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會戰|湘西會戰簡介|湘西會戰著名戰役|湘西會戰歷史意義
湘西會戰簡介
在1944年日軍「一號作戰」中,國民政府在各地敗退影響的不只是前線防禦,對中美空軍的合作也造成莫大損失。在抗戰期間中國在各地主要城市興建機場,讓空軍得以使用戰術支援陸軍;但一號作戰讓空軍在衡陽、零陵、寶慶、桂林、柳州、丹竹(在廣西平南縣)、南寧等地的7個空軍基地和30餘個飛機場,相繼被日軍佔領或搗毀。
1945年3月開始的鄂北老河口之戰中,那裡的機場也被摧毀。這樣,芷江機場就成了美國戰略空軍在華的唯一的前方機場。該機場經擴建,從當地起飛的轟炸機不但沉重地打擊了在華的日軍戰略目標,也直接威脅著台灣一帶的日軍設施。東京大本營認為,在日軍進行抗擊美軍登陸中國沿海的作戰時,從側背芷江機場起飛的中美空軍,將會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因此,日軍認為必須搗毀這機場。
除了摧毀機場的首要目標外,次要目標是保持湘桂鐵路(長沙至南寧)、粵漢鐵路(廣州至武昌)之暢通;再者1945年2月打通中印公路後,每個月近5萬噸的物資輸入中國強化重慶政府的戰鬥能力,在美軍總顧問魏德邁的規划下這些物資補充中國現有部隊,將重組成30個美械師。國府也因此調整部隊,將當時尚具戰力的部隊整並為第四個方面軍並接受美械補給,當時有第三、第四方面軍在華中接受整補,為拖延這批美械部隊造成的戰略壓力,日軍希望以攻擊拖延中國反攻時間而進攻該地區。本次會戰,日方由第20軍司令官板西一良中將指揮,中方由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指揮第三、第四方面軍、第十集團軍防守作戰。
雖然看起來會戰目標明確,但自戰略觀點思考卻是邏輯不通的作戰計劃。1944年底以前美軍確實只能依靠中國基地對日本領土與佔領區實施戰略轟炸,但1945年美國已經對菲律賓與太平洋諸島實施反攻,損失一兩個中國機場根本不影響戰爭局勢,同時滇西緬北會戰的成功讓重慶政府流入更多美援,還可以把當時駐緬北的戰力轉用,不一定需要靠整編中的部隊作戰,像是新六軍在重慶政府的堅持下便在1945年初空運回中國強化國府戰力;但日軍方面在1944年底太平洋戰線潰退而急轉直下後日本的戰爭目標已經轉向本土防禦,在華部隊許多在一號會戰後兵力尚未補充完成,光是防禦就相當吃力,硬要進攻只會加速在華軍力折損,並非上策。
在此消彼長之下,正常思維應該是收縮防線爭取時間強化本土防衛能量。但日本陸軍在這種時候卻缺乏面對現實的決策,仍希望以攻擊來取得更多的優勢,且認為當時戰力足以打垮更換美械後的國府部隊。實際上在日軍內部沙盤推演時參謀便提出警告,甚至提出美軍空運國軍部隊至芷江前線此種作法,但是駐華日軍高層仍選擇性無視許多兵推出現的極端不利狀況並決定發動此次戰役,結果也如兵推一般,日軍從一開始便陷入僵局,到最後全面潰敗。
4月初,日軍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將駐邵陽指揮日軍分三路向湘西進發:南路第34師團及第58旅團等由新寧、武岡、武陽向洪江進攻;中路第116師團、第47師團等由邵陽沿邵榆公路西進,突入安江,直取芷江;北路第34師團進攻新化、辰溪、漵浦;另以第64師團、第68師團向寧鄉、益陽佯攻,以牽制中國湘北軍隊南下,企圖一舉攻下芷江。
4月26日3000餘日軍向綏寧、洞口至洪江的要地武陽進犯,武陽駐軍第9連與數倍於己之敵苦戰4晝夜,全連壯烈犧牲,武陽陷敵。5月4日起第5師經3日激戰,攻克武陽,殲敵58旅團長以下1500餘人。武陽大捷是湘西會戰由被動變為主動,由防禦轉為反攻的標誌,為反攻作戰打下了基礎。5月6日,中國軍第四十四師一部克複新寧城。5月7日,中國軍第一二一師與第四十四師之一部增援武岡,圍城日軍受重創後逃遁,武岡城解圍。5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下達了中止芷江作戰命令。 從5月9日至6月7日,中方反攻。日軍轉入戰略收縮防禦階段。在戰役中,國民革命軍雖然尚未完全換裝美械,但是藉由這些尚未換裝完全部隊的火力,加上中美聯合空軍的空中支援,即將日軍阻擋在第一線防衛上,並將日軍打到喪失進攻能力。在作戰後期由原路反攻。在國軍有效的防禦反擊以及中美聯合空軍的支援下,以優勢兵力將四路日軍直接當面擊破。日軍於6月7日退回原出發地,戰役結束。
