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拜讀馬廣祿老師博文

拜讀馬廣祿老師博文----《多利用閑暇時去想拳》之感想

(2009-06-02 17:37:36)

轉載

標籤:

雜談

拜讀馬廣祿老師博文------

《多利用閑暇時去想拳》

之感想

註:大字為馬老師原文,破折號後的小字為筆者語。

 

    太極拳是高級拳,形、神兼備,尤重神意的修鍊,所以不光靠拉開架勢打拳,多利用閑暇時去想拳。------看上去是老生常談,靜下來想想其實不然。這些話練太極者誰都不會陌生,但是檢驗一下自己日常的練習,就不那麼簡單了。若是關著門獨練,外界干擾少,可能兼備會做得好些;若是出門獨練,或多或少會受外界影響,若是帶點社會性、功利性、表象欲,那形會多於神;若是群練,好為人師,愛當領頭羊,那麼,兼顧整齊劃一,兼顧左右練者是否到位,其效果更接近太極操。年輕時曾以剛猛有力、架勢抒展大方的陽剛少林為武功的評價標準。就是現在還有不少人用這樣的標準套在太極頭上,很值得思考。馬老師說得好「尤重神意的修鍊」。我們的初學、或是把外家的評價標準套在太極頭上的修鍊者真需少耗時於拉架子,多花時間想想、悟悟。

   比如睡覺前躺在床上,用意念練拳,練一套也可,練幾個動作也可,不拘形式,但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不要總想手怎樣動,更多要去想用身體、用腿腳去練,不是真的動身抬腿,全憑意引著去運行,-----在這一點上我也有類似的經歷,馬老師的幾個「不」又是幾個關鍵點:1.「不拘形式」,我們常規定自己打一路,或是打一邊,似乎不從頭到尾地過一遍總是不放心,人為刻意的多,而忘卻「自然」二字。其實到一定程度就在一個「陰陽、虛實」,套路只是一個拐杖、橋樑、途徑,而非任務、目的。幾年前看過有關林墨根老師高齡時幾次手術,而術後聽勁技術更好。學生不解,林老笑曰:卧病在床,正好「意」打。只要是太極,相通之處太多了。2.不要想手動,要去想用身體、用腿腳去練。很多人打了多年常常用功於手的位置、角度……,肢解太極是對太極整體氣勢的最大傷害。「太極不用手,用手不太極。」的道理我們就不難理解。3. 不是真的動身抬腿,全憑意引著去運行。這一條是一關鍵----「全憑意引著去運行」。還可以做簡單的,比如:開合、收放、吞吐、虛實,玩味其中不同之處在哪裡,消息在何處,這個消息都是一瞬即失,怎樣抓住它、把握它、利用它,變轉虛實時,怎樣才能不令人知。----體悟的重要。

   太極拳的精華、太極拳的靈魂,都在內里推手也不是光靠兩人實作去推,去演習,坐著可以,站著也可以,坐著時,可以想著敵人手按在自己的肩頭,腿上、背上,不用手,又如何應付,推手不只是用雙手去與敵糾纏,人是一個整體,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同手一樣,是身體的一部份,無論你的敵人是一個,還是數個,你都是以一個整體去接敵,這樣,慢慢你的身上會產生出很多個意點、勁點,如同千手觀音一樣,身上會產生出很多隻手,敵人手放在你身上任何部位,那個地方就會長出一隻手來去迎接對方。-----說到推手,我們往往會想到擂台上的拼殺和公園裡摸勁。很少有人意想著推手。這一點值得借鑒,平時只試過用意打拳。另外,在整體力中,平時只注意自身的整體力和整體力的鼓盪,但缺乏整體的接敵意識。馬老師強調了整體接敵,不用手、處處是手,很有味道。接受這一觀念也許不難,但在實踐中沒有一定時日的訓練,落實到身上不會是一件易事。

   但要注意,不要過多關注一個或幾個意點,太極是水,流動,綿綿不停,不會因一塊石頭落水或一條船入水而停止它的流淌,----在平時的行拳練習中,我們還能注意到太極的水性,但在推手中,常常做不到。不知是心態、技藝,還是別的原因。水處卑下,無聲地承受任何侵襲,俱能盛載,而水又是無孔不入,可於瞬間吞沒眼前一切障礙物,所以,誠如吾師所言,練拳要找那種「心意綿綿似水流」的感覺。-----完全贊成,但在推手中做到實在困難。練拳要靜,心靜,要默,默默無聲地去觀察自己,找出錯誤,默默地修正它,水之性,既有小橋流水,還有大江東去,更有山洪崩發,萬馬奔騰之勢,唯在學者潛心默察耳。----打太極,應是一人一太極,所以完全拷貝師傅的外形肯定有問題。(幾年前我們一群人曾隨一位老師學拳,其他拳友學著怎樣像老師,我因特殊原因未學他的套路,而是晚上去他住處聽他說太極,而偏偏這位我沒拷貝其拳套的老師成了我太極路上的難以忘懷的恩師。我也成了他最喜歡的不學他拳的學生。他那有容乃大的太極之心成了我打拳、做人的楷模。在此,我默默地祝福他健康長壽!)太極應是一日一太極,若是天天、時時一個樣,我覺得還是有問題。不同的時候、不同的情緒、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內氣充盈度會形成不同味道的太極。今天疲憊或是一人屋內獨練可能是小橋流水;今天精神挺好,心情愉快,內氣充盈,場地開闊可能打出山洪崩發,萬馬奔騰之勢。我有什麼說什麼,說得對,那就笑笑,有道理,對得起關愛我的拳友;說錯了,只當笑話看看。謝謝!

