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內心強大起來:不斷擺脫「表現型人格」

圖片來源於網路

1. 什麼叫內心不夠強大

以前總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小時候的自己,內向又害羞,特別「愛面子」。

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老師組織大家捐獻玩具組建一個「玩具展覽角」,我哭著讓爸媽給買最好看的玩具車。

小學、初中的時候,從來不敢跟喜歡的女生直接對視,會覺得尷尬到要死,然後腦袋會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高中的時候,因為自己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差,特別害怕英語和語文課上課被點名,一點名心跳就瘋狂加速。

剛上大學的時候,依然不習慣跟「點頭之交」寒暄、打招呼,怕聊不下去太尷尬;依然害怕跟喜歡的女生表白,覺得如果被拒絕了簡直就是要死了。

然後,理所當然地責備自己,內心不夠強大唄,要不也不會這麼怕丟臉、怕犯錯。

與此同時,我也慢慢發現,其實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內心不夠強大,比如面對丟臉的事情常常無地自容,面對挫折、失戀、犯錯等事情往往會很難走出陰影,面對別人的諷刺和針鋒相對甚至會面紅耳刺、敏感脆弱或氣急敗壞。

以至於,我們會常常因為「怕丟臉、怕犯錯」而不願意做那個積極主動的人:上課積極發言、勇於公開演講、主動問候和讚美別人、嘗試新事物......**

一開始,我跟很多人一樣,被一些廉價的故事式雞湯洗腦了:你內心不夠強大是因為你經歷的挫折不夠多,等你多經歷點大起大落的人生傷痛,比如「剪不斷、理還亂」的戀人離愁、「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鄉之苦,你的內心就會慢慢強大起來了。

然後,隨著經歷的事情增多,我慢慢認識到這些觀念的邏輯是有問題的,通過多經歷些大的挫折來提高自己對挫折的「接受閾值」,就像為了提高數學成績去不斷啃難題,自以為把「難題」做會了其他容易的題也都能輕易解決了。

這當然不對啊,不斷提高數學成績的方法應該是「刻意練習自己的邏輯分析能力」,而促使自己內心強大的方法應該是「學會正確對待挫折與丟臉這些事」。

現在,我總算學習到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了

其實,所謂的內心不夠強大是:你一直困在了「表現型人格」里而不自知。

換句話說,你要想讓自己內向強大起來,是這樣一個過程:不斷遠離「表現型人格」,塑造自己的「進取型人格」

2.什麼是「表現型人格」與「進取型人格」

這是從李笑來的文章中學到的,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 在他教授的理論中把人分為兩種觀念模式:

固化觀念模式(entity view):這些人認為一個人的能力和智商基本上是固定的(天生的),後天的努力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成長觀念模式(incremental view):這些人認為人的能力和智商是逐步積累獲得的,是可以通過努力不斷改善的。

後來,哥倫比亞商學院的 Heidi Grant Halvorson 博士在她的《成功:我們如何達成目標》一書中,基於 Carl Dweck 的理論,將人分為兩種:

表現型人格(Be-good Type):這些人更關注當前的表現,常常因為害怕表現不好而直接放棄。

進取型人格(Be-better Type):這些人更關注將來的結果,所以當前表現不佳並不影響他們繼續努力。

知道這個理論,再來理解「內心是否強大」就容易多了,你會發現:

我們大部分因為怕丟臉、怕犯錯而不去做的事情是因為自己的「表現型人格」佔了主導地位,比如上課害怕回答問題、羞於主動問候別人等,因為「害怕當下表現不好」在腦袋裡成為了最重要的事情。而「進取型人格」是怎樣的呢,他會積極回答問題,即使自己當下表現不好,因為這個練習過程會讓他「越來越好」,這是最重要的。

我們大部分因為怕丟臉、怕失望而去衝動而為的事情也是因為自己的「表現型人格」佔了主導地位,比如被諷刺時的氣急敗壞、甚至大打出手,比如在與親人、戀人爭吵過程中針鋒相對、搶佔道德高點等,因為「害怕當下處在劣勢」在腦袋裡是最重要的事情。而「進取型人格」是怎樣的呢,他會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錯了,更關注事實真相,他會從「爭吵」的後果考慮,更關注彼此關係的和睦發展。

