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白最糟糕的一首詩,為何傳誦千古?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其詩作豪放俊邁,清新飄逸,大氣磅礴,氣勢十足。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蜀道難》、《望廬山瀑布》、《將進酒》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

但《靜夜思》一詩不能不說是名家大范李白最糟糕的一首詩歌,其理由如下:

1、平仄失粘。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明月,低思故鄉。

平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該詩是平起平收,其平仄應該是:

平平⊙仄平 ⊙仄仄平 ⊙平平仄 平平⊙仄平

2、用詞不慎。

「明月」和「頭」三個字都重複,在古代絕句中是罕見的,有失語言的精鍊。

3、邏輯思維不縝密。

既然知道是月光為何疑為「地上霜」?

所以,作如下修改既合平仄,又不重複。

床前一道光,疑是降白霜。 舉目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那麼,李白為何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

李白作《靜夜思》時26歲,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在揚州旅館抬眼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詩篇。當時他的確很年輕,其詩歌藝術成就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再加上他偏重詩歌的意境和情感的表達,顧此失彼情有可原。

李白的這首敗筆為何會流傳千古?原因有四:

一是此詩從語言上看,通俗易懂,口語化,易於普通百姓傳誦;二是此詩從情感上講,表達了遊子的思鄉之情,迎合了大眾心理;三是此詩從意境上講,月是天下人喜愛也是最熟悉不過的事物,望月思鄉,意境優美,容易讓傳頌者產生共鳴;四是李白是大詩人,其光環耀眼,後人頂禮膜拜,不敢不願不會給予評說,否則你就是輕狂或對聖賢的歪曲。

我們欣賞《靜夜思》,要用拿來主義觀點,既吸取精華,又去其槽粕,批判的繼承,不能盲目崇拜,否則怎能長江後浪推前浪,超越前人,圖謀發展?尤其是把此詩作為小學教材,讓學生欣賞積累,教師和家長應以辯證的態度對待。

我們要點贊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古代大詩人,詩歌的語言不僅凝練生動,而且通俗易懂,適合大眾欣賞。這種文風尤其值得當今那些矯情造作,堆砌華麗辭藻的詩人或詩歌愛好者的學習和借鑒,否則把自己的詩作搞得無病呻吟,晦澀難懂,讓誰去欣賞?說真的有些詩歌大賽一等獎的作品,真是高處不勝寒,大眾難以接受。


推薦閱讀:

《李白與杜甫》浴火重生
俗得徹底成了詩人
李白生於吉爾吉斯斯坦,現在的吉爾吉斯人是不是紀念李白,甚至把李白視為本國瑰寶?
李白:一言不合就唱歌
我行於野(36)——劉慈欣《三體》與李白《日出入行》

TAG:李白 | 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