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仙李白生平簡介

  李白是唐代詩壇上的一顆巨星,被歷代文人稱為「詩仙」,杜甫的詩句「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就是對李白詩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字太白,於唐武后長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亞的碎葉;5歲時,隨父親遷居四川江油縣青蓮鄉。李白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說:「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15歲時,學習劍術。20歲前後,在家鄉的匡山讀書,從友人學習縱橫術。李白勤奮好學,「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在20歲以後,李白遊歷了蜀中不少名勝古迹。蜀中雄偉壯麗的山川,培育了李白開闊的襟懷,豪放的性格和對大自然的熱愛。由干受縱橫家和儒家思想影響,李白有著很強的事業心,希望建功立業;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響較深,又熱切地嚮往著求仙學道的隱逸生活。這種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後形成二者兼顧的願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駭驥筋力成,意在萬里外。」於是「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在途中,他寫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出三峽後,李白首先漫遊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當時正是開元盛世,國家呈現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李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對前途充滿了信心。那時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通常是走科舉考試的道路。此外,還有一條「終南捷徑」,即通過求仙訪道的隱居生活,擴大影響,引起朝廷重視,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羈,又抱負很大,自視甚高,不願走科舉道路,所以選擇了一終南捷徑。為此,李白在江陵拜訪了著名道士司馬承禎,並寫了一篇《大鵬賦》,用寓言形式記敘這次會晤。此賦通過「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的大鵬形象,抒寫了他遠大的抱負。

  李白在求仙訪道的同時,很注意結交「豪雄」,即那些能夠抗暴扶弱、仗義捨身的遊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俠」,「輕財好施」。他在東遊吳越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散金三十萬,周濟生活困難的人。李白一生寫了許多歌頌俠士的詩,讚美那些在國家危急關頭,勇於捨身赴難而不居功、不貪戀爵祿的豪俠。如《俠客行》讚美侯贏、朱亥「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古風》第十首讚美魯仲連「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並說「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他景慕這些歷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負和理想。」李白在遊歷中,很注意向樂府民歌學習,加上閱歷的增長,使他的詩歌創作日益提高,寫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如《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天開,碧水東流直北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再如《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雄偉壯麗的祖國山川景色,經過詩人別出心裁一番吟詠,更給後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李白在學習樂府民歌時,創作了不少樂府詩。《長干行》第一首開頭六句是:「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遊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後來「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便成了比喻小兒女相親相愛的著名成語。

  開元十六年早春,李白來到湖北安陸。在這裡,他和曾在唐高宗時做過宰相的許圍師的孫女結婚,開始了「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隱居安陸境內的壽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後又與道士元丹丘一道隱居嵩山。

