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二大盜墓皇帝的墓地成謎,他的墳中應該藏有一件稀世寶貝!
史上第二大盜墓皇帝的墓地成謎,他的墳中應該藏有一件稀世寶貝!
歷史上最大的盜墓賊是誰,有人說是設立了「摸金校尉」的曹操,有人說是挖了漢武帝陵墓的董卓,其實最大的盜墓賊是溫濤,溫韜在他任節度使的七年時間內,唐朝諸帝的18個陵寢竟然被他一一光顧。
但歷史上最大的盜墓皇帝卻是挖了「鞏義八陵」的劉豫。
金國滅了北宋之後,他們先立張邦昌當了偽皇帝,可是張邦昌很快被廢,接下來劉豫脫穎而出,被金世宗封為大齊國的兒皇帝。
劉豫活著的時候,乾的歪剌事兒2一大籮筐,可是死後,卻像空氣一樣,神秘地消失了。他的陵墓葬在哪裡,他的墓有沒有被盜,而他的隨葬品又有哪些,如果想將這些問題釐清,我們還得從鞏義講起。
在鞏義,一共埋有北宋的七位皇帝,但這裡卻有八座陵墓,分別是:宋宣主(趙弘殷)的永安陵;2.宋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3.宋太宗(趙廣義)的永熙陵;4.宋真宗(趙恆)的永定陵;5.宋仁宗(趙禎)的永昭陵;6.宋英宗(趙曙)的永厚陵;7.宋神宗(趙項)的永裕陵;8.宋哲宗(趙煦)的永泰陵。
因為趙弘殷並沒有當過皇帝,趙匡胤當了皇帝後,將他父親的骨灰從開封遷往了鞏縣的邙山。並尊其為宋宣主。劉豫被金世宗封為大齊國的「兒皇帝」他一口氣盜了北宋八座皇帝陵,他就是最大的盜墓皇帝!
劉豫熱衷於盜墓的起因,是源於一隻晶瑩剔透的玉注椀。
玉注椀——你沒有看錯,中國最早的椀是木字旁,因為木頭製作的碗不容易打破,在當時瓷器是稀罕物的北宋,木碗絕對是大多數老百姓的最愛。
玉注椀不是吃飯用的,而是喝酒用的,它類似於分酒用的酒杯,宋哲宗喝酒時,玉注椀會一次性注滿酒,宮娥會用椀里的小勺,將酒水非常講究地舀到皇帝的酒杯中。
這隻玉椀非常珍貴,不僅工藝精美,而且是用于闐國最好的玉石雕刻而成。它是宋哲宗的心愛之物,宋哲宗駕崩後,就被葬進了永泰陵,可是有一天,劉豫在集市上,忽然發現有個士兵在賣玉注椀。
在於欽編撰的《齊乘》中,這樣寫道:劉豫僭立,見兵士賣陵中玉椀,即置陶(淘)沙官,再發河南山陵及發民間無主墳墓。
很顯然,這隻精美的玉注椀現身,說明永泰陵被盜,而劉豫從這隻價值連城的玉注椀上,萌生了組建「淘沙官」盜竊鞏義八陵的念頭。
關於這隻玉注椀的下落有這樣幾種說法。
1、玉注椀落到了劉豫的手裡。(劉豫貪財,這樣好的寶貝到手,豈有輕易放過的道理)
2、玉注椀落到了後來的南宋皇帝手中。(這個最不靠譜,玉注椀落到了劉豫的手裡,就等於肉包子落到了狗嘴中,焉有吐出的道理)
3、玉注椀落到了金人的手中(這個也不可能,雖然金兵佔領汴京,曾經索要過這隻玉注椀,可是當時的玉注椀已經埋進了永泰陵,自然沒法得到)
劉豫領兵打仗連吃敗仗,對百姓橫徵暴斂,外加盜墓的醜惡名聲,大齊王朝還沒堅持到10年,便被完顏昌和完顏宗弼給廢了。劉豫被貶到了臨潢府,成了有名無實的曹王,宋史記載劉豫死於紹興十三年(1143年),金史則記載鬱郁不得志的劉豫在皇統六年(1146年)去世。
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問題。劉豫葬在了哪裡。
我們知道,當年的臨潢府,就是今日的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波羅城四周全都是一望無際的戈壁、山嶺和草原,按照葉落歸根的傳統,他的本應該歸葬於老家景州阜城(河北景縣),可是因為他身份特殊,曾經當過大齊的兒皇帝,故此,金國的皇帝哪肯讓他的遺體歸鄉。
劉豫被兒子劉麟葬在南波羅城外的山裡,這樣子孫後代會得到風水之利,這個基本不用懷疑(巴林右旗索卜爾嘎蘇木境內的慶雲山中,就有遼國三位帝王的陵寢。東陵(興宗耶律宗真的永興陵)、中陵(聖宗耶律隆緒的永慶陵)和西陵(道宗耶律洪基的永福陵))。而方向就應該是正對著河北景縣的西南方。跟南波羅城的距離也不會太遠,太遠子孫後代上墳不方便,也不會太近,太近了沒法保密,按照出殯時,馬車載著重重的棺材,轅馬在山路上的耐受力,大約是距離10里左右,南波羅城西南的一座山裡。
而陪伴劉豫的就是那隻玉注椀。
相信這個大盜墓頭子的墳墓,也有被我考古人員找到的那一天,那隻價值連城的玉注椀,也總會有重見天日的時候!
關注更多好玩有趣的歷史,請加微信lichuchu430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