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四章:《墓穴排葬》之「宗廟昭穆史考」

9,第四章:《墓穴排葬》之「宗廟昭穆史考」

更多內容,見微信公眾號《智者正道》——「堪輿風水」板塊系列課「劉大濕說風水」。

9,第四章:《墓穴排葬》,之「宗廟昭穆史考」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x0566hxntwr/x0566hxntwr.html

上節課說到,太極土就是黏土,墓穴的深淺是由見「粘土層」決定的。墓穴的地基之所以選擇黏土層而不選擇沙土層,是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黏土層比沙土層的地基穩定;二,是黏土層比沙土層隔水效果好。當然,黏土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但總之一個原則,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用。如果不能恰好利用黏土層,也只能棄而不用。進而選擇與黏土層性狀較為接近的其他土層。

比如乾隆七年有個大臣上了個奏摺,叫《相度勝水峪萬年吉地奏摺》,裡面有這麼一段話:「前經刨驗土色,三尺有紫色土;四至八尺純青細土;自九尺至一丈五尺零俱系紫黃色土;以紫黃色土為準。」

從「前經刨驗土色」一句,我們可以看出,土層的勘測是要挖探坑具體測量的,而不是風水先生掐指算出來的。

「三尺有紫色土」,這個紫色土其實才是真正的較純的黏土層。我老家的地層里,也是三尺左右有一層黏土,厚度大約有20厘米吧。過去的民間普通棺材的尺寸一般較小,以這個黏土層為地基的墓穴正好是可以埋住棺材的。現在的棺材尺寸普遍加大了一號,三尺左右的黏土層就顯得太淺,即便是打掉棺材的底座,也還是有一截棺材蓋兒高出地皮兒的,所以只能堆高墳頭兒了。這樣尺寸的黏土層顯然更不適合皇家的大型墓葬的規格要求,所以只能棄而不用。

「四至八尺純青細土」,這個純青細土,是細沙土層,所以也是不能用的。

「自九尺至一丈五尺零俱系紫黃色土」,這裡的紫黃色土,是含一定比例黏土的細沙土層,因為這個的土層的深淺與大型墓葬深淺規格要求相符,所以就選用了這個土層,「以紫黃色土為準」。

這樣的土層隔水效果顯然是不行的,這就是乾隆的裕陵滲水嚴重的原因。

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在盜掘康熙裕陵地宮時,曾順利地打開了前三道石門。但第四道石門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打開,便氣急敗壞地用炸藥炸開了石門。進了墓室後,發現原來是乾隆的棺材頂住了石門。後來,溥儀派人重殮裕陵遺骨時,將乾隆帝的棺材又重新擺放原位。可是到了1975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開啟地宮時,到了最後這道石門,又推不開。當時工作人員用千斤頂,把最後一道石門頂起來後發現,又是乾隆的棺材給頂住了。乾隆的棺材明明被放回了原位,怎麼又從床上跑了下來?這就是裕陵地宮乾隆棺材兩次「鬼頂門」的故事。其實啊,直接原因就是地宮裡面滲水了,是水把乾隆的棺材漂起來的,然後漂到門口堵住了門。

古人在選擇風水地勢時,一般都會選擇多處,從「形勢」上分列出上中下三類吉地,然後通過占卜的方式最終做出選擇。這就是我們前面節目反覆考證過的,古代真正的風水術分兩部分:相地+卜宅。

這裡所說的「形勢」,就是專屬於相地學範疇的地質、地形、水質、土壤等自然科學條件,再加上我們前面講過的那個理想化的陰性風水局模型而形成的一種等級優劣標準,而非那些玄空、八宅等風水術數所說的什麼理氣。大量的歷史史料告訴我們,在古代人們判斷一件事吉凶的唯一標準,就是卦占,就是風水學上的卜宅術。而不是其他什麼奇門遁甲啊、六壬啊、等等,而卦占這一套歷朝歷代王侯將相們都在實際運用,有大量的著述和日記等史料可以佐證,他們用的就是卦占,而不是其他什麼東西。遠的就不說了啊,就說距離我們最近的一位可以算是個聖人吧,曾國藩,就是剿滅太平天國運動那位「曾剃頭」,讓殘破不堪的清王朝又苟延殘喘了近五十年。你看看曾國藩的日記就知道,曾國藩精通卦占,幾乎每一步行動都靠卦占進行決策。你比如:

