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IPO,香港金融保衛戰打響!美國出重拳,世界為何混戰?
05-29
小米IPO,香港金融保衛戰打響!美國出重拳,世界為何混戰?
中興為代表的中國晶元、半導體,以及很多高科技領域,技術還不夠硬,不夠全球領先。有時候還做一點讓人不開森的事情,你說美國人動真格了找不找你?他也是捍衛他的國家利益,以及政客私利。美帝國要製造業回歸,要知識產權獲得尊重和價值回報,他部分人士還不希望看到我國繼續做大、做強。而恰好,美帝不僅有技術硬實力,通過近百年的努力,美元還成為了全球和黃金一樣值得信任的硬通貨——雖然美元偶爾也撒嬌貶值,雖然某某幣牛的時候很值錢。走到今天,美帝靠什麼,靠的就是科學技術。只有技術的進步,才能提高生產力,才能根本上創造可以輸出到全球的商品和知識產權,才能創造無國界的財富。靠技術生產力和美元兩條腿,他可以主宰世界,他要發起對我們某些企業的制裁。我們強大的房地產做得到嗎?我們可以靠地產制裁誰嗎?抱歉,我們房地產生產的,都還只是國內財富,只是屬於少數人的賬面財富。其實,就算萬科、恆大、融創成了全球最牛地產公司,其實槓桿遊戲覺得他們基本也是了,他們也無法讓人民幣計價的房產,像美元計價的房子那麼普世,更別說一生氣全球就發抖。一個技術不到超級強的國家,財富始終還是有國界。
另外,實話說,所有新經濟形態的企業大部分生命周期不長,賺錢的都是少數。別看著BATJ牛,其實也說不定明天就被取代了。此前我和朋友聊天說過一句話:樂視曾經也是超級獨角獸啊!結果呢?獨角獸風口之下,各種忽悠註定良莠不齊。當初創業板的故事,各位桿友不會忘記吧。總之一句話,從投資角度看一個企業行不行,得看他是否有賺錢能力,即便今天可以要求他不賺錢,長遠總得考慮。之於今天的房地產,投資也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總的外部環境看,無論利率還是上層偏好,都不希望地產再作孽。但從我國實際出發,沒有其他選擇時,房地產又必須得依賴。或許,正如槓桿遊戲此前所說,這波支持新經濟、獨角獸、實業的國家總動員,能不能獲得回報,是房地產是否捲土重來的關鍵。從這個角度看,香港為小米等修改上市規則,打造科創資本中心、捍衛自己國際金融中心、世界級城市的努力,不僅榮耀的是香港。放在我國這盤大棋中去看,也是為國爭光、為國賣力。至於滬深兩市,則是更明確的國家意志。只是,房地產和宏觀經濟形勢,會讓我們的夢想成真嗎?美元,繼續加息依舊是不可避免的。
來自專欄 槓桿遊戲
摘要:世界和資本對科創、知識產權的價值,表示出前所未有的尊重
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撰文|張銀銀今天,全世界最風光的人,應該是雷布斯;最風光城市,一定是香港;最風光的交易所,自然是港交所。
雖然不是小米在港交所敲鐘的日子,但今天全世界都知道了,大概7月,小米將在香港上市。而外界普遍預期,這次規模巨大的IPO計劃募集高達100億美元資金,將成為人類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發行(IPO)之一,幾乎註定是今年最大體量IPO。小米選擇香港作為上市地點,對香港這座國際金融中心城市而言,可謂一次巨大的勝利。此前,香港錯過了阿里,以及絕大部分我國新晉崛起科創巨頭的IPO。這一次,港交所修改上市制度,首次允許企業以加權投票權結構上市。通過同股不同權,雷軍可以獲得對小米的掌控。與此同時,就在不久前,富士康、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中國工業科技企業,IPO閃電過會。獨角獸在我國獲得上市融資綠燈待遇,史無前例的制度支持。那邊廂,世界霸主美國對我國科技企業中興發起了制裁,中美國貿易戰兵戎相見……世界和資本為何對科創、知識產權的價值,表示出前所未有的尊重,為爭搶科技企業、知識產權而混戰?
