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周易》簡介

 

                                                          《周易》簡介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簡稱易。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徵普遍存在的雙邊關係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變化,並附以卦爻辭作簡要說明。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與商紂王之間的鬥爭。《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人民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周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不知易、不可為良相」從這句話大家可以知道《易經》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了。 它被尊為群經之首,其高深難學的內容,總是給常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無事不包、無事不藏的感覺。很多人認《易經》,是從《易經》的術——風水、占卦等所了解的。

 

1. 基本簡介 

易:改變;經:書籍。《易經》是一本揭示變化的書,由太極陰陽圖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構成《易經》典籍之內容。

1、伏羲依照「河圖」之啟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經》典籍的核心內容,《易經》之五大規律也出自於「河圖」之啟示。

2、《易經》以宇宙間萬事萬物為觀察和研究的對象,用「陰」和「陽」兩個基本要素,描述了一個陰陽變化的系統。「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即陰陽),兩儀生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兩儀是對太極的細分;四象是對陰陽的細分;八卦是對四象的細分;六十四卦是對八卦的細分。每卦及卦爻的含義有單獨的章節進行釋義;如何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靈活運用《易經》之陰陽變化細分系統,則需要根據所觀察和研究的對象作出適當的選擇。

3、以《易經》規律為源頭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國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對立統一、陰陽互根、陽逆陰順、此消彼長、物極必反等規律,和這些規律數千年沉澱和積累形成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居安思危、樂天知足等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徵,以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諧意識。

4、《易經》規律運用之「無我」和「有我」的二重境界:

⑴、「無我」之境界(道法自然):

①、船到橋頭自然直:「無我」境界之陰陽變化細分系統的選擇;

②、順其自然:「無我」境界之易經規律運用。

③、「無我」境界之表現:善惡終有報、惡人自有惡人治、敬天認命、逆來順受、船到橋頭自然直、為無為則無不 為等等。

④、「無我」境界之古法:「道法自然」。

⑵、「有我」之境界(人道合一):

①、探索真理:「有我」境界之陰陽變化細分系統的選擇;

②、自我實現:「有我」境界之易經規律運用。

③、「有我」境界之內涵:「仁義禮智信」之倫理原則、「溫良恭儉讓」之傳統美德、「忠孝勇廉」之高尚品格、「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思想境界、以及「勇於探索、自強不息」之開 拓精神等等。

④、「有我」境界之理想:「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簡稱易。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與商紂王之間的鬥爭。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傳為周人所做。《童子問易》有詩云:「龜長筮短道益損,象數和於羑里困?日月順行貞寒暑,地天翻覆定乾坤」。易的主要意思是變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徵普遍存在的雙邊關係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變化,並附以卦爻辭作簡要說明。

《周易》是建立在「陰陽一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人民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周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易》事實上是包括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交替的變化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廣義的《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於《易經》成書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演變,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紹到西方,太極、理、氣觀及辯證法思想、人道主義思想等對西方影響深遠。

 2. 產生背景

    《周易》周文王著,文王出生在今陝西岐山周原古稱西岐,後來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河南安陽湯陰一個縣城羑里城位於湯陰縣北2公里處)。周易就這樣誕生了。易卦系統最基本的要素為陰陽概念,而陰陽概念包括陰陽的性質和狀態兩層意義。如果不理會陰陽的狀態,只論及其性質,則可以用陽爻(-)和陰爻(--)表示陰陽。將上述陰陽爻按照由下往上重疊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稱為八經卦。再將八經卦兩兩重疊,就可以得到六個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稱為六十四別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稱。如果再考慮陰陽的狀態,則陰陽概念又進一步劃分為「老陰,老陽,少陰,少陽」(亦稱「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四種情形,可以用「X,O,--,-,」四種符號分別代表之。六十四別卦每一卦的每個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種陰陽狀態,於是全部易卦系統就共有4096種不同的卦。如果將陰陽性質構成相同的各個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種分系統,可以稱為某某卦系。《周易》經部文字說明的內容就是對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徵意義的解釋以及相應的人事吉凶判定(稱為占斷)。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條內容是相應的全靜卦的占斷,其後的六條(乾坤卦系有七條)內容是順次排列的對相應卦系一爻動的卦的占斷。秦漢以後的易學對此都存在錯誤或者說模糊的認識。

    占筮及《周易》一書起源於甲骨卜的實踐,或許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辭。後來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繼承了孔子對周易的發現,著了《易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李斯將其列為醫術占卜書而幸免於難。 對於《周易》的成書,《漢書·藝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此說最為漢儒接受,《周易乾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聖」、「三古」之說簡而言之,即:上古時代,通天之黃河現神獸「龍馬」,背上布滿神奇的圖案,聖人伏羲將其臨摹下來,並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時代,姬昌被紂囚禁於羑里,遂體察天道人倫陰陽消息之理,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時代,孔子喜「易」,感嘆禮崩樂壞,故撰寫《易傳》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對於重卦者多有疑義,一者王弼認為伏羲畫八卦之後自重為六十四卦,二者鄭玄認為神農氏重卦,三者孫盛認為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歐陽修撰《易童子問》,認為《易傳》七種之間有互相抵牾之處,並非孔子一人所作:「其說雖多,要其旨歸,止於繋辭明吉凶爾,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數說者,其略也。其餘辭雖小異而大旨則同者,不可以勝舉也。謂其說出於諸家,而昔之人雜取以釋經,故擇之不精,則不足怪也。謂其說出於一人,則是繁衍叢脞之言也。其遂以為聖人之作,則又大繆矣。」(猶見《易童子問·卷三》)。至於後世,疑古之風漸起,清代姚際恆所著《易傳通論》與康有為《新學偽經考》都認為《易傳》並非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錢玄同先生、馮友蘭先生、顧頡剛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學者皆認為《易傳》非孔子所作,顧頡剛先生則將《易傳》成書年代推斷為戰國末期至西漢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堅持認為《易傳》乃孔子所作。

    時至今日,長沙馬王堆墓穴中發現的「帛書」中,已有不少記載間接證明《易傳》的作者為孔子。李學勤先生在其《走出疑古時代》中指出:「孔子晚年對《周易》十分喜愛,而且自己撰成了《易傳》(至少是其中一部分)。」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之事,不是求助於偶像,而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信息預測的科學方法,預測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關信息,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從而更。《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周易》占測只屬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實《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只要能讀懂《周易》,無論是哪一行從業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的力量。應該說《周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不能簡單地說它是占測算命,哲學,科學,或文化了。

    目前,我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容易趨向神秘主義。上述狀況嚴重歪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華易學良性化發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周易》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研究的對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三才又各具陰陽,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剛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為純陽之卦,坤為純陰之卦,乾坤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陰陽的根本,孔子在《繫辭》中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蘊邪」。《易緯·乾鑿度》中說:「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通行本《周易》本經排序以《序卦》的次序為基礎,而以乾、坤兩卦為首。《繫辭》開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文言》是專門論述乾坤之卦德的傳文,並將乾坤之德性引申發揮至人文道德範疇。說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兩卦,也是《周易》陰陽辯證法的基礎。

