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混沌大學的課程筆記(5)
05-29
一、邊界與思維模型1. 硬幣的兩面通常大家張嘴就會說認知邊界,我們會說一個人的認知邊界是一個企業真正的邊界。我們從哲學上第一次給邊界這個詞做了哲學上的定義,使得原本比喻意義上的詞,把它真正的內涵給挖出來了,這是整個課程裡面,我個人非常驕傲的地方,把邊界這個詞定義出來。我們所定義的邊界不是你個人時空里的經驗和知識所構成的邊界,而是我們大腦中固有的思維結構所鑄就的邊界,並不是由於你的知識多、知識少所決定的邊界,而是你的思維結構給你帶來的一種邊界。這個定義是和所有其他人的定義、所有其他教育機構的定義不一樣,構成了混沌整個教學體系安排的底層基石假設。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壞消息,我們人類即有的思維模型構成了我們生活的邊界,所以造成了人生各種各樣的窘境和各種各樣的悲劇,我們即有的思維模型成為我們人生的邊界,我們出不去。好消息,硬幣的另外一面就是,人類文明的一切進步都是通過邏輯模型的變革打破這些邏輯所造成的邊界,一次又一次打破這個邊界,人類文明就進步了。切記不要以為這兩句話是很輕鬆的兩句話,這兩句話是邏輯上非常重要的兩句話,幾乎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一把鑰匙,窘境是即有的思維模型鑄就了我們的邊界。但同時solution也是,一旦打破這個邏輯模型給你造成的邊界,你就會取得巨大的進步。這句話是有分形學意義上的意義,在很多不同的結構裡面,幾乎都是這樣的結構。舉個例子,從經濟上來說,我們來看壞消息,我們看一本書的標題叫《創新者的窘境》,作者是克里斯坦森。一個人過去的成功會把你束縛在一個價值網裡面,而你過去的價值網就會成為你的窘境。與其說是一個CEO在領導一個公司,不如說你所在的價值網在主導公司的方向,這是講的《創新者的窘境》裡面的味道,你所在的價值網構成你的邊界,形成了領先者、成功者的一種窘境。但窘境的另外一面,我們來看熊彼特的名著《經濟發展理論》,發展的英文是growth,我們也可以把它翻譯成增長,窘境的另外一面恰恰是增長。所謂增長是從一個結構跳到另外一個經濟結構,不就是我們說的第二曲線嘛,從一條曲線跳到另外一條曲線,你就會取得10倍乃至100倍這麼大規模的成就。各位有沒有看到這個神奇的公式,你即有的東西構成你的邊界,這是窘境。而一旦你打破這個邊界,你會獲得10-100倍的成長,這叫增長。2. 不可通約性我們再看看科學,科學裡有一本名著,我第三個模塊會講給各位聽,《科學革命的結構》,這是一本名著。這本名著裡面有一個觀點叫不可通約性,我們總認為科學是科學家一代繼承另外一代,前仆後繼的走向真理,這本書說不對,不是這樣子的,後面的科學家根本就不是對前面的一個繼承,任何一次前後科學家的科學思想,他們根本不相融,不但不相融,連他們做比較都不能做,雞同鴨講。他提出一個非常有爭議性的,但我個人非常同意的觀點叫不可通約性。所以老一代的科學家或者前一代的科學思想,面對新的科學家、科學思想的時候,兩代科學思想居然不可通約。所以這把老一代科學家固在上一代的範式裡面,有一個量子力學的前輩說了這樣一句話:「科學的進步並不是老一代的科學家改變了他們的思想,而是因為他們老了,死掉了。」但是硬幣的另外一面,科學是怎麼進步的呢,這是1962年的一本書,他用的詞叫科學革命,科學進步就是後一代革了前一代的命,而不是後一代繼承前一代。比如說裡面有一句話,你只有承認牛頓力學錯了,你才能完全接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把牛頓力學給推翻了,然後科學進步了,我們找到了第二曲線。各位有沒有跟上我的思路,這是一個神奇的範式。3. 如何打破邊界我在接下來幾門課的時候,當我講邏輯變革的時候,我都會講它是怎麼變過去的,我講經濟創新的時候,我也會找到那個東西,它是怎麼變過去的。而且一旦把這個東西找到之後,你就會特別美妙的發現,它有一種同構性。好比如個人是不是這樣子的,我給各位再看一張圖,人生的成長,人生的成長也是不破不立的,完全如此。我們即有的東西把我們固定在邊界裡面,如果你想在邊界裡面尋求突破,突破這個邊界,完全沒有可能。你怎麼能突破這個邊界呢,開天眼,如何開天眼呢,在這個邊界之外找一個東西,當你跳出邊界找到一個基點回望邊界的時候,僅僅是回望,那邊界就「唰」一下沒了。