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文明,我們差在哪兒(視窗)人民日報

胡吃海喝、高聲喧嘩、抽煙划拳、亂丟垃圾……這樣的就餐行為在身邊隨處可見餐桌文明,我們差在哪兒(視窗)本報記者 成 慧《 人民日報 》( 2013年02月22日   18 版)

颶 風繪生活中,大家都是食客。在外就餐、聚會時,你的一舉一動是否文明?餐廳里的嘈雜混亂、吞雲吐霧,是否你也有份?在提倡餐桌節約的同時,每位食客還應當為改變不文明的就餐行為做出努力。高聲喧嘩,大肆勸酒,餐桌成了秀場鋪張浪費,暴殄天物,比拼誰更有「海量」……這背後反映的其實是一種文化缺失,是消費陋習「今天,你光碟了嗎?」這是最近喬敏和朋友打招呼的常用語。春節聚會多,不管是家庭團圓還是朋友小聚,喬敏都會提醒大家點菜時別擺闊、講實惠。喬敏供職於北京某事業單位,是朋友眼中公認的「美食達人」。在喬敏看來,「走街串巷去尋訪美食,也是一種享受,但有時在餐館裡遇上『浪費分子』或是不文明行為,往往讓好心情大打折扣。」上周末,喬敏約高中好友去北京西城區一家餐館吃飯。大廳里本來就比較嘈雜,有一桌人更是當眾划拳行令。「桌上杯盤狼藉,大多數菜都沒怎麼動,酒倒是沒少喝,勸酒聲不絕於耳,酒水灑得到處都是,我們這頓飯也吃得沒了心情。」這些年,餐館開得紅火熱鬧。2012年,全國餐飲業年收入超過2萬億元,餐飲網點超過400萬家,選擇外出就餐的人也越來越多。然而,餐桌上的不文明行為也越來越刺眼:瀟洒點菜,不管人多人少、胃口大小,菜肴一點一大桌。小盤圍繞著大盤,小碗環繞著大碗,多數菜被象徵性地「蜻蜓點水」,盛宴始、「剩宴」終;高聲喧嘩、粗話連篇、唾沫四濺、旁若無人地講黃段子,剛點菜就催菜,上菜稍慢了一點就不依不饒,自認為「花了錢就是上帝」;推杯換盞,扯著嗓子不停勸酒。酒後興緻更高,或吆五喝六、猜拳行令,或輪流飆歌,比拼「才藝」,餐桌成了秀場;煙不離手,吃飯時叼著煙、蹺著二郎腿,不斷地「吞雲吐霧」,隨意彈煙灰、扔煙頭;亂丟垃圾,喝剩的茶水隨意潑灑在地上,吃剩的骨頭、魚刺等隨手丟棄;使用餐巾紙很「大方」,一沓一沓地用,有的甚至還「兜著走」。擦臉小毛巾不僅用來擦臉和手,皮包甚至皮鞋都成為服務對象……小餐桌體現著大文明。無論是精明能幹的,還是謙遜有禮、含蓄文靜的,在大大小小的飯店裡,在吃飯的舉手投足間,往往都變得「不拘小節」、隨心所欲,不僅影響他人的用餐環境,也影響自己的形象。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助理邊疆認為,鋪張浪費,暴殄天物,高聲喧嘩,比拼酒量……這背後反映的其實是一種文化缺失,是地地道道的消費陋習。對我們這個尚不發達的餐飲消費大國而言,減少舌尖上的浪費,亟須建立現代餐飲文化,讓餐桌文明起來。面子情結,習慣心理,飯局一個接一個菜點少了覺得沒面子,不勸酒顯得不熱情,不會喝酒也只能硬著頭皮喝中國是禮儀之邦,為何人們在外出就餐時,會有如此多的不文明行為?大吃大喝背後,多是主客雙方的面子情結。邊疆認為,中國人講究體面,招待親朋要闊綽,覺得菜吃不完、酒喝醉了才是招待好了客人。「比如,在山東一些地方,待客講究『三摞五摞』,餐盤摞得越高,表示對客人越尊重。」「請客吃飯時,菜點少了沒面子,不勸酒或者勸少了顯得不熱情;別人請客時,不喝酒會被認為不尊重人,只能硬著頭皮喝。」在某私企工作的呂新講述了自己的無奈,「飯局一個接一個,應接不暇,如果不去,是不給別人面子;去了,改日還得回請。」面子的背後,還有習慣心理的推動。呂新認為,在中國,飯局就是人情,就是機會,就是職場、生意場,一次外出聚餐,往往被賦予很多涵義。