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奪天下除漢初三傑還有一位更重要人物,他是誰?
西漢的開國功臣「漢初三傑」,大家可能不會陌生,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被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欽定的「漢初三傑」都做過些什麼,值得劉邦這麼重視他們。
.
首先來看看韓信:號稱兵家四聖之一的韓信戎馬一生,為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在秦朝末年,六國紛紛復辟,韓信一人帥幾十萬大軍滅了魏、趙、燕、齊四個諸侯國,尤其是韓信在滅齊國後被劉邦封為齊王;在楚漢爭霸的最後時刻,幫助劉邦在垓下擊敗項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我們再來看看蕭何有什麼過人之處:慧眼識珠,在劉邦落難漢中時,留住了關鍵性人才,一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被後世傳為佳話,最終也讓劉邦鹹魚翻了身;在楚漢爭霸時,蕭何自願留守長安,獨自經營關中數年之久,使關中成為漢軍牢固的大後方,不斷地為前方戰場輸送士卒、糧餉,使劉邦無後顧之憂,對劉邦戰勝項羽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劉邦做了皇帝後,論功行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酇侯。
最後我們來看看張良吧:成語「孺子可教」說的正是張良,雖然這個成語說的過於神話,卻也說明張良不但自身素質過硬,而且也為他後來的蓬勃發展埋下了伏筆。不管是一開始為劉邦獻計輕鬆拿下嶢關挺入關中,在鴻門宴上幫劉邦巧計脫困,還是拿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那個具有戰略意義的的驚天計策,張良功勛卓著,可謂是劉邦身邊的第一謀士。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看完這三人的所作所為,就知道他們立下的汗馬功勞,不是平常人可以比擬的。那麼今天筆者要說的這個人,卻不是這三個人的任何一個。此人為劉邦出的計策,為西漢王朝的建立所做出的貢獻,一點不比這三個人少。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陳平。那麼讓我們來看看他都做過些什麼,值得讓筆者這麼推崇他。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公元前203年,這是楚漢戰爭進入白熱化的一年,也是即將決出勝負的一年。生死大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任誰也不敢有絲毫懈怠。
滎陽城下,項羽的大軍早就把這裡圍的如鐵桶一般,但數次衝鋒都遭遇到城上劉邦的軍隊猛烈還擊。劉邦的大軍即便能守得住滎陽,那也是強弩之末,出不了城池一步,糧草等物資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別看劉邦閑庭信步,在院子里悠然自得。那天項羽把劉邦的岳父母綁到了砍頭台上,要劉邦立即打開滎陽城門,否則就把兩人剁了,做成人肉糜。劉邦站在城頭哈哈大笑,很淡定的告訴項羽,要是做成肉糜,別忘了給自己一碗。氣的項羽破口大罵,恨不得一刀刀砍下。
劉邦在看到那明晃晃的刀架在岳父母的頭上晃來晃去時,他能不害怕嗎?真的要打開城門投降嗎?那這麼多年的心血全都廢了,劉邦承擔不起這麼大的損失嗎?再說了,就是劉邦自己願意,數十萬浴血奮戰的將士們會同意嗎?所以只能「一笑而過」,聽天由命了。劉邦心裡比誰都著急,糧草在一天天的消耗,不久就會告罄,到那個時候怎麼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正在此時,咱們的主人公登台了。陳平把這幾天的事情看的洞若觀火。知道漢王表面看起來一點不著急,甚至談笑風生,好像勝券在握。其實心裡早就火燒火燎了,滎陽被圍,隨時可能就被攻破,現在死撐著,完全是漢王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此時已經是千鈞一髮的時刻了,陳平想到這裡,大步流星向劉邦走去。
陳平胸有成竹的向劉邦說到,既然項羽那麼想捉到大王,不如現在修書一封,就和他說明天早上和他東門見。項羽剛愎自用,他的兩大謀臣范增和鍾離昧,已經被除掉。項羽已經沒有好的謀士了,在這個形勢下,他自己已經無法判斷真假了,肯定會信以為真,把大軍主力放到東門,到時候西門、北門、南門守備都會空虛,這樣機會就來了。說完之後,陳平靜靜的看著劉邦。
劉邦則不解的問到,光是修書一封,項羽恐怕不會信以為真吧。陳平笑著說到,那是自然,這就需要「你」去會會項羽了。劉邦更加疑惑的看著陳平。陳平微微一笑又說,事情的玄機之處就是需要有個人穿著大王的衣服,裝作是大王與項羽去見這個面……說到這裡陳平不再說話。劉邦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當即把帳下的文武大臣都叫了過來,把陳平的計策和大臣們一說。紀信馬上站出來說,我和大王長的有幾分相似,明天我去就是了。劉邦默默的點了點頭了,不再言語。
