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方:旗人三才子之一,晚清新政的推動者,辛亥革命的犧牲者

端方,1861年4月出生於直隸的一個滿洲貴族家庭,自幼過繼給伯父桂清為子。曾祖父做過九門提督,養父桂清是慈禧的親信、同治帝的老師,曾任內務府大臣。世代簪纓的家庭環境,讓他自小便見多識廣,成為滿人中的才子。

當時曾有「旗人三才子,大榮(慶)、小那(桐)、端老四(方)」之諺。榮慶是端方的表哥,歷任刑部、禮部、戶部和學部尚書及軍機大臣;那桐後任內閣協理大臣;端方則累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三位才子志氣相投、官運亨通,印證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戊戌變法的參與者

端方在晚清政治中嶄露頭角,始於戊戌年百日維新。百日維新伊始,他被任命為農工商總局督辦,負責創建這一中國傳統官制中不曾有過的新機構。農工商總局即後來商部的前身,光緒設此局,旨在促進農業、商業流通興盛,「以植富強之基」。儘管諭旨僅僅下令建立農工商局,並沒有提及辦公處所、人員設置、經費來源等開局運作條件,但在近乎白手起家的情況下,端方僅用了10天時間,就於9月1日正式開辦。至於辦公地點,還是在京城椿樹衚衕「暫先租賃民房一所」。僅開局十多天,他便連上十個言事奏,最多的一天曾上了三個奏摺,倡言農業振興,無意中擔當了改革派的急先鋒。

慈禧戊戌整肅之後,維新機構農工商總局被撤銷,端方也被革職。但或許是因屬慈禧寵臣剛毅所舉薦,或許是及時進呈《勸善歌》歌頌慈禧「太后知人善任人……御膳房內曾減膳,省出銀錢去放賑」,或許是他在新政中務實改革的態度,慈禧沒有深究他在戊戌變法中的問題。其《勸善歌》曾被時人稱為端方的「陞官保命歌」——憑詩歌一首而躲過浩劫一場,也足見端方的才情和聰慧。

他雖然被革職,但內心從來就沒有向保守派屈服。慈禧在世時,他雖不敢公然為戊戌改革翻案,但已同改良派人物梁啟超、同盟會會員章太炎等暗通款曲。慈禧去世尚未下葬,他便公然以兩江總督的身份提出要為戊戌年慈禧欽定的罪人如已故湖北巡撫曾鉌、軍機大臣翁同龢等平反。曾鉌因在戊戌年上折請求變法而被慈禧以「擅請變法、莠言亂政」為由予以革職、永不敘用,端方卻在奏摺中直言「指為莠言,實屬過當」。翁同龢因支持新政而遭到慈禧斥貶驅逐出京,離京時,端方不懼「禍且不測」親自前往送行;慈禧去世不久,他便公然上摺奏請將翁同龢開復原官。

對戊戌年阻撓新政的守舊人物,端方則在後來尋機予以打擊。李鴻章親家楊崇伊戊戌年反對新政並率先上折請太后垂簾聽政,是戊戌政變中的關鍵人物之一。1908年,他因丁憂回原籍常熟守制,住在省城蘇州。其時端方在兩江總督任上,便與江蘇布政使瑞澂合謀,以楊崇伊「率眾持槍擅入吳韶生家,搶奪妓女,開槍傷人」為由,奏請將其逐出省城蘇州回常熟原籍、交地方官嚴加管束。

早在1900年,端方就受到清朝最高統治者慈禧賞識。這年8月,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慈禧太后以「西狩」為名,帶光緒及其親信臣僕倉皇逃離北京。9月15日,正以陝西布政使身份護理陝西巡撫的端方,接到兩宮自太原發出的即將駐蹕西安的六百里上諭後,立刻回電錶示要往山西接駕,並告知陝西早已「未雨綢繆」在滿人居住地「次第建置萬壽宮」,又表示萬壽宮未完工前可將陝西新舊巡撫衙門騰出暫作駐蹕之地。對於正驚魂未定的慈禧而言,此電無異雪中送炭,她內心深處對端方的激賞可想而知。

慈禧、光緒帝及整個朝廷遷入西安,使原來政務簡單的陝西巡撫衙門一下子變成百事叢集、繁難無比的「准京兆尹」。戰時臨都的各中央政府機構的供給、各省餉差貢差的支應、各省勤王之師的接待及各地潰勇、難民的安置,都集中在陝西巡撫衙門。剛及40歲的「署理巡撫」端方以罕見的「應變之才」百般籌措,成功經受了繁難政務的考驗。