別人請客吃飯,都是一桌子一桌子地點菜;自己請別人吃飯,就不甘心點得比別人少;別人酒過三巡,扯開嗓子唱一曲,在這樣的環境中,自己不唱,就顯得落伍、另類,面子上就過不去;別人勸自己酒,自己就得勸別人酒,不勸,心理上就過不去。久而久之,高聲喧嘩、大聲勸酒,這些做法就成了慣例、成了套路。反觀國外,雖然吃飯也是一種交際,但飯局和工作分得很清楚。一次聚餐,往往沒有職場上的意義。細嚼慢咽、小口品酒、低聲交談,是西式餐廳的基本要求。在外企工作的吳昊曾在英國留學過一年,對英國餐廳禮儀感觸頗深:「公眾場合極力勸酒往往會引來眾人恥笑,被認為是沒有教養的陋習。」此外,餐桌不文明行為還與相關設施不健全有關。吳昊發現,在英國,一般餐廳都被要求裝有專門的煙霧探測器,是嚴禁吸煙的,抽煙要到室外。而在國內餐廳,通常都不禁止吸煙,大家同坐在一起,吸煙者製造的「煙霧繚繞」,不僅沾在了不吸煙者的衣服上,「二手煙」還損害著眾人健康。少了制度規範,沒有設施管束,就「有了空子可鑽」:沒有煙霧探測器,可以有恃無恐地在室內抽煙;沒有監控攝像頭,可以隨手丟棄垃圾,損毀餐廳物品也無人察覺……長此以往,進一步助長了餐桌不文明行為。讓餐桌文明起來,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摒棄「講排場、好面子、喜攀比」的消費心理,倡導營造和愛護良好的用餐環境如何讓大家在就餐時能講究禮儀,更文明些?「餐飲企業大有可為。」邊疆認為,在國內一些西式餐廳和高檔飯店,由於對餐廳環境的要求較高、規定很嚴、提醒充分,就餐不文明行為雖然也存在,但相對較少,「這樣看來,環境約束、服務提醒對遏制不文明用餐行為是有作用的。」喬敏說:「昨天去朝陽區一家餐廳,不僅可以點半份菜,點菜時服務員還主動提醒我們菜量已經足夠,我和朋友成功實踐了『光碟』行動。」邊疆說,前不久,中國烹飪協會向餐飲行業發起「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倡議,一些餐飲企業開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活動:點菜適量提醒,推出小份菜、半份菜、拼盤菜,獎勵節約用餐,鼓勵剩菜打包,受到社會歡迎。他認為,餐館飯店的些微改變,就能與成千上萬的消費者一起,為餐桌文明出一份力。行業協會在引導餐館制定行業標準、規範其經營行為方面要有作為。例如,引導對消費者點菜、點酒進行適度提醒;在餐館醒目位置張貼文明標語,提醒消費者文明用餐,在公共場所勿大聲喧嘩;在餐館內設置吸煙區,與非吸煙區劃界而定,方便吸煙人群又不影響其他人就餐;合理布置垃圾桶及相關垃圾回收設施,等等。山西太原一家飯店老闆姜瑜認為,飯店要在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做法,使節約更持久,讓經營者和消費者共贏。當然,要從根本上改變餐廳消費陋習,還有賴於全社會自覺行動,逐步摒棄「講排場、好面子、喜攀比」的消費心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認為,禮儀的精髓是「尊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減少用餐不文明行為,需要每個人換位思考。「希望通過宣傳引導,逐步形成以驕奢淫逸為恥、以節儉消費為榮,以大聲喧嘩為恥、以安靜就餐為榮的餐桌文化,倡導大家遵守公共道德規範,愛護用餐環境,實現文明用餐。」網友眼裡的「中國式」飯局(微 評)@應天居士:中國人講究「吃」。頻繁勸吃直到撐,會須一飲三百杯,群聚饕餮不嫌多。不把別人勸倒喝倒似乎就不算「盡興」。各式各樣的「勸酒文化」、「待客文化」造就了餐桌上的浪費。要改變用餐方式,反思飲食文化。