起成為地球的主宰物種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人類的虛構能力,也就是想像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得人與人之間能夠產生大規模的協作。協作的空間的廣度上可以涵蓋成千,上萬,乃至百萬,千萬,億萬數量的人員,這是任何其他物種不可比擬的。在協作的時間長度上,可以跨越幾千年。

所以,在出現虛構之物以來。人類群體的維繫方式,越來越遠離血緣關係,而是依靠虛構之物。社會上一切穩定存在的,超越家族的組織,從根本上都是靠虛構之物得以產生,並得以維繫,甚至得以發展。

我認為,「虛構」這個概念,並不徹底。因為從個體的角度上看,精神性的東西本來就存在,而且佔據主導地位。所以虛構不如改為,非無物質化的存在,或者精神存在。

在個體層次,精神具有主導作用。因為人的生命有肉體生命和精神生命兩個部分,雖然二者存才極為微妙的交互影響,但是人的精神生命支配肉體活動。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人與人之間的身體上的差異並不大。一個餐廳服務員和扎克伯格、愛因斯坦、和喬布斯相比,在身體上多大差別嗎?沒有。可是在影響力上相比,那卻是數億倍的差別。這種差別的根源在哪裡?在精神層面。

網路空間上的生命體具有生命的一切特徵。它有誕生的過程,有成長的過程。而且能繁殖,能產生新的生命體。比如網路唐家三少又虛構了一部有影響力的玄幻作品,那個作品就成了一個新的生命,在網路上傳播。包括作品中的人物,都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當然也有消亡的時候,一旦人們不再需要、不再關注某個東西的時候,那個生命體就會逐漸消亡。

網路空間上的生命體具有多種功能。比如年糕媽媽這個網路生命體。她可以在網上形成一系列的生命鏈接,可以發表自己作品,可以形成一系列的產品,可以產生經濟交易,等等。

網路生命體和實體生命的最大差別是,網路生命體可以在空間內無限放大、滲透,在時間上可以無限延長。這正是實體生命做不到的,或者難以做到的。想像一部作品,一首歌,一首詩,可以流傳多久。而一個人可以活多久。

3.你的網路生命體有多頑強?

所以問題在於:你是否有自己的網路生命體?你將賦予它怎樣的生命力?

互聯網時代就這麼來了,你該去搶佔一塊屬於你的地盤!


推薦閱讀:

幾維安全提醒:時刻關注移動應用安全?問題
互聯網時代做產品不可不知道的人性
【艾媒北極星】2018中國手機APP春節指數TOP1000!
我的思考 | 後產品時代只是一個偽命題

TAG:互聯網 | 互聯網思維 | 移動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