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試編寫《簡易對聯入門》

試編寫《簡易對聯入門》

  對聯沒有樹起「兩根柱子」的理論,是歷史的局限所致。與科學的聯律觀相適應,對聯啟蒙教育亟需完善。  令人憂心的是,在「一根柱子」的背景下,對聯啟蒙當前還是被「六相論」鉗制著,許多對聯入門資料,誤人不淺。在理論界已經普遍認識到「詞性相同」「結構相同」不完全是對聯的真面目的情況下,我們的啟蒙教育,還是固守著「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的套路,為青少年的成長留下嚴重的後遺症。我們的啟蒙老師總是一種論調:「先學會嚴格按名詞對名詞……創作。至於變化,那是以後深入學習去了解的事。」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固守「兩個一致」的人口數量有多大?只怕統計出來會令人驚訝。今天的孩子就是他日的大人。從當今大人們的價值觀來看,正是錯誤的啟蒙教育「確保」了積習難改。長此以往,怎能不積重難返?  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應該是:一開始就向孩子們展現聯苑的風景是個什麼面貌,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基於這一重要意義,運用科學的聯律觀,編寫《簡易對聯入門》,是扭轉局面的最重要的基礎工作。  下面,試拋編寫一個最為簡潔的版本,且並未舉例說明,僅僅示意一個大概的構架。期待有識之士不斷完善,豐富。

