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爺與王府(四)

 恭親王府位於後海的正南方,在相距不遠的後海西北沿另有一座王府,就是醇親王府。醇親王奕譞是恭親王奕訢的異母弟,在辛酉政變中立了功,後來又娶了慈禧太后的妹妹為福晉。同治皇帝死後,他的次子載湉被慈禧太后選為皇帝,這位醇親王也因此享受到世襲罔替的殊榮,醇親王府原來位於西城太平湖畔,後來才遷到後海北沿,因此人們把舊府稱為南府,新府稱為北府。遷府的原因一是因為載湉原在南府住過,當上皇帝後這裡成了潛龍邸,按照清朝的祖制,這裡就不能由他人長住下去了。二是因為北府的風景、地勢確實很不錯。

    後海北沿的醇親王府早先曾是康熙年間的大學士明珠的宅第,這裡環境幽靜,南邊的湖面開闊,「新荷當戶,高柳搖窗……大有西湖樓外樓風致」(《天咫偶聞》卷四)。吸引了不少王公貴族在這一區域建造府邸。明珠死後,他的宅第被權傾一時的和珅奪去,和珅被誅後又成為成親王永瑆的王府。永瑆是嘉慶皇帝的哥哥,又是軍機大臣,因權力過大,被嘉慶皇帝免去軍機大臣之職,回到府中閑居。

    奕譞的兒子載湉當上皇帝後,他上了一個恭繳舊王府的奏摺,慈禧太后立即下諭旨,「貝子毓橚府第,著賞給醇親王居住,並賞銀十萬兩,由親王自行修理,俟修竣後再行移居。」那個倒霉的貝子毓橚,是成親王永瑆的曾孫,被慈禧太后強迫著遷往西直門內半壁街一所空閑府第里住去了。

    奕譞得到這座新王府後,用了很大的精力,花了許多銀兩,將花園、東跨院重新修葺,直到1889年才得以遷入新府,只住了一年多奕譞就病故了。他的兒子載灃襲爵後,王府還在修建,僅慈禧太后就先後賞銀十六萬兩,可見工程規模不小。

    1908年光緒皇帝病逝,慈禧太后決定由載灃的兒子溥儀繼承皇位,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死了。載灃本來沒有多少從政的經驗,一下子被推上了攝政王的高位,年僅三歲的溥儀在登基大典上又哭又鬧,嚷嚷著「要回家」,載灃只得哄著小皇帝:「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典禮結束後,文武百官都竊竊私議起來,認為「回家」和「快完了」等都是不祥之兆,僅僅過了兩年多,武昌起義就爆發了,清王朝內部亂成了一團。徐世昌等袁黨鼓動奕匡起用袁世凱,載灃雖然極力反對,最終也沒能頂住,袁世凱上台當了內閣總理,緊跟著攝政王載灃就被撤了職,從宮中回到醇王府,回家抱孩子去了。

    溥儀回來得比較晚,辛亥革命後清帝退位,溥儀在紫禁城內廷又住了十三年,直到1924年馮玉祥的國民黨將其攆出紫禁城,他才回到後海北沿的醇王府。不久之後溥儀就住進東交民巷的日本使館。後來又移居天津。民國時期醇王府的房產倒是沒有出賣,但王府的財產典當、出賣了許多,房屋花園也因無錢修葺而日益破敗。直到北京解放後,醇王府出售給人民政府。王府現在是衛生部機關所在地,醇王府花園從1959年起成為宋慶齡副主席在北京的住所。她在這裡處理政務,會見國內外的朋友,現在這裡已開闢為宋慶齡故居紀念館。

    另外,宣統年間還在西安門內集靈囿建造新的攝政王府,建成後還未遷居,清帝就退位了。

    在西城定阜街西頭路北坐落著慶王府。慶王就是活躍於清末政壇上的奕匡,他是慶僖親王永磷的第六子綿性的長子。永磷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個兒子,也是第一代慶王,由於「世襲遞降」,到了奕匡繼承爵位時,他僅是個輔國將軍。原來的慶王府就是後來的恭王府,以輔國將軍銜位在慶王府中顯然不合規制,所以清廷決定讓奕匡遷往定阜街的一所有160多間房的住宅。這裡原來是道光時期大學士琦善的宅邸。琦善因擅自割讓香港被革職,後來又外放,這所住宅一直空閑著,所以咸豐皇帝將它賞給了奕匡,原來的慶王府給了皇弟恭親王奕訢。

