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別傳
05-29
崇禎十五年(1641),明清在關外最後一次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會戰,持續了三年之久的松山之戰結束。清軍大獲全勝,而明軍十三萬人全軍覆沒不說,崇禎皇帝倚為干城,天下士子嚮往的楷模,明方前敵總指揮洪承疇大人竟也殉國了。不單皇上專門為洪承疇在京師招魂七天,做了祭文來追悼他,很多名流學子都是眼含熱淚的做了詩詞文章來紀念 洪大人,大明全國上下一派「人之雲亡,邦國殄瘁」的凄慘景象。直到數年後大清攝政王多爾袞進入北京,善良的人們才發現洪大人原來沒死,此後帶領大清滅明的引路人恰恰就是這位洪大人! 明清鼎革之際,洪承疇的確是個很重要的人物,此人絕對是個值得一提的角色。
孩子 早當家,從此就在家幫母親做豆乾,每天清晨還要走街串巷叫賣豆乾。當時與洪家同宗的洪啟胤辦私塾,洪承疇叫賣豆乾之餘常在私塾外聽課,偶爾也幫學生做對子。洪啟胤發現這個遠房侄子極有天份,慧眼識才的他決定免費收洪承疇為徒。 洪承疇重返學校後學慣用功,博覽群書。洪啟胤的《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孫子兵法》等書都被他借來認真研讀,從小就表現了治國平天下的抱負,深深賞識此子的洪啟胤在洪承疇的一篇作文中批下「家駒千里,國石萬鈞」的評語。
背景 的人基本上只能埋沒在茫茫眾人之中,做與刀筆打一輩子交道的小吏,再往上爬只怕比登天還難。適逢明末亂世,出現了大戶人家都不願意為官的情況,除非自己願意接受要麼被造反的老百姓殺死,要麼因為鎮壓失敗被朝庭處死這兩個風險冒死當官,洪承疇這樣平民出身而有才能的小吏終於把握住了機會。 明末吏治本就腐敗不堪,為了與新興的滿清作戰又大肆加稅,在各級貪官污吏的剋扣追加下終於導致經濟破產,統治階級對農民的壓迫剝削日益嚴重。陝西本來就以貧困出名,天時大旱,民不聊生下紛紛揭竿而起;一部份官軍邊兵因缺餉嘩變,亦加入義軍成為骨幹力量。崇禎元年(1628年)至崇禎三年,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人先後起義,陝西境內 的一百多支農民軍逐漸成為明廷的心腹大患。
大學 士孫承宗全家壯烈犧牲,宣大總督盧象升在巨鹿陣亡殉國。各地明軍避不敢戰,清軍連下華北四十多座城池,甚至攻入濟南,俘虜了崇禎皇帝的堂兄弟德王,直到次年三月才帶著大量女子財物樂顛顛的返回遼東老家。猶如驚弓之鳥的崇禎皇帝不得不從內戰前線急招洪承疇帥所部洪軍勤王,到京後,洪承疇被任命為薊遼總督,在一線主持 對清軍作戰事務,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陝西,一直到松山大戰兵敗降清。 松山之戰後,明朝已經完全無法應付明清遼東戰局,關外重鎮除寧遠一地外,全部落入清軍手中。皇太極在戰後自負地說:「取北京如伐大樹,先從兩邊砍,則大樹自仆。現在明朝精兵已盡,我再四周縱掠,北京一定可得。」崇禎十五年10月,皇太極派貝勒阿爾泰率清軍入關,大擾河北、山東,攻破三府十八州六十七縣,俘人口三十六萬,牲畜五十餘萬頭,戰果較前次更為輝煌。而中原的李自成張獻忠部農民軍也趁著明軍實力大降的良機迅速發展壯大,原本處於攻勢的明軍失去了主動地位。在清軍與農民軍兩大勢力東西交攻之下,明朝已處於覆滅的前夕。由此可見松山之敗對於明朝的嚴重影響,作為此戰總指揮的洪承疇似乎難逃其咎。
英雄 ,知道國事重於家事的輕重利害,毅然准奏放行。 卻說大玉兒打扮一番,換了平常裝束,帶了一壺參湯秘密出宮來到洪承疇的禁閉之處,見到洪先生正閉目危坐,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態,便吹氣如蘭聲喉婉轉的叫醒洪先生,驚艷的洪承疇見到面前這位傾國佳人立刻放棄本來的矜持,逐步落入桃色陷阱。一口飲盡參湯後,一個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豪傑,沒有裹屍於戰場之上,殉節於刀斧之上,竟然墮落在裙帶之中。天亮後,為萬民敬仰,享受國葬待遇的大明督師洪承疇就與大清皇后含笑攜手入朝參見新主子皇太極去了。 這則香艷的段子當然是無稽之談,最簡單的是一代皇后大玉兒是科爾沁部的蒙古人,沒有證據表明她會說漢語,洪老先生顯然也不會說蒙古語,雙方是怎麼交流的? 實際上洪承疇在降清之前確與皇太極曾有一番做作,真實情況大概是這樣:皇太極為今後逐鹿中原計,欲收服洪承疇,便下旨以禮護送洪承疇回京,處死被俘不屈的巡撫邱民仰等人——這就叫殺雞儆猴。雄才大略的洪承疇自然 沒有上當,他可不想把自己賣得這麼便宜。到得盛京的軟禁處,洪承疇披髮光腳,一言不發——這也是故意的,他要試探皇太極的態度,以便討價還價。等到范文程來勸降,洪承疇發揮表演天賦,大聲咆哮只求速死,范文程則不動聲色。直到范文程能夠客客氣氣的與其探討國家大事之際,樑上一塊燕泥掉在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一看機會來了,一面回答,一面很仔細地拂去燕泥,拂了又拂,唯恐沾污了衣服似的。