但這個時候你又到了一個更大的邊界,雖然還是有邊界,但是你呼吸、空間、自由度大大增長了,你的人生也成長了。當然,如果想破除這個邊界,你又需要跳出來。各位想想看領導力是不是這樣子的,你在某一件事情上,你的心胸不夠寬,你就這麼點,你就受不了。有一次遇到一個挫折或者挑戰,你把自己原來的心胸給挑大了,是不是你就成長了,完全是這個道理。你看一個硬幣的兩面,很神奇的公式。你即有的東西構成你的邊界,窘境由內而外打不破,假如你有辦法打破它,這就是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這樣進步的。像《楚門的世界》,最後那個時刻,楚門站在門這樣一個地方,一旦打破邊界,他就出去了,但其實對楚門來講,對我們每個人來講,你很難觸摸到那個邊界,而且你幾乎觸摸不到那個邊界。邊界是由思維模型所定義的,這句話很重要。解鈴還須繫鈴人,所以我們突破邊界的鑰匙就是思維模型,我們繼續研究一下思維模型以及如何打破認知邊界,如何打破思維遮蔽性,什麼樣的思維工具能夠幫助我們觸摸到邊界,甚至逃出來邊界,這對我們來講太有意義了。其實這個意義對絕大多數人沒有意義,只對一小撮人有意義,你希望尋求邊界,其實尋求邊界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像楚門一樣,你生活在那個裡面,導演和他說你不要出去,外面很痛苦、很危險,在這裡面你很安全、很舒服,對於絕大多數人願意待在舒服區里,不願意觸摸邊界,觸摸邊界是很痛苦的。所以這個東西只對一小撮有用。二、批判性思維1. 掘地蜂效應這個思維工具就叫批判性思維。認知心理學,講的是我們的大腦如何來認知世界,我認為我把結構講清楚了。今天我們來講批判性思維,如何來打破那樣一個邊界,我會講3個思維模型:模型一:批判性思維。模型二:給思想洗澡。模型三:我們日常生活里如何應用不可知論的兩個小工具。首先,我們來看批判性思維。在《窮查理寶典》里,芒大師講了一個故事,有一種蜜蜂叫掘地蜂,它有一個很神奇的能力,它挖了一個洞以後,往裡面放一些儲備的糧食,把娃兒生在裡面,然後我拉一些糧食進去,等娃兒孵出來之後,娃兒自己吃糧食,它就不管了,他能夠挖洞,把卵產在裡面去,它能往裡拖食物。研究蜜蜂的科學家一直盯著它看,發現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掘地蜂每次把食物拖到洞口的時候,它並不是立刻把食物拖進去,而是把食物停在那裡,他自己走進洞裡面去檢查一下它的孩子還在不在,然後再出來把食物拖進去。這個行動驚動了科學家,科學家說難道掘地蜂有智力嗎,它怎麼會做這麼複雜的動作,它怎麼會有觀察、判斷、決策,他就研究。有的科學家很壞,等掘地蜂進了洞以後,他把食物往後拖了幾步,掘地蜂出來看食物沒了,找到之後它就把食物拖到洞口,又停下來,它又進去了,科學家又把食物拖開,好壞啊,掘地蜂出來找到食物拖到洞口又放下來,又進去了,40多次永遠做這樣的動作。後來科學家突然明白了,掘地蜂這種複雜的動作並不是因為它有思維,而它能夠做這種複雜的動作,是因為它基因里內置了這樣一個先驗的模式,讓它這樣來做,而掘地蜂並沒有思想、判斷和決策能力。2. 人人都是掘地蜂我特別喜歡的哲學家,也是腦神經科學家丹內特,由此發出一個振聾發聵的疑問,你憑什麼相信你自己不是掘地蜂,你看起來像一個人一樣,你對每一個場景進行判斷,做出決策,採取行動,就像你有智力、思考一樣。所有這些複雜的行動真的是你的智力在思考嗎,真的是有一個理性的你在思考嗎。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嚴重的問題,你憑什麼相信你不是那樣一個掘地蜂,你所有的決策背後的驅動力量到底是誰,誰才是決策者。我們再來回憶一下人類認知的進化,在300萬年的時間裡邊,我們是由基因決定的,眼、耳、鼻、舌、身、感官,來感知這個世界,獲得經驗和事實,指導我們進行判斷、選擇和行為。這是我們的感性,系統一和第一副眼鏡。但是隨著生存度的下降,第一副眼鏡不夠了,7萬年以前,人類發展出第二副眼鏡,第二個能力叫理性系統二,第二副眼鏡來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因為我們的生存度下降了。所以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講,一個大腦兩種心智,這兩種心智的機制完全不一樣,系統一的直覺是由基因決定的。