    奕匡極善於投機鑽營,他既捨得花錢收買太監總管李蓮英,又善於逢迎慈禧太后,因此他的官運亨通,咸豐五年(1855年)時晉陞為貝子,咸豐十年晉陞貝勒,到了光緒十年(1884年)晉封為慶郡王,先後授與御前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頭銜。到了光緒二十年又晉陞為慶親王。受命留京與李鴻章一起同八國聯軍議和,並簽定《辛丑條約》,光緒二十九年任軍機大臣,光緒三十三年成為清王朝最後一家鐵帽子王,而且也是十二家鐵帽子王中情況最為特殊的一家。除去清初的八家世襲親王外,雍正時的怡賢親王胤祥,咸豐時的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都是當時皇帝的親兄弟,奕譞還是光緒皇帝的生父,而奕匡僅是遠支宗室,由輔國將軍起家,經過一生的苦心鑽營,最後竟然成為鐵帽子王,不能不讓人感到驚訝。然而這頂帽子畢竟來得太晚了點,還沒等到他的子孫繼承王位,清王朝就在辛亥革命中覆滅了。

    奕匡是個臭名昭著的贓官,他利用職權貪污受賄可說是盡人皆知。奕匡利用貪污來的巨款在慶王府內大興土木,修建了萬字樓、戲樓等多處建築。慶王府佔地面積很大,南起定阜街,北至延年衚衕,東起松樹街,西至德勝門內大街。王府內有五個大院落,大小房間近千間,奕匡生前住在西邊的兩套院中,每幢房子都有匾額,像宜春堂是起居室,契蘭齋是客廳,他的長子載振住在樂有餘堂。西院中有一座精美的二層綉樓,一直完好地保存至今。後園中有一座較大的戲樓,為上下兩層,可以容納四百人,每逢奕匡父子大壽時,就要請來戲班演唱京戲,並設筵宴請親友,這座戲樓後來遭火災被燒毀了。

    1912年溥儀退位後,奕匡和載振避居天津,後來奕匡於1918年病死在那裡。他的長子載振於1913年遷回北京居住。1918年載振和他的兩個弟弟分了家,將慶王府西邊的三個院落各開了一個大門,各院之間用牆隔斷,1923年載振又將王府原來的朱漆廣亮大門改成一般住宅的小門,大概是怕引人注目。過了不久,中院發生火災,載振的兩個弟弟都遷居天津。1924年溥儀出宮後,載振感到政局動蕩,於是在天津英租界內買了一座洋樓,於1925年遷居到那裡。

    令人可笑的是,原來因清朝覆滅沒能襲爵的載振,在1918年卻由民國的總統黎元洪下令世襲慶親王的爵位。於是天津的那座洋樓就成為新的慶王府,實在是有點不倫不類。北京的慶王府於40年代初出售了,先是為敵偽政權的華北政務委員會佔用,抗日戰爭勝利後,又成為十一戰區長官部、空軍北平司令部所在地。慶王府西邊的三個院落基本保留下來了。

    北京城內著名的王府還有北新橋北邊的雍王府,也就是後來的雍和宮。這裡原來是康熙第四子胤禎的王府,後來他當上了雍正皇帝,原來的潛龍邸於雍正二年改為雍和宮,後在乾隆九年改建為喇嘛廟。舊建築保存完好,經過修繕後更是煥然一新,現在是北京市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

    惇郡王府位於朝陽門北小街燒酒衚衕,俗稱五爺府,這裡先後住過康熙的第五子允祺(恆親王)、道光的第五子奕誴。王府的建築已被拆除。

    鍾郡王府位於西城前海龍頭井,最早是愉郡王府,後來住的鐘郡王是道光的第八個兒子奕詥,後來又成為貝勒載濤的府邸。建築精巧,布局嚴整,在府邸西南邊還有一座馬圈,濤貝勒府於1925年租給了羅馬教廷,作為輔仁大學的校舍。在花園南邊的空地和馬圈舊址上建起了一座中西合壁的新樓,作為輔仁大學的主樓,設有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還有一座千人大禮堂,新中國成立後這座主樓成為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所在地。其餘的房屋原來是輔仁大學附中男生部,現在是北京市第十三中。王府的西部變成了操場,僅留府門、二道門等遺迹。

