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繞清東陵的四大謎團
05-29
陵,即墳,又稱冢,人死後埋葬的場所;陵墓則指帝王及后妃、子女死後埋藏的地方。中華民族具有「敬祀祖先,慎終追遠」的傳統,歷來十分重視對死者的安葬和祭祀。這不僅是為了緬懷和紀念,也藉此祈求祖先對後世的蔭庇。清東陵作為皇家陵墓,其內涵早已不僅限於此,封建統治者已將其作為關乎國祚盛衰、帝運長短的重大工程。 清王朝歷經數代,投入大量財力和物力,建成了這座雄偉壯觀又精美絕倫的皇家陵墓--清東陵。
推薦閱讀:
580多單體建築組成了清東陵龐大的古建築群,不勝枚舉的歷史瑰寶彙集於此--中國現存面闊最寬的五間六柱十一樓的石牌坊、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孝陵主神路、裕陵地宮精美的佛教石雕、慈禧陵三座貼金大殿…… 在這些莊嚴肅穆的建築內,在那些威嚴猙獰的鎮墓獸的看護之下,清東陵變得越發神秘莫測,無數未解的歷史謎團吸引著人們走進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地。
清東陵選址之謎 公元1651年,清順治八年的一天,清世祖福臨(順治)攜大臣、侍從來到遵化的馬蘭峪境內狩獵。此次順治皇帝的出行,名為狩獵,實際上卻肩負著一項重要的使命,它關係著未來大清王朝的基業江山--就是為自己,也為未來的大清帝王,選擇一塊「風水寶地」,建造一座皇家陵園,讓大清龍脈延續,一統江山萬年。
那麼,順治帝為什麼到河北遵化的馬蘭峪選擇陵址呢?清東陵陵址的確定,歷史上公認是順治皇帝所為。但順治帝為什麼選這裡營造陵墓,史學界莫衷一是。有野史記載:順治帝福臨在一次狩獵中,登上鬱鬱蔥蔥的昌瑞山,向北極目遠眺,群山蜿蜒起伏,林蔭繁茂,生氣盎然。轉身南望,群山之中環抱著一塊坦蕩肥沃的土地。東西各有一泓碧水,波光粼粼,緩緩流淌。世祖福臨凝神片刻,心中大悅,欣喜之言脫口而出:「此山王氣蔥鬱,可為朕壽宮!」隨即從馬鞍上摘下一件佩飾,順勢將佩環滾下山坡,說:「佩落處定為穴」。眾大臣跟蹤尋覓,打樁為記,遂修築了清東陵第一座陵寢,即孝陵。
查閱一些歷史資料,就會發現,其實早在明朝的時候,堪輿學家就發現了馬蘭峪昌瑞山一帶是塊做皇家陵園的「風水寶地」。但當時,明朝的皇帝在北京昌平找到了比它更近的地方,故沒有選擇這裡。有人推測,順治皇帝是從明皇帝的那裡得了個順水人情,才有目的地到遵化昌瑞山一帶來打獵,並考察帝陵地址的。 孝庄陵寢之謎在清東陵一百多座陵寢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陵寢,即在清東陵陵寢圍牆(風水牆)之外有一座宮殿式陵寢,這裡葬有一位特殊人物--與姑姑、姐姐三人同嫁皇太極,後又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為穩定清朝政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孝庄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堪稱清朝開國期間的風雲人物。然而按照清朝早期的喪葬制度,皇后無論死於皇帝之前還是之後,都要與皇帝合葬,同陵同穴。 可是孝庄文皇后為何沒有與丈夫皇太極合葬?為何她的陵寢安葬於圍牆之外?野史、正史、傳說,眾說紛紜。 在前人著述的清朝野史中以及今人的許多文學、影視作品裡,都這樣解釋:孝庄是蒙古科爾沁草原一個部落的格格,13歲嫁給皇太極。與此同時,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也深深地愛上自己的嫂子。當皇太極暴亡,宮廷中開始激烈的皇位之爭時,孝庄採納漢臣洪承疇的建議,利用多爾袞對她的感情,使他退出皇位的角逐,並擁立自己的兒子福臨繼承皇位。在順治年幼執政期間,孝庄一直是他的拐杖,周旋在順治、多爾袞和各種政治勢力之間,並依靠多爾袞穩定政局。
有學者認為:「孝庄文皇后並沒有下嫁。第一是孝庄文皇后的墓建在皇陵附近。第二是她仍被尊稱為文皇后,既然稱為孝庄文皇后,就說明清朝的皇帝都承認她。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持下嫁觀點,但是我認為最起碼沒有舉行正式的婚禮,而且現在也沒有找到任何一件非常令人信服的她曾下嫁的依據。」
令人不解的是,一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給祖母孝庄文皇后建陵,其梓宮在暫安奉殿停了35年之久,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至今也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釋。 據有關歷史記載,孝庄文皇后曾立下遺囑,表示過不與皇太極合葬之意。其大致的意思是:太宗皇帝已經安葬多年了,她死後再去打擾先人是不好的。而且她心裡牽掛順治、康熙,想把自己安葬在遵化清東陵,這樣也好看顧兒孫。現在的一些觀點認為:這是孝庄為自己與多爾袞的特殊關係而無顏與皇太極合葬找了個台階。 這個遺囑給康熙出了個大難題。康熙只好命人把在紫禁城中為祖母建的一個寢宮拆了,全部移到清東陵,並選擇在大紅門左側重新拼裝起這個宮殿,把孝庄的棺槨安放在大殿里,還起了個名字叫暫安奉殿。雍正三年,把它改建成「昭西陵」。 但昭西陵為什麼不建在清東陵的風水牆之內呢?這是一個關鍵問題。學者解釋說,「清代皇后陵沒有自己單獨的名稱,孝庄的昭西陵也是取了她丈夫陵墓『昭陵』的「昭『字,位置又在昭陵的西方而命名的,但它和昭陵是一個體系。如果把孝庄文皇后葬在風水牆內任何一個地方都比她後代的地位低,這就不可能葬進去,所以就葬在風水牆之外,通過一牆之隔劃分出兩個體系來。」推薦閱讀:
※清東陵和清西陵埋葬了哪些皇帝?有什麼說法?
※憂患皇帝咸豐和慈禧的一世情緣
TAG:清東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