第二天,就像總導演兼編劇的陳平設計好的一樣,劉邦趁著項羽大軍把注意力都放在東門時,帶著陳平等人趁亂從西門逃出,殺開一條血路,向關中方向逃去了。項羽得知自己上當受騙,失去了擊敗劉邦的最好時機,氣急敗壞,把假扮漢王的紀信活活燒死了。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項氏,羋姓,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以勇武聞名的軍事家,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這個事情暫且不論,我們再把時間拉回到公元前200年,這一年是漢高祖七年,也就是說劉邦同志坐在皇帝這個位置已經七年了。這一年,註定是個不平靜的年份。這一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並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不得不親自率領大軍迎擊匈奴。不巧的是劉邦輕敵冒進,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
和上次圍困滎陽不一樣的是,這次是發難的不是項羽而是匈奴了。對手不一樣了,而情況卻更加兇險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次被圍的地方在西漢王朝北部邊境線上,此地極為荒涼,而且又是在深冬時節。山上一望無垠的只有茫茫大雪,就再也看不到任何有生氣的東西了。
一圍就是七天,人困馬乏到了極點。劉邦這次連表面上的淡定都裝不出來了,急的在山上團團轉,卻想不出任何退敵的妙計。御前會議也開了好多次,文武大臣們一個個只是長吁短嘆,莫衷一是。恐怕匈奴不用衝上山來,自己這幾萬大軍凍也凍死了,劉邦想到這裡仰天而嘆。
正在此時,我們的主人公陳平翩翩而至,劉邦看到陳平面帶笑容的朝自己走來,不禁大喜過望,他知道陳平又有妙計要給自己解圍了。陳平果然不負眾望,把自己的計謀向高祖和盤托出:他這幾天並沒有閑著,從山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匈奴大營的一舉一動,他觀察到一個細節,那就是匈奴的單于對王后十分寵愛,經常一起出雙入對。我們可以派遣一個使者趁著大霧時,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賄賂這位匈奴的王后。
說到這裡,高祖馬上說到,只要能解困,給多少金銀財寶也在所不惜。
陳平笑著說到,這些金銀財寶並不是最重要的,最為關鍵的是一幅畫。
劉邦大為不解,一幅畫就能解圍嗎?
陳平對劉邦說到,皇上不要著急,聽臣下慢慢說,讓使者在獻上金銀後,另取出一幅圖畫,說是漢帝請王后轉給單于的。匈奴的王后一定問那是一幅什麼畫,到時使者給她拿一幅絕色美人圖給她看就行了。告訴王后這是漢帝準備獻給單于的,王后肯定會醋意大發。那時使者再說出自己的請求,希望王后美言幾句,只要放我們一條生路,那麼這個美女絕對不會再出現。王后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
陳平還沒有說完。
劉邦急著說,趕緊派使者去辦這個事,具體的事宜由你去辦吧。
就像計劃好的的一樣,劉邦率領著這一干眾人,在匈奴的重重包圍下,大搖大擺突圍而去,白登山之圍遂解,劉邦又一次逃出生天。
▲陳平(?-前178年),漢族,陽武戶牖鄉(今河南原陽縣)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通過上面那兩個小故事,我們能看到陳平在劉邦最危機的時刻,拿出他的錦囊妙計,快、准、穩、狠的一次次將危機化解於無形之中,可以說陳平的計謀中兼具了蕭何的「穩」、韓信的「勇」、張良的「謀」。
第一次解滎陽之圍是聲東擊西、李代桃僵的完美結合;第二次解白登山之圍則是無中生有、瞞天過海的有機結合。
陳平學沒學過《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我們無從而知,但我們能看到的是,陳平總能用最小的代價,去達到最完美的結局。事情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就辦到了,一封信或一幅畫就可以輕鬆化解危機。但是這些看起來很容易的,甚至不上檯面的「小計謀」的背後卻有著大智慧。
從第一次滎陽之圍,陳平就抓住了項羽急於取勝的心理,開始牽著項羽的鼻子走;後來的白登山之圍更是拿住了匈奴王后,一個女人尤其是當權者身邊女人的弱點,這個不僅是需要細微觀察那麼簡單的了,更是需要有知己知彼的能耐才可以的。
陳平憑藉這一個個小計謀歷經漢高祖、漢惠帝、呂后當權而不倒,直到漢文帝登上皇位,被任命為右丞相兼左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死後被漢文帝謚獻侯。
而被後人津津樂道的「漢初三傑」,早就退出了歷史舞台:韓信在長樂宮的鐘室被呂后派人殺掉;蕭何數次被劉邦囚禁;張良明哲保身,早就不再過問國事。
和「漢初三傑」的慘淡人生結局相比,陳平難道不正是最後的人生贏家嗎?
有句話是怎麼說來著:風光一時是勇夫,笑到最後是贏家。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咸豐十年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無賴劉邦為何會成為領袖
※劉邦成功的用人智慧
※別再被騙了,這才是劉邦殺功臣的真相!
※劉邦削藩:彭越、英布出局
※戈軍珍:劉邦的老闆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