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宋氏太極拳特點了解太極修鍊奧秘
《和美太極》中國專業太極微刊
根據吳圖南拳架,披露宋太極拳特點,我們以楊式太極拳作為參照系比較如下。
1。導引術
宋氏太極拳原本功法,是導引術。以摟膝拗步為例,宋氏太極拳意在手指尖,伸臂以手指尖導引,曰「端引」。楊式太極拳意在掌緣,臂從後向前推。而宋氏則向前拉。一推一拉,完全相反。
2。伸臂、立腕、凸掌、舒指
仍以摟膝拗步為例,宋氏要求手臂伸直,立腕,凸掌心,五指自然向上伸展。這都是楊式太極拳的大忌。楊式太極拳認為手臂直則僵,立腕使氣血流行受阻,掌心凸則緊張。其實不然,古代許多吐納導引術都是這樣練習的,例如最著名的華佗五禽戲。這樣練習的實質是拉伸到極限,宋氏太極功練習松彈勁和粘黏勁所必需的方法。
3。手向前伸,肩向後拉
拳架中所有向前伸臂的動作,無論單伸臂還是雙伸臂,如摟膝拗步、搬攔捶、雙峰貫耳、高探馬、倒攆猴等,每個定勢都要求「手向前伸,肩向後拉」。這個要求是意念,內動外不動,外形不動。久而久之,松彈勁自出。
4。拉開關節
拉開關節有「橫、斜、側、豎」之分。
「橫」,如單鞭一勢,馬步兩臂側平舉,兩臂伸直,開胸合背,從一臂經胸到另一臂,完全拉直,通開。
「斜」,如封似閉一勢之過渡,身向前斜,頭、頸、脊、腰、臀、後足成一斜直線,把全身關節拉開。
「側」,如斜飛勢,側身,一臂高一臂低,兩肩拉開,不許相錯。
「豎」,如手揮琵琶,兩腳併攏,全身直立,手向頭頂上舉,頭向上頂,把頸椎、脊椎拉開。拉開才會有節節貫串,拉不開只會節節壓迫。這種練法有極好的健身和健美效果。
5。松腰
活潑於腰。腰不能承重,不能使力,行拳走架接勢過招必須松腰。
6。弓步倒三七開
與楊式太極拳相反,弓步前腳承重佔三成,後腳承重七成。楊式弓步為正三七步,前腳承重佔七成,後腳承重三成。倒三七有什麼好處?倒三七步比正三七步穩定得多。如若不信,姑且試之,自明。
7。腳掌平鋪落地
地心為第三主宰,說明接地之重要。
打太極拳,腳到底該如何接地?一些練家主張五指抓地,即五根腳趾向下扣,抓地。宋氏太極功要求腳掌鋪開平落地,身體重量由全腳掌承擔。切忌由腳跟承重,腳跟承重全身就拔起來。
8。定勢
三十七勢,每勢含若干個動作,其中一勢為代表勢,要求停下來,調整內部。以摟膝拗步為例,定勢為弓步,身正頭懸,一臂向前平伸,一臂下按。停下來,手臂伸直,立腕凸掌心,舒展五指,頭向上頂,把頸椎、脊椎關節拉開,上身直立中正,不許有一點駝背,不許前俯後仰,左歪右斜;重心落於後腳,忘掉前腳;伸出之臂,肩向後拉,手向前伸。其他各定勢,各有要求。
9。六陽經
宋氏太極拳打六陽經。何為六陽經?即手三陽經(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足三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敬、足少陽膽經)。六陽經循行人體外側,與天地相連,曰:大周天。六陰經循行人體內側,即手臂內側,胸腹,腿足內側,為小周天。打六陽為整體勁,打六陰為局部四肢之力。毛孔遍佈於人體外側,神經分布集中,觸覺非常敏感。故曰:「混元一氣感斯通」,又曰:「全體發之於毛」。
宋氏太極拳屬先天拳,重逆運之法;楊式屬後天拳,重順行之拳法。楊式練小周天,非常注重腰的地位;宋氏卻沒有給腰那麼重要的地位,而把這個重要位置賦予天地、大自然,曰:我賴天地以存身,天地賴我以致局。又曰:應物自然。楊式重虛實,宋氏重開合。開合為一混屯,故曰:渾噩一身,遍體流行,表裡粗精無不到。虛實不清,觸摸不定,彼此不分之境。故曰:先天逆運,回歸混屯。
結論:宋氏太極功是先天拳,是大周天法。
九宮步
以手帶步兩翅搖,
以身帶步水上漂,
以步帶身任逍遙。
《逆運歌》五首
1。樁
弓步倒三七,活樁不費力,
誰把死樁站,老來必癱瘓。
2。勁
肩向後拉,手向前伸,
身向後坐,勁向前發。
3。方法
靜以守之,虛以合之,
運之以意,得之於心。
4。應物自然
身若浮雲,卷舒自然,
物來觸我,我不著物。
5。拍位(俞大猷)
剛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後,
彼忙我靜待,知拍任君斗。
註:聽勁是不夠的,要提前打。提前多了不成,要打得恰好彼手已出,勁愈發未發,愈收不能,這就要知拍。打他的攻擊節奏,打一個提前量,效果極佳。
(摘自於志鈞《中國傳統拳術史。卷六》)
推薦閱讀:
※武術修鍊的五大環節 林聞巽
※太極修鍊中的所悟所思(下)
※凌空點穴術修鍊秘法
※新手必學!街頭攝影師修鍊法
※玄通論守心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