范文程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回奏皇太極說:「洪承疇一定不會死。他對他的衣服尚且如此愛惜,何況他的性命?」其實,洪承疇早就想投降了,只是說不出口,藉此機會表露本心且加重砝碼而已。於是乎後來就有了清史稿中「上自臨視,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無寒乎?』承疇瞠視久,嘆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頭請降」的記載。洪承疇混跡官場數十年,為官之道自然是滾瓜爛熟。從其能在關鍵時刻大膽拋棄原則的作為來看,是厚黑學中一等一的高手。從這出醜劇很明顯就能看出洪先生並不打算用生命來捍衛大義。 投誠後的洪承疇迅速向大清表示忠心,積極為清朝吞併明朝出謀劃策。在得知闖王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縊後,洪承疇立刻向攝政王多爾袞主張立刻入關,制定了清軍入關後首要任務是追剿李自成等農民軍,其次才是消滅南明勢力的國策;清軍入關後,洪承疇的建議被作為上諭公開通令內外;洪承疇利用自己的感召力,把門生故舊都網羅到清政權的旗下;針對順治皇帝只信喇嘛不尊孔孟的行為,洪承疇循循善誘,使大清皇上了解了團結漢族讀書人的必要性,為滿漢地主階級的全面合流打下基礎;三個南明政權,更是被洪承疇親手搞垮了兩個:洪承疇勸降了福建地方實權派鄭芝龍(鄭成功的父親),導致頗有作為的隆武帝朱聿鍵惶急逃亡,結果在汀州與清軍遭遇遇難;至於永曆政權,洪承疇招降了張獻忠的義子,南明秦王孫可望,徹底為清軍全面掃平雲貴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洪承疇的謀劃,清朝是很難消滅南明最後的希望 ,由李定國將軍(孫可望義弟)率領的大西軍余部的。
推薦閱讀: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出生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人。洪承疇雖說出身書香世家,在他這一世家道已經中落。洪承疇童年曾入學讀書,十一歲時因家境貧寒輟學。窮人的
萬曆四十四年(1615),十年寒窗苦讀的洪承疇得中進士,被分配到陝西做基層幹部。本來像他這樣沒什麼官方
洪承疇雖是書生,卻以知兵著稱,多次以相當老辣的手法絞殺農民起義,他統領的軍隊名氣也越來越大,被明廷稱作「洪兵」。崇禎三年,洪承疇被破格提拔為延綏巡撫,次年,升任陝西三邊總督,七年,加兵部尚書銜兼管三邊軍務,陞官的速度在同僚中簡直像坐上了火箭一樣,不過洪承疇可是有真本事的。崇禎十一年,洪承疇在潼關南原設伏,大破李自成部農民軍,慘敗的李自成僅率百餘人逃入商洛山中。南園之戰是明末政府軍對農民軍的唯一一次大捷,也是最後一次。
崇禎十一年(1638年)九月,清軍分兩路攻破明兵部侍郎吳阿衡監督的長城防線,入侵中原。身在河北高陽原籍的退休然而說句良心話,要讓洪先生背整個黑鍋倒也冤枉了他。洪承疇精通兵法,帶兵作戰很講究持重之道,不打無把握之仗,事不萬全絕不輕易出擊。松山之戰洪所率領的明軍,是由八個邊鎮臨時調集起來的。兵雖是精兵,但明末的將帥的驕橫是出了名的,臨陣不一定服從洪承疇的號令,這是洪承疇難以充分發揮指揮才能的最大障礙。因此,洪承疇主張在軍中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而後徐徐逼近清軍,且戰且守,待抓住敵人的漏洞後決一死戰必得成功。 可惜在財政上已經走入死胡同,全盤陷入加稅-逼反農民-為鎮壓再加稅-再逼反更多農民這一死結的明廷可坐不住了。架不住頂頭上司兵部尚書陳新甲和大老闆崇禎催命鬼似的逼迫,被迫匆忙出征的洪承疇最終落了個大敗虧輸的結果。崇禎皇帝剛愎自用,還是認識不到自己的致命錯誤,在同年九月又逼迫三邊總督孫傳庭出師與闖王李自成決戰,結果如出一轍的葬送了明廷在中原的最後一隻政府軍主力,這是後話。
松山之戰後,洪承疇的副手遼東巡撫邱民仰,還在陝西時就一直追隨的老部下總兵曹變蛟都不屈被殺,而深受崇禎皇帝眷顧的洪承疇卻變節降清,當時的人對此是非常不齒的。關於洪先生降清的經過,民間是這麼流傳的:清帝皇太極深知被俘的洪承疇先生對中原之地理、物情、民俗、世態了如指掌,軍力布防也是爛熟於胸,一心想將他收為己用,可是雖然不斷派說客辯士勸洪先生剃髮易服,洪卻一一拒絕並絕食明志。 皇太極頭痛之極,下詔謂有人能招降洪承疇先生的大大有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洪承疇的舊仆金升報告皇太極說自己主人性情剛烈,是越頂越犟的毛驢脾氣,唯獨生平最愛美女,不妨從此處著手。皇太極立刻下令全國搜羅美女送到洪先生面前,誰知洪大忠臣瞧都不瞧,依舊絕食等死。無計可施的皇太極回到寢宮休息,不停的長吁短贊,心細如髮的孝庄後大玉兒見狀便上前詢問,得知原因後竟毛遂自薦要親自上陣施展美人計,皇太極本是個豁達大度的
推薦閱讀:
TAG:洪承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