 

 3. 周易的版本
    現存主要版本有兩種:通行本與馬王堆帛書本。影響最大的通行本有魏王弼注本、唐孔穎達疏本(即《周易正義》)、宋朱熹《周易本義》本。1973 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周易》與傳世各家《易》本均有不同,是現存最早的別本。《周易》注本,古今不斷,多達千餘種,影響較大的有: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孔穎達《周易正義》、宋程頤《程氏易傳》、朱熹《周易本義》,現代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高亨《周易古經今注》等。

 4. 內容詮釋

《周易》是一部論變法的奇書。《周易》的變法序列是用形象表達出來的。這些看似神奇的形象不是憑心靈的任意創造、而是有它物化基礎及其實踐這個認識環節。《易·繫辭傳》曰:「古者包犧氏(伏羲氏)王天下也,仰者觀象於天、俯者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因此,受遠近諸事物變化的啟迪而揣度天地萬物變化的奧秘,並把其效法成形象,以透析其本質和規律,達到把握萬事萬物基本運動規律及其相互關係是作卦畫的初衷。顯示了《周易》屬於形象思維性質的最最原始的本質屬性(來源《陰陽系統論》)。

 

 

                              周易 

 

 

    《周易》的形象思維之所以能構成應有的體系,在於它不是簡單的形象模仿,而是具有理性思維的特點,在於它表達方式的抽象性和形象本質的客觀實在性。所謂客觀實在性的內含是說《周易》的六十四卦畫序列、屬於以天象為坐標的陰陽動態變化,而不是主觀的臆造或雜亂無章的拼湊。

    臆造的形象就不可能反映實在的本質,拼湊的形象更會出現無法彌合的代溝,難以體現出客觀的邏輯。然而,《周易》用形象刻畫的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儘管有它物化的基礎和模式,但並不是原原本本的複寫或依葫蘆畫瓢,而是用間接、科學、抽象的形式來表達。周易發源地——安陽羑里城有例為證,《易·繫辭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既是演繹八卦的基本程序,也是將一般的感覺和表現升華為理性形象的表達過程,用陰陽運氣學的語言來詮釋這句經文,就是說《周易》所要探討的事物或現象就是「太極」,太極內在相互對立的陰陽兩方面就叫做「兩儀」,陰陽兩儀各自內在的矛盾利害因素就構成了「四象」,把這個矛盾利害的基本因素按照辯證否定觀進行推理、就有八經卦(用三爻組成的卦)所表達的基本卦象。只有表達形式的抽象性,才有可能達到「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之目的,才有可能將其用有聲的文字表達出來反射出對陰陽運氣學說的導源作用,一個活生生的運氣思維邏輯的始版。(來源《人體生物節律學》)

    周易分為易經和易傳兩個方面,「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是易經的核心理論。易經八卦又分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5. 名稱詳述

「周」的解釋:

    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而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卻只稱《易經》為《易》,「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然而《周禮》的年代,學者還有爭議。所以,就文獻而言,「周」應該是後來加上去。若以《周禮》的系統來看,《三易》的名稱皆無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釋為「周普」和其它兩種占筮書,比較能夠相應。然而夏代是否有《連山》、商代是否有《歸藏》也都還是問題。兩書很可能也是「古史積累說」所言的現象。所以比較肯定的是,《易經》或《周易》原來只稱為《易》。

 

                         《周易》八卦 

 

「易」的解釋:

1.易由蜥蜴而得名,為一象形字,此說出自許慎《說文解字》;而蜥蜴能夠變色,俗稱「變色龍」,所以「易」的變易義,為蜥蜴的引申義。

2.必須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都是統治階級駕馭黎民百姓,維護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鐘鼓「交響樂」的框架規制,鐘鳴鼎食在西周的底層社會是難以想像的。

3.日月為易,象徵陰陽。

4.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干」的本義。

5.易是占卜之名。

6.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

7.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長陰消的相互變化。如一般的太極圖所顯示的一樣。

8.易』即是「道」,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繫辭傳》:「生生之謂易」。生生不息,義似「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體會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在《周禮》「太卜」的記載中,亦有《三易》的說法;《三易》是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個不同朝代的占筮書。據說「連山」是夏朝的占筮書,「歸藏」是殷商的占筮書,「周易」是周朝的占筮書。而現在說的《周易》本身不是道教的書籍,道教是出自與農民起義軍的組織五斗米道,為了秘密傳播假託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為鼻祖,以周易等古書為經典,而《周易》和老子相差千年.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1)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2)時時在變易之中;3)又保持一種恆常。如《詩經》所說「日就月將」或「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而《易經》的「經」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如同前文所說,「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卻只稱《易經》為《易》,「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然而《周禮》的年代,學者還有爭議。所以,就文獻而言,「周」應該是後來加上去。若以《周禮》的系統來看,《三易》的名稱皆無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釋為「周普」和其它兩種占筮書,比較能夠相應。然而夏代是否有《連山》、商代是否有《歸藏》也都還是問題。兩書很可能也是「古史積累說」所言的現象。所以比較肯定的是,《易經》或《周易》原來只稱為《易》。

 6. 主要內容
6.1 概述

  今本《周易》的內容主要包括「經」和「傳」兩部分。

  「經」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號與卦爻辭。

    所謂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兩兩相重而得,「八卦」則是由「陰」、「陽」二爻三疊而成。

    《周易》的「陰」、「陽」,分別呈中斷的與相連的線條形狀,即「––」與「—」。古人用陰陽範疇來表現寒暑、日月、男女、晝夜、奇偶等眾多概念,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在「陰」與「陽」的基礎上,聖人將其符號三疊而成八種不同形狀,分別命名為不同的卦名並擬取相應的象徵,稱為「八卦」(也稱「經卦」),具體如下:

  卦象 卦名 象徵物 象徵意義

  乾 天 健

  坤 地 順

  震 雷 動

  巽 風 入

  坎 水 陷

  離 火 麗

  艮 山 止

  兌 澤 悅

    接著,聖人再將「八卦」兩兩相疊,構成六十四個不同的六劃組合體,即「六十四卦」(也稱「別卦」),每卦中的兩個「八卦」符號,居下者稱為「下卦」(也稱「內卦」,《左傳》稱「貞卦」),居上者稱為「上卦」(也稱「外卦」,《左傳》稱「悔卦」)。「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條線條,稱為「爻」。《說文解字》云:「爻,交也」;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變者也」。「爻」的原意也就是陰陽之交變。因此「––」稱為「陰爻」,以「六」表示;「—」稱為「陽爻」,以「九」表示。六爻的位置稱為「爻位」,自下而上分別為「初」、「二」、「三」、「四」、「五」、「上」。如《蒙卦》:

