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性傾向不止一種 同性戀不是精神疾病
2018-04-15 13:38:27 來源: 人民日報(北京)中國青年報·http://www.txhyzc.com提供中青在線記者 陳軼男/攝
談到「性」,不少人會覺得難以啟齒。然而,孩子們總愛問「我是從哪裡來的」,很多家長只好選擇搪塞其詞。不過,一段時間以來,一套名為《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的教材,消除了家長和老師在給孩子們解說性時的尷尬。這套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編寫而成的性教育讀本,從最初被視為「大尺度」到現在越來越受歡迎,背後的原因,網友一言以蔽之——「三觀正」。這套讀本的「三觀正」,從一個例子可見一斑。在六年級上冊中,專門有一個單元講述「性別與權利」,其中介紹了不同的性傾向。這本教材說,性傾向不止一種,不管是同性戀還是雙性戀都屬正常,絕不是疾病。
的確,這應該是一個共識,同性戀絕非一種精神疾病。早在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正式將同性戀從疾病名冊中去除;2001年,中華精神科學會也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分類中刪除。不歧視同性戀,並且保障其權益,更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原則。正如這本教材中所說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長相、膚色、身高、體重、性格、民族、國籍都不相同,性傾向只是不同的一個方面。
不過,這樣能寫入孩子們教材的認識,也並非自然而然形成的。對不同性傾向的尊重與保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社會的文明程度。這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方面是個體的權利。性傾向,在本質上是一種個人權利,只要不妨礙他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另一方面,則是少數群體的權利。同性戀者在性傾向上是少數群體,保護少數人的權利,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從情感上,各人對同性戀的接受度可以不同;但是從理智上,尊重他人的性傾向卻應該是共識。
消除偏見,理解差異,應是社會的信念,我們都可以從這套小學教材中學到更多。或許,我們可以更多地學會理解「不一樣的煙火」。羅素曾言,「須知參差多態,乃是世界本源」。在很大程度上,同性戀的存在,也正是人類在性意識、性傾向上「參差多態」的體現。從《荷馬史詩》中英雄阿喀琉斯和同伴的情誼,到托馬斯·曼名著《魂斷威尼斯》中對同性之美的熱烈讚歎,許多文藝作品在探索人類心靈的過程中觸及同性戀的主題,更讓人看到,人類最寶貴的情感,本就是在性別界限之上的。
當然,如果涉及違法犯罪,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都應該受到法律制裁,這同樣是一個基本原則。正如網路上的不少內容,如果涉黃涉暴、違法違規,不管是哪種性傾向的內容,都應該堅決清理。網路泥沙俱下讓人憂心,不過在處理時也需要把握好分類,不能因急而生錯,眉毛鬍子一把抓。把同性戀內容與涉黃的、血腥暴力的內容相提並論,把同性戀視為性侵犯、性暴力一類的非正常性關係,難免會引來輿論的焦慮。
另一方面,性傾向本身,也不應該成為少數人嘩眾取寵的內容。如果在網路平台以各種方式博出位、博眼球,把性傾向當成了一個「賣點」,就會變成一種低俗、媚俗的表演。類似的低俗內容多了,也難免讓人尤其是未成年人認為這是一種風尚,從而出現盲目追隨的情況。總之,同性戀者也是正常的公民,在主張權利的同時,也需要承擔自己的一份社會責任。
這套《珍愛生命》初問世時,曾讓許多人不快,不少學校甚至收回了課本。其實,對孩子的性教育,不僅重要而且必要。對於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性不可恥,愛更是。希望更多人能放下偏見、消除誤解、包容他人,願每一種愛都不被傷害,願每一個人都能活出內心的色彩。
推薦閱讀:
※我就這樣被掰彎了——韓文珺(十六)
※關於小奶狗的採訪問答
※這是讀林者譯的第三個故事,我想寫寫一個叫做Jimmy的在香港工作的東北人
※西蒙先森的自述(十四)
※曾志偉演gay,關錦鵬對此很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