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變厭學為樂學

一.小學生厭學的主要特徵是對學習不感興趣,討厭學習。厭學的孩子對學習感到非常苦惱,一提到學習就心煩意亂,焦躁不安;他們對教師或家長有抵觸情緒,學習成績不好,有的孩子學兼有品德不良問題。具體表現為在學習上缺乏信心,沒有堅強的意志力,缺乏刻苦、知難而進的精神,頭腦懶惰,智力活動水平較低,如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混亂,很難透過表面現象而明晰地得到理性,靈活性和概括性差,情緒不穩定容易受外界影響,觀察問題不準確不仔細,等等。一旦厭學達到嚴重的程度時,就會不聽講,破壞課堂紀律,作業抄襲,考試作弊,和教師頂撞,有的孩子甚至還會出現曠課、逃學或輟學的現象。

二、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分析

小學生厭學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學校教育中的失誤。比如,因為老師講課沒意思,只會「填鴨式」地滿堂灌,結果使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有的則是因為教師強迫他們學習,經常懲罰,使他們學習負擔重、壓力大。再加上有些同學的基礎差,在頻繁的考試中總是失敗,他們沒有成功感,在學習中不能得到肯定。學校有些教師忽視課外活動,尤其忽視遊戲對小學生的意義,老師對同學不關心,經常批評訓斥,這些都可能造成他們的厭學情緒。

其次是家庭教養方式不當。有些孩子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重分數,不重實際能力的培養,一心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神童。他們過早地對孩子進行所謂的「智力開發」,誤認為孩子多背幾首唐詩宋詞,多學點音樂、美術、外語,長大就一定聰明。結果有些孩子周一至周五白天上課,晚上還得完成繁重的作業。原以為周末可以輕鬆一下了,又得去參加美術、音樂、英語等課程的學習。這樣過分緊張的安排使他們過度疲勞,長期下去就會厭煩學習。還有的孩子的父母對他們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感到遺憾,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補償,硬逼著孩子學習,不給孩子童年的歡樂和自由,造成兒童厭學。此外,還有些孩子的父母沒有時間和能力管孩子,和班主任老師沒有處好關係。也有些重錢輕學,特別是有些做小生意的父母讓孩子幫其做買賣,有意無意中讓他們感覺到有錢就有一切,產生拜金主義思想,對學校生活失去興趣,直至發展到厭學。

第三,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很多家長及學生認為讀書無用,這也是學生厭學的又一個主要原因。

 

小學生厭學主要是外部原因引起的,並不是由於孩子本身有什麼生理的缺陷和心理的缺陷。所以,只要採用適宜的方法,就可以變厭學為愛學。心理學家認為,厭學的孩子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採用學校治療、家庭治療和社會治療的方法來糾正厭學。

第一學校治療。這主要是由老師來幫助學生,學生應該積極配合老師,以防止厭學,使已經產生的厭學轉變為樂學。

①、老師對學生應充滿愛心和責任感,講究教學藝術,努力提高教學效果,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厭學的學生主要是由於對學習缺乏興趣,所以老師應挖掘教材的興趣點,可以採用情感激勵法、自我發現法,實踐操作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手段使學生對學習發生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必然會產生積極的效果,學習成績就會提高,就不會出現厭學情緒了。

②、老師應注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要尊重、信任學生,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做學生的朋友和知心人。老師應避免體罰學生,不用考試強迫學生學習,而是使學生喜歡教師、親近教師,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育。

③、教師應不斷肯定學生的成功和進步。當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成績時,會自然地產生一種喜悅的心情,成功的體驗,從中得到很大的樂趣。不管孩子的學習成績如何,只要成績比以前進步了,老師就要肯定他的成績,鼓勵他繼續努力。相反,如果學生在學習時從來得不到肯定,聽到和看到的只是批評和歧視,無論怎樣努力也得不到教師的表揚,沒有成功感,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並且形成惡性循環。

④、老師應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有些學生厭學,逃學總有一些具體原因,如有的學生學習基礎太差,怎麼用功學習也趕不上其他同學,乾脆就不想學了;有的學生在上學的路上受到壞人的引誘和恐嚇而沒能上學。老師和父母對這些學生應特別注意並幫助。

⑤、強化教師的人格魅力及表率作用。調查表明,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一個學識水平高、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一個不拘小節、不注重教法學法指導、只知道題海戰術、不平等看待每一個學生的教師,學生一見就頭疼,從討厭他的人,發展到討厭他的課。調查中還表明,為一點小事就請家長,讓學生回家再受家長的「制裁」,是學生最討厭的。因此,要防止學生厭學,教師最重要的是注重師德修養,提高學術水平,優選教學方法,強化學法指導。班主任要科學地分配學生的作息時間,不要用單一的文化學習代替了綜合素質的培養。

第二家庭治療。這主要是由父母來幫助孩子,孩子也應積極配合爸爸媽媽,一起來防止厭學,使已經產生的厭學轉變為愛學。

家庭治療的關健,是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所持的態度。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水平既不能過高,要求也不要太嚴,應與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發展水平相適應。父母切不可將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而是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切合實際地提出孩子發展的目擊者標,同時也應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以及特長,讓孩子自願、自覺地學習。如果父母過於望子成龍,對孩子過於苛求,就會造成有些孩子性格古怪,失去童真而厭學。

一般地說,求知慾最為旺盛的小學生出現厭學的情況,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調查中表明,大約有50%的學生感到家庭對他們的影響較大,父母的一些不良習慣直接導致學生厭學。有的父母沉醉於牌場,有的父母不和睦,他們平時不關心孩子,到考試時只知道看分數,成績不好就打罵,致使孩子厭學、逃學,甚至離家出走。由此,也有些家長從不敢嚴加管教,走向另一極端,即溺愛、遷就,直到發展成家長管不了,老師管不住。因此,我們要求家長多給一些激勵的語言,少一些諷刺挖苦,經常與班主班、科任教師溝通,全面關心孩子的健康發展,使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不要求學生做得最好,但求他們能做得更好!

第三社會治療。社會治療是針對社會病理現象所言的,就孩子厭學來說,社會治療的核心是,在全社會形成尊知重教的風氣和強大輿論,大力培養兒童青少年熱愛學習、以讀書為榮的社會風尚。對拜金主義、讀書無用的思潮進行抵制,使他們認識到,現在是信息社會,不讀書、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發展。現在有些人不讀書也能賺錢,這只是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的暫時現象,將來沒有文化知識什麼也幹不成,祖國建設需要大批有科學知識的人才,只有營造一種全社會都關心學習、重視教育的良好社會風氣,孩子的厭學才會轉變為樂學!

三、怎樣防止厭學?怎樣變厭學為樂學?
推薦閱讀:

如何高效解決作業拖拉、上課分神?一學期成績提高20名,他是這樣做到的......

TAG: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