「進取型人格」的思考方式會讓我們面對考試挫折、失戀、出糗等狀況時更加淡然,因為從長期來看,吃一塹長一智,犯的錯誤越多,從錯誤中能夠學習到的經驗、方法就越多,當下的「不舒服感」其實並沒那麼重要,所以也不會有太多情緒上的失控。

「進取型人格」的思考方式會促使我們不斷關注自己的進步空間而非當下境遇,會激勵我們不斷克服「當下的不舒適感」,不斷學習新的事物,讓「未來的自己」活得更好。

發現了嗎,「進取型人格」的種種表現不就正好符合我們一直所說的「內心強大」的特點嗎,僅僅是思考角度的轉變,就能讓我們開始變得內心強大起來。

如果進一步思考的話,其實還會發現這種思考方式能幫助我們想清楚很多問題,比如擇偶觀,如果你偏向於「表現型人格」,你會去更多關注對方的顏值、星座、生辰八字、門當戶對等「當下擁有的、靜態的擇偶標準」,如果隨著時間推移,恰好這些標準比較穩定的話,那麼你的婚姻才會是相對穩定的。比如很多女星嫁入豪門就是兩方的「表現型人格」都得到了充分滿足,而女星如果不能持續保持自己的顏值與氣質的話(這是很難的),往往過得並不幸福。

如果你偏向於「進取型人格」,你會更關注彼此的進步空間和成長速度,比如是否都愛運動、學習能力是否相當、興趣是否能持續匹配等「著眼未來的、動態發展的擇偶標準」,隨著時間推移,只有進步與成長速度類似的兩個人在婚姻關係上才能走得更加幸福、長遠。比如扎克伯格與他的夫人就是典型的「進取型人格」擇偶觀。

3.如何持續擺脫自己的「表現型人格」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的一個有效思考方式是:

促進自己不斷擺脫「表現型人格」,不斷塑造自己的「進取型人格」。

(1)從今天開始,反思,改變,關注進步。

「表現型人格」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性,再加上我們從小就習慣於在父母、親人的關注呵護下長大,走進學校、社會後很容易誤認為身邊人都在「關注自己」,這種心態往往會增強自己的「表現型人格」,害怕自己表現不好讓別人笑話,或者為了讓自己保持優越感轉而追求物質表現,甚至形成趾高氣揚的態度等。

所以,我們要常常反思自己是否又讓「表現型人格」佔了主導地位,讓情緒佔據了自己的頭腦,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要促使自己放棄這種心態,轉而關注一件事情是否對自己有進步,關注事件的真相和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不是正確。

當眾發言說不好就說不好唄,反正我會越說越好;在生活中犯錯了那就主動承認唄,下次要避免犯錯,不要為了脆弱的自尊羞於承認;游泳或瑜伽這些運動一開始做不好那就做不好唄,不要因此就放棄了,重要的是自己會不斷進步…

(2)從今天開始,試錯,迭代,更新自己。

關注進步以後,就會發現,「犯錯」是不可避免的,「改錯」才能推動自己不斷精進。所以,要放棄自己一開始就想要把一件事做到完美的心態,轉而追求持續的、漸進的進步。程序員開發軟體都需要不斷「迭代更新」,這其實也是一個人進步最正確的姿勢,通過不斷試錯去避免自己走向錯誤的道路,通過「改錯」去不斷迭代和更新自己的知識、方法、能力。

這樣,你才會不斷遠離「表現型人格」,不斷強化自己的「進取型人格」,不知不覺間,發現自己對很多當下的表現都不會那麼在乎了,「未來的自己」才是關注的重點。

這樣看來,內心不也就是真正強大起來了嗎。

以上。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這3種人若不改變,可能永遠也過不好自己的一生
神經症如何治療?
天生敏感而又自信的人是怎樣的?
怎麼成為一個有思想有獨立人格的人?
什麼是「強大的內心」?怎樣才能擁有它?

TAG:人格 | 內心 | 表現 | 內心強大 | 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