    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別稱為「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

    所謂的卦爻辭,即繫於卦形符號下的文辭,其中卦辭每卦一則,總括全卦大意,爻辭每爻一則,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應的也有六十四則卦辭和三百八十四則爻辭(由於《乾》《坤》兩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辭,故將其併入爻辭之中,即總計三百八十六則爻辭)。

    「傳」實際上是闡釋《周易》經文的專著,即《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計七種十篇。因其闡發經文大義,如本經之羽翼,故漢人稱之「十翼」,後世統稱《易傳》。

(2) 彖傳

    隨上下經分為上下兩篇,共六十四節,分釋六十四卦卦名、卦辭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3) 象傳

    隨上下經分為上下兩篇,闡釋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釋卦象者稱為《大象傳》,釋爻象者稱為《小象傳》。

(4) 文言

    共兩節,分別解說《乾》、《坤》兩卦的意旨,故也稱《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礎上作出進一步闡發與拓展。

(5) 繫辭傳

    分為上下兩篇,主要申說經文要領,貫徹卦爻辭的基本義理。文中對《周易》經文作了全面的辨析與闡發,一者抒發《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讀《易》之要例。

(6) 說卦傳

  是闡述八卦取象大例的專論,也是探討《易》象產生於推展的重要依據。

(7) 序卦傳

    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綱要,揭示各卦之間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經《乾》至《離》共三十卦,主說天道;後半段自《咸》至《未濟》三十四卦,主說人倫。

(8) 雜卦傳

    猶言「雜糅眾卦,錯綜其義」。將六十四卦重新編為三十二對「錯綜卦」,旨在闡發事物的發展在正反相對因素中體現的變化規律。

 

 

                            《周易》

 

6.2 八卦結構

  在《乾坤譜》中,周易八卦的立體結構如圖:

  乾:x=1,y=1,z=1

  巽:x=1,y=1,z=0

  離:x=1,y=0,z=1

  兌: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7. 思想原理

    在《簡易道德經》里,周是周到圓滿,易是運動變化無不果的意思。太昊伏羲創作簡易圖時,把簡易符(即現在八卦圖的陰陽符)排列成一個圓形即一周的形式,闡明了周和易是簡的主要組成部分。周易的周字並非周朝的沿用,而是周朝或周姓沿用了《簡易道德經》里的這個完美的「周」字。無疑周易的周字,替代了簡易的簡字。大自然萬物的變化,是易的根本現象。恆之無休而無不果,說明了易,就是物的變化而成事,物每一點變化都有一定的結果,這就是易象。「簡之周」和「周之易」說明了周是簡的,易是周的。以父子的排列方式,就是成了:「簡周易」。「求千太萬後之果,明千思萬緒之象」,說明了「簡易圖」是判斷推理的一種測探工具。

    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童子問易》認為:《易傳》是孔子定製的宇宙模型(「易與天地准」)。它以乾坤運動來描摹宇宙運行的節律,進而揭示了宇宙開合啟閉的運行機制(「乾坤,易之門野」,「易之不見,乾坤或幾乎息矣」)。還指出: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的發展,是人類認識史上的一次巨大飛躍。

    八卦、六十四卦衍生原理是:八索(男三索、女三索,乾索坤,坤索乾)、八進位的陽四宮、陰四宮組合叫畫卦;二進位叫衍(演)卦。

    除此之外,《童子問易》還掀起了《易經》的蓋頭,用專家的話說是「真知灼見層出不窮」。比如:

1.發現了舜帝「重卦」,並創立了「五聖同揆說」、「易宗說」。聖人所「揆」不是如王夫之籠統所言的「天人之理」,而是「陰陽、三才觀。」易宗是「乾坤一元,陰陽相倚,終始興替;三才印心,德道同形,數理比翼。」

2.《易經》六十四卦不是什麼「上經講天道、下經講人事」。認為六十卦都是在講天道、人事相會通的道理。只不過是《大·小象傳》上經用的八經卦「乾坤物象說」(乾、坤、震、巽、坎、離、艮、兌)解易,下經是用的是「乾坤父母說」(父、母、長男、長女、中男、中女、次男、次女)解易而已。

3.認為「天地之心」不是什麼「道心」,而是「德心」。因為孔子觀易主要「觀其德義」。天有「天德」、地有「厚載之德」。主張要「與天地合其德」。

4.陰陽不是氣,提出「陰陽以『力』為本」的命題。

5.發現「形」也是「道」,指出「以形判道」是《易傳》的重要特點,進而提出「德道同形」課題。所謂德道,就個體而言,是弘揚仁、義、禮、智、聖之道;對社會而言,是奉行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和平、合作之道。

6.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是個「萬有定律」。亦可云:一柔一剛之謂道、一仁一義之謂道、一雄一雌之謂道等等。

7.認為《易傳》是宇宙的摹本,它描述的是宇宙的運行機制,所以能彌綸天地之道,成為「成為大道之源」。

8.發現「內聖外王思想」不是儒家真傳。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來自易經的德道。

9.提出「以同而異」、「文明嘉匯」和「殊途同歸」是《易經》現代化、國際化的理論基石。

10.指出「損益論」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中華文明經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11.以「物不可以終盡剝」理論,澄清《易經》不是所謂的「變色龍」的學問。強調易用尚變,但萬變不離其宗。

12.提出性善論是人道、法治的基礎。世界人文的原點在古老的中國。

13.指出老子的「三生萬物」理論與孔子的「太極理論」同出於易。老子尚柔,受《坤乾(歸藏)》影響大,其「三」是指三才。「三生萬物」就是三才生萬物。揚雄的《太玄》只不過是對老子「三生萬物」思想的發闡完善而已;孔子尚剛,受《周易》影響大。孔子認為是「太極生兩儀」,「兩儀」、「四象」生萬物,即老陰、少陰、老陽、少陽相互運動化生萬物,遵循「七上八下」、由量變到質變的規律。

14.認為太極圖中陰陽魚和魚眼所代表的是現代數學集合概念。它反映的是先賢關於「德性論五行(仁、義、禮、智、聖)」之間的交集關係。所謂「聖」應該是指智者高超的、會通天人之道、開物成務的本事,並在來知德太極圖基礎上創造了「中華神聖圖」。

15.認為中西差異主要在於:國人重視「方以類聚」的集體主義,西方強調個人主義;國人尚雜、多包容,西方人多排斥;國人尚德道,西方人主霸道。所謂「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不發達」責任不在孔子,而主要在於「元素論五行」學說的泛濫和「獨尊儒術」及後世推行的只重道統的科舉制度,等等。正可謂《勤苦問易為天道,直思無礙童子心》。

 