    端王府的原址在現在的官園中國少年兒童活動中心。這座王府早先是康熙的第十七子胤禮的果親王府,後來成為道光皇帝的孫子載漪的王府。載漪的福晉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即光緒的隆裕皇后的妹妹),他的兒子溥俊又被慈禧太后立為大阿哥,準備取代光緒皇帝,但是此舉遭受中外人士的強烈反對,因此載漪對洋人十分仇視,陰謀利用義和團「扶清滅洋」,為溥俊登基掃清障礙。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端王府被燒成一片廢墟,載漪也被當作庚子事變的禍首革爵發配新疆。他的寶貝兒子溥俊的大阿哥的名號也被廢除。

    孚郡王府位於朝內大街路北。最早是康熙的第十三子胤祥的怡親王府,後來是道光的第九子奕譓的王府,現在是科學出版社所在地,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基本上保留下來了。

    和親王府位於張自忠路(原名鐵獅子衚衕)東口路北。原是康熙第九子胤禟的貝子府,後來成為和親王弘晝的府邸。經過重建後格局嚴整,清末曾在此設立貴胄學堂,民國時期成為段祺瑞執政府所在地。1926年著名的「三·一八」慘案就發生在這裡。北平淪陷期間這裡又成為日軍華北駐屯軍司令部。現在是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所在地。

段祺瑞執政府

    淳親王府位於東交民巷正義路西側。淳親王胤佑是康熙的第七子。《辛丑條約》簽訂後,東交民巷成為使館區,淳親王府也改建為英國大使館,中路的主建築尚存。但在北邊建有英式樓房。

    咸親王府位於大佛寺街(美術館后街),原來是康熙第24子胤袐的府邸,後來成為公主府(榮壽固倫公主),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是北京市中醫醫院。原建築基本上保留著,直到80年代興建醫院大樓,原來的建築都被拆除了。

    北京城裡還有蒙古王府。例如坐落在安定門內寶鈔衚衕的那王府。現在的寬街小學所在的院落原是蒙古親王祭奠僧格林沁的顯忠祠。現在仍留有南、北大殿和兩側的配殿。僧格林沁是清軍中一員悍將,曾擊敗過北伐的太平軍,俘虜了統帥林鳳祥、李開芳,他也曾與英法聯軍激戰,被打得大敗而逃。此人有勇有謀,曾擅自將英國的談判代表巴夏禮及隨員抓起來關進刑部監獄,這一事件成為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為燒圓明園的直接原因。後來僧格林沁又率領蒙古騎兵對擅長流動作戰的捻軍窮追不捨,僧格林沁本人也被擊斃。後來清廷特地下旨修建了顯忠祠,祭祀這個效忠朝廷的忠實走狗。

    北京城裡的王府還有:位於京郊鄭家莊的理親王府,它的主人是康熙的次子胤礽,因為陰謀篡位被免去太子的稱號,後來被政敵雍正皇帝安排在城外建王府,成為獨一無二的位於市郊的王府。寧郡王府位於東單北極閣三條。寧郡王弘皎是怡親王胤祥的第四個兒子,這座王府在民國初年抵押出賣給西什庫教堂,後來改為舞廳、汽車修理廠,現在是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庫房。恂郡王府位於西直門內,最早的主人是康熙的第十四子胤禵的府邸。誠親王府位於新街口東街,最初是康熙的第三子胤祉的府邸,現在是積水潭醫院所在地。定親王府位於西四南大街路東。榮親王府位於太平湖東里路西。儀親王府位於西長安街路北。惠親王府位於燈市口西街路北。還有一些貝勒府、貝子府、公主府,總共70餘所。


推薦閱讀:

【全家養命所在 灶王爺地盤:廚房風水怎能忽視?】
《不冷笑話》第634期:段王爺的一陽指為什麼可以名震天下?
從蒙古台吉到滿清貝勒——巴林左旗前史
被李自成煮了吃的最肥王爺朱常洵, 體重360斤

TAG:王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