他成立支應局專辦朝廷供應事宜,成立官車局專辦各省徵調差餉,奏定稅漕改撥以解財政之危,設立捐輸局以輔公款之不足,設立籌運局廣購鄰省米糧以救難民,飭令官款酌給籽種以助農民恢復生產等等。臨危不亂而又井井有條,使端方在兩宮面前博得了「勇於任事」、「不懼繁難」的良好印象,也在地方屬官面前確立了「能臣幹吏」的形象。此後不久,便得以「實任疆寄」出任湖北巡撫,躋入晚清新政派的核心陣營。

出洋考察的領導者

1901年1月29日,西逃期間的慈禧發布預約變法,宣布實行「新政」。她隨後於1905年7月16日發布諭旨,遣載澤等五大臣「分赴東西洋各國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擇善而從」,五大臣中就有時任湖南巡撫的端方。

端方之所以獲得朝廷出洋考察政治的任命,據當時的《申報》分析:基本原因是他在各項新政活動中十分活躍,所治鄂蘇湘三省的新政事業蒸蒸日上,頗為時論所讚譽;偶然原因是他此前不久剛上過一份長達2000字的奏摺,高瞻遠矚地看到美國崛起,建議朝廷加強與美國的關係。此奏深為兩宮嘉許,頗以端方為外交長才。

端方確實屬於新政派:他的兒子端繼先被他送往美國留學,弟弟端錦則經他推薦到日本學習鐵路技術。據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海林教授《端方與清末新政》一書的總結,出任鄂蘇湘三省巡撫期間,端方創造了中國新政中至少30項第一:在湖北創辦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現代幼兒園,建立湖北、湖南、江蘇的第一個現代公共圖書館,籌辦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工商博覽會,第一個派遣女子公費出國留學等等。

五大臣率領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國的中央政府政治考察團,重要性不言自明。五大臣也不敢怠慢,從京內外所奏調的第一批38名隨行人員都是一時之選——內閣中書陸宗輿、商部主事章宗祥、留直補用都司程璧光(曾任民國海軍總司令)、熊希齡(曾任民國總理)等等在近代史中大名鼎鼎的人物,甚至有袁世凱的長子、分省補用道袁克定。

9月24日,考察團在北京正陽門火車站登車出發。載澤、徐世昌、紹英三位大臣坐於前車廂,戴鴻慈和端方則坐在後車廂。車開前,青年無政府主義者吳樾趁亂上了列車。可能是由於自製炸彈性能不夠穩定,在大臣們乘坐的車廂和機車掛鉤時,車身的突然震動導致炸彈提前爆炸。吳樾當場被炸身亡;五大臣中紹英傷勢較重,載澤、徐世昌略受輕傷,戴鴻慈和端方則平安無事。

吳樾炸彈事件暴露了晚清社會階層分裂的嚴重程度。炸彈事件後第二天,光緒、慈禧召見戴鴻慈、徐世昌、端方,詢問情形。戴鴻慈在《出使九國日記》中記載:「皇太后垂廑聽納,復慨然於辦事之難,凄然淚下。」

吳樾炸彈事件發生後,民間謠諑紛起。慈禧為此將頤和園圍牆增高1米,以防刺客侵入。10月8日,清廷接受袁世凱建議,宣布成立巡警部,加強對社會各方面的控制。端方因是滿人,在京行蹤更加受到反滿革命黨的注意。當時《申報》報道,車站爆炸案事發當天,端方的住處房頂上曾出現可疑之人,為此他不得不經常更換住所以防意外。但這些並沒有嚇退端方出國考察之志。他多次進宮面見慈禧,請求朝廷讓五大臣及早動身,不要因一顆炸彈而退縮,以啟外界之輕視。

12月,考察團重新出發,受重傷的紹英自然不便長時間外出;徐世昌因出任新成立的巡警部尚書,也留在了國內。兩路人馬,一路由載澤、李盛鐸、尚其亨率領,赴英、法、比利時、日本等國家;另一路,則由端方、戴鴻慈帶領,從秦皇島坐船到上海改乘美國太平洋郵船公司所屬的郵輪「西伯利亞」號,前往美、德、義大利、奧地利等國考察。

半年多的考察中,考察團在美國逗留了33天,在德國考察的時間最長,計44天。每到一國,均去議院參觀。在美國時,他們還旁聽了參眾兩院的會議,當時參議院正在討論開河經費,眾議院則在討論進出口關稅問題;在奧地利斯柯達兵工廠,端、戴還親試放連珠炮十數響。此外,戴鴻慈還用生動的筆觸作了記錄旅途的見聞——在倫敦遭遇霧霾,見識了百多年前的「霧都」之名不虛傳,「加工廠林立,煙煤所薰,樓台黑暗……入其市,恆沉沉作三里霧」;參觀蠟像館時,情不自禁感慨,「最妙者,一睡熟美人,心脈跳動、氣息呼吸,隱約如生,殊為靈妙」。40年前,郭嵩燾出使英國,將所見寫成《使西紀程》,介紹了西方男女摟腰跳舞等習俗,傳至國內,卻引起軒然大波,被慈禧定性為「出使外洋,所著書籍,頗滋物議」。如今戴鴻慈卻能堂而皇之地將這些記在考察日記中。兩相對比,讓人不禁感慨,儘管緩慢,但古老的中國一直在進步、開放中。