1、香港打響的是全球金融中心、世界級城市地位保衛戰!2017年末,槓桿遊戲曾關注過,時隔24年,香港最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方案終於出台!意義可謂非凡。最重磅的一條是: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諸如曾經被無情拒絕的阿里巴巴此類模式,終於可以亮相港交所了。小米就是第一個被邀請,獲得這一新制度紅利的公司。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去年表示,港交所計劃在2018年一季度推出上市規則的細則諮詢。在二季度總結並公開相關結果之後,最早2018年二季度,將會落地,符合條件的公司就可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如此看來,小米的進度可能比預計還要快。香港就此打響了保衛戰——在槓桿遊戲看來,其意義不止於此。這是香港捍衛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突圍中國經濟版圖位次的重要舉措。阿里董事局主席馬老闆,曾炮轟港交所的上市規則,說其是幾十年前的設計,適合地產商、銀行、金融機構及傳統零售商,但與初創企業以及新業務企業並不相關。
當然,我們都知道,香港曾經拒絕了為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而修改上市規則,才會有之後阿里巴巴遠赴美國,最終在紐約上市。馬雲的這個吐槽並不是個例。一直以來,香港和美國都是內地公司尋求上市的主要境外資本市場。根據公開報道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底,香港上市的中資股高達1007家,包括250家H股、158家紅籌股、661家中資民營股。美國則比香港要少得多,中概股此前的統計僅175家。可見相對於美國市場,港股市場對內地企業的吸引力更大。但槓桿遊戲查閱資料發現,香港市場IPO集資規模在經歷2010年的4.45千億港幣高峰之後,2012年驟降到0.9千億港幣。2017年年初到現在,儘管IPO的數據達到歷年最高的160起,但集資規模卻是這幾年的第二低:僅為1.3千億港幣。這說明了什麼?香港市場急需大規模新股入市。而這幾年是新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香港卻因為制度問題錯過了大部分的好公司。納斯達克交易所、紐交所的新經濟企業市值佔比分別高達60%、47%,香港卻少得可憐,槓桿遊戲沒有記錯的話,僅為個位數。還比如,在金融創新上,香港有些裹足不前,本來在金融領域有很強競爭力的香港,甚至不如新加坡、深圳的動作來得更大,這導致一些科創企業棄港投深。像世界上最大無人機公司大疆創新(DJI),一開始是在香港科技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構想出來的,但現在人家卻在深圳扎了根。新加坡也是,里昂證券(CLSA)利用Tech in Asia的數據彙編的一份新加坡金融科技創業企業名單包括了近180家公司。相比之下,香港可比名單的長度將不到新加坡的一半。
當然,香港也有一些相關的創新計劃,不過要想重建香港金融影響力,僅僅是小範圍的動作還遠遠不夠。對於香港來說,這一次改革,是打響香港城市地位保衛戰的關鍵一槍。而對於投資者而言,誠如李小加先生所言,「將來也會有國際公司來港上市,無論是新經濟還是傳統經濟,在互聯互通機制下,可以把世界的機會帶給內地投資者,讓他們的財富可以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在全球範圍內有效配置。」所以,與其說香港市場為小米等選擇了改革,不如說香港不得不改革!世界金融中心競爭,不進則退,後文槓桿遊戲還會說到內地交易所的努力,雖然背後是國家意志的體現。無論如何,通過改革上市制度,實際吸引的可能遠不止小米這樣的巨頭。按照港交所修改制度的內容,還將為企業設立新的第二上市渠道,吸引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又或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主市場的「高級上市」分類上市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來港。用李小加所長的話來說就是:「這不是一次容易的改革。」但捍衛世界級城市、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可能容易嗎?2、我國為何發起支持新經濟、獨角獸、實業的國家總動員?
此前,槓桿遊戲寫過文章說,財富的定義是有國界的。簡單說,一個國家國內財富看似足夠多,但是無法全球流動和對價,那麼這個財富說明在封閉的國界內。有的人說,讓人民幣自由交易、兌換不就可以了。是啊,後果就是前兩年我們看到的,資本境外套利和流失……人民幣跌得更慘。而人民幣信心沒了,國內的資產泡沫也就煙消雲散,國內的所謂財富是不是反倒貶值?但,如果你是一個超級大國,你的貨幣本身足夠國際化,你國內財富有多高,之於全球這個數字也都是真實的。只是,超級大國的煉成需要硬實力。對於大國來說,技術不發達,沒有高科技,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而不能成為超級大國,也就不可能在知識產權、高科技、金融、高端服務業上割全世界的韭菜,也就無法賺全世界的錢。說得直白一點,如果科學技術成就不了世界頂級,你無法向比你差的國家輸出足夠多的東西——特別是值錢的東西。別人買的都是你便宜的東西,這就是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主要還是賺的辛苦錢。所以,中芯被制裁不是壞事——赤裸裸告訴我們,中國芯必須做起來。對手提醒你、警告你,這是幫助我們成長……
3、支持新經濟、獨角獸、實業的國家總動員,能不能獲得回報,是房地產是否捲土重來的關鍵各位桿友都注意到,近來中央對調控一方面不準放鬆,一方面希望通過科創和實業實現動能轉換。中央對於房地產實際已經不打算當最愛了,但是這個癮一會又戒不掉,所以只能慢慢調控、穩資產價格、防風險。同時,努力通過資本市場支持科創和實業發展,希望早日完成動能轉換。此前富士康股份閃電過會,鋰電子企業寧德時代大受追捧,只要是獨角獸都可以安排綠色通道通關上市……相關方面希望讓中國股市成為全球,起碼是我國科創、獨角獸企業的融資富地,還希望讓各風投、早期投資方,獲得較好的收益和退出回報。這樣串起來就清晰了,上頭希望調控不放鬆以爭取時間,同時大力支持科創和實業發展,早日獲得回報,讓我國走上新的發展方式。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獨角獸行不行,是否真的能為股東創造財富?這關係綠色通道上市,是否真的值得,更關係我國能否走上新的發展道路。槓桿遊戲先做個判斷,爆炒風口已經非常明確,一定時間內投資獨角獸肯定有收益。接著,我要說,價格和價值是兩回事。帶著光環,短期當然有人炒,但市盈率,賺錢能力到底行不行是關鍵。推薦閱讀:
※去年沸沸揚揚的傘型信託到底合法嗎?
※鋼鐵產業的炒作鏈
※新華 08 要突破彭博終端、路透的壟斷,要有什麼思路?
※金融行業具體的工作是什麼?本科該不該從國貿轉到金融?
※一年百萬級別直接個人賬戶轉賬是否會引起洗錢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