 

分享:

1

喜歡

0

贈金筆 閱讀(296) 評論 (10) 收藏(0) 轉載(6) 喜歡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前一篇:轉自天空晴朗:震撼心靈的照片 後一篇:沉痛悼念羅京病逝 評論 重要提示:警惕虛假中獎信息 [發評論]

  • 太朴子

    妙在心傳,貴在自悟。

    2009-6-2  18:26舉報分享取消回復(1)

    您還能輸入140字 回復
    • 儒緣居士 回復 太朴子:畫龍點睛,心存謝意!(2009-6-3  07:25)

      舉報分享回復

  • 吳限忠

    同感!在用心想拳上面,本人也是深有體會!馬老師講得真好!

    2009-6-2  21:06舉報分享取消回復(1)

    您還能輸入140字 回復
    • 儒緣居士 回復 吳限忠:同道,同感。幸哉,太極!(2009-6-3  07:27)

      舉報分享回復
  • 馬廣祿

    一篇大白話,被你這一註解,還真讓我有些不知所措了,大家互相學習吧!

    其實到一定程度就在一個「陰陽、虛實」,套路只是一個拐杖、橋樑、途徑,而非任務、目的,非常贊同你的說法!

    2009-6-3  00:14舉報分享取消回復(2)

    您還能輸入140字 回復
    • 儒緣居士 回復 馬廣祿:馬老師:關於意點,我知之甚少。現在還未能真正理解,更不談體悟。平時練拳只是注意自身的整。在推手中,對方的手、或其他部位擱在我身前的任何部位,我從他的接觸點能感知他的重心、硬點、支撐點。或左右轉體化掉他的這個力點、或上下S形翻騰化解來點。因是整體運動,我化的同時把他要的給他,不與他爭,通過身體左右、上下的變化從另一側或上下另一點還給他。有時覺得對方重心即將偏離,我稍作引化,隨即整體鼓盪,如鐘擺盪回,通過這個點,以我之身體自身重力將對方盪出。不知是否正確?另曾聽說,何南傑老師對太極點頗有研究,不知馬老師所說的意點與何老師的點是否一個意思?敬請指教。(2009-6-3  08:08)

      舉報分享回復
    • 儒緣居士 回復 馬廣祿:儒緣居士:

      2009-06-03 07:53:18 [刪除] 馬老師:關於意點,我知之甚少。現在還未能真正理解,更不談體悟。平時練拳只是注意自身的整。在推手中,對方的手、或其他部位擱在我身前的任何部位,我從他的接觸點能感知他的重心、硬點、支撐點。或左右轉體化掉他的這個力點、或上下S形翻騰化解來點。因是整體運動,我化的同時把他要的給他,不與他爭,通過身體左右、上下的變化從另一側或上下另一點還給他。有時覺得對方重心即將偏離,我稍作引化,隨即整體鼓盪,如鐘擺盪回,通過這個點,以我之身體自身重力將對方盪出。不知是否正確?另曾聽說,何南傑老師對太極點頗有研究,不知馬老師所說的意點與何老師的點是否一個意思?敬請指教。 

      (2009-6-3  08:07)

      舉報分享回復

  • 濟泊

    拜讀

    領教

    受益

    2009-6-3  10:49舉報分享回復(0)

  • 馬廣祿

    答博主:

        你的體會沒錯,平時任何時候注意自身的整對的,首先是自身的整,繼而追求與人交手時的整,聽、化等種種階段,一步一個體會,不停地悟,不停地練。

        另外,點就是點,意點就是意識關注的點,跟幾何學上點線面體的點意思是一樣的,太極點就是練拳或交手時意識關注的點,不要想得太複雜了。

    2009-6-4  08:47舉報分享回復(0)

  • 太極牛

    受益匪淺!

    2009-6-4  20:59舉報分享回復(0)

  • 琴韻茶香

    2009-6-5  12:21舉報分享回復(0)

  • 瀟瀟月

    不斷學習,領會中。

    2009-6-11  10:31舉報分享取消回復(1)

    您還能輸入140字 回復
    • 儒緣居士 回復 瀟瀟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太極乃神拳,與其大汗淋漓苦練,莫如用心巧練多悟。(2009-6-11  11:20)

      舉報分享回復
  • 玩世不恭

    我來拜讀過先生的博文,收穫很多。謝謝!  

    欣賞這樣的文章,收穫很多。謝謝! 祝博友開心快樂!歡迎去我的博客踩踩,交個朋友!

    加油!快樂工作、生活每一天!加油! 

    2010-1-4  00:28舉報分享回復(0)

  • 怡悅

    讀了尤老師的這篇博文,深有同感。有些感受是自己體會到的,不知對否,拜讀後感到自己的路沒有走錯。謝謝您!

    2010-7-19  16:18舉報分享取消回復(1)

    您還能輸入140字 回復
    • 儒緣居士 回復 怡悅:剛才在公園裡與一位太極愛好者玩推手,在散步的一位蘇大的老師駐足旁觀。原來他也是一位太極痴迷者。初見面就聊了一兩個小時。我之所以能與他產生共鳴,關鍵在於一個共同點,即悟拳,而非不明拳理、不加思考、人云亦云地死練、瞎練。(2010-7-22  23:21)

      舉報分享回復

發評論
推薦閱讀:

感悟陽光心態,成就精彩人生 解文超老師的網校Office 最專業的教師、學生、家長交流的教...
紅梅老師PS時尚主頁【青春無悔】課錄
吳老師漢字大會(79)
六爻   王虎應老師卦例賞析
我和恩師楊益臣老師學拳的那些事

TAG:老師 |