  開元二十四年,他去山東,又和孔巢父、韓准等人隱居祖徐山的竹溪,時人號為「竹溪六逸」。他寫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表白自己此時的隱居是「養賢」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時機。文章說,「奮其智能,願為輔粥,使衰區大定,海縣清一。」可見隱而不忘政事。開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陽,「高冠佩雄劍,長揖韓荊州」。韓荊州即韓朝宗,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東道採訪處置使。李白《與韓荊州書》是他初見韓時的一封自薦書。文章開頭借用天下談士的話--「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讚美韓朝宗謙恭下士,識拔人才。接著毛遂自薦,介紹自己的經歷、才能和氣節。文章表現了李白「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的氣概和「日試萬言,倚馬可待」的自負,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寫得氣勢雄壯,廣為傳誦。在此期間,李白結識了比他大12歲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寫山水田園詩著名,二人一見如故。當他們分手時,李白寫了著名的七言絕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開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東魯任城(今山東濟寧),自己則繼續往來各地,尋找政治出路。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他又舉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徵召去長安,臨行時寫的《南陵別兒童人京》一詩,表達了他躊躇滿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在長安,李白結識了任太子賓客的老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對李白的《蜀道難》十分讚賞,「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認為此詩只有神仙才寫得出來,因而稱李白為「滴仙人」。《蜀道難》描繪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開頭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種充滿磋嘆的情調很快抓住了讀者,中間以「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險峻,再襯以「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的凄厲氣氛,以及詩人的反覆嗟嘆,把蜀道的高危艱險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蕩人心。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進一步推薦,李白終於受到玄宗皇帝的親自接見,並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職責是為皇帝草擬文浩詔令之類文件。同時也迎合皇帝的興趣,隨時寫些應景詩文。李白曾利用與玄宗接近的機會,向玄宗申述過自己對國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張。遺憾的是,這時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個勵精圖治,能夠任用賢才的開明君主,而是已經變成貪圖享樂,不問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邊事付之請將」.深居官中,沉溺聲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寫詩作詞,供自己享樂。當玄宗覺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滿足於當馴服的御用文人時,就疏遠了他。從李白方面來說,玄宗之所以疏遠他,與他那傲岸性格有關。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這種無視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顯然是統治者所不喜歡的。相傳,玄宗在便殿召見李自時,李白曾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是最有權勢的一個大宦官,為解「脫靴」之恨,他挑撥楊貴妃說,李白《清平調》詞中的「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二句,「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使楊貴妃由此深恨李自。他們都是玄宗最寵的人,在玄宗面前進讒言,自然會影響玄宗對李白的看法,何況對他進行中傷的,還有駙馬張*等人。權臣貴成的讒毀,玄宗的疏遠,使李白很苦悶,發出「行路難」的感嘆。

  天寶三載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長安已不能再有所作為,於是上疏,「懇求歸山」。玄宗沒有挽留他,而是「賜金放還」。李白在長安實際上只有一年半時間。這期間,他親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敗,以滿腔憂憤寫下了許多揭露和批判現實的詩篇,如《古風》第十五首,譴責統治階級「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

  天寶三載,李白在東都洛陽認識了比他小11歲的詩人杜甫。杜甫「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其抱負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與李白意氣相投。他們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和杜甫分別後,李白又在漫遊中度過了10年。這時,他因夫人許氏早已去世,又在廣州梁國(在今河南開封)與相門之女宗氏結婚,並常住於此,所以他說:「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國」。以梁園為中心,李白往南到過越中,往北去過幽州,有不少地方,如金陵等地,則是舊地重遊。他的漫遊,一是求仙訪道,一是欣賞大自然的美。他說:「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尋求為國效力的機會。他在《梁園吟》中說:「東山高卧時走來,欲濟蒼生應未晚。」這個時期,朝政更加黑暗,把持朝政大權的宰相李林甫,大興冤獄,打擊迫害正直賢能的官員。目睹國是日非,李白內心的痛苦也與日俱增。但他決不向權貴屈膝,在著名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中,他寫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他的高尚人格。他還寫了許多揭露和鞭撻黑暗現實的詩篇。《遠離別》對玄宗寵信李林甫等奸臣,大權旁落,提出警告:「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北風行》批判了安祿山「欲以邊功市寵」而挑起的對奚、契丹等少數民族的戰爭。

  在長期的漫遊中,李白和勞動人民有較多接觸,寫了一些反映他們的詩篇。《宿五松山下苟媼家》對「田家秋作苦,鄰女夜春寒。」深表同情。《秋浦歌》第14首歌頌冶煉工人:「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對釀酒老頭也充滿感情,{哭宣城善釀紀叟》寫道:「紀英黃泉里,還應釀老春。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是李白這個時期詩歌創作的一個主要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例如對黃河的描寫,就有不少名句:「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出龍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獨坐敬亭山》一首;「眾鳥高飛盡,孤雲獨會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則把山寫活了。

  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當時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的胡人安祿山,率所部兵15萬,認范陽(今北京大興)出發.進攻中原。僅30多天,洛陽就陷於亂軍之手。次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帝,自號大燕皇帝。六月,京都屏障憧關失守。玄宗倉皇西選,於是京都長安也為亂軍所據。安史之亂初,梁園淪陷,李白帶著夫人到江南避難。他寫了許多詩篇,表達他對亂軍的痛恨,對國家和人民命運的擔憂。《古風》第十九首中寫道:「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詩人這時渴望報國殺敵,《贈張相鎬》詩云:「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誓欲斬鯨,澄清洛陽水。」

