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隱私保護建議

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隱私保護建議

隨著科技和文明的躍進,世界從未像今日這般不斷產出海量可檢索和可跟蹤的數據。無論從數據的產生量,還是對數據處理的技術,人類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這是毫不誇張的說法。

在文字和信息化未到來的年代,主要通過記憶保存信息,交流信息靠說話。這種情形下產生和保存的信息是易逝的,很難被檢索。文字記載出現後,信息的保存和交流方便很多,檢索信息也更為容易。到了20世紀,資訊理論創始人香農提出「比特」為信息的基本單位,並發表了兩篇奠定資訊理論基礎的開創新論文。從這個時候開始,人類文明在信息化的道路上狂野暴走,走到環顧四周都被信息包圍的今天。

海量的信息豐富了每一個接觸到現代信息網路人的生活,與之共生的問題是絕大部分人在數據面前毫無隱私可言。關於個人隱私完全暴露,近期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是和菜頭的 《你的社交軟體全都招認了》。看完這篇文章,背脊發涼:你自認為偽裝的很好,其實無意間暴露出來的信息,早已將你完全出賣。這僅是從微博暴露出來的信息,更不用說綁定了各種銀行卡和好友關係的QQ/微信和支付寶,這兩個平台想找到你的信息,so easy!

本文給出一些比較實用的隱私保護建議,希望能在這個滿天攝像頭,網上各種監控的環境下儘可能的保護個人隱私,讓你能保留最後的尊嚴。注意這些建議僅供參考,畢竟馬化騰和馬雲的產品已經幾乎深入每個國人的血液中,即使從現在開始戒掉這兩家的產品,通過歷史數據他們依然能清晰的知曉你的過去種種,並能部分預判你的未來。

先介紹一個與隱私相關的常見概念:安全。一般人認為的安全,其實是「可用性」和「隱私性」的結合體。比如蒼老師的全套教學視頻,不管多少狼友硬碟里有,只要想看時都有,我們認為這是安全的(隱私性無,可用性在,安全!)。如果是你和XX的床照,硬碟壞了恢復不了(對比陳老師的艷照門),這種情況也認為是安全的(可用性無,隱私性存,安全!)。從可用性角度看安全,數據需要多處備份,冗餘即安全;從隱私性角度看安全,結論正好相反。本文談論的安全屬於隱私性範疇,即保護那些不想被其他人看到的數據。

廢話少說,下面開始具體操作!

第一步,設置瀏覽器在關掉時自動清除cookie。cookie是網站用來跟蹤用戶的主要工具,清除cookie能切斷大部分網站對用戶的跟蹤,免受網站提供方和廣告的定向推薦。如果使用chrome瀏覽器,打開設置,找到「高級」-「隱私設置和安全性「 -「內容」- 「cookie」,勾選「允許網站保存和讀取Cookie數據」和「僅將本地數據保留到您退出瀏覽器位置」;如果是Firefox,打開「選項」 - 「隱私和安全」- 「歷史記錄」,勾選「接受來自網站的Cookie」,在「

保存,直到我退出」的下拉框中選擇「Firefox」。鑒於現在的網頁內容比較複雜,建議接受第三方cookie,否則會導致網頁內容無法正確展示。

這個操作會導致需要登錄的站點經常要重新輸入登錄信息。一種解決方法是將常用和站點加入cookie白名單(添加例外),允許長時間保存cookie;另外現代瀏覽器基本上都提供自動輸入密碼功能,打開網頁時用戶名和密碼已經自動輸入,使用上沒有障礙。目前本人兩種方式結合使用,體驗上很良好。稍微麻煩一點的是兩步驗證的站點,不想每次收驗證碼,就要設置保存cookie。

如果你使用IE、XX安全瀏覽器或XX極速/高速瀏覽器,不要問我怎麼設置,我也不想和你說話!

第二步,使用「無痕瀏覽」或者「隱私窗口」模式訪問網站內容。第一步中對cookie的設置,僅限於桌面瀏覽器(目前還沒發現哪個移動端瀏覽器提供類似的設置)。在手機上訪問網站內容,不想被跟蹤,隱私訪問是利器(桌面瀏覽器設置了cookie,隱私瀏覽不是很必要)。啟用隱私訪問後,在不保存cookie的基礎上,隱私性得到更一步增強:所有伺服器發過來的內容,在窗口關閉後被清除;本地的訪問歷史,操作記錄等一律不保存。