請陳雪樓筮卦,筮浙江可保否。得《艮》之彖辭。曾國藩占這一卦是為了看看浙江能不能保住。

再比如:筮余軍是否南渡,得《解》之《師》。我們的軍隊是不是應該向南渡過長江。

再有:筮次青之應否赴浙,得兌之復。曾國藩的一個朋友叫李元度字次青,曾國藩這個卦是問他這個朋友應不應該去浙江,去浙江的吉凶禍福。

再有:一八六○年咸豐十年的十一月十二日夜,占卦問左軍利鈍,卦象不吉,焦灼之至。三更又專人去左處,囑其不可分支。這是曾國藩卦占左宗棠的軍隊吉凶,一看卦象不好,三更半夜的趕緊派人給左宗棠傳令,千萬不能分兵。

你看看人家曾國藩在身家性命、社稷安危面前,用的是什麼套路?是你的奇門遁甲嗎?是你的六壬術嗎?是你的紫微斗數嗎?有人說了,我們的奇門遁甲六壬術都是秘傳,怎麼可能隨便讓人知道?有這種想法的人也真是白痴到家了,你不想想,在強大的國家機器面前,你什麼玩意兒秘傳啊,你有幾個腦袋。只要有用的東西,挖地三尺也得找出來。你還別說關係社稷安危了,就是皇帝喜歡的一本書,都不惜抄家滅族地也得拿到手。更何況他們在危機關頭了,但凡是有那麼一點兒作用的套路都會使上的,人家為啥不用你的那一套,只能說明你的那一套沒有!我們要看歷史事實,別總看那些民間傳說故事!

還有個牛叉人物,曾準確預言清朝只有五十年國運了,誰呀?曾國藩的首席幕僚——趙烈文,他有一本日記叫《能靜居日記》,裡面也是留下了大量的卦占案例。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公曆1867年7月21日晚,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與趙烈文聊天。趙烈文預言滿清50年內滅亡其後中華大地上將是軍閥割據。你想想,曾國藩前兩年剛剛平滅太平天國,正是志得圓滿之時,對趙烈文的這個論斷當然是無法或不願完全相信,此時的曾國藩信心滿滿要做一個清王朝的中興名臣啊。但他又清楚趙烈文的水平,所以一直是個疑慮。一年後,也就是同治七年七月下旬(1868年9月中),曾國藩被任命為直隸總督。曾國藩第一次見到慈禧太后、同治皇帝、恭親王奕?及文祥、寶鋆等高官,在幾天之內四次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見。直隸總督之職位不僅使他能近距離觀察清王朝的「最高層」領導,而且使他能對全國的形勢有更多了解,這時他才知道清王朝的頹敗遠遠超過自己原來的預料,而朝中根本沒有可以力挽狂瀾之人。而他這個漢人臣子,也是永遠不可能得到滿清統治者的信任的,中興名臣夢從此稱為泡影。

有一年後,也就是同治八年五月二十八日(1869年7月7日)晚上,他對剛剛來到保定直隸總督府的趙烈文坦承自己對時局、朝政的失望,曾國藩不禁哀嘆清王朝的未來「甚可憂耳」。最終,他不得不同意趙烈文兩年前的論斷,清王朝已經病入膏肓,難以救藥了。

歷史驚人準確地應驗了趙烈文的預言,清王朝終於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1867年預言它不出50年就徹底垮台正好44年。而且,接踵而來的也是趙所預言的長期「方州無主,人自為政」,即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面。當然,曾、趙已分別於1872和1894年去世,並未看到自己的預言和預感「成真」。對他們來說,這或許倒是一種安慰。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這些,想說明一個問題,卦占這套東西,那是經過歷代先聖先賢們反覆驗證過的,且體系完備,更有大量的歷史案例供我們來分析學習,這是其他那些雜術不可比擬的。人生有限、才智有限,我們在人生的迷霧裡,急需的是一盞燈塔,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這個燈塔就是卦占,我們儘快學會並且應用到人生路口的抉擇上去,這才是學以致用。我不建議我們普通人成為那些易學雜術實驗的小白鼠。

