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生態圈的生存法則
來自專欄合同物流經驗之談
物流這個詞,在十年前還不太時興,我記得剛工作那會兒,跟親朋好友聊起來,那是相當費勁兒,主要是他們腦子裡對這個事物沒什麼概念。於是,那時我就只好以「貨物運輸」來給他們舉例。當然,現在看來,僅僅用運輸來替代物流,片面了些。
其實,物流的範疇很廣,比如:包裝材料及原材料往生產線上供應的過程(廠內物流);生產線下線的產品往成品庫出入庫及存儲的過程(倉儲);從網上商城下單後,貨物從賣家遞送到你的手裡這個過程(快遞);從超市裡買到的買一送一的日用品,將兩件產品組合的過程(二次加工)……這些都是物流活動。
我是做第三方物流的,那麼怎麼來理解三方物流呢?百度百科是這樣來定義的:第三方物流是指生產經營企業(或者貿易型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於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託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企業保持密切聯繫,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
今天我就圍繞第三方物流這個圈子,來給大家整理這個鏈條上的生存者以及他們的活法。
第一個層級,即第三方物流所服務的客戶。這個群體可以是生產型企業(如寶潔、殼牌),也可以是貿易或者零售型企業(如沃爾瑪、大潤發)。
第二個層級,即第三方物流企業。大的三方物流企業,有中外運、招商、中儲、安得、寶供、世能達、DHL等。
第三個層級,即第三方物流的供應商。比如倉儲板塊,有專業的物流地產商,貨架、叉車、托盤、纏繞膜、倉儲管理系統等供應商。比如運輸板塊,有專業的車隊、專線公司、貨站。
最初的時候,第一個層級是自己來做物流的,也就是企業物流階段。隨著競爭的加劇,為了保持原有的競爭優勢,企業要麼開源要麼節流。在對成本分析的過程中,他們就發現,物流過程中存在很大的浪費。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企業自己建了10000平米的倉庫,作為分銷中心使用。由於他們所生產的產品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是旺季,其餘的兩個季度是淡季,旺季的時候會出現自建倉庫面積不夠用的情況,淡季出現庫房面積閑置的情況。
因為企業物流只服務於企業內部,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部門。庫房建設完成後,每個月,財務人員會在賬目上計提折舊,淡季的那些月份,空餘面積是不產生任何價值,但卻要產生費用,對於企業而言,其實就是一種浪費。
我再舉個例子,生產型企業內部,購買了幾十輛車,用於自有貨物的配送,一般是從工廠滿載貨物而去,空車返回。空車返回的過程中,會產生油費、路橋費等,回程沒有拉貨物,就沒有收入,所以,單純就返程而言,也是虧損的,這對車輛資源而言,也是一種浪費。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市場上開始出現了專業的三方物流公司,服務於生產/貿易型企業。一部分製造型企業,就開始把非核心的物流業務通過公開招標,外包出去,自己專註於研發、生產和銷售(比如殼牌)。當然,也有一部分企業,把企業物流單獨剝離出來,與市場對接,不僅為自己服務,也為社會上的其他企業服務(比如安得)。
以上這兩種方式,是目前大部分製造型企業的選擇。其實都或多或少地降低了物流環節的費用,使資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果。
第三方物流企業,這個群體所提供的物流服務,主要是圍繞倉儲及運輸兩個方面來開展的,也會在此基礎上提供一些增值服務。
我以物流供應鏈一體化為例,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提供的服務包括:原材料/包裝材料Hub的倉儲(VMI)、Hub至工廠的運輸、工廠內原材料/包裝材/半成品的供線、成品下線碼盤、成品入庫/存儲/發運、工廠倉庫至分銷中心的運輸、分銷中心的倉儲管理(收貨、存儲、發貨、換箱、報廢等)、分銷中心至分銷中心的調撥運輸、分銷中心至客戶處的配送、產品的二次加工、電商產品的打包及發運。