  天寶十五載,玄宗西逃成都,太子李亨於七月在靈武即帝位,是為肅宗,改年號為至德。永王李*奉玄宗之命,以抗敵為號召,在江陵起兵。次年正月,永王經過尋陽,知道李白在廬山隱居,派謀士韋子春三次上山聘請李白參加他的幕府。李白的《永王東巡歌》第二首寫道:「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他以東晉名臣謝安自比,表示要輔佐永王,平定叛亂。但沒想到,永王與肅宗發生矛盾,不久,永王即被肅宗的軍隊所消滅。李白也因此獲罪,被捕入獄,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他這時的心情是很沉重的,「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二月,在經歷15個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時,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獲得自由。他隨即雇船東歸,名作《早發白帝城》寫道:「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此詩筆調明朗輕快,反映了李白遇赦獲釋的歡快情緒。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從江夏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與夫人重聚。李白在一生的最後幾年中,窮愁潦倒,生活十分凄涼。但他對時局的變化還是始終關心的。上元二年,當東南地區又告吃緊,朝廷派李光弼出鎮臨淮(今安徽泅縣)時,61歲高齡的李白,仍不肯放棄這最後的報國機會,打算趕往臨淮,參加李光弼的軍隊。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願。第二年,李白在安徽當塗與世長辭。

