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是個傻逼
本文是電影《一念無明》的觀後感,涉及劇透,請酌情閱讀。
我一直覺得,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應該看悲劇。心情越不好,越應該看悲劇。
這可以起到兩個效果。一是人在心情低落的時候,悲劇可以乘虛而入,引起共鳴,起到足夠的調劑效果。這就如人們對悲劇的定義那樣:用悲傷的故事讓人得到娛樂的戲劇。二是負面的東西會產生莫名的反作用力,負負相撞,讓人可以舒服一陣。
《一念無明》就是這樣一部好悲劇。
從父親從精神病院接小兒子回家開始,整部戲就沉浸在一股「無處可逃」的逼仄感之中。「躁鬱症」不是一個很好的翻譯,倒是英文的 Bipolar 很容易理解。Bi 即是「兩」,Polar 是「極」,那麼 Bipolar 就是兩個極端。自信時極開心,抑鬱時極抑鬱。
周圍的人哪裡管這些呢?你就只是一個精神病而已。在這個標籤之下,是什麼內涵,什麼人物,現代人這麼忙,哪裡有時間去管。
在各種事情的沉悶穿插之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副景象。母親後悔嫁給平凡的父親。父親靠著在外跑貨車養家逃避這種氣氛,也逃避自己的責任。大兒子「爭氣」,但是跑到美國不回來,幾乎捨棄了自己的父母和兄弟。母親精神失常,只有小兒子盡心照顧,卻總是挂念大兒子。未婚妻想要送母親去養老院,但小兒子憤怒反對。
然後我們才看到,一直壓抑自己的小兒子終究爆發,失手誤殺自己的母親。這成了他最大的夢魘,也把他送進了精神病院。過了一陣,父親從醫院接出「留院已無益處」的小兒子,想要恢復往日溫情但卻連把大兒子的回憶安在小兒子身上。
回歸社會的小兒子忍受著外界和內心的雙重摺磨。
他不請自來地參加了朋友的婚禮,卻發現周圍的人根本不關心婚禮和新人,只是在聊著婚禮的豪華程度,飯菜,鑽戒。他想起了未婚妻,想起了自己當時的憤怒,走上台講了一大堆不合時宜的話。
好在,他和鄰居的不滿十歲的兒子成了朋友。小孩眼裡滿是純真和被逼出來的老成,卻完全不在乎他的精神病身份。
當女友再次出現在他面前時,他欣喜若狂。躁鬱症的另一個極端突顯。他又燃起了新的希望,甚至開始找工作。
女友把他帶到了宗教祈禱現場。原來女友是靠著信仰走了出來。牧師讓他的女友走上台講出自己的心路歷程,希望能鼓勵他。女友很直白的講述了自己如何追求平凡,夢想即將成真時又被突如其來的男友殺母事件完全打破,自己只得辛苦還著兩人一起欠下的房貸,勉強過活。女友歇斯底里地聲討——最後用「主」和「神」的力量來「寬恕」。
他終於明白過去的永遠不會過去。也不可能和解。他將永遠生活在「寬恕」的陰影之下,生活在巨大的自責、悔恨和苦楚之中。這些東西就像是潮汐,時而退去,但永遠不會離開。
完全崩潰的他精神迷離地在家樓下超市盜吃巧克力,被鄰居看到。鄰居一致認為要把他趕出去。生活似乎是一個無底洞,我們覺得它已經夠糟糕的時候,總有更糟糕的事情出現。
故事似乎就在此放慢了腳步。
有趣的是,這部電影的英文名才是真正點題的,就跟《春光乍泄》的英文名一樣。這部電影叫做 Mad World。這總讓我想起 Donnie Darko。
那麼,到底誰是瘋子?
對母親避而不見,不聞不問的父親。逃避責任的哥哥。精神失常的母親。被搞到香港生下小孩但自己又沒有身份,天天只知道跟兒子說「你要往上爬」的大陸女人。婚禮上只知道傳八卦,點評酒席和戒指的所謂親友。被工作逼到跳樓自殺的投行朋友。自問自答給病人看病的醫生。依靠「神」的力量來壓抑自己內心憤恨的女友和信眾。
辛苦養活母親,給母親端屎端尿的小兒子。跟鄰居兒子談心,幫他在完成在天台種菜願望的小兒子。婚禮上真正關心新人的小兒子。因為做錯事所以一直內心受折磨的小兒子。希望修補跟父親關心的小兒子。
當全世界都是瘋子的時候,一個正常的人反而會看作一個瘋子。也許也沒有什麼正常人,大家都是瘋子。所以,當我覺得周圍的人都不合時宜的時候,我覺得,也許我是一個傻逼。畢竟這比周圍的人都是傻逼的可能性大多了。
是啊,對房子、車子、票子、女子、男子都不感興趣的人,可不就是一個怪人嗎。有自己想法的人,可不就是怪人嗎。懷著赤子之心,誠摯待人的,可不就是怪人嗎。願意獨立思考,保持頭腦清醒的,可不就是怪人嗎。
導演採用了香港最典型的格子樓,用從上到下的方式拍出了這個令人壓抑的資本主義社會。鏡頭總讓人想起《狗鎮》。巧合的是兩部電影都是一個正常人和一群怪胎的故事。快節奏的社會把正常人壓成了變態,又把變態偽裝成了正常人。大家都拚命往前走著。靠著一支煙,一杯酒,一張床,一盒外賣,辛苦地把生活繼續向前拉扯。
幸福的家庭總是一樣幸福,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以此看來,我們周圍的電影和戲劇和現實是脫節的。從概率上說喜劇應該只佔極小部分,而悲劇才應該是主流,這才能反應我們的生活。成年人的世界,哪裡有什麼輕鬆可言。
希望能看到更多這樣的優秀悲劇。
推薦閱讀:
※怎麼看追龍的票房?
※殺手與殺手的狗——評《疾速追殺》(一)
※《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是一部怎樣的青春愛情片?
※《大決戰!超奧特曼八兄弟 》這部電影看完有什麼感受?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如何構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