第三方物流企業是以提供物流服務為主營業務的,所以,之前企業物流所遇到的資源閑置問題,在第三方物流企業這裡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因為三方物流企業是面向社會的、開放型的物流服務提供商,所以,他們不可能只局限於一家企業。
不同的客戶,其銷售的淡旺季也可能不同。假設某個倉庫內存儲了兩個淡旺季不同的客戶,那麼客戶一在旺季遇到面積不足時,剛好可以放到客戶二淡季時空餘出來的區域上,使得倉庫面積得到了最優化的利用,而且整體的費用也沒有因此增加太多。
為什麼我說三方物流企業來管理要比製造型企業自己操作性價比高呢?原因就是:首先,臨時從外面租賃外倉的話,一般業主單位對租期是有要求的,如果租期太短,租金起碼要比平時高出至少10%;其次,租賃外倉意味著你要另起爐灶,比如,你要安排足夠的人員、設備,而且還要考慮其生活配套。
三方物流企業正是因為自己有充足的資源,所以,很多業務是可以搭著乾的。遇到爆倉時,只要恰好另外一個客戶有富餘面積,直接就可以使用,且只需要客戶支付正常的租金即可,另外,假設租用外倉,倉儲業務中需要一個倉管員,那麼物流公司在搭著乾的時候可能只需要一個人半天的時間即可,搬運設備也是如此,所以整體的費用計算下來,肯定比企業自營物流要划算的多。
在運輸過程中,製造型企業的配送往往是單向的,只負責把貨物從工廠運輸到客戶處即可,返程的時候,一般是空車。此種情況下,製造型企業通常會把返程所產生的一切費用,一併計算到產品的配送費用中。
為了更好理解,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配送往客戶處時,單程的運費是10000元,返程空車狀態下發生的費用是5000元,那麼,讓客戶埋單的物流費用就是15000元。
三方物流企業因為有很多的客戶,來回都有貨物,基本上可以做到往返不空趟。那麼對於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業而言,單程只需要花費10000元的物流費用即可,即使比10000元多出來一點,總費用也不會超過15000元。
所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價值就在於專註於物流服務,通過整合貨源、車源、倉庫、人員、設備等,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優化的配置,最終實現雙贏!
第三個層級中的供應商,他們專註於某一個細分領域,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更具體的服務。
以倉儲服務中的托盤供應商為例。以前,物流公司使用的托盤都是自己採購的,但隨著倉庫面積的增大,托盤的使用量也隨之增大,管理的難度也逐漸加大;比如對於損壞的托盤,需要安排專門的人員維修,但顯然維修工以及工具不會像托盤生廠廠家的木工那樣專業;比如當客戶的作業量激增時,臨時採購的托盤因為加工周期較長,根本無法及時滿足需求。比如客戶的作業量遇到淡季時,托盤可能會出現一部分的閑置。
目前,物流行業就有專業的托盤租賃公司,每天倉庫需要使用多少,就租賃多少,多出來的可以及時退租,損壞的托盤在可接收範圍內的也可以及時退租維修。此種服務有效解決上面我所提及的維修不專業、旺季供應不及時、淡季資源閑置的問題,所以,托盤租賃公司找到了自己的核心價值。
以運輸服務中的物流車隊為例。他們的核心價值在於,司機管理、車輛管理和行程管理是他們的專長,你只需要告訴他們提卸貨的時間、地點以及時效等,他們即可按照要求將貨物送達,不需要你考慮返程車輛的貨物配載問題,不需要你協調客戶端的卸貨異常問題,他們自己就能擺平。
在我眼裡比較牛的物流車隊是,無論跟客戶合作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如何更換,負責實際運輸的永遠是他們家。我在這兩年對一些物流車隊調研時,碰到過以此為目標的企業,也親眼見到過做某個業務十幾年的車隊。
物流這個圈子,分工很細,角色很多,應了那句老話——存在即合理。其實,鏈條上的這些主體能存活下來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並且在自己的領域內做到了最好!
作者介紹
馮銀川,天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物流圈裡的「老鳥」。工作之外,喜歡各種折騰,堅持跑步、讀書、寫作。專註於職場和個人成長。自律讓一切自由,我一直在行動,願和你一起成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