@麥地醇:中國不良的餐飲待客文化形成不把人喝倒不算盡興的風氣,朋友聚會愛面子,點上一大桌豐富大餐,以為這才有臉面,其實吃不了多少,造成了餐桌上驚人浪費,要剋制這種浪費,不妨學學國外的自主分餐制,這樣既衛生,又不會形成餐桌上的浪費,還可滿足客人各種口味,實為厲行節約的好的餐桌文化。@天涯明月刀3535:剛到美國留學,發現那兒餐館文化有兩大不同:吃飯都用公筷,吃完都一定打包剩菜。衛生環保讓人立刻喜歡,而就此養成多年的習慣。今天和老友談及,她很有感觸:「當年只是照做,但後來發現餐桌上這份感恩及恭敬心竟逐漸塑造了自己新的價值觀:對人尊重,對物節制。」@喜樂游:上世紀90年代中期,見到一位來自美國西雅圖的餐館老闆,這位老華僑毫不客氣地對我說:「我的餐廳里,美國人,中國人,賓客滿堂。牛奶喝完,飯菜吃光光,幾乎所有日本小朋友的午餐都是這個結果。」@良辰知幾時:連續兩天在老媽店裡爬上爬下端盤子洗碗收拾桌上的杯盤狼藉,不得不感嘆中國人的餐桌文化——整個兒一「兇案」現場!四條腿的、兩條腿的、沒有腿的、天上飛的、水裡游的……你可以在食客的盤子里發現一切匪夷所思的東西。(據人民微博、新浪微博)晒晒國外的餐桌文化(延伸閱讀)美國:每份菜分量都不大美國人喜歡一家老小或者與朋友一起到餐館吃飯,而因公務或者是生意應酬而外出就餐的情況並不常見。別看美國人胃口大,他們就餐時講究的卻是精緻和實惠。雖然菜色豐富,種類繁多,但每一種分量都不大。美國人點菜時注重節約。在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或是多大量的情況下,美國人點菜時就會格外謹慎,先問清楚,最好能「眼見為實」。在他們看來,胡亂點滿滿一桌子的菜,不但不會給人豪爽的感覺,反而會被認為是素質低。加拿大:剩菜都要打包帶走外出去餐館吃飯時,加拿大人一般根據食量和人數一道一道地點菜。他們不會一下點很多食物,而是在開始的時候先點一些,如果不夠吃,再加點。無論剩菜多少,他們都要求打包,而且會先滿足單身的人,因為他們覺得有家庭的人做飯比較容易。而且他們認為,家境富裕並不意味著可以吃完飯不打包。法國:用麵包將盤子蘸乾淨浪漫的法國人其實很會「精打細算」。無論是與家人還是朋友,法國人聚餐時都習慣AA制。點菜時,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胃口大小隻點自己的這一份,不需要為別人操心。因為午休時間有限,法國人中午很少回家吃飯,一般買份三明治,更有節儉者一根「法棍」麵包就把午飯搞定了。晚餐則不同,往往會在家裡或是選擇一家舒適溫馨的餐廳,同親人朋友一道慢慢享用。法國人在吃完飯之後,喜歡用麵包將盤子里的湯湯水水蘸乾淨,一齊送下肚,更有甚者,連手指頭上的油水都不放過。法國人每次在公共場所用餐時,會特別注重周圍的環境衛生。他們會在餐後簡單打掃用餐的地方,使之保持原來的樣子。韓國:泔水桶難見米飯菜葉在韓國,在外就餐想豐盛都不容易。因為幾乎所有的韓國餐廳提供的食物品種都較有限,有的甚至只賣一種食物。有時會看到牆上的菜單有好幾行,仔細一看,原來只是一種食物的「大份」、「中份」、「小份」,抑或是「超辣」、「中辣」和「微辣」。韓國的大學教職工食堂和學生食堂里的菜單更是簡單,每餐只提供兩到三種份飯(相當於套餐)供就餐者選用。一般情況下,主食米飯根據個人的食量大小盛取,蔬菜則按當日食譜提供。在食堂的泔水桶里,基本上很難見到吃剩下倒掉的米飯和菜葉。(據《國際先驅導報》,作者:王倩、黃瑩瑩)
推薦閱讀:

慈眉善目基督聖誕老人民族 為何要屠殺8000萬印第安人
薦書|以人民的名義,漫步中國星空
人民調解法之亮點解讀
人民日報

TAG:文明 | 人民日報 | 人民 | 日報 | 餐桌 | 我們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