個人建議,在桌面瀏覽器上不要使用隱私模式訪問網站內容。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瀏覽器不會保存瀏覽記錄,遇到有用的網頁未收藏,關閉後很難再找回來;第二點是網站下載的數據都被清除,再次訪問時需要重新下載,浪費帶寬又讓網頁打開變慢。

移動端的操作與電腦端正好相反:如非必要,都在隱私模式下訪問網站內容。除了移動端瀏覽器不能設置自動清除cookie的原因外,另一個原因是移動端的便利性導致即興搜索比較多,例如「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完全不希望網站和廣告提供方根據搜索歷史來推薦,即使推薦也不能正確反映個人興趣愛好。

如果想進一步防止跟蹤(防止流量、來源跟蹤),更加私密的訪問網站內容,就需要了解洋蔥瀏覽器、VPN等。這些內容專業性更強,操作上難度更大,本文不予討論。

上面兩點措施操作簡單,實用性強,但用途限於訪問網站內容,工具是瀏覽器。在移動端為主,web沒落的今天,大部分人使用APP訪問互聯網內容,隱私性保護沒那麼容易做到。原因web的內容提供方和用於展現的客戶端是分開的,選擇權在用戶手上,雙方都有忌憚;移動端的APP,內容提供者和APP開發為一家,可以說能對用戶為所欲為,為所欲為了!用戶打開APP後,在APP內的所有的行為和數據,理論上都能被監聽和跟蹤!APP外的其他用戶隱私信息,基本上也都可能知曉!

慶幸的是,開發APP和開發操作系統的主體一般不是同一家(除了蘋果爸爸),我們可以在操作系統層面限制APP的行為。下面的內容專屬於移動端。

第三步,收緊移動端各個APP的許可權。最需要重點關注的許可權包括:位置、簡訊、聯繫人、應用列表、攝像機和圖片。這些許可權都與個人隱私相關:位置會暴露你當前所在,簡訊會泄露收到的驗證碼,聯繫人能分析出關係圖譜,應用列表會反應你的喜好,攝像機和圖片能提取你的周邊場景。不想泄露隱私,首先把定位收緊,包括朋友圈、微博上的各種定位信息,以及無意中隱藏在照片中的位置信息;其次盡量不要讓非系統APP讀取簡訊、聯繫人和應用列表;再者限制APP的其他許可權。

由於蘋果爸爸的強勢,大部分IOS應用在許可權申請方面都老老實實,在安卓上可以說是無法無天。好在這些年,安卓系統自帶的許可權管理機制逐漸完善,關鍵的許可權默認都是拒絕,包括應用自啟。個人建議,對安全和隱私關注的用IOS,喜歡便利性和可玩性的用安卓。

第四步,降低應用依賴。一個基本常識是,國內應用在隱私保護方面很欠缺(實際上大部分應用恨不得知曉並控制用戶的一切,方便他們為所欲為)。玩手機時,很多人的大部分時間都耗費在幾個固定的APP上。在常用的APP面簽,隨著數據不斷被收集,隱私也逐漸變得不是隱私。降低對單個應用的依賴,應用獲取的維度信息更低,對你的畫像也就更模糊(前提是這些產品的數據不互通),能更好保護個人隱私。

國內大部分產品都用到微信登錄和微信支付,所以一家公司的營收這些關鍵數據在微信和支付寶面前,毫無隱私可言。比如去年馬化騰和朱嘯虎互懟時放出的截圖:

一個APP的用戶量、日活、每日支付等核心數據,馬化騰可天天看看實時數據,哈哈!對一個公司尚且如此,對個人呢?

降低應用的依賴,可以部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使用iMessage(前提是雙方都是蘋果設備)或者telegram等,可以更好的保護隱私,更安全的傳遞訊息(當然telegram國內不可用);使用更專業的APP做專業事情,而非大公司出品的附加產品,如支付用支付寶,理財用銀行APP;用第三方的客戶端,如微博國際版。諸如此類的做法,能降低單個應用對你個人信息的了解。

OK,文章到這裡已經很長了。上面的措施,前三條還是很容易操作的,第四條實施上難度比較大。具體到每一條,存在與現在常用方式上的不便利或複雜地方,要看個人取捨。整體原則當然是加強這方面的意識。

不要問怎麼防範更上層的政府和國家,有這個想法,建議你多學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新時代喝彩。


推薦閱讀:

該用什麼保護你,我的隱私
誰說用戶 「不願意用隱私換便利」 ?
科普 | 手機號遮住中間四位****並沒有什麼卵用,銀行卡卡號更是一樣!!!
網路爬蟲無處不在,無意中的鏈接分享就能泄露你的隱私
iPhone8人臉識別的潛在問題

TAG:隱私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