 8. 書籍性質

    《周易》,簡稱《易》,亦稱《易經》。三易(連山易、歸藏易、 周易)之一。儒家尊為之首。玄學、道教奉為三玄之一對其性質,認識不一,主要有以下觀點:

(1)卜筮書。《周易·繫辭上》具體介紹大衍之數的卜筮法,卦爻辭中有大量的吉凶占語,史書認為《易經》之所以免遭秦火,正因其為卜筮書。宋朱熹《周易本義》主此觀點,近人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高亨《周易古經今注》、李鏡池《周易探源》等亦持此說。

易經(2)哲學書。莊子認為「《易》以通陰陽。」陰陽問題是中國哲學基本問題。近代有學者認為《周易》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

(3)歷史書。講述人類進化發展的歷史。(章太炎《易論》) 「乾坤兩卦是緒論。阮濟、未濟是餘論,自屯卦至離卦,為草味時代至殷末之史,自咸卦至小過卦為周初文、武、成時代之史。」(胡樸安《周易古史觀》),另有學者或以為《周易》為商周之史。或以為是奴婢起義史,或以為是用諧音隱文體和卜筮外形寫成的一都特殊史書。

    尚有他說,所據不一。一般認為《周易》經文為占筮書,但其內容涉及歷史、社會、制度,範圍極廣,且蘊涵一定哲理。而《周易》傳文則是哲學著作。故《周易》含有卜筮、哲學、歷史、科學等多種成分。《周易》的主要特點是以八卦、六十四卦、象數為模型、以占筮為形式,模擬演繹、預測宇宙萬物的起源、結構、運動變化的規律。其卦爻象符號系統和卦爻辭文字系統互相診透補充,構成「任何數目都可以套進去」的「宇宙代數學」。(馮友蘭《中國周易學術討論會代祝詞》)雖帶有神秘的占卜色彩。但蘊含較深刻的理論思想和樸素的辯證觀念。書中精義乃是對天道與人理的綜合探索,凝聚著中國古聖先賢的智慧。幾千年來,《周易》原理不僅在中國思想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滲透到古代社會科技的各個領城,融化進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之

 

 

 9. 價值意義

    乾泉先生認為,易經是一部集體性著作,周易體例內容本身不成於一時一地一人之手。占筮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一個重要側面,夏商兩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觀念與人鬼溝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溝通的行為模式之一,但占筮活動本身也有多樣性,例如有燒龜殼或燒牛骨,而從其燒裂的紋路中見啟示的方法,占者將所欲占之事與對紋路的解釋又刻到甲骨上,流傳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甲骨文)這種占筮活動傳至周文化傳統中時,經過周人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觀念與符號系統,(卦爻辭與卦爻象)一方面將當時所佔之事及其解釋以文字記錄下來,(卦爻辭)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則,(大衍之數)使用新的占筮工具,(蓍草)而完成周易這部著作,亦即我們今日所見的易經之書的經的部份。經過歷代哲學家的闡釋,發展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同時,它也是我國古代一部關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經典。

    《周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活水。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或是《黃帝內經》,《神龍易學》,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繫。一代大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易,變也!各種病不了解病根變化如何了解醫治之法?簡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沒有《易經》就沒有中國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戰國時代得到進一步完善,是我國先人的集體創作,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易經》里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也是如此。孔子就說過人們「日用而不知」。今天,我們誰不曾說過某某人陰陽怪氣,某某人又變卦了,或者扭轉乾坤,否極泰來之類的口語和成語,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這些辭彙都是直接從《易經》里來的。

    《周易》在西漢時期就被列為六經(易,詩,書,禮,樂,春秋)之首。在我國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書時亦不敢毀傷它。

    《周易經》研究被稱為《易經》或「易學」,早就成為一門高深的學問。《漢書·儒林傳》記載:「孔子讀易,緯編三絕,而為之傳。」上下五千年,《易經》代代相傳,釋家林立。許多學者皓首窮經,考證訓詁,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為大觀。

    《周易》研究流派紛呈。他們互相爭鳴,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長補短。春秋時期,筮法上出現過變卦說,取象說,取義說,吉凶由人、天道無常說。戰國時期出現過陰陽變易說。漢代有象數之學(卦氣說,五行說,納甲說),魏晉唐時期稱玄學。宋明時期,又出現五大學派:理學派,數學派,氣學派,心學派和功利學派。又有人籠統地分為兩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陽剛。講「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強調修身以有用於社會。道家則重坤卦,重陰柔。講「大道若水,弱能勝強。」強調精神自由,以無為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兩家都從《易經》發展而來,猶如長江黃河之水皆發源於青藏高原

    《易經》的科學內涵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承認和尊敬。易學研究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世界範圍內的顯學。儘管如此,《易經》里仍然有許多不解之謎,連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闕如。

 

10. 主要貢獻

    聶文濤老師說,《易傳·繫辭上》第九章是對《易》最重要的講解,通過這裡的講解可以了解《易》對世界文明所作的貢獻。聶文濤老師認為,《易》對當今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沒有被充分認識,是因為對這一章內容的解讀不夠。本章的譯文和解說是至關重要的。

(1)《易》確立了二進位和十進位數。

    離開了十進位和二進位,今日世界的科學技術就沒有了根基。可以參見聶文濤老師的網文《走出加法的世界》,全文短小精練,描述了從加法運算到高等數學的數字計算規律。天數和地數是二進位,由此確立十進位數。

(2)《易》確立了數學的任務。

    數學是用了描述世界和預見世界發展的。因此,才有數字對方位、對季節、對變化的計算。

(3)《易》開始了對除法和餘數的研究。

    用四個四個數,然後觀測餘數,這種對數字規律的研究是從多久遠的上古開始的啊!

(4)《易》啟蒙了中國古代生命哲學。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黃帝內經》把這裡的數字清晰的表達為萬物的生成描述。由此出現了被無數中國人視為最神秘的河圖。

[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故再扐而後掛。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譯文](數一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奇數)五個,地數(偶數)五個,五個方位擁有這些數字並且與特定的數字吻合(構成河圖)。天數累加起來是二十五,地數累加起來是三十,天地之數總和是五十五,據此形成的變動和轉化可以施展鬼神莫測的運算。

計算大衍的數字用(蓍草)五十,用其中的四十九,分成兩份憑此取象兩儀,再掛出一個取象三才,把這兩部分四個四個的數取象四季,如果有不夠四個的剩餘用手指夾起來取象閏月,所以要重新用手掛起來。(這樣兩部分如有剩餘,在手指所夾的和就是四)。

計算乾卦的數字用二百一十六,坤卦的數字用百四十四,兩項一共三百六十,正是一年的日子。

計算《易》上下兩篇的數字用一萬一千五百二十,正是天地萬物的數字。

因此,用四來衡量就形成易數,天地之數(十)的存在和八個方位的變化就形成了卦象,八卦成為天地之道的縮小版。把八卦用以拓展,遇到類似的問題就延伸八卦的作用,天下具有生機活力的事情都可以推算了。

