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孝庄下嫁多爾袞說開去

作者:我方團隊覃仕勇

滿清政府有兩個很有名的女人,一個是清初的孝庄皇太后,一個是清末的慈禧皇太后。

慈禧皇太后的斑斑劣跡天下有目共睹,這裡就不多說了。

至於孝庄皇太后,清朝自康熙以後的各代君主,都對她尊崇備至,極盡歌功頌德之事,把她尊為清朝的國母,在陵寢祭祀方面也把其放在首位。

可是,孝庄皇太后曾經做的一件「醜事」,卻很讓清朝政府抬不起頭來,諱莫如深。

這件事,即孝庄皇太后曾下嫁給攝政王多爾袞。

孝庄皇太后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字叫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塞桑的女兒。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後金時代,蒙古各部落為了與之結好,就玩命地與努爾哈赤一家通婚、結親。

這種背景下,塞桑先是把妹妹哲哲嫁給了皇太極,但久未生子。

未能生子,則科爾沁和後金的結盟就不夠牢靠,怎麼辦?嫁,繼續嫁,嫁女人過去,直到生齣兒子為止。

於是,塞桑把自己的二女兒布木布泰、也就是孝庄也嫁了過去,依然是嫁給皇太極。

孝庄嫁過去後,光生女兒,連生了兩個,沒有兒子。

於是,塞桑咬咬牙,又把大女兒海蘭珠、即孝庄的親姐姐嫁了過去。

想想看,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竟然有姑侄三人同嫁給了皇太極,這關係真夠亂,也真夠鐵的。

不久,孝庄的姐姐海蘭珠生下了兒子,孝庄也生下了兒子。

說起來,還是孝庄的命好,海蘭珠雖說生下了兒子,但不久就和兒子相繼病死了。這樣,孝庄和她的兒子就獨得皇太極恩寵。

但皇太極也是個短命鬼,不久便晏駕了。

皇太極一死,皇位繼承就成為了最緊迫的大問題,朝中剎那間就出現了諸王爭位的混亂局面。其中以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和以皇太極長子豪格為首的兩大政治集團劍拔弩張、互不相讓,內訌流血事件一觸即發。

最終,滿清貴族內部各派系作出了平衡,即讓孝庄的兒子福臨即位,即後來的順治皇帝;多爾袞擔任攝政王。

這裡面,孝庄有沒有和多爾袞達成什麼交易,不得而知。

清軍定鼎北京後,多爾袞控制了全部軍政大權。

這個時候,多爾袞若要除順治而自立,實現自己稱帝的夢想,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

可是,野心勃勃的多爾袞終於沒有做出篡位之事。箇中原因,是他被封為了「皇父攝政王」。

皇父,啥意思?就是皇帝的父親,太上皇。

皇上和太上皇的權力可以說有天淵之別,多爾袞想做的是皇上,可不是太上皇,怎麼給封一個太上皇就糊弄住了呢?

原來,是順治他娘孝庄皇太后嫁給多爾袞了——您都已經娶了我娘了,您還不是我的父親啊?

這一招實在是高!

孝庄太后下嫁之日,明朝遺臣張煌言曾作《建夷宮詞》戲謔說:

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裡爛盈門。

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實際上,滿洲剛從原始、落後、野蠻的社會形態進化、脫胎而來,本著資源不能浪費的原則,部落內部向有「兄死弟娶其嫂」的習俗,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誰也沒過多把這事兒放在心上。

可是,隨著漢化程度的加深,特別是到了康熙朝,滿清上上下下受到了漢儒家文化的影響,開始鄙視此前滿清的許多習俗。子收父妾、弟娶兄妻,這、這成何體統?!根本就無別於禽獸嘛!

康熙本人表面處處顯示出對漢文化的不屑,其實,他是受漢文化影響最深的。

比如說,滿清人起名字,一般是就地取材,沒有姓氏,直接以樹林、房屋、高山、河流,甚至野蠻的種類為名,這才有了努爾哈赤(意為野豬皮)、舒爾哈齊(小豹子)、多爾袞(小獾豬)等等粗俗難聽的名字。

對這種名字,康熙覺得很難為情,他效仿明太祖朱元璋,給自己的兒子們採取了規範性起名的做法,每人的名字取兩個吉利字,其中一個是所有兒子共用的排行字,胤;另一個有共同的偏旁,「示」。後來就出現了胤礽、胤禎、胤禛等等一大批好聽又好叫的名字。

