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癸未」大疫看干支預測的可靠性》*

          《從「癸未」大疫看干支預測的可靠性》

  摘 要:

  通過回顧國內外歷史上的多次大瘟疫發生的時間,我發現多數重大瘟疫的發生年份的紀年干支都滿足「天干入於地支之墓庫及天干為戊己」的條件,用這種方法判斷瘟疫可能發生的時間要比「五運六氣」的判斷方法更簡便更直接,並由此推知中國干支紀曆具有某種預測功能,而其預測機理還有待更多驗證與探索。

  關鍵詞:干支,紀曆,疫病,預測,運氣

  中圖分類號:R226

  一、癸未

  從1223南宋嘉定十六年農曆「癸未」年(羊年)到1823清宣宗道光三年「癸未」年(羊年)這600年間共有10個「癸未」年,其中7個「癸未」年出現大疫是有史可查的,大體狀況如下:

  1、1223年,永、道二州疫(《宋史?卷五十二?五行志》)。

  2、1523年,南京大疫、軍民死者甚眾(《明史?卷二十八?五行志》)。

  3、1583年,儀真縣大疫(《古今圖書集成?卷五百三十三?醫部—醫術名流列傳》)。

  4、1643年,二月至九月、京師大疫、傳染甚劇(《明史?卷二十八?五行志》)。

  5、1703年,春,靈州、瓊州大疫。五月景州大疫,人死無算。六月曲阜、巨野大疫、東昌疫。八月文登大疫,民死幾半(《清史稿、卷四十?災異志》)。

  6、1763年,嘉興、湖州、松江、太倉、蘇州諸州府,月內小兒,有口噤不乳,兩腮腫硬,名謂螳螂子。第二年,「益都天花流行」( 唐千頃《大生要旨》卷五)。

  7、1823年,春,泰州大疫;秋、臨榆大疫(《清史稿卷四十?災異志》)。

  一般學中醫的都是以「五運六氣」來解釋這一周期現象的,具體推導過程如下:

  農曆癸未年,這一年五運所屬為火運不及,上半年是太陰濕土司天,其中第二步氣(從春分-清明-穀雨-立夏)為少陰君火主氣,同時少陰君火為客氣,大火當令,火氣太過則瘟疫流行,無論遠近都有此難。南方氣運早至,所以先時發病。到第三步氣(從小滿-小暑),也就是6-7月間,風熱漸起,濕氣大盛,此病會漸漸隱匿。如今看來,非典的發展過程簡直是在驗證此段預言的正確性。很多人在心懷敬畏的同時,也在思索:世界上真的有一種學說能預測疫情、「占卜」未來嗎?(摘自《運氣學說預測疫病引發的思索》,《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年第4期)

  這種推導過程未免也太過複雜了,其實這毫無必要,因為干支紀曆法就已經把周期的秘密告訴我們了。

  我對「癸未」大疫的解釋之這樣的:按干支五行屬性,「癸」為陰水,「未」為陰土,陰水的十二長生巡行到「未」為「墓」,「墓」就是墳墓的意思,陰水到「未」土為入墓,水入墓了,則水弱不能克火,火由於沒有水的剋制而沒有節制地發旺,火為瘟疫,故逢水墓之年必有瘟疫!

  我在上面的推導過程中使用了一個概念,就是天乾的十二長生。所謂十二長生就是古人對天乾的運行規律而運行狀態的分類描述。古人認為地支代表地氣,地氣是固定不變的;天干代表天氣,天氣是在地氣之上周流不息的。天干在每一個地支上都有一種存在狀態,十二個地支就有十二種狀態,這十二種狀態就是天乾的十二長生(這裡的這個「長」字讀「掌」,是生長的意思),它類似於人一生人生狀態的自然發展變化。在這十二長生中就有一個「墓」,它就類似於人死了要進入墳墓,一旦天干入墓了,那這種天干就失去了作用,等於沒有一樣。而「癸未」就是天干陰水「癸」入了地支「未」土之墓,所以才有了我上述對「癸未」大疫的解釋。

  二、墓庫

  根據我的推理解釋,其實不止是「癸未」年容易出現瘟疫,而每逢「墓庫」之年就應該容易出現比較大的瘟疫,我們可以從中國歷史上的三次改變中國歷史的大瘟疫來印證我對「癸未」大疫的解釋。

  根據歷代官方和民間的史料記載,從公元前7世紀-公元20世紀,中國爆發的較大規模瘟疫竟達700多次。其中,東漢末年、金元時期以及明早期的大瘟疫這3次瘟疫最為嚴重。它們不僅奪走了成百上千萬人的生命,更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A、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發生疫病,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傳染病。(《晉書》)曹植《說疫氣》:「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公元217「戊戌」年,按「五運六氣」解釋是:天刑年,氣克運,以上克下,故名天刑,為不相得之歲也。這一年的運氣具備流行疫病的條件。其運風清熱凡此陽明司天之政……其政切,其令暴,蟄蟲乃見,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熱發,暴振凓癃閟。歲木不及,陽明司天,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脅痛,少腹痛,腸鳴溏泄。(摘自《運氣學說預測疫病引發的思索》,《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年第4期)

  B、公元1232年的汴京大瘟疫又是一場浩劫。當時的金國南有南宋,北面被蒙古壓得喘不過氣。到此年五月,「汴京(今開封)大疫,凡五十日,諸門出死者九十餘萬人,貧不能葬者不在是數。」(《元史?五行志》)也正是這場大疫最終導致了金國的滅亡。