(八卦)彰顯道的神妙和德的作用,因此可以用來應對一切,可以用來保佑自己如同神靈一樣。孔子說:「了解變動和轉化規律的人,難道了解神靈的所作作為嗎?」

 

11. 傳承發展

    在中國文化的領域中,自經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之後,由他編著了六經,贊述《周易》以來,關於《周易》易學的傳承,在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以及范曄的《後漢書》中,都記載有孔子以下的易學傳承的系統。但自詔、宋以後,我們所讀的《周易》,關於《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實上,大多都是根據漢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兩卦的文言,拿來放在本卦下面。同時把《系列》的中間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來顛倒安排。等於我們現在讀的《大學》一書,那是經過宋儒的安排,並非原本的《大學》的次序。現在對於研究《周易》來計,這點應當注意及之。自孔子至戰國末期的易學: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庄。此其一。又,孔子歿,子夏也講易學於河西。但受到孔門同學們的駁斥,認為他對於易學的修養不夠,所以子夏以後的傳承,並沒有太準確的資料。唯所世留傳有《子夏易傳》一書,真偽難辯,但確具有古代「易學」思想上的價值。此其二。西漢的易學:田何授(東武)王同子中、(洛陽)周王孫、(梁)丁寬、(齊)服生,四人皆著《易傳》數篇,但後世已散佚。其次,自(東武)王同子中一系,再傳楊何,字元敬。無敬傳京房。房傳梁丘賀。賀傳子臨。臨傳王駿、丁寬一系,又再傳田王孫,王孫傳施,傳張禹,禹傳彭宣。以上都是著名專長易學學者的傳承。至於陰陽、納甲、卦氣等易學,自田何到丁寬之後,又另有一系。主陰陽、卦氣之說的,由王孫孟喜。喜再傳焦贛,字延壽。著有《易林》一書,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徑。又另一京房,承傳焦延壽的易學,著有《京房易傳》一書,開啟象數易學的陰陽「納甲」之門。東漢與後漢的易學:西漢的易學,到了東漢時期,其間的傳承似乎已經散失不備。因此象數之學與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後漢的易學,傳承的系統更不分明。此時的著名易學大家,便有馬融、鄭玄、荀爽、劉表、虞翻、陸績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學,曾經有後人採集當時的九家易學合成一編的論友誼賽,故在後世研究易學中,經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詞,就是對此而言。鄭玄的易學,開始是學京房的象數。後來才舍離京學,專學費直之說,以孔子《易傳》來解說易學。漢末的易學,大概都跟著荀爽、虞翻的腳跟而轉,愈來愈加沒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來別走一途,專從老、庄玄學的思想而說《易》了。最為遺憾的,後世的易學,大體上又一直跟著王輔嗣的腳跟在轉,不能上窮碧落,下極黃泉,直迭羲皇之室。

    「東方古文化」是以中國為發源地,流傳及盛行於東南亞國家,至今被世界各國所接受,它是經久不衰的一種古文化,已經歷3—5千年,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體系,不但是哲學思想體系,也包含科學體系。

    古文化稱為「東方文化」核心,從它創造形成至今,是中國文化遺產。但至今,大部份在東南亞國家弘揚和應用更為廣泛,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促進了歷代社會進步和經濟的發展。

          李瑞環主席在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大會上講過: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創建的儒家學說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經濟、哲學、倫理、教育、藝術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張。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對於中華民族的形成、繁衍、統一、穩定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做了極其重要貢獻,有著超越時代,超越國界的深遠影響。儒學的許多重要論著,特別是做人、處事、立國的至理名言,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引用。

    道教源於中國,佛教源於印度,在東南亞一帶流傳不息,它們教義宗旨,都是以勸善為主,解除人生私慾心,且能超脫凡人,解脫人生痛苦,面對世間複雜矛盾,並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明理論,它更有科學一面,特別道教中科學含量之高。可以用哲學和倫理道義去解決它,把人類引向文明豁然的前景,是人生文明的標誌,它發放出世界人民信仰的不可磨滅的光環。如《老子》學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理論,為世界破譯生物遺傳密碼起了作用,DNA的鹼基由三聯體組成才64個排列順序,形成八卦三聯體規律性。

    《周易》包含著象數和義理兩方面,但實際上象與數,義與理還可細分。《周易》易卦反映事物運行規律的分類,爻反映各類的不同發展階段,這相對應宇宙信息發生使天、地、人、事的演變和發展規律。20世紀80-90年代曾邦哲從系統綜合理論發展了結構論提出「太極圖是元氣本原、陰陽變易、卦序組織和道、器觀念的綜合」,認為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同型、同構數學模型的圖式邏輯體系,涉及到宇宙的本原論、演化論與建構論以及「道」精神與「器」物體觀念的模型化邏輯思維方法體系。

 《周易》的發展方嚮應該從預測學、認識學和行為學三個方面進行研究運用:

1.預測學

    「義」反映了倫的意義,64卦六親關係,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差別。「理」是對事物規律和道理的探討,是易理、易道的分析,應用《周易》提出的道理對事物如何形成和發展進行解釋。

2.認識學

    現代思維科學把人類大腦的思維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理性認識思維,也就是邏輯思維,一類是感性認識思維,也就是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從認識學角度研究《周易》,我們應該從感性思維上認識她。《周易》以最簡單的陰爻、陽爻兩上符號來概括和演繹萬事萬物,充分體現了萬事萬物辨正統一和矛盾統一的現代哲學思想。「一陰一陽謂之道」《周易》的發展離不開對易學哲學體系研究,真正結合「學」與「術」兩方面一起進行研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3.行為學

    《周易》歷代是人們修身、齊家、平天下的哲學之書,這也是我們研究和應用《周易》的最終目的——指導學習、工作、處世等日常行為。根據《易傳 繫辭上》所講:「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我們就應該肯定:《周易》的象數理義在結構上是一個一氣呵成的,具有連續性和完整性。應用和發展《周易》的占筮性質和哲學性質,發展《周易》成為一部行為學經典。《周易》64卦、384爻解說其實就是一部行為學經典,如易卦《乾為天》初爻:初(註:初指初爻)九(註:九為陽爻,六為陰爻),潛龍勿用。講明事物正處在一個將要發生而沒有發生的時期,如龍在潛伏之中,不能動也不宜動。人們處在這一時期的時候,需要晦養、需要等待時機,不宜輕舉妄動,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12. 管理思想

乾泉先生認為,《周易》的核心講「三易」,即「簡易」、「不易」、「變易」。而這三者也正好是企業管理理論發展的基本方向,又是中國管理哲學的核心。因此,值得重視和研究。

