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港者(視頻 圖集)
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有將近100萬名內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這被研究者認為是冷戰時期歷時最長、人數最多的群體性逃亡事件,史稱「大逃港」。這是一部跨度達30年的驚心動魄的逃亡史。在當時的深圳,曾經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寶安只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裡只剩老和小。」在民謠背後,則是一組驚人的數字。
這部視頻通過一名老水警和逃港者張宇德的講述來揭秘當年逃港者的一段歷史。
(我本想把視頻上傳到騰訊嵌進來給大家看,結果騰訊竟然審核不!通!過!無語。。。。)
只好勞煩大家自己複製地址到瀏覽器里看了。分上下兩集,我把第一集的地址放到最下邊「點擊原文」裡頭,第二集的就沒辦法了:
上集:http://v.ifeng.com/documentary/history/201301/b2c97b12-0d29-496c-a0bc-34e2a3eb7ad8.shtml
下集:http://baidu.v.ifeng.com/kan/vSiy/tPg0
在短短的70多年間,香港經歷了3次內地移民潮。第一次在抗戰時期,58萬人從內地移民香港,當時的香港人口只有九十九萬,這批人帶來了資金以及中原文化。圖為1938年11月21日,逃往香港的難民坐在草堆里休息。
第二次為1945年到49年,大約130萬人移民香港,帶來了資金,技術和勞工,香港的紡織,印刷,航運等行業開始興起,也因此為之後內地偷渡來港的人提供了就業機會,而那些偷渡客也為香港提供了足夠的廉價勞動力。圖為1949年11月29日,難民正在等待獲准進入香港。
在目前可以查閱到的文件里顯示,從1955年開始出現逃港現象起,總共有過4次大規模的逃港潮,分別是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共計56萬人(次);參與者來自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廣西等全國12個省、62個市(縣)。圖為1955年颱風之後,香港市民為逃港者送粥。
30多年裡,近百萬內地人在香港落地生根。他們大多居住在木質棚戶里,從社會最底層做起,慢慢融入主流社會。圖為1958年,香港棚戶區,遠處是政府為安置逃港者修築的七層公寓。
逃港者多為農民,也包括部分城市居民、學生、知識青年、工人,甚至軍人。有一份來自深圳市的數據表明,至1978年,全市幹部中參與逃港者共有557人,逃出183人;市直機關有40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外逃。圖為1960年的羅湖火車站。排隊等候過境的人。
1962年,廣東出現嚴重饑荒,大量居民逃往香港。在寶安縣由東至西百餘里長的公路上,偷渡者成群結隊,每人持一根4尺多長的木棒。帶頭的偷渡者公開說:「誰阻撓我們,我們就用木棍和他們搏鬥,衝過去,就算開槍也不後退!」圖為1962年5月,被香港警察護送回境的偷渡者們。
1962年5月1日,有3萬多名逃港者聚集在香港市區附近的一座名為華山的小山上。港府調集數千名軍警,開始大規模的驅趕與抓捕。與此同時,先後有十餘萬名香港市民,帶著食品和飲水趕到華山,保護這些逃港者。根據事後的統計,大約有一半的逃港者,在市民們的掩護下逃入市區。當晚,香港幾乎所有的娛樂場所都自動熄燈閉門,以示抗議。第二天,數百名香港市民擋住汽車,掩護近千名逃港者逃離現場。圖為1962年5月1日,香港警察在遣返逃港者之前分發食物。
逃港的方式,可分走路、泅渡、坐船3種。按路線,則有東線、中線、西線之別。當時對偷渡者的打擊異常嚴厲。凡不經合法手續前往香港者,都被視為「叛國投敵」,抓到就處以收容。圖為1967年6月22日,香港水警在公海檢查漁船。
1974年11月,香港政府實行抵壘政策,也就是偷渡者只要成功進入市區,聯繫到香港的親人,就可以合法居留,如果在邊境被抓,就會被遣返。圖為1979年11月1日,被抓到的逃港者等待遣返。
逃港潮在客觀上推動了經濟的開放和繁榮。1980年8月26日,在逃港的橋頭堡深圳,率先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而在來到香港事業有成的逃港者里,幾乎每個人都經歷相似的艱難時刻。圖為1989年11月,香港九龍街頭送鮮豬肉的人
在1980年10月抵壘政策取消之後,香港政府和內地政府確定了單程證制度,由內地公安部門審批簽發,目前由回歸前的75個改為每天150個名額,主要給那些家庭分隔兩地的申請人。圖為1992年7月12日,要求妻子入港的示威者和警察發生衝突,剛剛上任的彭定康親自介入,衝突導致14人受傷。
1997年香港回歸後,偷渡基本絕跡。圖為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歸前夕,香港一家美國化妝品連鎖店懸掛國旗,店員佩戴紅領巾。
(圖集選編自網易「看客」)
推薦閱讀:
※SYCTC ||技術分享??磚混結構加固與修復圖集??
※《跑男》baby回歸熱巴淪為配角,史上最尷尬合影?
※【精美圖文】佛教圖集及解說
※「裁剪圖集合」各種睡衣裁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