應該說,康熙是很尊敬孝庄太后的,他稱讚說:「全賴聖母皇太后鞠養教誨以至成立。」又說:「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但孝庄嫁叔之事,康熙引以為恥。

1687年,孝庄皇太后死了,享年75歲。按照祖制,要運她的屍體到關外與皇太極合葬。

康熙斷斷不能接受,想了個招,謊稱自己夢見了祖母太皇太后孝庄,祖母說,太宗皇帝已經埋那兒40多年了,卑不動尊,不能驚動他,我不能和他合葬,而且我心裏面一直是惦記著你父子,不忍遠去,你把我埋在你父親身邊就行。

當時,順治皇帝葬在清東陵,康熙讓人把孝庄皇太后的屍體抬到清東陵,但還是覺得埋在順治身邊會污損了先人,猶豫了,只讓停在風水牆之外。

順治皇帝的陵墓在風水牆之內,孝庄皇太后的屍體在風水牆之外,沒抬進去。直到康熙自己都掛了,孝庄皇太后的屍體還在那兒擱著,擱了足足35年。

康熙的屍體下葬了三年,到了1725年,康熙的兒子雍正才把孝庄皇太后匆匆下葬了事。

後世也因此認為,就因為孝庄給大清愛新覺羅家族抹黑、丟臉了,所以死後連門都進不去。

孝庄下嫁多爾袞,本是這樣一件明擺著的事兒,現在,卻成了一件謎案。

之所以成為謎案,完全是清朝統治者,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獨裁者所製作的登峰造極的文字獄造成的。

清王朝禁書、毀書的規模、品種,及文字獄的時間的長短、手段與政策的殘暴,都超過了前代,稱得上是中國封建社會禁書的集大成者。

清朝的文字獄已經達到了神經質、喪心病狂的地步,稍有一點冒犯到皇家的威儀、觸及的皇家的利益、危及皇家的統治地位,一律格殺勿論。

想想看,象孝庄下嫁這類不倫醜事,清統治者還可能讓與之有關的文字存世嗎?

清軍入關時,曾在揚州等地展開了瘋狂的屠城活動,可是由於清政府嚴酷的文字獄,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對清軍屠殺事件一無所知。直到清末有心人士將一本流傳到日本的《揚州十日記》日本帶回,「揚州十日」事件才廣為世人所知。陳天華在《獅子吼》里很驚奇地寫道:「有當時一個遺民,於萬死一生之中,逃出性命,做了一本《揚州十日記》,敘述殺戮之慘。」

著名學者王彬編撰了一部《清代禁書總述》,梳爬索引出許多被清朝政府銷毀了的書目(只存書目,已無書籍)林林總總,共有3236種,龐大的書目群讓人觸目驚心。

最變態的是,清朝政府為了達到深度愚民的目的,連進步的科技書籍也一古腦銷毀、禁絕。

像明朝人人撰寫的《軍器圖說》,本來是介紹製作先進槍支大炮的,當時中國的槍支大炮已優於西洋火器,但因為清朝統治者的蠻橫禁絕,則到了清康乾時期,明代火器之長已全數喪失,中國已遠遠落後於西洋。

可悲的是,清廷上上下下還自鳴得意,聲稱活在「盛世」之中。

除了焚毀書籍,滿清還系統的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毀,保守估計,有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被清政府銷毀了。

《清代禁書總述》的編者王彬曾說:「乾隆編纂《四庫全書》的目的昭然若揭,並不是對中國文化進行全面整理,而是寓禁於修,包藏禍心的。這種挖補,抽換,刪改的手法,正如魯迅所說,是乾隆對中國古籍的暗殺,以至我們使用《四庫全書》時不免疑心惶惑。」

有人通過不完全統計,清代乾隆帝編纂四庫全書時銷毀了對滿清不利的書籍總數,據統計為一萬三千六百卷。焚書總數,15萬冊。銷毀版片總數170 餘種、8萬餘塊。 


推薦閱讀:

多爾袞生前沒能稱帝,死後卻「謀逆」
他使得明王朝錯殺了大將,他力保多爾袞,他誓要滅亡大明
歷史上的多爾袞 ( 第一部分 )
多爾袞生母被賜死謎團:曾當眾勾引努爾哈赤長子
歷史中的孝庄:下嫁多爾袞 姐妹恩怨之真相(5)

TAG:多爾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