系統二的理性也不是由的主體決定的,是你主體腦子裡邊既定的思維模型來決定的,人類有99%的行為是由基因決定的自髮式的反映,和掘地蜂沒有什麼兩樣。有一首歌叫《跟著感覺走》,非常淋漓盡致的描述出人和掘地蜂一樣的動作,跟著感覺走,而感覺這個東西是內置到你基因裡面的一種功能,99%的時候,你是跟著基因裡面既定的東西自髮式的反映,只有1%的時候,我們所謂的理性,再挑破一下,理性是由於既定的思維模型決定的,同樣也是自髮式反映,反映了之後,由於我們有理性,我們找出一套說辭出來為自己自圓其說而已。所以各位同學,我說一句傷我們自尊的話,人人都是掘地蜂。3. 基因與大腦我們來看一下這兩種機制的不同之處,我們從進化心理學裡面,對大腦有一個定義。什麼叫大腦?是為了解決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以前人類在狩獵階段所面臨問題的一機制,這個定義太完美了,和生存有關係,而且產生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年以前,開始大腦進化。如果你不信你去看一個紀錄片叫《絕對好奇》。大腦是為了解決幾十萬年以前人類在狩獵階段生存所面臨問題的機制。如果如何解決生存所面臨問題的機制,決策機制的第一要素是快速決策,裡面有一句話,面對一個獅子的時候,有兩個人,一個人轉身就跑,另外一個人要想一想,計算一下,算算風速、體格,還沒等你算明白呢,就被獅子給吃掉了。所以在遠古時候,快速決策是你生存下來的第一要素,因為人是跑不過獅子的,所以你的快速決策是你生存的第一要素。怎麼樣能夠快速決策呢?幾百萬年以來,進化出來之後發現,如果把你的決策機制內置到你的基因里,你是不是就是自動決策,速度最快,所以系統一就是這麼來的,為了快速決策,居然把決策機制演化到基因里,自髮式的反映,所以系統一就是內置在基因裡面,系統一的好處就是快速,可以自發的啟動。過去30幾年,認知心理學家和腦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了很多基因裡面自髮式的心智模式,比如說面孔識別模式,你會發現,嬰兒剛出生不久就能識得他媽媽,這個能力好像很神奇,這個能力是內置到基因裡面去的,所有這些能力非常清晰而強有力的證明,我們大腦當中99%的決策是內置到基因裡面的決策,和掘地蜂完全一樣。所以嬰兒剛出生幾天就能分辨不同的面部表情,6個月就能識別人臉。斯坦福大學有一個教授叫李飛飛,做了一個人工智慧,最後做的很厲害。計算機能夠識別這是狗還是貓,然後就覺得計算機很厲害了。但小孩子6個月就會了,這是進化出來內置的東西。所以《自私的基因》作者道金斯講過一句話,對於我們人來說,基因是決策者,大腦不過是執行者而已,基因是第一位的,大腦是第二位的,自身99%內置在基因裡面的系統一,快速決策那一部分,為了生存。幾千年、幾萬年以來,由於生存環境惡化,我們開發出新的一種理性的能力,可是我們都知道,讓你的基因發生突變,需要幾十萬年,甚至上百萬年的時間,基因才能突變,才能把某一個東西內置進去,7萬年,幾千年完全來不及基因突變。4. 思維模型與刻意練習所以壞消息是,我們人類的基因裡面沒有理性這個模式,來不及基因突變,環境突然變壞,你不得不開發出這個能力,而這個能力來不及進化,把它內置進去,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狀況。好消息是,舊時代的人們發明了一種,學會利用石頭工具,軸心時代以後的新人類也學會了一種理性的工具,就跟用石頭的那種工具一樣,人們學會了一種理性作為工具,開始了基因進化之外,另外一種文明的演變。你要說這個過程最完美的書還是《人類簡史》,絕對是一本好書,用優美的語言大尺度講了很多哲學上的道理。7萬年以前發生了一場認知革命,認知革命之後,人具備了一個能力,他形象的表明了這個能力叫,人學會了做八卦,人有了一種虛構故事的能力。你會發現,所謂虛構的故事不就是思維模型嘛,不就是對這個世界的一個模型化嘛,一個道理,不同的詞而已。這裡面最有見解的話是這樣一段話,真是完美。認知革命開啟了一條文化演化的快速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進化這條總是堵車的道路上,基因突變需要幾十萬年的時間,而文化演變太快了。