一、簡易

    簡單管理是管理髮展的方向。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普及化,是「簡易」的路徑。只有了解企業組織的基因密碼結構、基因代謝規律、基因進化規律,才有可能實現「簡單化」。而《易經》為此提供了豐富的數學模型和理論模型,可供借鑒,乾泉教授的《全息系統管理理論模型》就是「管理簡單化」成功的探索。

二、不易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產生、發展、變化都是有規律可尋的,構成其有機生命的基因密碼DNA基本規律是相對不變的。也就是說探索社會基本成員,包括城市、政黨、政府、企業、團隊、產業、市場等所有組織系統,構成其生命系統的基因密碼、DNA結構和基本代謝規律,是當代管理學面臨的主要課題。而易學的「陰陽、太極、五行、八卦、河圖、洛書、64卦」等准數學模型,為研究系統組織基因的DNA密碼、結構和代謝規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乾泉教授的《全息組織系統DNA模型理論》就是在《易經》「不易」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世界分子生物學基礎上的《生命科學》、《系統科學》等最新成果,探索社會組織系統的全息DNA密碼及結構排列規律,是可廣泛應用於所有社會科學領域的普適性規律。

三、變易

    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變化就是變易,「變易」是易經研究的主要內容,《易經》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彖傳」、「象傳」、「文言」等,核心思想講述的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易經》以「全息」、「系統」、「變易」的哲學觀和獨特的符號系統,為我們提供了「變易」的類數學模型;為我們研究企業、團隊等組織系統的生命周期,組織DNA代謝、遺傳變易和生存競爭,如何更好地把握變革管理,提供了科學的路徑。乾泉教授的《全息組織變革理論》就是在《易經》「變易」思想的基礎上,結合《生命科學》、《系統科學》、《人類學》、《社會學》、《管理學》、《信息學》、《哲學》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探索社會組織系統的全息變革管理規律。

 

13. 科學對比

    周易與科學的差別可以用一句經典的話來定義和解釋: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周易討論的是道,現代科學研究的是器。

    那道和器又有什麼差別呢?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看病。西醫看病很程式化:開了處方之後,驗血,驗尿等等然後開方抓藥,過程中離不開各種儀器。而中醫看病,主要是「望聞問切」,不用儀器分析。而中西醫診斷病人之後得出的結論也不大一樣,西醫得出各種含量、指標參數。而中醫得出的結論是相對比較模糊的概念,比如中醫上有個「陰虛濕腎」的結論,什麼叫陰,什麼叫虛,陰和虛到什麼程度?各佔百分之多少?對這些中醫是不會去定量的。

    對自然科學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任何一門科學都有其前提假設。比如歐幾里德的幾何學就是建立在幾條公理之上進行推理的,這些公理是不需要證明的,如果你不相信這些公理,那你就根本沒法去利用這門學科。

    中國道的公理或者說假設是什麼呢?我認為,天人合一算是其中一個公理。看看中國古代文化的各個方面,幾乎都滲透著天人合一這一思想。從古代黃帝明確天圓地方的結構,到風水裡面法天象地的思想,到梅花易以心合天的思路,再到八字命理方面的天地人三才理論,都講求人與天的融合。

    算卦與科學實驗的一個最大區別就在於算卦的結論具有不可重複性。梅花易等算卦方法尤其如此。科學實驗只要嚴格遵循的相應的實驗條件和操作規程,無論誰來操作試驗都能得出相同的結果(除非試驗者操作失誤等人為失誤),而算卦,除了考慮排演出來的卦象,還得考慮算卦的時間和環境,甚至是算卦者的感受。

    周易描述的世界是靈動的,普遍聯繫的,天、地、人三才高度融合,息息相關。我想到一個近似的比喻,地球上萬事萬物好比一個個有一定波長的超級敏感波源,大家都在一定範圍內波動著,每個波有各自的波長,互相干擾和衍射著,整個世界就是各種波綜合作用後的效果。改變了其中的一波,必然就會對其他波產生影響,這影響會互相傳遞。

    有人說,算卦占卜時,讓人抽籤、出字、報數來預測吉凶,這樣豈不是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我想,假設「自然」也是一個人的話,它聽到偶然性這個詞語肯定會笑出聲來的。試試想看,什麼地方不存在偶然性呢?我們每個人對照自己的親身經歷想想看,你認識並選擇自己的婚姻伴侶,或是成就自己的事業,或者遭遇某種不幸,其實很多都是偶然的因素導致的。如果把我們當初的各種抉擇打散重新組合,完全可以構成各種各樣絢麗多彩的人生圖景,但是我們最終卻只能是現在這個樣子,其中必然錯過很多,有得到很多。

    算卦也是如此,算卦是不講如果的(除非你是個作家,在寫穿越類小說),一旦人起心動念,數理就會存在於其中。人一旦有所抉擇有所行動,必然會伴隨著吉凶悔吝。偶然之中蘊含著必然,

    比如有朋友出字算卦應驗了,他會說如果我當時不出這個字,那結果豈非不一樣了?但是,既然你有很多選擇,為什麼偏偏你讓測的是這個字而不是別的字?你拿出這個字,也是一種機緣。同樣的,如果你拿同一個字去找幾個人算卦,結果也不可能一樣,因為根本上你因為一件事情多次去占問本來就不符合周易占筮的原則(初筮告,再則瀆,瀆則不告)。

    說到算卦,尤其是用梅花易算卦,非常講求外應。就是說,一個卦算出來之後,並不是僅僅根據卦象來斷吉凶,還要根據算卦時外在的環境條件來綜合判斷,所以即便是問同樣的問題,因為算卦時的時間、地點等外應不同,結論自然也不同。比方說問求財,算卦時算卦者正好看到一個人打碎一隻碗,這種情況下,就算卦吉,事情最後可能也不吉,碗的破碎是一個很不好的徵兆(關於徵兆請看本人博客中的小文《江南易林談周易-關於預兆的故事》

    有些人可能會奇怪了,我隨意出個字居然還真測對了應驗了呢?這是什麼道理?這個很難說清楚,目前我們只知道按照一定的方法操作的確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準確的預測答案。如果非要解釋,又得回到天人合一、全息論之類理論。如果你還要繼續追問,我只能無語。

    就好比你去問牛頓,為什麼會有萬有引力?牛頓可能會回答:萬有引力到處都有呀,其大小和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和他們的距離成反比。你接著問,為什麼引力偏偏與質量成正比而不是與質量的平方或立方成正比?我估計牛頓只能聳聳肩膀說:事實上觀測結果就是這樣的。如果你再問:為什麼測量出來就是這樣的結果?這規律誰制定的?我估計老牛先生只能幽默地說,這是上帝的安排。這種終極追問並非故意刁難,但是就目前研究水平恐怕很難找到合理的解釋。我想當年屈原寫《天問》之時,一定有與我們現代人有同樣的困惑:宇宙的真相究竟如何?有沒有種力量在冥冥中決定一切?