扯得有點兒遠啦啊,咱們書歸正傳。

就帝王陵而言,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要派出幾撥人馬到全國各地去尋找「萬年吉壤」,每撥人馬都要呈現出他們的勘測結果,最終由皇帝到宗廟裡通過占卜手段來最終抉擇那個地方能用。再交由皇家設計院——樣式房「遵照典禮之規制、配合山川之勝勢」進行建築設計。設計完成後,再由禮部欽天監「擇日」開工破土。這就是皇陵勘測建設的流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當然可以如此,其他人就不可能滿世界這麼找風水了。你比如《周禮·冢人》裡面有這麼一段話: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後。這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呀,你是什麼樣的身份和地位,你的陵墓位置就基本限定了,不可能滿世界跑了。即便是這樣,那些諸侯士大夫們,也不是隨便就挖坑埋的。你君王只是給我圈定了一個墓葬範圍,並沒有給我指定某個點,那麼我就在你給我指定的範圍內,選出不同的幾個點來進行占卜,進而找到最好的金井穴眼,這個金井穴眼就是正穴,就是氣場核心,就是靈魂自己滿意的地方。就好比君王送給你一套住宅,至於你自己喜歡住堂屋還是東屋還是南屋還是西屋,那就可以根據你自己的喜好來定好了。就是這麼個道理,你只有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真正懂得風水學的內涵——那就是風水環境優劣的共性標準與風水的個體適應性是缺一不可的。而當今的風水學界研究的都是環境優劣的共性標準,卻忽略了更重要的個體適應性。就比如你總強調海南的環境怎麼怎麼好,某個小區的單元樓設計怎麼怎麼合理,請問一個習慣了乾燥嚴寒的寒帶人,是否就能適應那個房屋嘞?那位說了,我考慮個人因素了啊,我把他的生辰八字考慮到風水局裡了呀。那麼請問,全世界所有的寒帶人同一個生辰八字的人又有多少,他們都適應嗎?那位又說了,易學風水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瑰寶,只適合我們中國人,不適合外國人。你要是這麼說,那麼我只能送給你一個字,呸!

以前的節目我們就曾講到,靈魂和活人一樣,也有好惡,也有選擇自己喜歡的穴眼的意願。古人認為,滿足了靈魂的這一需求,就會帶來福蔭,如果忽視了靈魂的這個訴求,那就會帶來災禍。

為什麼這麼說嘞,我們來看看他們在筮宅時候的祈禱文:

(命筮者)南面受命,命曰:「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宅。度茲幽宅,兆基無有後艱?」 ……

命筮者,是主持筮宅活動的主持人、司儀。他面向南接受孝子的祈禱文,然後朗讀到:「哀子某某,為他的父親通過卜筮的方法來選擇墳塋地,想知道把父親埋葬在這裡,以後會不會有什麼艱難、災害、災難等等。」,說到這裡呀,有知道的朋友可能會產生疑問,怎麼父親死了,孝子會自稱「哀子」呀?應該稱「孤子」才是啊。據清代的趙翼在他的著作《陔gāi餘yú叢考·孤哀子》一章里說:「今人父亡稱孤子,母亡稱哀子……孤哀之分稱,實始於唐。」他的意思是說孤哀子之分始於唐代,在此之前父親或母親去世後,稱孤子或哀子都行,區別不大。我們現在就有嚴格的約定俗成了,父親去世而母親尚在的孝子自稱為「孤子」,母親去世而父親尚在的孝子,稱為「哀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失父子孤、失母子哀」。父母都去世的孝子稱為「孤哀子」,如果你在報喪帖子上寫錯了那就鬧出笑話了。

這個祈禱詞,反映了古代的一種卜筮思想,就是「君子問禍不問福」。

那麼在古代什麼人算是君子呢?君子的原意是「君王之子」,後來泛指貴族階層,再後來泛指品德高尚的人。為啥君子們只問禍而不問福呢?原因很簡單嘛,先秦時代實行的是「世卿世祿」制度,爵位和俸祿都是世襲的。祖上有爵祿的,子孫即便白痴,也依然有爵祿,不用擔心自己的福氣。但是疾病、傷災、天災人禍呢?這些東西他可不認人啊。不是有那麼句話嘛,叫做「避禍才能得福,求福難以避禍」,你即便家大業大妻妾成群,天天災病纏身,你也無福消受不是?