拿我們最近來講,第一次工業革命60年時間,父子不會發生變化,第二次工業革命30年時間,父與子思維方式已經不一樣了,我們這一代人何其之有幸,何其之無幸,同時經歷了好幾次認知革命,認知革命越來越快,每一次認知革命發生,其實就相當於這個人進化了一次一樣,想想看是不是這個道理。所以為什麼人類有了認知革命之後,演化的速度非常之快,因為文化的演化,文化怎麼演化,這句話從哲學上來講,王東嶽的表述最準確,人類文明一切進步只能來自於邏輯變革。這個虛構的故事變了,任何虛構的故事都可以構成一個邊界,打破這個邊界,然後人類就進步了,我想這個道理已經講的非常之清楚了。這個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哈佛認知科學家帕金斯把那個東西叫做心智程序,它用軟體這個方式來類別這個東西。我最近在看的另外一本書,把那個詞定義為思維定式。其實我們非學術界人士,我們沒必要對這些不同的辭彙這麼糾根的去看,我們知其大意就可以了。這個東西也就是我們這個課堂上所說的思維模型。思維模型就是人類進化出來的理性工具。所以在《窮查理寶典》裡面,其實它沒有講這句話,但100%是這個味道叫思維模型決定論,我們以為我們自己有一個理性的決策,其實99%的決策都是由既定的思維模型決定的,這來自於7萬年以前那場認知革命,一直到今天。也許你根本不知道你腦子裡有思維模型,也許你根本不知道這回事兒,不管你知不知道,它都在那裡做決策。所以芒格甚至寫了一篇文章,叫《人類誤判心理學》,列出了25條心理學裡面的一些模式,只是心理學一個學科,所以《窮查理寶典》一定要看,他自己居然寫了一個學科出來,整個心理學裡面的一些模式,人都受這些模式的影響。我講一句大白話來講這個道理,我們以為有一個理性的我,我們有一個主體的我在做決策。其實我們所有的決策是由我們大腦當中既定的思維模型在做決策,這就叫思維模型決定論。人人都是掘地蜂,99%那一部分是內置在基因裡面,直覺那部分,我們對此無能為力。但另外1%是由既定的思維模型決定的,而這些思維模型也促成了我們人生的邊界。同時打破這些思維模型所做鑄就的邊界,就是我們進步的不二法門,就這麼簡單幾個道理。既然這樣,什麼叫有效學習,有效學習一定是訓練我們如何思考,而不是訓練如何獲得信息。未來獲得信息越來越不重要,有Google、百度,甚至將來AI可能一下子把晶元植入到你腦子裡面去,但如何思考這件事情,是我們永遠要學習的。5. 基因與模因接下來有一個問題,思維模型很重要,但是思維模型都是好的嗎?思維模型都是有益的嗎?另外一個更可怕的問題,到底是你在控制你的思維模型,還是你的思維模型在控制你。如果是第一點,那很好。如果是第二點呢,是你在控制你的思維模型,還是你的思維模型在控制著你。我們在這裡用了很多辭彙,模式、模型、定式、程序,由於既定的辭彙都包含有一些褒貶之義,使得你難以跳出來。我們經常變換一些詞語很有好處,因為即有的詞語本身不重要,但是它激發出來的某種情緒、情感更重要,所以當我們討論新的學科的時候,你不要對他有喜好和厭惡的情緒,這時候找一個新的詞出來,你對那個詞還沒有形成情感,這個時候讓你可以理性的觀看這個詞是好是壞。推薦一本書叫《自私的基因》。《自私的基因》是一本特別特別重要的名著,《自私的基因》裡面問了一個類似的問題,我們且跳出來一下,這個問題很重要,迄今為止糾纏不清。我們請問各位,你認為基因是在為我們服務,還是人或者生物體在為基因服務。這是個好問題,也是個大問題,我們都知道,我們人類的傳承、生物的傳承是靠基因的複製,一個問題出來了,到底人類是為基因服務的,還是基因是為人類服務的。我們通常的觀念當然會認為,基因的存在是為我們服務的,因為製造我們的副本,就像雞蛋就是為了孵小雞一樣,小雞是主體,雞蛋只不過是中間繁殖的載體而已。《自私的基因》的這本書提出一個振聾發聵的觀點,恰恰相反,我們人類以及所有生物的存在是為基因服務的,我們存在有,而且只有一個目的,幫助基因製造他們的副本而已。天哪!和我們過去的觀點完全相反,我們的存在只是為了讓基因傳遞而已,那個你看不見、摸不著的基因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我們只不過是它繁殖的載體而已。關一下燈,我們來看一段小視頻,到底生物是為了基因,還是基因是為了生物,這個問題極為重要。這個書的觀點完全把我們過去人類的常識來了一個大翻轉,今天主流科學界基本認可這個觀點,和常識不一樣,人類以及所有生物,我們一直認為自己是萬物之靈,其實我們不過是基因的生存機器而已。