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泉法師:「講經」是佛學始終受歡迎的一大原因

 講經弘法是佛教的優良傳統和傳播之道 (圖片來源:資料圖)

  近日,杭州靈隱寺重開每周星期天的周末佛學講座,吸引了廣大居士善信踴躍參加,聆聽梵音,同沾法喜。靈隱寺的周末佛學講座開設於2008年,旨在弘揚佛教文化,增強寺院對外文化交流,讓更多的人了解佛教、虔信佛教。2008年,周末佛學講座共舉辦過7次,受到四眾弟子的廣泛好評,取得了良好的弘法效果。時隔7年,靈隱寺延續優良傳統,再次於每周日定期講經弘法,希望能釋放佛教正能量,引導廣大信眾對佛法正解、正信、正行,促進人心清凈、社會和諧。

  講經弘法是佛教的優良傳統和傳播之道。佛教能跨越千山萬水從印度來到中國,並在中國生根發芽、生生不息,成長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與歷代高僧大德前赴後繼、四處遊歷、講經弘法的辛勤付出分不開的。著名的凈空法師曾為「佛教」正名,提倡「佛教」不是一種宗教,而是「佛陀教育」,偉大的釋迦牟尼佛就是佛弟子最早的老師。「佛」即覺悟、智慧之意,「教」意為教育。因此,「佛陀教育」實際上是覺悟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而佛陀的任務就是引導弟子破除迷信,啟發真智。歷史上,在很長的一段發展時期內,這個目標都是通過講經弘法這一途徑來實現的。

  佛教講經說法的活動最早可以追溯至釋迦牟尼佛。作為最初的覺悟者,成道之後,釋迦牟尼佛發願普度眾生,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度五比丘後,他又在之後的49年里遊歷各方,隨機說法,教化眾生。穿好法衣、化緣、收拾衣缽、洗腳打坐、由弟子發問而講經說法,這便是釋迦牟尼佛一天的生活。其中,除了打坐修行外,講經說法、探討答疑構成了佛陀生活的大部分內容。同時,作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智慧者,釋迦牟尼佛在度化眾生時常常能夠隨機說法、因材施教、善巧方便,如針對不同的對象說不同的法,盡量使用受眾理解和熟悉的概念、詞語來講解;或是針對對象存在的問題或困惑說法,對症下藥;或是利用某種特殊的情境對弟子進行教化等等。這些教化方式和技巧無不體現了佛陀的智慧,並融入佛教講經說法的傳統而流傳下來,使得佛學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受到社會各個階層的歡迎。

  在教科書不那麼充足的古代,「講經」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也是古代中國文化界、思想界的固有傳統。如著名教育家孔子開設「私學」,有弟子三千,弟子據此整理《論語》等儒家典籍;智者老子在關令伊喜的請求下,講經、授經而成《道德經》;漢朝時,講經活動被帝王提倡,更是形成一定的制度。自東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教的講經說法活動便與中國已有的講經傳統不謀而合,且在講授內容上還時常受到中國傳統儒家、道家文化的影響,成為除譯經事業外,佛教中國化的另一種重要方式。著名的佛教典籍《高僧傳》不僅是對中國古代一些高僧大德事迹的記載,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艱難發展歷程的縮影,其中相當一部分內容便是對各大高僧四處遊歷、講經、交流過程的記載。講經與譯經事業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實現了由格義佛教到完全中國化並形成各大宗派的轉變。

  靈隱寺深知講經說法對於僧人修行及寺院發展的重要性。近幾年來,靈隱寺不僅開設了周末佛學講座,還有「法師義務講解」服務,並建立了雲林書院,經常召開雲林書院傳統文化講座。除此之外,筆者也曾代表靈隱寺積极參与國內外各種佛教論壇與傳統文化論壇,注重文化交流,教化社會大眾,並擴大中國佛教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講經說法是寺院的立身之本,是接引眾生的方便法門,是釋放佛教正能量的重要途徑,也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踐行人間佛教精神的努力。靈隱寺將以此次重開周末佛學講座為契機,加大講經說法力度,創新講經說法形式,弘揚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與傳統文化,引導廣大信眾正信正行,營造良好社會風氣。

推薦閱讀:

連何炅謝娜都拯救不了快樂大本營 越做越差有三個原因
短板理論廣為人知,長板理論無人問津的原因?
孩子缺乏學習動力的三大原因
原來這才是12生肖排序的真實原因!

TAG:原因 | 佛學 | 法師 | 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