湘西會戰著名戰役
從1945年4月9日開始,6月2日結束,歷時55天。主要戰場綿亘洞庭湖22西南,包括常德、益陽、湘潭、邵陽、零陵、東安、新寧、武岡、洪江、芷江、辰溪、漵浦、沅陵、安化等地區。共斃傷敵人28174人,俘敵247人。這是一次勝利會戰。其取勝的原因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湘西地形對中國國民革命軍有利,對日軍不利。其境內雪峰山、武陵山南北縱列,山脈相連,高峻陡峭,難以逾越,「愈向西進,山勢愈險愈高,正是孫武所說的『死地』」,資、沅、澧諸水交錯東流,水深谷險,道路狹窄,汽車牽引的重炮不易運轉,只能以輕武器從平川往高處仰攻。中國守軍則居高臨下,從山麓到山頂利用險峻地形,構築層層陣地。山下系水田,日軍很少有可利用的地形,只能沿公路大道徐徐前進,公路兩側有我伏兵層層阻擊,給敵以重創。
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是國軍強日軍弱。由於美國以現代化武器援助中國,中國國民革命軍此次戰役的武器裝備,無論是陸軍火力還是空軍火力均超過日軍。特別是日軍喪失制空權,戰鬥力因而減弱,不能攻破國軍之重要據點,這是克敵制勝的關鍵。中國空軍以駐湘西、滇東、川東的芷江、陸良、梁山(今梁平)等地之第一、第二、第三大隊各一部,聯合美國空軍頻繁出動,僅第5大隊即出動飛機940架次。由於中美空軍掌握了制空權,緊密配合陸軍突擊日軍,使敵傷亡慘重。同時,廣泛襲擊日軍漢口、岳陽、湘鄉、邵陽、衡陽、零陵等地空軍基地、倉庫及重要交通線,部分癱瘓了日軍的運輸補給。另外,國民黨有雄厚的後備兵團作為後盾,而日軍是孤軍深入,無後備兵力。故雖然日軍來勢兇猛、行動快速、分進合擊,但因日軍不顧前後之聯絡,冒險急進,而遭中國國民革命軍守軍各方面之打擊。正如服部卓四郎所說的:「因敵軍在優勢的美國空軍配合下,不斷空運地面部隊增援戰場,頑強抵抗,我軍損傷續增,總司令官終於5月9日下令停止進攻。」
湘西會戰歷史意義
重大轉折點
雪峰山戰役挫敗了日軍企圖佔領中國芷江空軍機場的陰謀,提高了國軍「反攻之士氣」,它是國民黨戰場從防禦轉入進攻的重大轉折點。
日軍混亂潰逃境地
湘西會戰,日軍第20軍在整個戰略態勢已處於被動的形勢下,以冒險的進攻開始,以狼狽的潰逃告終。日軍自湘西反撲被扼制後,從此再未敢在其他地區進行冒險,雪峰山麓日軍尚未撤下戰場,岡村即於1945年5月初開始撤退侵入廣西的軍隊,接著又從廣州和湘西撤兵。日軍在雪峰山麓遭到慘敗後,整個中國戰場都陷入混亂潰逃的狼狽境地。相反,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因「湘西會戰我軍士氣日盛,敵之戰志消沉,要求迅速收復桂柳,以開拓總反攻之機運。」
張揚國威
雪峰山戰役中的勝利張揚了中國的國威。八年抗戰中,國民黨軍隊敗仗多,勝仗少。而湘西會戰,國際聲譽有所提高。
國軍愛國主義
充分顯示了中國官兵高尚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如第74軍一個連為守衛武岡而全部戰死殉國,連長周北辰身先士卒,手持衝鋒槍,與突入之敵實行白刃肉搏戰,夜晚又帶領兩名戰士突入敵陣,殺死數名正在酣睡的敵人,並生俘兩名敵少尉軍官,但最後身中兩彈而光榮犧牲。湘西會戰儘管取得了勝利,但由於國民黨執行一條片面抗戰路線,特別是何應欽急功好勝,要求前方將士「草草收兵」,致使本該獲得更大勝利的湘西會戰,由於人為的因素而未盡如我將士之意。
推薦閱讀:
※四大戰役禍亂中東,別讓美國跑了?
※為什麼說車臣戰爭中的格羅茲尼巷戰是冷戰後最慘烈的戰役?
※海城牆 王國戰役 國王、馬修之墓
※你知道解放海南島的戰役嗎?
※你知道紅軍長征路上的包座戰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