  再看一個例子,讓我們來理解算卦等術數所需要的靈性。

  看看下面這個方程:y = 2x + c(c為常量)

    稍微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只要固定c,給定一個x值,必然會得到一個y值。而中國的「道」所列出的方程卻是這樣的:y = 2x + c(c為在某範圍內取值的常量)

    「c為在某範圍內取值的常量」,這是問題的關鍵,因為對這個適度可變的c的把握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有些人可能不夠敏感而註定不能學好周易卜卦。算卦者務必使自己的心寂寂然,這樣才能去感受周遭世界的各個波源(沿用上面的比喻)發射的能量和影響,才能感應到事物的吉凶。周易不可能像數學那樣給定一個公式任何人可以用來精確的得到計算結果,算卦如果這樣刻板,則謬以千里了。

    關於y = 2x + c(c為常量)這個方程會遇到一種情況,有求卦者想考驗算卦者說:大師,你幫我看看我什麼時候生孩子合適?大師很認真的給他算過之後告訴他:今年下半年生孩子會大吉大利。這時此人鄙夷的說道:你什麼破水平呀,我告訴你吧,我連女朋友都沒有婚也沒結,今年下半年怎麼可能生孩子?這個例子很顯然,你開始告訴人家c這個常量等於1,然後算卦者根據觀察發現特定與你的這個x應該等於2,計算之後告訴你結果y=5。現在你突然告訴人家說,我這c其實不等於1,而是等於0,還說對方算錯了。這不是在搞笑么?你給出的函數的輸入參數都不對,怎麼可能指望得到正確的輸出?

    有句話這樣說的,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人的命運就好比一個多元方程,一個方程幾個未知數。八字並不決定命運的全部,風水也不是,各人的後天努力也很重要,所以我認為人的命運應該是定數中有變數:好比上面的方程,有常量(比如有的人家庭富裕,有的窮,這是生來就固定的),有變數(個人後天努力、機遇、貴人等)。正是因為各種變數,預測難免存在誤差,預測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準確率已經很了不得了。

 

14. 文物出土

    1973年初,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周易》,釋文發表在《文物》1984年第3期上,引起研究熱潮。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1987)、張立文《帛書周易注釋》(1992),韓仲民《帛易略說》(1997);帛書《易傳》釋文,最初見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1993)、第六輯(1995),朱伯昆主編《國際易學研究》第一輯(1995)、《續編四庫全書》經部第一卷、四川大學出版社《易學集成》等書。本世紀以來,帛書《易傳》新釋文又見張政烺《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廖名春《帛書〈周易〉論集》、丁四新《楚竹簡與漢帛書〈周易〉校注》等。帛書《易傳》共包括《二三子》、《繫辭》、《衷》、《要》、《繆和》、《昭力》六篇。邢文《帛書周易研究》是第一部學術專著。1977年在阜陽雙古堆漢墓出土了漢簡《周易》。1994年發現了楚竹書《周易》,經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關校注,亦十分豐富。

 

15. 周易卜卦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有三種, 一是朱熹《周易本義.卦名次序歌》的順序, 一是京房易傳的八宮順序, 一是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周易順序。

  朱熹《周易本義.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4-5]

(一)八卦歌訣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二)八卦代數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東北。震:東。巽: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

(四)八卦五行

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兌(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離(火),離(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兌(金)。

乾、兌(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離(火),離(火)克乾、兌(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兌旺於秋,衰於冬;震、巽旺於春,衰於夏;

坤、艮旺於四季,衰於秋;離旺於夏,衰於四季;

坎旺於冬,衰於春.(四季是指每個季節的後一個月)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一」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的八組符號代表著萬物不同的性質,據《說卦》的解釋:「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xùn),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gèn),止也;兌(duì),說也。」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橫叫初爻,中間一橫叫二爻,上面一橫叫三爻。

 

16. 指導作用

    《易經》誕生於三千年前,從伏羲八卦算起,易學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歷史,可企業管理是近代和現代的問題;他們之間有何關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萬法歸宗。易乃中國文化之源,誕生於甲骨文之前,是我們的祖先對待天文、地理、歷史和生活環境的經驗寫照。因易而成道、儒、釋,道學崇尚自然,儒家崇尚倫理,釋佛崇尚覺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繫辭云:「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天人合一」,「內聖外王」,「內外兼修」……因易而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脈相傳,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形成了穩定的社會結構,使華夏兒女得以休生養息、安居樂業薪火相傳,塑造了富於創造和頑強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一代代英雄兒女 

    乾泉先生認為,有人說中國沒有自己的管理,而乾泉教授認為中國幾千年前不但有管理,而且還有自己的管理哲學。中國有著博大精深的管理文化。但是文化也是要進化的,文化只有在交流、重組、融合中才能夠創新。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化母體,談何交流,拿什麼來與西方文化重組。中國管理的現代化,應當是有自己特色的中國化。企業管理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文化,它應該是民族文化在企業行為中的表現。忽視民族文化、片面模仿西方管理的必然結果就是:邯鄲學步,不僅學不好西方的管理科學,最後連自家的珍寶也會丟失,給企業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易學思想當可為中國化的企業管理提供崇高的價值理念和指導。《易經》原理貫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著中國文化在漫長的文明發展過程中對自然、人生和社會規律規律探索的經驗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對世界的認知和自身的價值,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密切結合的一種決策管理模式,包含著許多具體的經營策略。

    當今時代,易學預測被較多的人所能接受,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周易預測是迷信活動的一部分。周易文化經由幾千年的發展,周易預測方法從祖先們創立至今已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記錄,在這麼漫長的歲月中,能夠走到今天讓我們這輩人認識並了解和來運用它、發揚它,說明這套理論系統的存在是有它真實不虛的科學理論觀點。由於學術上缺乏有力的引導,仍表現為與其它迷信術數混雜,許多人仍視易為卜筮之道。周易預測這一整套的科學理論系統,除了需要人們深入了解,還需要社會人士正確弘揚,如何從古老而常新的周易預測中剔除神秘色彩和人身依附關係,提煉、總結出有實質借鑒意義的預測思想成為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1]

    如今,雖然周易預測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但有價值的成果並不多。慶幸的是,得益於政府對學術易學的支持,當前社會出現了許多[13]的研究機構,對易學的研究,進一步走嚮應用階段,使古老的易學同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而周易文化在互聯網的傳播更為迅速,專業研究周易預測文化的學術網站算網就是其中代表。算網依託互聯網資源,為易學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免費開放、自由溝通、高水準的易學學術文化培訓交流平台。比如算網關於周易預測思想的提煉、整理除了重視就卦論卦以及側重預測哲學闡發,更從預測過程的角度去系統完整地挖掘《周易》預測思想的內涵,使得《周易》預測思想的研究具有可操作性, 使周易預測哲學能真正現代化,真正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1]

