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腦出血的那些事兒

腦出血佔全部腦卒中20~30℅,本病好發於50~65歲,男女發病率相近,年青人患高血壓可並發腦出血。主要臨床特徵為突然發病、頭痛、嘔吐、偏癱和不同的意識障礙。

01定義

腦出血是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動脈、毛細血管或靜脈破裂而引起的出血。

2病因

大約半數是因高血壓所致,以高血壓合併小動脈硬化最常見。其他病因包括腦動脈粥樣硬化、血液病、動脈瘤、動靜脈畸形、腦澱粉樣血管病變、腦動脈炎、先天性血管畸形、梗死性腦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療等。

3臨床表現

多數有高血壓、頭痛病史,寒冷季節發病率高。多在體力活動或精神激動時發病。急性期表現有頭痛、頭暈、嘔吐、脈搏減弱、意識障礙、偏癱、失語、偏盲、大小便失禁等。發病時血壓升高170/110mmHg(23.9/14.6kPa)以上,多數患者腦膜刺激征呈陽性,瞳孔常有雙側不等大,眼底可見動脈硬化、出血。常有心臟異常體征。幕上病變者對側肢體軟癱,兩眼出血側偏斜,破入腦室或腦幹出血則出現深昏迷、高熱、去大腦強直、瞳孔縮小或擴大。由於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不同,臨床表現各異。如下表:

部位

昏迷

瞳孔

眼球運動

運動感覺障礙

偏盲

癲癇發作

殼核

較常見

正常

偏病側

主要為輕偏癱

常見

不常見

丘腦

常見

小,光反射遲鈍

向下內偏斜

偏身感覺障礙

短暫出現

不常見

腦葉

少見

正常

正常或偏病側

輕偏癱或偏身感覺障礙

常見

常見

腦橋

早期出現

針尖樣

水平側視麻痹

四肢癱

小腦

延遲出現

小,光反射存在

晚期受損

共濟失調步態

4輔助檢查1、血液檢查

可有白細胞計數增高,重症腦出血急性期白細胞增高明顯。血尿素氮和血糖增高,凝血活酶時間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異常提示有凝血功能障礙

2、影像學檢查

CT檢查:是臨床確診腦出血的首選檢查。發病後即可顯示新鮮血腫,為圓形或卵圓形均勻高密度區,邊界清楚,可顯示血腫部位、大小、形態,是否破人腦室、血腫周圍有無低密度水腫帶及佔位效應、腦組織移位和梗阻性腦積水等,有助於確診及指導治療。

MRI檢查:急性期對幕上及小腦出血的價值不如CT,對腦幹出血優於CT,病程4~5w後不能辨認腦出血時,MRI仍可明確分辨,故可區別陳舊性腦出血和腦梗死;可顯示血管畸形的流空現象。MRI較CT更易發現血管畸形,血管瘤及腫瘤等出血原因。

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懷疑腦血管畸形,Moyamaya病、血管炎等可行DSA檢查,尤其是血壓正常的年輕患者應考慮以查明病因,預防複發。

3、腰椎穿刺檢查

腦出血不宜行腰椎穿刺,以免誘發腦疝。如需排除顱內感染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可謹慎進行。

5診斷要點

50歲以上有高血壓病史者,在情緒激動或體力活動時突然發病,迅速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顱內壓增高癥狀,伴偏癱,失語等體征,應考慮本病。CT等檢查科明確診斷。

6治療要點

腦出血急性期治療原則是:安靜卧床,脫水降顱壓,防治繼續出血,加強護理,防治併發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殘疾率,減少複發。

1、急性期尤其是發病後24-48小時內應避免搬動。

卧床休息2-4周,保持病室安靜,減少探視,避免情緒激動。嚴密觀察體溫、脈搏、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注意瞳孔和意識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腦缺氧,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痰,頭部抬高30度並偏向一側,間斷給氧,痰多不易吸出時立即氣管切開。

