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神仙:名利雙收明哲保身的奇士張良(2)
英雄神仙:名利雙收明哲保身的奇士張良(2)
http://book.sina.com.cn/ 2012年06月18日 16:05 新浪讀書微博 文章摘自《歷史的玄機》
作者:常樺,岳衛平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本書簡介:從權臣的傳奇經歷,到鮮為人知的謀臣秘聞,從英雄名士的歷史蹤影,到千奇百怪的人生故事,從政治權謀到撲朔迷離的歷史迷局……這一切,都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人們好奇的目光,並引發了人們一探其究竟的興趣。書中內……[連載內容]張良對他說:「正因為秦王朝暴虐無道,天下才反叛它,所以沛公您今天才能進入咸陽,來到這裡。我聽說,大凡為天下剷除暴政、替天行道的人,都應當以樸素為本。如今沛公您剛剛進入咸陽,就想貪圖安逸,沉溺於聲色犬馬,這就和人們通常所謂的『助桀為虐』沒有什麼區別。」劉邦素來尊重張良,見張良說得如此鄭重,只好率軍返回灞上。
劉邦回到灞上,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召集關中父老集會,向他們公開宣布:「根據懷王與諸將的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我將成為關中王。現在我與諸位約定三條:廢除秦的嚴刑苛法,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約法三章」。劉邦此舉贏得了關中地區的民心,這為他後來從漢中回師關中,平定三秦,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
劉邦進入咸陽後不久,項羽也率領各路諸侯大軍向咸陽進發。當他到達函谷關時,得知劉邦已進入咸陽多時了;而且劉邦居然派兵把守函谷關,不讓他入關進入咸陽。項羽火冒三丈,一舉發兵攻佔了函谷關。
就這樣,原來在戰略上互相配合的兩支軍隊就要走到劍拔弩張的地步。
這時,項羽的叔父項伯因為一直對張良心存感激,要找機會報答張良。他見項羽正積極備戰,準備第二天攻打劉邦,心裡非常擔心。於是連夜偷偷跑到張良那裡,告訴他項羽明天早上就要攻打劉邦,希望張良能夠跟著自己逃走,不要跟著劉邦枉送性命。但張良和他一樣,也是一個非常看重情義的人。此時他自然不會拋下劉邦不管。於是他讓項伯稍等片刻,他要先去和劉邦道個別。
張良見到劉邦,把這一緊急軍情向他做了彙報。劉邦聽了,臉色驟變,不知如何是好。張良便問他是怎麼得罪項羽的。
劉邦於是向張良和盤托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是有人教他不要讓項羽和其他諸侯的軍隊入關的。
張良於是叫他趕快去見項伯,通過他向項王說明他並沒有背叛項王的意思。劉邦一見項伯,就像是看到多年不見的貴客似的非常興奮,硬是以對待兄長的禮節款待項伯。一番客套、一番交情之後,劉邦開始向項伯表明「心跡」。項伯表示願意連夜趕回鴻門,代劉邦向項羽表明心跡,並叮囑他明天早上要早點兒親自來項王那裡謝罪。
第二天一早,劉邦就帶著包括張良在內的一百多名隨從前往鴻門拜見項王。一見到項羽,劉邦就趕緊上前賠罪。在接受了劉邦的賠禮道歉後,項羽下令擺酒設宴,答謝劉邦前來冰釋前嫌,並要與劉邦盡興聊一聊各自分兵作戰以來的所見所聞。
席間,亞父范增屢次給項羽遞眼色,並三次舉起玉玦,要項羽解決掉劉邦。但項羽不為所動。他只好叫來項莊,要他在宴會上舞劍助興,乘隙一舉結果劉邦。
但是,偏偏在這個時候,項伯也拔劍出鞘,說項莊一個人舞劍太孤單,不如兩個人對舞。在舞劍的過程中,項莊有幾次險些得手,但每到關鍵時刻項伯總是用身體掩護劉邦,結果導致項莊始終不能得手。儘管如此,情勢看上去依然非常危急。
這下可急壞了張良,他立即起身步出營帳外,來到軍門找到樊噲,要他進去保護沛公。
樊噲一手握著寶劍,一手提著盾牌闖入軍門。項羽見狀,立即按著寶劍直起身子,厲聲責問樊噲。
張良生怕項羽此時失去了控制,那樣的話,劉邦就是插翅也難逃了。於是他趕緊上前說:「請項王息怒,這位是為沛公駕車的馭手樊噲。沒有得到項王的指示就冒冒失失地闖進來,還請項王恕罪!」