    歷史上的任何學說,只要不是出於考古的社會學意義,我們都必須把它們拿來古為今用,何況是傳承了幾千年的周易預測文化!周易預測研究的現代化,首先在於政府對於學術研究的大力支持和對現今民間「假易迷信」的大力肅清,恢復周易本來面目及聲譽。易學學術研究應推陳出新,改變治易方法,力爭早日拿出有價值的易學研究成果,使易能真正現代化,真正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1]

 

17. 現代運用

17.1 周易取名

    周易學者孔祥焱認為:姓名學雖是最易學的一種命理,但其實要比想像的複雜很多,易學難精,需要考慮筆畫數、文字寓意、音調、筆畫五行、文字本身五行等多個方面。

    周易起名屬於易學分支,是從《周易》象數理論中衍生出來的新派系,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漢字中含有五行,數理中含有五行、音律中含有五行,通過不同姓名漢字的組合,顯現出不同的吉凶暗示,並表現於人體陰陽五行氣場的順暢與帶澀,通則吉順、滯則兇險。姓名經後天人為補救,可調整人體五行氣場微循環結構,使人達到趨吉避凶的吉祥作用。其作用與方位、顏色等等補救措施同理同功。

    易學研究師蔡聞斌認為,姓名決不僅僅是代表一個人稱呼的簡單符號,它還結合易經的宇宙全息規律,通過姓名中字的形、音、義、數、組合等所產生的五行磁場的誘導力,配合漢字的筆劃數、五行、音律等特有信息,對人的起到一種暗示作用,從而影響人一生的性格、健康、事業、婚姻、財運、人際關係等諸多方面。姓名學可以達到趨吉避凶、趨利避害,至於人生理想境界的目的,實為既節省能源又節約勞力、無污染、無副作用、投入少、回報大的優秀技術。

17.2 三才配置

天、人、地三才配置對人的身體狀況、婚姻家庭及人的基礎運和成功運具有重大影響。

天、人、地三才數理只計1-10的數,取10模(只計個位數)若個位數為0,則按10計。

人格與天格的五行關係反映發展運,人格與地格的關係反映基礎運,人格與外格的關係反映人際事業運。

17.3 股票市場的應用

    周易,是萬象軌跡演變規律的提綱,懂得周易,可以有效地應用於股市投資當中,關鍵是看你怎麼去融合與應用。周易股市應用主要靠「三板斧」:專業技術、易理指導、古筮參考(特別是六爻預測)。專業技術是其中的鋪墊;易理指導則是當中的關鍵;當然,還可以通過古筮預測法,作為股市趨勢分析的參考工具。古筮法不能作為依賴的決策工具,而應該把它擺在分析參考的地位,這是根據周易客觀性的特徵,造成卦象顯示帶有「不謀專事」的的屬性,因此專門設定的原則。但要把古筮這項傳統文化有效利用在金融投資市場,就必須了解它的特徵,尊重它的規律,把它放到最適當的位置,才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它的功用。

 

18. 相關概念

    很多人不明白周易、易經、周公、周公解夢等古代詞語的關係,這裡進行一些簡要介紹。

    周易是一部描述事物變化規律的工具書。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原作者周文王姓姬名昌。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亦稱為《羲經》、《周易》。

    我國先祖認為:世上一切均有陰陽二氣,孕育而成,金、水、木、火、土五行,生、死、衰、亡決定事物的未來。

周,中國商末周初的一個歷史時期。易,變化。周易預測:是基本按先祖五行變化規律而對事物進行預先推測估算。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為其采邑,故稱周公。

周公自幼篤行仁孝,多才多藝。文王在時,他以孝仁而異於群子;武王即位,則以忠誠輔翼武王,一次,武王有疾,群臣憂懼,卜求先王救助。「周公於是乃自以為質,設三壇,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於太王、王季、文王。」願以自身替武王之身,且稱曰:「旦巧能,多才多藝,能事鬼神。」

及武王死,成王在襁褓中,周公毅然挑起了「攝行政當國」的重擔,並且教誨開導成王。

周公就是以其終生輔國安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正是周公式的事業。

周公「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來源。儒家思想學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禮」,也源於周公。

自東漢以來,人們常以「周、孔」並稱。唐韓愈則把周公列入儒家道統的關鍵人物之一。

周公解夢是我們古代文化遺產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間卻流傳甚廣。每個人都要做夢,夢之與人猶靈魂之與人,與之俱來,隨之而去,伴隨人之一生。只要人的大腦之思維能力還在,夢就會長久不衰。做夢不分貴賤、不分長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夢的內容有所不同而已。

夢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見慣,又神秘莫測,既虛無飄渺,又真實可見。若說夢是幻覺,然夢中之人物事件,醒後皆歷歷在目;若說夢是真實之表現,然醒後難找與夢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時日有所思,夜即夢之;有時夢中所見,日即遇之。夢之神秘至此,我們的祖先亦早知之,即產生夢文化。

夢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間卻流傳甚廣,《周公解夢》即流傳在民間的解夢之書。在術數史上,很難發現解夢之術,列於此,只因夢文化在民間甚為流傳,並能從夢中預測吉凶。

18.1 周易與易經區別

    簡單的說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就是從屬關係上的不同,易經包含了周易,照南懷瑾先生的說法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在於: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易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其實易經有三易之說。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2]

19. 現代大師

    羅楷先生,號心語、字無極。黔南人氏,自幼習《易》,及長。邁名山、涉古寺、遍訪民間奇人能士,參悟儒釋道三家真諦。斗轉星移、萬物復往、十載光陰轉瞬即逝。今復出創立「壹圓文化」「好了書院」,願與大家一起為天地立心,萬物行德,盡微薄之力

    劉信明,廣東廉江人。先天八卦嫡派傳人,號行天良居士。自幼年時很喜歡研究國學經史,當時隔於時世,長大後在一次旅途中遇到陳老師傅,至一九七三年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拜了陳老為師。師傅察覺他人品老實好學,加以悉心傳授,中華醫道五行與及先天八卦之學術。人們都講他小時候有過目不忘的智慧,先天八卦的六十四卦都能熟記下來。現任香港宏德、朗德科技集團副總裁;和英國際諮詢機構首席易智謀顧問;廣州華升集團公司常年顧問;廣州尚品裝飾有限公司常年顧問;東方智慧易學研究院—院長;研究《易經》三十多年,為多家企業選人用人;《跨越財富天險—使企業風聲水起》直接上市,如達意隆機械。主要作品《先天八卦密宗》、《識人通鑒》。

 

 
推薦閱讀:

002《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章(二)
《莊子》之道:做自己挺好
禹音:中庸之道之平衡智慧
讀《螽斯》:好家風,星火傳
保持開放的心 |《孝經》卿大夫章第四

TAG:經典 | 國學 | 周易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