2、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

有意識障礙,消化道出血宜禁食24-48小時,病後每日入液量可按前一日尿量+500ml計算,如有高熱、多汗、嘔吐、腹瀉,適當增加入液量,維持中心靜脈壓5~12cmH20,防止低鈉血症,以免加重腦水腫。調整血糖,維持血糖在6-9MMOL/L之間。明顯頭痛或過度煩躁不安者,可酌情給予鎮靜止痛劑,。便秘者可使用緩瀉劑。

3、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腦出血後腦水腫在48h達高峰,3~5d後逐漸消退,可持續2~3w或更長。腦水腫可使顱內壓增高,並致腦疝形成,是影響腦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可採取下列措施降顱內壓:(1)頭部降溫(2)適度換氣:利用人工呼吸給氧,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脫水劑:甘露醇,甘油果糖,或加速尿交替使用,激素或人血白蛋白。

4、控制高血壓

根據患者年齡、病前有無高血壓、病後血壓情況等確定最適度血壓水平。180/105mmHg以內可觀察而不用降壓藥,>180/105mmHg宜選用卡托普利、倍他樂克等降壓藥。

5、防治再出血

僅用於並發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礙時,常用的有EACA,氨甲苯酸,巴曲酶等。應激性潰瘍導致消化道出血時,西咪替丁,奧美拉唑等靜滴,對預防和控制消化道出血有較好的效果。

6、手術治療

A、外科手術的目的主要在於清除血腫,降顱內壓,使受壓的神經元有恢復的可能,防止和減輕出血後一系列繼發性病理變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惡性循環。

B、手術時機;早期或超早期「6小時內」手術,對於解除高顱內壓,減輕血腫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提高治癒率及生存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手術適應症

A出血部位:淺部出血要優先考慮手術,如皮層下,殼核(外囊)及小腦出血。

B.出血量:通常大腦半球出血量大於50ML,小腦出血大於10ML既有手術指征。

C.意識障礙:神志清醒的患者多不考慮手術,發病後意識障礙輕微,其後緩慢加深,就診時意識中度障礙者,應積極手術治療,D.其它:年齡不應作為考慮手術的因素。發病後血壓過高,大於或等於200/120MMHG,眼底出血,病前有心肺腎等嚴重疾患者,腦疝晚期,雙側瞳孔散大這及腦幹出血者多不適於手術。

7護理措施01

基礎護理

a、絕對卧床休息,採取頭部抬高15-30°,促靜脈迴流,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

b、保持病室安靜,空氣流通;

c、對躁動不安的患者給予約束帶約束,床旁加護床欄,必要時根據醫囑給予鎮靜劑。

d、保持床鋪平整、清潔,按時翻身、乾燥、拍背,一般每2小時1次,必要時每1小時1次,預防壓瘡和肺部感染。

e、保持肢體功能位,儘早對癱瘓肢體給予被動活動。

f、高熱、昏迷和鼻飼患者,做好患者的皮膚護理、心理護理,口腔護理及生活護理,並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併發症。

g、體溫過高(>38.5℃)應給予頭戴冰帽、枕涼水袋或雙側頸動脈處置冰鹽水袋等,以降低腦代謝,緩解腦缺氧,減輕腦損害。

02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因腦室再出血一般發生在術後1-2d,故要經常呼喚病人以了解意識狀態。意識,瞳孔的變化往往早於生命體征的變化。意識障礙加重說明顱內壓增高明顯,頭痛為顱內壓增高最早期常見的癥狀。顱內壓增高的患者常在體位改變時出現典型的噴射性嘔吐。同時持續監測血壓脈搏,呼吸定時測量血氧飽和度,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並做好搶救準備。

1.「菜單—護理雜誌」分類閱讀歷史消息。

2.「菜單—微服務—微書屋」瀏覽推薦書籍。

3.「菜單—微服務—微會員」加入我們圈子。

4.投稿請寄icuhulizhijia@163.com郵箱。

推薦閱讀:

TAG:出血 | 腦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