  公元1232年為「壬辰」年,太過之運被司天之氣生為順化年,發病重。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太陽司天之政,民病寒濕,發肌肉萎,足痿不收,濡寫血熱。(摘自《運氣學說預測疫病引發的思索》,《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年第4期)

  C、萬曆八年(1580「庚辰」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次年,疫情進一步擴大。萬曆十年四月,京師疫。疫情發生時,「人腫頸,一二日即死,名大頭瘟。」(萬曆《山西通忘》卷26)在疫區,死亡人口約佔總人口的40%。在這場瘟疫的洗禮下,曾經強大的明王朝終於沒落了!可以說「天行瘟疫」促成了明王朝的滅亡。

  以上三次大疫都發生在「墓庫」之年,217「戊戌」年、1232年「壬辰」年、1580「庚辰」年中「辰」、「戌」都是「墓庫」,「辰」為水之庫、金之墓,「戌」為火、土之庫。天干里「丙」與「戊」同論,「丁」與「己」同論。「戊戌」年就是「戊」土臨庫,庫為旺,故該年火、土太旺,瘟疫流行。「壬辰」年「壬」水臨庫,庫為旺,故該年水旺極,水旺而火弱,亦有瘟疫流行。「庚辰」年「庚」金入墓,金弱而木、火旺,故瘟疫流行。

  由此可見,凡遇流年干支之天干臨墓庫地支之年,易有瘟疫流行!

  再舉個國外的例子:

  2009年3月,首發於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重視。2009年為「己丑」年,己土土運不足,司天太陰濕土。中運之土與司天之土符合。運氣同化,為太乙天符。據《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太陰司天之政之「二之氣,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溫厲大行,遠近咸若,濕蒸相薄,雨乃時降。」2009年二之氣二之氣:包括春分、清明、穀雨、立夏4個節氣,少陰(君火)加臨君火,主客均為少陰君火,有瘟疫局部流行。正與甲型H1N1流感之發作相應。邪之中人在太乙天符之年,名曰中貴人,如君主,是犯司天在泉之氣,天地之氣俱犯,故其病暴而死也。所以此次流感給人感覺是來勢洶洶,防不勝防。上半年太陰濕土司天,以土濕之氣為主。下半年太陽寒水在泉,寒氣為重。土運不及,風氣克之。司天之土助之,全年趨於平氣,氣候變化不太劇烈,基本無大面積災害性氣候變化,可能局部地方容易造成雨水相對集中。故而,從運氣學說推斷,疫病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不大。(摘自《運氣學說預測疫病引發的思索》,《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年第4期)

  其實「五運六氣」的解釋過於繁複了,按照我的理論,2009年的流年干支為「己丑」,天干「己」土入於「丑」墓,天干入於地支之墓,這就是瘟疫流行的中國流年干支紀曆條件。

  三、戊己

  上面講的墓庫指的都是地支為「土」的年份,實際上天干為「土」的年份(即「戊己」之年)亦是墓庫之年。

  例如14世紀歐洲的黑死病就是發生在「戊己」之年的,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這場瘟疫起於1340年左右,進入1348年(「戊子」年)的冬季,瘟疫達到最高的擴散速度,而這正是1349「己丑」年的開始,也就是說瘟疫在「戊己」交接之時達到了最高潮。黑死病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瘟疫爆發期間的中世紀歐洲約有占人口總數30%的人死於黑死病。

  再例,發生在1918年(「戊午」年)的所謂「西班牙流感」,這場流感有三次高峰,第一次高峰發生在1918年的初夏,第三次高峰發生在1919年(「己未」年)的春天,整個過程正好跨越了「戊己」年交接之時。這場流感的死亡人數是驚人的——僅在英國就超過15萬——世界人口中有2100萬到2500萬人死了。(甚至就是這麼大的數字也有可能是低估了。一種較後的計算將世界範圍的死亡人數增加了一倍,給英國的數字又加了5萬人。)1918~1919年的大流行無疑是自黑死病以來單獨一場病損失人口最多的一次。

  由此可見,凡逢「土」(包括天干與地支)之年均易有瘟疫流感發生。

  四、預言

  由上可知,凡是滿足「天干入於地支之墓庫及天干為戊己」這些中國傳統干支紀曆條件的年份都有可能是疫病流行的年份,有關部門應該嚴密關注這種流年。

  這樣的年份在60干支紀年中有20個,分別是:壬辰、庚辰、乙未、癸未、丙戌、戊戌、甲戌、丁丑、己丑、辛丑以及另外10個「戊己之年」,它們佔全部時間周期的三分之一,如果一個人只活60年的話,那其一生的三分之一都是在大瘟疫的陰影籠罩下生活的。

  當然,如果要把干支紀年作為預測大瘟疫的依據可能還需要更多研究和論證,但由上可見,中國的干支紀曆的確是具有預測功能的,我認為干支紀曆就是一套自洽的循環體系,它在反映物質發展變化規律的同時也具備了規定並「預測」事物未來發展變化的功能,這種預測功能似乎並不神奇,因為我們中國的古人一直都是這麼運用這套體系來進行預測的。

  參考文獻:

  [1] 張維駿.運氣學說預測疫病引發的思索[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0年第4期.

  (轉自:「樗子-斤八」的新浪博客)                
推薦閱讀:

FinFET技術發明人胡正明
做一個汽車道路試驗工程師需要具備怎樣的技能?
每年都有的汽車可靠性排行,能信嗎?
【2018.4】那些目標4個9準確率的業務場景
制定可靠性測試方案時,如何權衡樣本量與測試時間?

TAG:預測 | 可靠 | 干支 | 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