樊噲剛坐下一會兒,劉邦便起身借口要上廁所,並順便把樊噲叫了出來。
沛公出去以後,項王派都尉陳平前去召喚沛公,但許久不見回來。張良起身對項羽說他出去看一看。張良找到了劉邦。劉邦想就此離去,但還沒有向項王告辭,正在發愁。樊噲認為不要管那麼多,既然是做大事,那麼就不應拘泥小節。況且現在人家是刀和砧板,他們是人家砧板上的魚肉,還是趕緊走掉為妙。張良認為,此刻再不脫身,到時候想走就沒那麼容易了。
劉邦於是讓張良留下來向項王致謝,留下白璧一雙獻給項王,玉斗一對送給亞父。
在整個鴻門宴中,張良雖然不是主角,但是他很好地扮演了綠葉的角色。在鴻門宴上,如果不是張良隨機應變,如果不是他在關鍵時刻出去召來樊噲,那麼就是有十個項伯「以身翼蔽沛公」,劉邦也難逃一死;如果不是他留下來辭謝,劉邦的不告而辭同樣會給范增等人以發兵攻擊的借口。總之,在鴻門宴上,張良這位配角在劉邦生死攸關的時刻發揮了力挽狂瀾的作用。劉邦事事依賴和期待張良,因為他相信,每到關鍵時刻,張良總能將事情擺平。
屢出良謀,助劉邦定天下
項羽進入咸陽後,大肆逞威,不但縱兵劫掠,而且放火焚燒宮室。據說阿房宮就被他一把火燒了三個月。他自封為西楚霸王,接著分封諸侯。劉邦也沒有如懷王當初與諸將所約定的那樣被封為關中王,而是被封到了偏遠的巴、蜀一帶,名為漢王。
劉邦心有不甘,他想得到漢中的地盤。畢竟漢中離關中更近一點。於是,他派人給項伯送去了十分豐厚的禮物,要他到項羽那裡通融一下,希望能得到漢中。果然,劉邦如願以償,順利地得到了漢中之地,定都南鄭。
張良不是帶兵打仗的能手,一方面是因為他長於奇謀,拙於戰術,另一方面也因為他體弱多病,不適合領兵作戰。所以,他一直未曾單獨領兵作戰,而是作為謀臣時時跟隨漢王。如果說韓信是劉邦集團的前敵總指揮,那麼張良就是劉邦集團的總部參謀長。
由於劉邦所面臨的戰場是楚漢相爭的正面戰場,常常免不了要和項羽作戰。
漢王三年(前204年),項羽又來挑戰劉邦。他突出奇兵,將漢王劉邦包圍在滎陽。面對楚軍強大的攻勢和項羽在戰場上的盡情表演,劉邦很是恐懼,也非常擔心,於是和酈食其商量,看該採取什麼有效的辦法來削弱楚國的勢力。
酈食其認為,只要重新扶立六國諸侯的後代,讓他們全都接受冊封,他們的君臣百姓必然會感念漢王的恩德,仰慕其大仁大義,從而心甘情願地做漢王的臣民;只要漢王的德義能夠在全天下推廣,那就可以南面稱霸了;即使是西楚霸王項羽,也必定會提起衣襟前來朝拜漢王。
劉邦認為這個意見很好,就叫酈食其趕快去刻印,隨後就帶著它啟程去分封六國諸侯之後。就在這時,張良回來了。聽到劉邦將要分封的訊息後,他認為此舉大為不妥。他隨即抓起劉邦跟前的筷子,列舉了不能分封諸侯之後的八大原因。他還斷言,如果劉邦果真採納了酈食其的策略,並照這樣去做了,那麼劉邦圖謀天下的大勢就一去不復返了。
聽了張良這一系列切中要害、入情入理的分析,漢王連飯也吃不下了。他越聽越不是滋味,吐出口中的食物,連聲罵酈食其是個愚蠢的腐儒,幾乎壞了他的大事。隨即下令趕緊銷毀那些封印。一場鬧劇就這樣在張良的教訓聲中草草收場。
在楚漢相爭期間,劉邦雖然在正面戰場上被項羽打得焦頭爛額,屢戰屢敗,但在其他戰場上卻取得了驚人的戰績,尤其是韓信率領的那支軍隊。韓信不愧是當時天下第一的軍事天才。任何一支看似沒有戰鬥力的軍隊一到了他的手裡,他很快能將其打造成一支攻無不取、戰無不勝的鐵軍。此時的韓信威名震動天下,舉手投足之間就能左右天下格局的走勢。正因為如此,他希望劉邦能對他的赫赫戰功有所表彰,於是便派使者前往劉邦所在的滎陽前線,要求劉邦封他為「假王」。
這時的劉邦正為眼前的戰局犯愁,聽了韓信來使的請求後,立即破口大罵。張良和陳平恰好在劉邦身邊。一見劉邦情緒失控,張良急忙踩了劉邦一腳,並悄聲對劉邦說:「現在滎陽的形勢對漢軍十分不利。以韓信現在的實力和威望,如果他真的要稱王,那麼大王您能阻止他嗎?這樣恐怕反而會促使他心生變故,不如將計就計,因勢利導,答應他的要求,封他為齊王,好好地安撫他,讓他安心地防守齊地,從而使項羽在戰略上陷於腹背受敵的境地。」
劉邦聽張良這麼一說,猛然醒悟,於是立即派張良前往齊地,立韓信為齊王,並徵發韓信之軍進攻楚軍。
推薦閱讀:
※龐林森讀史記?張良之楚漢相爭
※楊建平丨張良,關鍵時刻屢建奇功的蓋世英才
※帝王之師張良貌如女子,年輕時血氣方剛曾刺殺秦始皇
※漢朝十大開國元勛,封候多少戶,張良第二,第一不是蕭何
※張良拒封「三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