與「君子問禍不問福」相對的就是另外一句叫「小人問福不問禍」,什麼是小人哪?社會底層人員嘛,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屌絲、loser。他們當然不會問災禍了,為啥,這種受苦受難的日子有他媽啥意思?活著本身就是災難,還問啥災禍?甚至想到街上找輛賓士、寶馬啥的好車自己撞上去,哪怕斷條腿,也能訛他倆錢兒花花不是?整天滿腦子就是財運、官運的、彩票能不能中獎啊之類的,是不是?

「君子問禍不問福,小人問福不問禍」,反映的其實是既得利益者和屌絲loser們的不同追求。你說馬雲現在還會整天琢磨「我今年財運如何啊?」這類的問題嗎?他更關心的是身體會不會出問題啊?出門會不會被人綁票,坐飛機會不會像馬航一樣「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之類的問題,是不是?

所以說啊,因為喪葬理念和追求目標的不同,於是就產生了不同的喪葬形勢。

一是,基於禮制宗法的家族墓葬,也可以叫做合葬。這類葬法在古代基本上是社會上層群體採用的葬法。家族墓葬一般初祖入葬後,後世各代子孫死後都要嚴格遵照長幼尊卑規則下葬,不得僭越禮制宗法。

二是,求財求官的單葬,也可以叫做分葬。所謂單葬,就是父子兄弟、甚至夫妻分別葬於不同的地方,原則是哪裡可葬葬哪裡,哪裡風水好葬哪裡!這類的葬法,在古代一般都是下層社會採用的葬法,希望通過風水來改變命運,進而得官或得財。什麼叫哪裡可葬葬哪裡嘞?風水好的地塊你買不起或輪不著你買,只能是哪裡可葬葬哪裡;什麼是,哪裡風水好葬哪裡嘞?原來你看中的風水寶地,別人也看中了,這塊地又不是你家獨有,人家肯定會埋進來了,你再埋就沒地方了,只能擇地另葬;或者是另一種情況,父親死後選擇了一處地方埋葬,等母親死後又發現了個更好的風水寶地,那怎麼辦嘞,要麼把父親起出來與母親一起遷葬到新塋地,要麼就父母分葬兩地。這種分葬單葬的習俗在南方地區非常常見。單葬法的定立山向,要根據新選擇的風水局勢來定山向,不受祖上其他墓葬山向的影響和限制。

我們重點來說說家族墓葬的點穴規則,要說家族墓葬的點穴規則,就必須了解符合正統宗法禮制的一種喪葬制度,那就是昭穆制。《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昭就是先王的兒子,穆就是先王的孫子。民間稱這種葬製為「攜兒抱孫」。

在這裡我先事先強調一個問題,那就是宗廟祭祀的昭穆制與實際墓葬排列的昭穆制,其實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兒。也就是說,在宗廟裡供奉的父子兄弟牌位的排列次序和位置與實際的墓地排列,並不完全相符。這個問題要想說清楚,那可是太難了。翻開歷史看看,上到宮廷新老皇帝兄弟叔侄昭穆祭祀之爭,下到民間宗族兄弟長幼的墓穴爭搶,那可是一地雞毛啊。

但是,如果你不弄清楚正統合法的祭祀昭穆制,你就不可能搞清楚各種複雜多變的墓葬排列昭穆制的規則。

昭穆制度其本質上是宗廟祭祀的一種制度,而不是墓葬排列制度

。《禮記·王制》 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

這就是說天子的宗廟裡可以祭祀七個祖先,諸侯可以祭祀五個祖先,大夫的宗廟可以祭祀三個祖先,士人的宗廟只能祭祀一個祖先,而普通的庶人是不允許設立宗廟的,你只能去墳頭兒上祭祀了。

那麼天子七廟是怎麼布置的呢?

周朝王室在宗廟為七位祖先設立了祭祀,是「一祖、二祧tiāo、四親」制。

一祖:就是正中一個始祖。周人奉后稷為始祖居中,稱作「始祖廟」。

二祧: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創建了周朝,所以分列兩廂。周文王在始祖的左手位,為昭,稱作「昭祧廟」;周武王在始祖的右手位,為穆,稱為「穆祧廟」。始祖廟、穆祧廟、昭祧廟因為他們的功德,這三廟是萬世不變的。以下還有四位,那就是四親,都是誰呢?