1906年7月,端戴考察團回到上海,最終上奏了「國是、改官制、審外交、設財政調查局、立中央女學院」五折。有趣的是,這些奏摺竟是出自梁啟超之手。在給好友徐佛蘇的信中,梁啟超曾簡單說起,「爾來送生活於海上者二十餘日,其間履陸地者,不過三十餘小時。」徐佛蘇後來注釋:「此文萬勿示人者,系梁先生代清室所作之考查憲政之奏議也。」這位尚為慈禧所通緝的維新派主將,卻在為慈禧新政作頂層設計。個中的諷刺意味,令人感慨。

端戴考察團還編撰出版了《歐美政治要義》《列國政要》兩書。《歐美政治要義》中,系統地把歐美憲法中權利自由的條文譯介過來,公開出版,並上奏最高當權者。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晚清新政的推動者

清末請求立憲的高官中,若論主張最力者是袁世凱,排在第二的無疑就是端方。從1906年8月抵京到10月離京南下,端方差不多有3個月的時間居於北京。他積極遊說兩宮,並四下聯絡,推動清廷確立推行君主立憲制度。

考察政治五大臣抵京後,慈禧、光緒帝先後召見載澤二次、端方三次、戴鴻慈和尚其享各一次。親憲派與反憲派經過激烈爭論後達成妥協,9月1日,清政府發布《宣示預備立憲先行釐定官制諭》,並於次日宣布改革官制。

端戴考察團本就有專折論及改革官制。端方在其中提出「三權分立、責權相維、上下分權」的改革原則,建議撤銷軍機處歸入內閣,成立責任內閣設總理大臣;改革六部等為內政、財政、外務、法部等九部,各部尚書為閣臣;裁併宗人府、翰林院、欽天監、內務府等內廷機構成立宮內部;裁撤宮廷太監等等。

端方本有官制不改決不離京的表示,但在京內外反對派的抵制下,官制改革困難重重。10月以後京中政潮迭起,與端方同為新黨的袁世凱、與袁關係密切的慶王也都權位告危。端方不得不表示接受朝廷任命,於1906年10月9日匆匆離京南下,前往兩江赴任。

1906年11月,由奕劻、孫家鼐、瞿鴻機聯合審定並經慈禧再圈改的中央官制改革方案公布,端方所擬的官制改革方案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原方案中擬歸併裁撤的機構上至軍機、下至各部基本未予變動;宗人府、翰林院、欽天監、內務府等也均未更改;皇權依然高高在上,君臨一切。

辛亥革命的犧牲者

策動官制改革沒有成功,但出任兩江總督之後,端方在江蘇積極推行地方自治等新政。他不僅對朝廷拖延立憲步伐的行為不滿,而且與請開國會運動的發起者張謇等人「意氣相投」、「過從甚密」。1907年1月,張謇與鄭孝胥、湯壽潛等紳商在上海成立預備立憲公會。事後便趨赴南京面謁端方——他在南京住了6天,其中有4天「與陶帥談」——端方,號匋齋、陶齋,故稱「陶帥」。10月,他還以「代地方名士上奏」的形式,借用江蘇副貢徐敬熙的條陳,公開表達對朝廷缺乏立憲誠信的不滿。

1909年6月,端方在兩江總督任上3年期滿,「蒙恩擢授」直隸總督。兩江、直隸歷來為全國總督之最重要者,尤其是直隸總督,經李鴻章時代「坐鎮北洋、遙執朝政」,儼然已成為清廷外交中樞;再加上拱衛京師,地位之重要自不待言。此時,端方剛過48歲,且已「重負疆寄」8年之久,入閣拜相,前景可期。未料年底因李鴻章之孫李國傑的參劾,端方被革去直隸總督一職,被完全逐出權力機構!

李國傑參折的主要內容,是說慈禧奉安大典時端方有在梓宮地盤架設電話線、派人對送葬過程拍照、騎馬衝撞神道等違例行為。有研究者認為,拋去端方上述種種行為有方便溝通、留存影像紀念的本意,即便根據清《官員處分則例》,按其被參各款,端方最多被革職留任或降級留任。遑論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樣的倚重之臣,清廷本來就是可以寬免其罪而讓其戴罪立功的。載灃之所以下此重手,是因為此前端方一再以新政元老自居,要載灃禮聘通曉憲政之員作為顧問,並奏請載灃在休息處東華門內三所聽顧問講課。奏摺中「將三所附近閑房量加修葺,作為顧問值班之所,令其輪流入值」之語,對宮內事務從細節上予以指點,被認為嚴重觸犯了外官論政的大忌。

