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六國八名將」濟南市章丘區的由來

「東方六國八名將」濟南市章丘區的由來

在現今山東省濟南市,有一個區叫章丘區,這個區以前是縣,章丘縣正式得名於隋文帝時期。「章丘」二字的得名,來源於縣北的一座山,章丘山,章丘山得名於一個人,一個戰國時期的名將——匡章

圖片來自百度

匡章,的後代,先祖在周初被封於陳國,其後代的一支後來流落到齊國,改姓「田」,而後將齊國原有國君取代,建立「田齊」。匡章就是這一支的後代。

所以匡章又叫:陳章、田章、章子、匡子。匡章死後葬於現濟南市章丘區北部一座山旁,於是此山命名「章丘」(章子之丘)。目前,匡章墓已出土,從出土文物看,此墓是一個貴族墓。

到底匡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為什麼能入選「東方六國八名將」?請往下看。

匡章歷經齊威王、齊宣王、齊閔王三朝,此三王正是齊國上升時期的國君,匡章所處的時代是非常不錯的。

匡章是一個典型的武將,就是只會打仗,其他什麼都不管,比如政治、外交這些。只要有仗打,哪裡需要往哪裡上。

其實,匡章想管也管不了,你看他的主子些都是非常強橫的,連國相也不是省油的燈,比如孟嘗君田文。所以匡章能做的就是打好自己的仗。

當時,連橫、合縱之術大行其道,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都風雨飄搖,諸侯之間互相混戰。

圖片來自百度

一、秦連楚伐齊,被匡章用「裡應外合」之計擊敗,秦害怕齊、楚聯盟,自稱「西藩之臣」求和。

二、燕與秦交好,於是齊趁燕內亂,派匡章率軍十萬,五十天攻陷燕都。

楚、秦連橫,破壞齊合縱之術,齊派匡章聯合韓、魏伐楚。在垂沙大破楚軍,斬殺楚將唐昧,楚國被迫以太子為質求和。

三、齊聯合韓、魏(後來又加入趙、中山)合縱攻秦。又是匡章,為聯軍總司令。攻破秦國函谷關,歷史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後來劉邦走的是武關道),秦被迫割地求和。

圖片來自百度

有人會問:為什麼聯軍不一鼓作氣攻陷秦國?

試問:攻陷秦國最有好處的是哪國?三晉,他們可以擴展自己的領土,但又害怕齊一家獨大。而齊,只能掠奪些財物,不想讓三晉白撿便宜。

這是秦最接近滅亡的一次,此後,秦馬上換相,魏冉上台,他推薦了白起,在接下來的伊闕之戰中大敗韓、魏、東周聯軍,成功翻盤。

而匡章的故事,就到此截至了。至於歷史上匡章為什麼不像樂毅、廉頗,甚至田單、田忌那樣出名,或許是因為匡章「不孝」的人格爭議吧!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專註於從不同的角度看歷史,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TAG:章丘大學 | 春秋戰國東周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