有一本書叫《機器人叛亂》,這本書是今天這堂課程的必讀書,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性、荷爾蒙、愛情、婚姻,無非是讓你繁殖的動力而已,在這本書的後半段,道金斯提出到底人類和動物有什麼區別,他提出一個詞叫模因,人類和動物不一樣,人類是基因和模因共同進化的結果。由於基因在人類最近的幾千年裡面不會發生變化,其實我們更主要的是由模因的演化來決定,所以他提出一個詞叫模因。什麼叫模因?模因就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獨有的第二類複製及文化的基因。其實我們之前所做的所有的辭彙,你可以把它定義為模因,這就是我們想找一個新的辭彙來把過去你已經賦予情感的辭彙重新命名一下,叫模因。生物的進化基於基因的複製,而人類文明、文化的演化則基於模因的傳播,我們可以把基因和模因做成很有趣的比較。基因屬於生物學,模因屬於文化學;基因的傳播方式是性交,模因的傳播方式是社交;基因的阻止方式是安全套,而模因的阻止方式是批判性思維;基因傳承的載體是孩子,模因傳承的載體是思想。如果基因所具備的性質如此類推,我們將得出一個很驚人的結論,生物是基因的載體,生物進化並不是為了生物體本身的利益,而是為了基因的複製和遺傳。同樣的道理,人類是模因的宿主,模因不是為了人類宿主的利益,而只是為了自己的傳播和遺傳。於是,我們得出兩個結論,這兩個結論很重要。結論一:你的信念是一種存在,而且它是獨立於你的存在。結論二:你的信念並不總是和你的利益一致,當促進模因傳播這方面,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你的信念扼制了模因傳播,它給你的信念將不一致。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腦子裡面都有模因,而其中很多模因是對我們有害的,所以《機器人叛亂》這本書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我們人類應該從模因對我們的控制當中叛亂出來,逃脫出來。如此之後,我們就明白了一個大道理,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有兩個原因:原因一:我們缺少正確的思維模式。原因二:你腦子當中有一些對你有害的思維模式或者心智模式。第一種原因,有一些正確的思維模式你沒有,比如說物理學、生物學、化學、科學、哲學,更可怕的是,你腦中有一些模式是對你有害的,所以叫被染污的心智模式,而且這兩類裡面,最可怕的是第二類,被染污的心智模式所導致的理性障礙更嚴重。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跟上我的思路,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第一,你缺少一些正確的思維模式。第二,你有一些思維模式本身對你就是有害的。比如說,《超越智商》這本書舉了一些有害的思維模型,迄今為止,40%的美國人相信超自然的現象,25%的美國人相信占星術,46%的美國人相信信仰療法,相信就能治好病,49%的人相信惡魔附身,32%的人相信幽靈,10%的人相信自己曾經和魔鬼說過話。這是今天的美國。如果我們用同樣的話來看中國,只比這個更嚴重。我們腦子當中有很多被染污的心智模式,他們對我們的理性造成巨大的傷害,所以對於我們來講,第一任務就應該把你腦子當中這些染污的心智模式清洗出來,我們所說的為你的思想洗一個澡,第一層含義就是把這些壞的思維模式清洗出去。6. 批判性思維所以接下來的道理就很清楚了,怎麼辦?如果我們想過上清晰名理的生活,我們必須評估自己的心智模式,這個工程在《機器人叛亂》裡面說了一個非常好的辭彙叫模因清洗工程,把你的模因洗一次,洗一洗你的心智模型,洗一洗你的思維模型,這只是一個類比,學術上的辭彙就叫批判性思維。我相信這個詞,你經常會看到批判性思維,已經熟視無睹了,我今天給批判性思維的一個定義就是,所謂批判性思維就是對你的思維洗一個澡,把那些壞的思維清洗掉,這叫批判性思維。就像你健身,旁邊有一個教練,如果你動作做錯了,他告訴你一樣,批判性思維就像是有一個思維的教練來告訴你,你這個思維有問題,你應該糾正一下,就是這樣一個動作。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