外界輿論中,當時即有不少人為端方鳴冤:包括外務部尚書那桐在內的高官紛紛為端方求情;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也表示深深的同情。他在給外交部的1909年中國年度報告中說,1909年以一個進步的有影響力的政治家(指袁世凱)的解職為開端,而以另一個在外人看來其自由傾向僅次於袁世凱的進步政治家端方的革職為終結。

端方家族世代為官,富有家資,其寓所在北京西直門外藍靛廠北島附近養水湖。1887年榮慶在日記中曾對此處有過描述:「湖闊頃許,南面土山,北種柳樹,……西為玉泉山,東望羅綺橋……令人有出世之想。」被免官後的端方閑居京城,或以社會賢達身份參與地方辦學,或重新拾起多年的金石雅好,或在海王村建私人博物館,甚至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端方檔案中還發現有頭無尾的小說手稿,估計是他被罷職之後有意迴避官場而又尋求自娛自樂的通世玩作。只是,1911年驟然而至的保路運動,打亂了他的遁世隱官生活,並將他推上了不歸路。

1911年,清廷出台鐵路幹線收歸國有政策,宣布將此前允許社會參辦的粵漢、川漢鐵路收歸國有,至於社會投資則採用或現銀或股票的方式償還。由於對補償方案不滿,加之反對清廷以粵漢、川漢鐵路作抵押向洋行貸款,湘、鄂、川三省發起了聲勢浩大的保路運動。清廷於5月任命曾擔任過湖北、湖南巡撫的端方為督辦川粵漢鐵路大臣,前往平定風潮、收迴路權。

這一任命是端方沒有料到的,他一直不甚贊同「鐵路國有」或「主權洋有」主張。拖至6月29日,在朝臣和上諭的催促下,端方才頗不情願地離京南下。不久,由於趙爾巽處置四川保路運動風潮不力,9月12日,端方又奉旨帶湖北新軍2000人入川彈壓。11月13日,部隊抵達資州。此時四川新軍中的鄂籍同志與駐資州的湖北新軍取得聯繫,武昌起義的消息也開始在入川部隊中流傳。各部隊代表暗開會議,認為湖北新軍是跟隨端方入川部隊,不殺端方,無以表明支持革命的態度和立場,甚至會在沿途為川軍所攔截。端方及其弟弟端錦因此被殺,其屍身當即厚予裝殮,至於首級兩顆,則函於鐵桶內,以押回武昌獻繳鄂軍都督府。

據《辛亥革命回憶錄》等文獻記載,援川鄂軍從資州東返武昌期間,沿途各縣鎮軍民都要求開匣參觀端方兄弟的人頭,有時還照相留念。端方兄弟的首級,「白天有軍隊負責,夜間則指定司令部丁振華、周壽世二人看守。」1912年1月28日,援川鄂軍回到武昌,帶隊的陳錫藩等立即晉見黎元洪,獻上端方首級。

端方首級最終下落如何?2012年,收藏家仝冰雪據其所藏的袁世凱總統府大禮官黃開文照片及檔案,出版了《北洋總統府大禮官黃開文》一書,作了最新披露:奉旨入川查辦「保路運動」的端方、端錦兩兄弟在四川資州被嘩變衛兵所殺,革命軍將兩頭顱分裝在兩個煤油桶里,用桐油浸之,攜至武昌請賞。都督黎元洪賞給其人白銀四萬兩,收留其頭。當時黃開文(署理湖北漢黃德道兼江漢關即漢口海關監督)得到消息,因往日曾與端氏兄弟有一面之交,打探得知其頭棄置在武漢洪山禪寺,乃往見黎元洪,以四百兩白銀贖回,包以紅毯,運到京漢鐵路劉家廟車站材料廠內。他發電報給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請袁令端方之弟端緒到漢殮取。直到民國二年,端方家人才往漢口迎取其頭。其家人臨走時,黃開文見他們旅費缺乏,就向朋友轉貸五百元資助。

武昌起義,天下響應,清廷被迫接受共和政體、宣布遜位。端方當年所積極推行的新政、立憲,可以說均以失敗告終。至於端方個人,作為晚清新政的積极參与者、立憲的推動者,最終卻為革命派所殺,讓人感慨歷史上不少改革派「上台雖壯、下場必悲」的政治死劫。


推薦閱讀:

[代發]從誰那裡以及怎樣保衛革命?
復甦毛主席的思想,不是要搞革命
紀念阿爾巴尼亞族烈士Rifat Horoz
怎麼看待現在網上抹黑革命先烈,拿民族傷痕開玩笑的現象?
《西班牙革命與內戰》第五章 共和國控制區的雙重政權狀態

TAG:革命 | 清新 | 辛亥革命 | 晚清 | 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