四親:那就是現任周天子的四親,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親。高祖為昭,曾祖為穆,祖父又為昭,父親又為穆,是這樣的排列順序。如果這個周天子死了,換成另一位了,那麼相應的四親也要改變,該撤下的撤下,該進廟的進廟,同理,昭穆位置也會相應的改變,原來為昭的,現在可能就變成了穆,原來是穆的,現在可能就變成了昭,這叫做「親盡而毀」。總之,這七廟是三個永恆的廟和四個依次迭毀又新建的廟組成,昭穆所序的就是世代輩分。

諸侯五廟的布置是「一祖、四親」,就是中間一個始祖,下面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四親分列左右為昭穆,昭穆替換,也是「親盡而毀」的原則。

大夫三廟:關於這一點,《禮記》在《祭法》和《王制》兩篇里的記載不一樣。《王制》記載的布置是「一祖、二親」,中間始祖不變,二親是祖父和父親,祖父為昭,父親為穆,分列左右。《祭法》記載的布置是「三親」,就是中間是曾祖父,祖父與父親分列左右為昭穆。

士一廟:關於這一點,《禮記》在《祭法》和《王制》兩篇里的記載也不一樣。《王制》記載的是「士一廟」, 《祭法》記載的是「士二廟」。鄭玄給出的解釋是:士分上中下三等,上士二廟,供奉祖父和父親兩個人,祖父居中,父親在左手位,為昭。中下士一廟,只供奉父親一人。不過,還有種說法,那就是「士祭祖而已」,也就是士只祭祀始祖。那麼問題來了,往上數那麼多代的老祖宗,以誰為始祖啊?有個原則是「始封之君」,也就是最初奠定家族發展地位的那個人。

我們順便再說一下由昭穆制而衍生出昭穆詩,也就是「輩分排字」。你比如:宋太祖趙匡胤為其後代擬定的昭穆詩為:「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興孟由宜順。溥剛鼎建存忠厚,禮義謙和勖永循。」共28個字。趙匡胤的兒子叫趙德昭、趙德芳,排的是昭穆詩的第一個字,孫子輩兒的排第二個字惟,重孫子排第三個字從,就這麼一直排下去。28個字用完後,再從頭兒排,如此反反覆復就用這28個字。

各種姓氏家族的昭穆詩都不一樣,或四字一句,或五字一句,或七字一句,每一字代表一輩,所以詩中不能有重複字。一般是36字、32或28字。單讀是字,連綴起來,一般都是一首祝頌子孫綿長,人丁興旺,人才輩出的吉祥詩。再有,大多數都並不像宋太祖趙匡胤那樣,循環使用一首昭穆詩,而是用完一首昭穆詩後,再找有文化的人重新另作一首昭穆詩,並且還不能與前面用過的昭穆詩的字重複。當昭穆詩製成之後,必須舉行隆重儀式,禱告祖宗,續入譜中,並通告全族,以便子孫命名時遵行,稱呼不亂,世代有序。因有昭穆詩,子孫不管走到哪裡,彼此間都知道各自的輩分兒。

還有個知識點我們也必須交代清楚,那就是「世襲制」和「宗法制」的區別。

世襲制:就是不管是皇家的天下,還是大臣的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等,按照血統關係世代傳承。可以父傳子、兄傳弟、叔傳侄等等。這樣就形成了兩種昭穆制:父子昭穆制和兄弟昭穆制。世襲制,強調血統內部傳承,不能傳給外血統。也就是肉必須爛到鍋里。

而宗法制,是在世襲制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強調的是嫡庶,也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只有正妻生的長子才有繼承權,其他人都沒有。也就是不管肉爛不爛,都得放到人家嫡長子的碗里。

哪位說了,如果嫡系沒有子,怎麼辦嘞?那就涉及到宗法制裡面一套更複雜的制度,就是「立嗣過繼制」。

因為時間關係啊,我們下期節目再講。

點贊者,鐵富貴一生鑄定。

留言人,長福壽終身相隨。

無量壽福!

稽首!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智者正道》

推薦閱讀:

TAG:風水 | 堪輿 | 周易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