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詞中有個「字」出現了100多次,徹底顛覆你對他的三觀

歷史大家談 2017-02-216評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大家都很清楚,畢竟我們當年背誦的古詩有相當一部分是李白的。可能你不知道,李白不僅僅能作詩,還能舞劍。是一個文武雙全的書生,與大家記憶里的文弱書生形象截然不同。

史料記載,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李白武術實戰水平已無從考證,但他的劍術高超是有據可查的。

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合稱唐代三絕。雖然「三絕」中沒有李白的劍術,但其劍術之高卻僅位於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據統計,《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共出現了107次,除去作為地名的「劍閣」3次,「劍壁」1次,武器之「劍」猶有103次之多。屬於劍的「鋏」出現了1次、「吳鉤」1次、「吳鴻」1次、「湛盧」1次、「幹將」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蓮」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龍泉」4次。總計,「劍」字共出現了118次(統計時把「吳鉤霜雪明」,「空餘湛盧劍」,「劍花秋蓮光出匣」,「拙妻莫邪劍」,「吾家青萍劍」分別計做1次),分布在106首詩中,約佔全詩總數的10%。

據《江油縣誌》載:「匡山寺,唐貞觀中,僧法雲開堂於此,僖宗幸蜀,敕賜中和寺,寺右有李白祠。」宋乾道六年(1170年)匡山碑文記載:「本寺原是古迹,唐李白讀書所在。」

詩聖杜甫入蜀到江油曾吟詩云:「匡山讀書處,白頭好歸來」。李白就是從這裡開始習武的,又有題寺詩云:『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搖風拂檻垂。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莫謂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可以說他算是一名真正的劍客。

後來李白雲遊四方,以劍會友,最後拜白雲師太為師,後又得引薦拜白雲師兄裴旻為師,終成一代劍客。裴旻的劍術在當時是排第一位,據說第二就是李白。

李太白浪跡江湖之時,胸有大志,腰間必須有兩樣東西,一壺酒一柄劍。李白學習劍術為的是除暴安良,助人於困。唐人愛劍、好詩、任俠,文武不殊途,這是普遍的社會風尚。從李白的詩里就可以看出一股俠義之風,具有非一般人能比的氣魄。曾有記載李白「手刃數人。」,不知真實與否,卻可以看出他確實夢想行俠仗義,嚮往瀟洒不羈的生活。

有人說李白的詩是因為李白的人,李白的人是因為李白的劍。

推薦閱讀:

教父的三觀是什麼?
《暗殺教室》三觀很正,但是為什麼都說它三觀不正呢?
[閣主聊三觀]移民紅貼細剝皮(一)
三十三觀世音菩薩化身合集(珍藏版)
三觀不合的星座組合,哪些星座組合三觀不合

TAG:詩詞 | 三觀 | 李白 | 顛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