簡易對聯入門  一、簡釋  對聯,就是以對偶的修辭手法,根據一定規則創作的,以兩行為鮮明標誌的傳統格律文體。前一句叫上聯,後一句叫下聯。  對聯又稱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端靈,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應,是其獨特的藝術形式。  二、淵源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對聯這種語言文字的平行對稱,與哲學中所謂「太極生兩儀」,即把世界萬事萬物分為相互對稱的陰陽兩半,在思維本質上極為相通。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楹聯的哲學淵源及深層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陰陽二元觀念。  三、分類  1、春聯:新年專用之門聯。  2、賀聯:壽誕、婚嫁、喬遷、生子、開業等喜慶時用。  3、輓聯:哀悼死者用。  4、贈聯:頌揚或勸勉他人用。  5、自勉聯:自我勉勵之用。  6、行業聯:不同行業貼於大門或店內之用。  7、景觀聯:用於風景名勝區的對聯。  8、閑聯:文人之間酬唱、娛樂的對聯作品。  四、特點  1、對稱性  構成對聯上下兩行的字、詞、句,常表現出鮮明的對稱性。  字的形、音、義;詞的含義、結構、詞性;句的結構、容量(包含的字數、素材;運用的修辭;表露或承載的觀點、情感、意境、風格、氣勢等),通常表現出對立、對等、相同或屬性一致等「對稱性」。  整聯上下體現鮮明的對稱特徵。  2、不對稱性  以上表現出「對稱性」的元素,不一定以最圓滿的對稱姿態存在於具體的對聯作品中,常有一定幅度的破缺,有的破缺微弱,有的破缺較明顯,有的可能破缺很厲害。  整個作品在體現鮮明的對稱特徵的同時,也體現出一定程度的不對稱特徵。  同時具有「對稱性」和「不對稱性」,使對聯展現出的美,通常以「對稱美」為主,「參差美」為輔。  五、創作  對聯創作,是一種辨證處理各種矛盾關係的行為。使所有矛盾實現對立統一,「矛盾體系」定格為理想平衡態,獲得理想的對聯作品,是創作的目的。其中,要重點處理的是「對稱性堅守」與「對稱性破缺」的矛盾。  「對稱性堅守」的目的是突出對聯的「對稱性」;「對稱性破缺」的目的是合理賦予作品「不對稱性」。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突出其主要地位;後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要重視其重要作用。這一對矛盾的平衡,要服從於整個「矛盾體系」的平衡。  (一)追求對稱方面  對聯要保證較鮮明的「對稱性」,需要依靠局部元素較高、甚至最高的對稱度的累加來保證。  諸元素「對稱度」最高的「圓滿狀態」如下:  1、字句對等。字數、句數不限,但上下聯要一樣。  2、小類工對。對應位置的兩個漢字,至少有一組含義相反、相對、相同或相類。  認識漢字的「小類」——  漢字的小類,就是就是詞性相同,含義相反、相對或相類的一組漢字的總和。  含義相反:如,厚-薄;粗-細;輕-重  含義相對:如,春-夏;山-水;雨-風  含義相同:如,言-說-叫-語-呼  含義相類:如,詩-書-畫-印;松-竹-梅  嚴格地說,相類,本質上包含「相反、相對、相同」。  一個漢字在字典上有幾個不同的含義,它就至少屬於幾個不同的「小類」。哪些漢字與之是同一小類,根據它們的某一組含義是否相反、相對、相同或相類來判斷。  如:花=  作為植物器官,與「葉、果、干、實、根」等為一小類;  作為顏色類形容詞,與「白、彩、綠」等為一小類;  作為動詞,與「費、用、耗」等為一小類;  ……  3、語流一致。聯句的語義以「二字一節」為節奏,與標準音步整體合拍,同步推進,上下一致。  上聯標準句式(下聯相反):  二言:平仄;仄仄  三言: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仄對立。上下平仄對立,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句中、句腳均按「平頂平,仄頂仄」的要求安排平仄。  追求以上元素鮮明的對稱性,可能導致這樣的結果:上下聯詞的詞性一致,詞句結構也一致。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主謂賓對主謂賓……同時,詞性、結構不一致的情況也很普遍。  (二)追求不對稱方面  根據藝術表現的需要,對聯創作中,各元素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安排為「圓滿狀態」。通常,有以下破缺方式。  1、平仄韻動。在遵循對稱律要求的基礎上,根據作品藝術表現需要,聲律可按一定規律變化。提倡參照傳統變格,慎重創新。  常見變格——在標準句式的基礎上,非節奏點可以靈活變化;  特殊變化——在一定條件下,節奏點的平仄也可突破;「二字一節」的語義與音步可以突破。  2、詞句波動。可採用寬對、失對,自對、借對、蹉對等方法,及借鑒詞、曲、古文等的句法和筆法,追求上下聯藝術的起伏。  寬對:就是沒有小類那麼精緻的對仗。輕度破缺的寬對比較常用。古人把漢字分成了天文、地理等門類,按門類相對,不管是否是小類,都被認為是工對。  失對:就是兩個漢字的所有含義既不相類,也無相近性。在巧妙的構思下,它們也有可能安排在對聯作品的某一局部。  自對:即當句對,又叫"邊對」,即於上聯中自成對偶,則下聯對應位置也自成對偶,而自成對偶的部分上下不一定工對。  借對:即通過借義或借音(此處僅討論借義)等手段來造成對仗工整假象的目的。一個字、詞有兩種以上的意義,在句中用的是甲義,對仗不工,但是借用它的乙義或丙義,在審美錯覺上造成工對的假象。故又稱假對。  磋對:即為了使平仄合律而合理改變詞語的位次。也稱錯綜對、交股對。  3、容量破缺。素材、修辭、情感、觀點、風格、氣勢等諸多因素,在一定條件下,根據藝術表現的需要,亦可尋求輕微的乃至誇張的「不對稱」。  (三)怎麼處理好平衡  對聯依靠諸矛盾的對立統一,凸現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  1、對立統一。諸矛盾實現合理平衡。其中,「對稱性」在平衡關係中通常佔主導地位。對稱與不對稱的「恰點」和「底線」,均為黃金分割點。  通常,上下聯保證61.8%≤對稱度<100%,即在合理審美範疇;當句子傑出時,38.2%≤對稱度<61.8%,也可能立足。  2、上下均衡。雖然局部元素可能處處有破缺,但綜合起來,對聯的上下聯最終形成整體態勢上的均衡。  3、合理取勢。整體均衡的態勢下,諸元素或取均勢,或取變勢。平仄整體偏取均勢,對仗整體偏取變勢…附:意境、風格整體偏取均勢,觀點、情感、氣勢整體偏取變勢…  4、服務整體。所有矛盾關係的處理,均服務於作品的藝術性與思想性。對聯作品講究端、靈、切、朴、特。  對聯作品的取勢,及其端、靈、切、朴、特的講究,在今後的學習中將逐步深入接觸。  六、禁忌  1、可用傳統四聲,也可用新四聲安排平仄,但不能混用;  2、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一定條件下可突破;  3、仄收句盡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一定條件下也可突破;  4、一般要避免不規則重字;  5、忌不合理合掌。


推薦閱讀:

寫景的對聯集錦
晚思集(余笑人原創對聯集)
常見春節對聯大全
酒後對聯,太經典了【網路資料的改編】
上聯:一簾幽夢戲,醒來才知曲。求對下聯?

TAG:對聯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