  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貧病中死去,但他以傑出的詩歌創作,為自己樹起了一座豐碑。他繼承了屈原和莊子開拓的浪漫主義傳統,反對齊梁柔靡詩風,在詩歌革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詩留傳下來的近千首,各體皆備,都有膾炙人口的名篇,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絕句成就最大。其詩氣象宏大,格調雄渾,感情豪邁,境界開闊,清新自然,餘味無窮。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把中國詩歌藝術推向頂峰,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李白詩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內容豐富多采。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為國立功,不滿黑暗現實。他的《古風》59首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對唐玄宗後期政治的黑暗腐敗,廣泛地進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賢能之士沒有出路的悲憤心情。言多諷興,氣骨高舉。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業,為國效勞,但他並不艷羨榮華富貴,而是認為「鐘鼓饌玉不足貴」(《將進酒》)。在建樹功業以後,他要以戰國時代高士魯仲連為榜樣,不受爵祿,飄然引退。其思想明顯地受到道家特別是莊子的影響。李白的不少詩篇,表現了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這種內容常常結合著對統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樂府詩,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著重寫思婦憶念徵人,還寫了商婦、棄婦和宮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丁都護歌》、《秋浦歌》「爐火照天地」,分別描繪了農民、船夫、礦工的生活,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關懷。李白一生寫下不少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他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道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等,形象雄偉,氣勢磅礴,都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類詩篇,正象他若干歌詠大鵬鳥的作品那樣,表現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從側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詩篇,像《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獨坐敬亭山》、《清溪行》,則善於刻畫幽靜的景色,清新雋永,風格接近王維、孟浩然一派。李白還有不少歌唱愛情和友誼的詩篇。其樂府詩篇,常常從女子懷人的角度來表達委婉深摯的愛情。還有若干寄贈、懷念妻室的詩,感情也頗為深摯。李白投贈友人的作品數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詩表現了鮮明的政治態度,更多的是表現日常送別、相思之感,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沙丘城下寄杜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贈汪倫》等等,感情深摯,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李白詩歌內容也包含著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較多的是宣揚人生若夢、及時行樂、縱酒狂歡的消極虛無思想和表現求仙訪道、煉丹服藥的宗教迷信。他描寫婦女和愛情題材的詩,也有少數存在庸俗情調。李白詩歌中大量採用誇張手法和生動的比喻。他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其十五),刻畫他長安政治活動失敗後深廣的憂思,是廣泛流傳的名句。他如「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寫自己的懷才不遇;「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寫仕途艱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寫朋友間的深厚友誼等,都以鮮明突出的形象打動讀者。李白詩歌的想像是很豐富和驚人的。他的「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像表現了對長安和詩友的懷念。《梁甫吟》、《古風》「西上蓮花山」分別通過幻想方式來表現自己在長安受到讒毀和安史叛軍對中原地區的蹂躪;《遠別離》更通過迷離惝恍的傳說來表現對唐玄宗後期政局的隱憂;它們都顯得形象鮮明,寓意深刻。《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則藉助於神話傳說,構造出色彩繽紛、驚心動魄的境界。李白詩歌豐富的想像力在篇幅較長的七言歌行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這方面明顯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響。在體裁方面,李白擅長形式比較自由的古詩和絕句,不愛寫格律嚴整的律詩。《古風》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樂府中的五古,繼承漢魏六朝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文筆樸素生動,並傾注著詩人洋溢的熱情。他的七言古詩(包括樂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創造性。寫景則形象雄偉壯闊,氣勢磅礴,色彩繽紛,抒情則感情奔放激蕩,跳脫起伏,變化多端。從文學淵源說,這類詩受屈原作品和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最深。李白擅長絕句。他的絕句,在南北朝樂府民歌的基礎上,鍛煉提高,更為精警。五絕如《靜夜思》、《玉階怨》等,蘊藉含蓄,意味深長。七絕佳作更多,語言明朗精練,聲調和諧優美,寫景抒情,深入淺出。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其二、《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歷來評唐代七言絕句,認為李白與王昌齡最稱擅場;李白集中七律最少,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寫得很好,說明他能寫律詩,只是不愛多寫。李白的樂府詩,雖用樂府舊題,卻能自出新意,唐人以樂府古題寫詩的,當推李白的成就最為傑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絕句,雖不用樂府題目,也富有樂府詩的風味。他詩歌語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具體表現為語言直率自然,音節和諧流暢,渾然天成,不假雕飾,散發著民歌的氣息。這主要得力於學習漢魏六朝的樂府民歌。但他不是僅僅學習、模擬民歌語言,而是在學習基礎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練、優美,含意深長。他的七言古詩除明朗自然外,語言更以雄健奔放見長。杜甫《春日憶李白》詩稱譽李白詩「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語言風格的顯著特色。李白詩歌對後代產生深遠影響。唐代韓愈、李賀,宋代歐陽修、蘇軾、陸遊,明代高啟,清代屈大均、黃景仁、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詩歌汲取營養,受其影響。李白還有若干詞作。《尊前集》著錄12首,《花庵絕妙詞選》著錄7首。其中《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3首,體裁實為七言絕句,當時配樂演唱。其他傳為李白作的長短句均不甚可信。其中《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憶秦娥》「簫聲咽」兩篇最為著名,但這兩首詞是否李白作品,頗滋後世疑問。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多對偶句,沒有擺脫當時流行的駢文風尚。但語言比較自然流暢,與其詩歌風格有相似之處。其中《與韓荊州書》、《春夜宴從弟桃花(一作「李」)園序》兩文,為後代選本所取,傳誦較廣。

  唐人所編的李白集子,現在沒有流傳下來。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於蘇州,世稱「蘇本」。後又有根據蘇本翻刻的蜀本,是現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間繆曰芑據以翻刻,世稱繆本。最早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楊齊賢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釋頗為繁富。今人瞿蛻園、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為止李白集注釋中最詳備的本子。關於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運動以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有李長之著《道教徒詩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有詹著《李白詩文系年》、《李白詩論叢》、王運熙等著《李白研究》等。除此以外,還有不少單篇論文,中華書局曾選擇其一部分較有代表性的,於20世紀60年代編成《李白研究論文集》出版。 

推薦閱讀:

《金剛葫蘆俠》簡介?
平遙古城簡介?
崔道融簡介
胡俊暘整理探索門陰陽秘法論命體系簡介之二

TAG:李白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